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2年12月8日 星期四

在沙特中企集体发布首份社会责任报告

  本报利雅得12月8日电  (记者管克江)在沙特阿拉伯的中资企业近日在利雅得发布《中资企业在沙特阿拉伯履行社会责任报告》,这是中资企业在沙特集体发布的首份社会责任报告。

  中国驻沙特大使陈伟庆发表视频致辞表示,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沙特“2030愿景”深度对接,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来到沙特,目前已有100多家中资企业在沙开展业务。在沙中资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为共建“一带一路”添砖加瓦,为中沙经贸合作注入动力。中国企业、中国产品在沙特的口碑和声誉不断提升。

  在沙中资企业首席代表、中国石化沙特分公司总经理练铭祥在致辞中表示,在沙中资企业将按照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和擘画的蓝图,为共建“一带一路”和实现沙特“2030愿景”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资企业在沙特阿拉伯履行社会责任报告》全面梳理和介绍了中资企业在沙特服务当地社会、安全生产、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就业等方面的积极实践。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09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209/c1002-32583482.html

世界眼中一个伟大政党的自我革命

  “八项规定”,一个政治词汇,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的一扇窗。

  10月25日,中共二十大闭幕刚三天,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一项重要议程即是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

  同样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后第一次政治局会议,同样是“八项规定”。

  5年前,2017年10月27日,中共十九大闭幕刚三天,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

  10年前,2012年12月4日,中共十八大闭幕不到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调查研究、会议活动等8个方面为加强作风建设立下规矩。从此,一场激浊扬清的作风之变在全党上下涤荡,在神州大地回响。

  实施10年来,中央八项规定已成为改变中国政治生态和社会面貌的标志性话语,受到海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获得普遍赞扬。

  在不断自我革命中越来越贴近人民

  很多事,看似是小事,却牵动民心。

  2015年2月13日,农历乙未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梁家河看望乡亲们,带的是他自己出钱采办的年货,到老乡家吃饭还缴纳了餐费。

  饭碗里,装着民心政治。一席讲述,道理辩证又质朴:“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

  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纠正“会所里的歪风”,到整治“车轮上的腐败”,一系列剑指作风之弊的实招硬招频出,一项项针对作风建设的组合拳效果空前。在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以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口的作风建设,让党与人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2022年8月16日,正在辽宁锦州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沈战役纪念馆。英烈馆内,悬挂着一面“仁义之师”锦旗。锦旗背后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熟悉——那是辽沈战役期间,锦州乡间的苹果已经熟了,行军路过的解放军战士虽然饥渴难耐,却一个都没有摘。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用铁的纪律赢得了民心。

  “毛主席说‘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这样的苹果,我们现在也不能吃。”总书记的话语意味深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22年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电话调查结果显示,对党中央带头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表示满意、总体成效表示肯定的,分别为98.2%、95.7%。

  2020年7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阿什民主治理与创新中心发布的《理解中国共产党韧性:中国民意长期调查》显示,中国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满意度超过90%。

  今年10月,中共二十大召开之际,卢旺达今日基加利新闻社网站《中国“人民至上”的政策》一文评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提出的每一个雄心和目标都围绕人民。

  在不断自我革命中越来越充满活力

  “现在基层开短会是常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重点在于抓住矛盾、解决实际问题,大家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党工委书记孙旭辉说。

  八项规定,让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被刹住,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被攻克,已成为作风建设的代名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张“金色名片”。

  海外人士敏锐观察到了这些举措对中国共产党自身产生的重大影响。通过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确保了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

  “中共作为一个坚定不移的斗士,带领中国走向未来”“从内部被颠覆的风险被降得更低”……不少海外专家学者认为,一个勇于自我革新、从严管党治党的中国共产党越来越充满活力,这对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未来至关重要。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认为,中国共产党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使命,不断进行自我革新与提高,其政策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全面从严治党至关重要,这是因为中共是执政党,同整个社会和国家直接相关。”

  在这场不间断、不停歇的自我革命中,世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恒心与决心。

  11月27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了2022年10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情况。今年10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558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1050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541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连续第110个月公布月报数据。

  路,总是在走过后,回望时最清楚。

  正如新加坡《联合早报》所评论的那样:“当时很少人预见到,公款吃喝、文山会海等中国官场的‘老大难’问题,竟然出现如此明显的改善。”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战略研究所顾问舍拉迪尔·巴克特古洛夫用“富有远见”来形容中国共产党。“中国多年来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共产党。”

  在不断自我革命中越来越增益世界

  作为世界最大执政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将“坚持自我革命”列入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

  一个在不断自我革命中前进的中国共产党,正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日益走近世界政党舞台中央。

  全面从严治党,引起了很多国家政党的高度关注,受到广泛赞誉。

  在俄罗斯,作为执政党的统一俄罗斯党“密切关注并仔细研究”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做法。

