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2年11月5日 星期六

第一观察|进博会三大定位,传递出这些重要信号

  “5年前,我宣布举办进博会,就是要扩大开放,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现在,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作为党的二十大后举办的首场重大国际展会,第五届进博会是国际社会进一步观察中国的一扇窗口。11月4日晚,习近平主席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致辞,其中对进博会发展至今的三大定位,既是对进博会重要作用和丰硕成果的高度概括,更传递出中国在新征程上坚定不移致力于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明确信息。

11月2日拍摄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南广场。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

  当前,中国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在“新时代,共享未来”的主题下,联通国内国际的作用愈发凸显。为各国企业进入中国大市场搭建起桥梁,也带动国内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助力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提出,“中国将推动各国各方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中国将推动各国各方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中国将推动各国各方共享深化国际合作机遇”。

  三大机遇,有利于我国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正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是“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

  5年来,不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克服世纪疫情冲击,进博会年年举办、越办越好,已成为中国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的一面旗帜。

  本届进博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将推动各国各方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相比起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制度型开放层次更高、力度更深、影响更广,更注重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传递出中国在深化高水平开放上的坚定决心。

  高扬开放风帆,中国重信践诺。5年来,习近平主席在进博会上宣示的一系列开放举措相继落地实施。进博会联通中国与世界,交流创意和理念,见证着中国拓展制度型开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日益成为中国向更高水平开放不断迈进的稳健平台。

  三是“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东方之约”年年如约而至,在全球经济寒潮中持续注入暖意。

  几年来,进博会“朋友圈”越来越大,充分说明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中国所倡导的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11月2日拍摄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西入口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进博会作为“一展汇全球”的平台,真正实现了“一展惠全球”的目的。产品能在进博会上得到展示,就意味着踏入了中国大市场的大门,拿到了打开无尽宝藏的钥匙。

  “路就在脚下,光明就在前方。”

  新征程上,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作为全球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的进博会必定会越办越好,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策划:车玉明

  主笔:谢希瑶、冯歆然

  统筹:韩洁、王绚、杨依军

  视觉 | 编辑:郝晓静、古一平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106/c1002-32559792.html

通讯:为非洲热土送去健康福祉——记中国援喀麦隆医疗队义诊活动

  新华社雅温得11月6日电 通讯:为非洲热土送去健康福祉——记中国援喀麦隆医疗队义诊活动

  新华社记者罗毓

  清晨六时,空气微凉,200多名病人挤坐在喀麦隆班古市医院临时搭建的帐篷内,等候来此义诊的中国医生诊治。

  10月29日至31日,中国(山西)第22批援喀麦隆医疗队奔赴喀西部大区上高原省的班古市和巴门朱市,举行大型义诊及捐赠活动,旨在缓解当地居民病痛,促进中喀卫生合作。

  据介绍,班古和巴门朱共有居民约10万,大多居住在农村地区。两市各有一家医院,共8名医生,此外还有一些仅配有一名护士的卫生所,医疗条件落后。

  “巴门朱市医院缺乏超声、X光等基本医疗设备,更没有救护车,曾有病人不幸在转院途中去世。”巴门朱市议员玛丽·芒贝告诉新华社记者。

  53岁的贝琳患关节疼痛近十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医治。在班古市的义诊活动中,针灸科医生李中建让她俯卧在病床上,先是捻转针头刺进她腿部相应穴位,又在她后背和腿上拔火罐,最后以按摩结束治疗。“中国医学太管用了!进诊室之前,我连腰都直不起来,现在你看我挺得多直。”贝琳说。

  71岁的贾斯廷·古阿姆自2016年起一直饱受静脉曲张折磨,在当地治疗多次也未见好转。

  家住班古附近的兄弟告诉他义诊的消息后,他连夜从滨海城市杜阿拉坐车赶到200多公里外的班古。在经历超声检查和针灸治疗后,古阿姆惊叹:“真不敢相信,疼痛忽然就神奇地消失了。”

  在距班古约30公里的巴门朱市医院,义诊活动同步展开。

  47岁的欧双思·马加古患有胃病,餐后时常胃痛,却因为贫困看不起病。中国医生诊断后给她开了免费药物,让她每日服用两次。

  此次在班古市和巴门朱市的义诊活动共诊治病患逾1600人。医疗队和协调组织义诊的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还向当地医院捐赠了治疗疟疾、伤寒和腹泻等的药品和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资。