  在西班牙,人民党参照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机制,成立人民监督办公室。人民党相关人士认为,腐败不是某个政党或国家特有的问题,而是一种滥用权力的行为,党内反腐一系列措施的实施需要这样一个监督机构来保障。

  许多国家政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政党,非常期待一个越来越强大的中国共产党,在国际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纵观人类历史,从未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在短时间内使如此多的人摆脱绝对贫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就极大鼓舞着我们,为我们实现国家发展目标提供了宝贵经验”…… 2021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一封封发自世界各地的贺电、贺函,表达着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肯定。

  埃及共产党总书记萨拉赫·阿兹利说,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走出了一条与资本主义不同的向现代化国家转型的道路,“成为了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一面旗帜”。

  正如今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共产党与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论坛致贺信时所强调的那样,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时代化,用真理的光芒照亮人类前行之路,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共同的责任。

  实践已经证明也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人一定会继续勇于自我革命,在不断壮大自身的同时,继续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一道,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面制图:潘旭涛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209/c1002-32583466.html

第一观察·瞬间|最高礼遇展现中沙关系“热度”

当地时间12月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

记者的镜头,记录下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间——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哈立德国王机场,欢迎贵宾的紫色地毯铺就。习近平主席步下专机舷梯,与前来迎接的沙特王室重要成员和政府高级官员握手致意。此刻,沙方礼宾护卫机从空中飞过,拉出象征中国国旗的红黄两色彩带。

为了迎接习近平主席的到来,沙特方面做了精心准备,给予中国领导人最高礼遇:

习近平主席乘坐的专机进入沙特领空后,沙特空军4架战机升空护航;专机进入利雅得上空后,6架“沙特之鹰”礼宾护卫机随行伴飞;习近平主席步出机舱,机场鸣21响礼炮欢迎;利雅得省省长费萨尔亲王、外交大臣费萨尔亲王、中国事务大臣鲁梅延等沙特王室重要成员和政府高级官员在机场热情迎接……

沙特是全球重要能源输出国和二十国集团成员;在世界政治、经济、文明版图中,阿拉伯国家占据重要地位。此次沙特之行,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习近平主席首次访问阿拉伯国家,举世瞩目。包括沙特在内的阿拉伯国家各界人士,对习近平主席此访热切期待。

习近平主席出席首届中阿峰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面向阿拉伯世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外交行动,将成为中阿关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首届中海峰会将是中国和海合会国家领导人第一次齐聚一堂,对中海关系发展将具有深远意义;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同萨勒曼国王和穆罕默德王储兼首相就中沙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推动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向更高水平迈进。

当前,世界进入新一轮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值此关键时刻,同中国深化交往、加强合作,成为国际社会越来越多成员不约而同的明确选择。从北京,到印尼巴厘岛,到泰国曼谷,再到沙特利雅得……习近平主席繁忙的“元首外交月”,让人们见证中国外交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

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回望近年来国际风云变幻,无论是面对世纪疫情的来势汹汹,还是面对全球发展的困难重重,中国始终明大势、行大道,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同世界各国团结协作、共克时艰。从中国的身上,世界看到了负责任大国应有的胸怀和担当。

最高礼遇,凸显对中国的尊重,彰显中沙关系的“热度”,清晰地表明:中国的发展是和平、进步力量的增长,中国是值得信任、必须合作的朋友和伙伴。面向未来,一个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必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为国际合作注入更强动力,为全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策划:倪四义、霍小光

主笔:许可、胡冠

统筹:鞠鹏、刘华、王绚、罗辉、杨依军

视觉 | 编辑:杨文荣、郝晓静

新华社国内部、国际部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209/c1002-32583436.html

首届中阿峰会将促进阿联酋与中国高质量合作——专访阿联酋驻华大使扎希里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记者周潼潼、黄爱萍)“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将促进阿联酋与中国间的高质量合作,也将推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伙伴关系不断开拓、更加多元。”阿联酋驻华大使阿里·扎希里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扎希里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是好朋友、好伙伴,中阿峰会将成为双边关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他说,阿联酋和中国拥有近40年的友谊与合作,两国关系已成为国际关系的成功典范。近年来,两国高层交往更加密切,政治和战略互信不断提升。

  他指出,阿联酋是最早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阿中两国合作成果丰硕,签署多项谅解备忘录,在各个领域建立了新的伙伴关系。他说,中国目前是阿联酋最大的贸易伙伴,5年来,双边贸易额达到2340亿美元。

  扎希里说,哈利法港二期集装箱码头、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增进了两国互联互通。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重要沿线国家之一,以及区域航空、运输和金融中心之一,阿联酋希望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他指出,随着两国在经济贸易、科学技术、能源、农业和太空等各个领域开展合作,相信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坚实基础上,双方人民将进一步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增进友好关系。