  “义诊为老百姓缓解了病痛,也促进了当地发展,因为只有健康的人民才能发展经济。感谢中国医疗队为增进喀麦隆人民福祉所做的贡献!”喀国民议会副议长达图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医疗队总队长郭俊表示,作为中喀卫生合作的一部分,义诊致力于为当地百姓解除病痛,改善当地卫生状况,促进其基层医疗水平提升,深化中喀友谊。

  据了解,从1975年起,中国先后向喀麦隆派出22批医疗队、736名中国医务人员。目前援喀的第22批医疗队今年4月赴任,任期一年。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106/c1002-32559783.html

《世界开放报告2022》:2012年至2020年中国开放指数提升5.6%

  新华社上海11月5日电(记者严赋憬、许晓青)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5日发布《世界开放报告2022》。报告显示,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进展,开放指数从2012年的0.7107提升至2020年的0.7507,提高了5.6%,排名从第47位提升至第39位,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共同撰写,通过相关指标体系量化了经济、社会、文化等相关开放要素,遵循了科学性、代表性和可持续性原则。

  报告指出,当前世界开放正经历变局,发达经济体在缩小开放,发展中经济体在扩大开放,基于新发展机制的开放不断扩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介绍,2020年世界开放指数为0.7491,比2008年下降了4.1%,世界开放在中期内的下滑值得警惕。此外,从2008年到2020年,金砖国家开放指数增长6.3%,“一带一路”经济体开放指数增长5%。

  “克服全球性挑战需要真正的全球合作,中国始终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理事长顾学明说。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105/c1002-32559621.html

万钢出席中德对话论坛专题视频会议并致辞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德对话论坛中方主席万钢5日出席纪念中德建交50周年专题视频会议并致辞。

  万钢表示,中德建交50年来,双方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平等互利,实现了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希望今后继续增强政治互信、加强互利合作、增进民心相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论坛德方主席沙万等近20名来自中德政治、经济、学术等领域代表参会,重点围绕经贸、教育、科技、人文交流等方面充分讨论并建言献策。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105/c1002-32559628.html

中方呼吁美方切实回应朝方正当合理关切

新华社联合国11月4日电(记者王建刚)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4日在安理会审议朝鲜半岛局势时表示,中方呼吁美方停止单方面渲染紧张对抗的做法,负起责任、拿出行动、体现诚意,切实回应朝方正当合理关切,为重启有意义的对话创造条件。

张军表示,中方一直密切关注朝鲜半岛形势走向,对紧张态势不断升级深表关切。在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动荡的背景下,中方希望有关各方保持冷静克制,谨言慎行,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加剧紧张局势、导致误判的行动。

张军表示,安理会应当在半岛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安理会讨论应有助于半岛维稳防乱,重启对话谈判,解决朝人道民生面临的现实困难。

张军强调,作为半岛近邻,中国高度关注半岛局势,始终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中方再次呼吁有关各方正视半岛形势久陷僵局的症结,按照“双轨并进”思路和分阶段、同步走原则,坚持政治解决方向,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均衡解决彼此关切,努力相向而行,防止事态轮番升级。中国愿继续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105/c1002-32559513.html

2022年11月4日 星期五

议会选举获胜 内塔尼亚胡是否要回归

新华社耶路撒冷11月5日电 (国际观察)议会选举获胜 内塔尼亚胡是否要回归

新华社记者王卓伦 张天朗

以色列11月1日举行第25届议会选举。据以色列中央选举委员会3日晚间公布的全部计票结果,前总理内塔尼亚胡阵营获得64个议席,有望被授权组阁。

内塔尼亚胡多年来一直活跃在以色列政坛,1996年至1999年、2009年至2021年担任总理,是该国任期最长总理。若他接下来组阁成功,将继2021年6月下台后再度担任总理一职,重回以色列权力中心。

占据议会多数

本次选举是以色列不到4年时间里的第五次议会选举。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以色列举行了4次议会选举。经过一番组阁“拉锯战”,2021年6月,议会通过“拥有未来”党领导人拉皮德提出的组阁方案,统一右翼联盟领导人贝内特就任总理,终结了内塔尼亚胡连续12年的执政。

根据以色列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的计票结果,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在本次选举中获得议会120个席位中的32席,位居第一。与利库德集团联合的三个政党——极右翼政党宗教犹太复国主义者党、右翼政党沙斯党和圣经犹太教联盟党,分别获得14席、11席和7席。内塔尼亚胡阵营共获得64席,超过议会半数席位,内塔尼亚胡有望得到总统授权组阁并重新担任总理。

分析人士说,现执政联盟由统一右翼联盟、中左翼政党“拥有未来”党、中间党派蓝白党、联合阿拉伯党等8个政党组成,原先占据议会120个席位中的61席,各党意识形态、社会政策主张差异较大,本就脆弱性明显。今年4月以来,随着两名议员相继退出,执政联盟失去了议会多数地位。6月,议会全会通过解散议会的法案,贝内特提前卸任,拉皮德从7月1日起担任看守总理。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政治学高级讲师约纳坦·弗里曼说,目前以色列议会已逐渐形成“内塔尼亚胡”和“反内塔尼亚胡”两大阵营,双方支持者势均力敌,而执政联盟的8个政党当初为了推动内塔尼亚胡下台走到一起,缺乏成熟的合作基础,矛盾日益凸显,一年间为维持联盟稳定做出过一定妥协,但效果并不明显,“如今结果并不令人意外”。

值得注意的是,极右翼政党宗教犹太复国主义者党在此次选举中势头强劲,跃升为议会第三大党。该党的政策主张宗教和民族主义色彩较浓。以色列巴伊兰大学政治学系讲师尤莉亚·埃拉德-施特伦格说,该党激增的选票主要来自极端正统犹太教徒,以及一些原本投票意愿并不强烈的选民。

组阁依旧不明

以色列议会实行一院制,共有120名议员。获得议会半数以上议席的政党可单独组阁。由于中小党派林立,以色列历史上从未出现单一政党组阁的情况。即使是议会第一大党,也往往面临组阁难题。

上次选举中,内塔尼亚胡未能在规定的最后期限前组阁成功,因而总统授权拉皮德领导的议会第二大党“拥有未来”党组阁。而有内塔尼亚胡“密友”和“门徒”之称的贝内特领导的统一右翼联盟“反水”加入拉皮德阵营助其获胜,且根据组阁方案成为以色列总理。

以色列多数舆论认为,本次大选格局相对清晰,内塔尼亚胡阵营手握优势,恐怕不会再现上次选举“赢了选票、输了选举”的局面,内塔尼亚胡很可能卷土重来,再度出任总理。本月9日,中央选举委员会将正式向总统赫尔佐格提交选举最终结果。不出意外的话,赫尔佐格此后将授权内塔尼亚胡进行组阁,组阁过程或需数周时间。

以色列赖赫曼大学政策和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米海尔·米尔施泰因说,若获得授权组阁并取得成功,未来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政府可能是以色列有史以来最右翼的政府。“他或许会试图将中间派元素融入其中,以软化一些批评和担忧。”

也有分析说,以色列一些党派虽议会席位不多,但或将成为戏剧性的决定因素,因此也不排除会再次出现组阁僵局的可能。

不少专家认为,无论内塔尼亚胡能否成功回归,以色列政坛持续多年的紧张局面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所变化。以色列巴伊兰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利龙·拉维说,频繁的选举加剧了以色列政治两极分化,也让社会日益分裂。米尔施泰因指出,以色列政坛右翼与中左翼的紧张关系仍会持续加剧。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105/c1002-32559508.html

伊什梅尔·卡尔萨考当选瓦努阿图总理

新华社苏瓦11月4日电(记者张永兴)维拉港消息:瓦努阿图温和党联盟主席伊什梅尔·卡尔萨考4日当选总理并宣誓就职。

据当地媒体报道,瓦努阿图议会有52个席位。卡尔萨考在议会当天举行的投票中获得50票支持,当选瓦努阿图新一届总理,并随后举行了就职仪式。

卡尔萨考是一名律师,曾任瓦努阿图总检察长和副总理等职。

瓦努阿图是南太平洋岛国,总理为该国的政府首脑,在每届议会首次会议上由全体议员选举产生。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105/c1002-32559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