  扎希里祝贺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他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共二十大绘制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路线图,这对世界至关重要,因为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的和平发展具有历史意义,对全球产生了积极影响。

  扎希里指出,中国在改革开放、经济转型方面的实践与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阿联酋正从以石油为主的经济向知识型创新型经济转变,相信两国能够在科研、技术创新、金融服务和教育等领域深化合作。

  扎希里说,阿中两国都坚定致力于多边主义,推动世界和平与稳定,希望双方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推动建设一个更加和平与繁荣的世界。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209/c1002-32583433.html

元首外交vlog|习主席署名文章在沙特媒体“置顶”

新华社利雅得12月8日电 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沙特《利雅得报》发表题为《传承千年友好,共创美好未来》的署名文章。这篇文章在报纸及数字版的重要位置展示,获得沙特和阿拉伯国家各界“点赞”。

习近平主席赴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

《利雅得报》在头版刊登中沙两国元首合影,用金色字体标明“本报刊登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并以绿色字体突出“中沙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在刊登这篇署名文章的同时,《利雅得报》还对中沙关系发展重要节点进行梳理。图片中,分别代表中沙两国国旗的拼图连接在一起。

“带着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我再次来到利雅得,”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开篇写道。

习近平主席指出,这是一次传承之旅,更是一次开创之旅,目的是发扬光大中阿、中海、中沙传统友好,开启中国同阿拉伯世界、海湾阿拉伯国家、沙特阿拉伯关系新时代。

“欢迎习近平主席再次访问我们国家!习主席在沙特最大阿文报纸上发表署名文章,就像在与沙特民众直接对话一样。”沙特国王大学教授易卜拉欣·沃哈伊布告诉记者。

他说,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内容丰富,意蕴深刻,凸显此次访问是对中沙、中阿关系发展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外交活动。

沙特新闻部国际媒体处总监侯赛因·沙马里说,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里对阿中历史交往的典故如数家珍,让人倍感亲切。他相信,习近平主席此次来访,将成为阿中文明交流闪亮的新篇章。

埃及、约旦、科威特等阿拉伯国家媒体纷纷转载这篇署名文章。

连日来,沙特主要媒体高度关注并大篇幅、长时段报道此次习主席来访。

沙特商务大臣兼代理新闻大臣马吉德·卡斯比指出,阿拉伯国家将中国视为在各领域实现共同发展的可靠伙伴。

12月7日,多国国旗飘扬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街头。新华社记者 王东震 摄

沙特通讯社在题为《沙特与中国,悠久历史和光明未来前景》的长篇报道中,全面回顾了沙中友好交往和各领域合作成就。报道说,习主席此次访问反映出,沙中领导人渴望加强双边关系和增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寻求把政治和经济潜力转化为共同利益。

《利雅得报》和《阿拉伯新闻报》均推出多个版面,对沙中两国关系以及沙中合作成就进行报道和梳理。

沙特电视台直播习近平主席抵达利雅得和沙特隆重迎接的场面,并滚动报道关于习主席此次访问和即将举办的中阿峰会、中海峰会的情况。

阿拉伯国家各大媒体同样聚焦习主席此次访问。

埃及《金字塔报》在题为《中阿峰会致力于推进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文章中说,首届中阿峰会将为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奠定非同寻常的基础。

阿联酋《联合报》在题为《中国:深化与阿拉伯国家战略合作》的文章中说,以首届中阿峰会为契机,中国将与阿拉伯国家继续传承历史友谊、充实和深化多层次全面合作,携手共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END-

总策划:袁炳忠

监制:孙承斌 班玮

策划:倪四义 张浩

执行:李拯宇 吴中敏 魏建华

统筹:闫珺岩 蒋国鹏

文字:李良勇 胡冠 孙浩 蒋国鹏

视频:孙浩 杨依然 余福卿 李琰 王海洲

剪辑:沈浩洋

编辑:王申 马晓燕 徐晓蕾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209/c1002-32583432.html

高清大图|沙特这些特殊安排向习主席表示最隆重欢迎

新华社利雅得12月8日电 当地时间12月8日中午,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代表国王萨勒曼为正在沙特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利雅得王宫举行欢迎仪式。欢迎仪式上,多项特殊安排凸显最高礼遇。

当地时间12时20分许,在沙特王宫摩托车队和马队护卫下,习近平乘车抵达王宫办公厅广场。

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在下车处热情迎接。两国领导人步入检阅亭,王宫军乐团奏中沙两国国歌。

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习近平在穆罕默德王储陪同下检阅王宫仪仗队。沙特王宫卫队以传统执剑礼仪向习近平表示最隆重欢迎。

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这是12月6日摩托车队、马队在彩排。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END-

策划:倪四义 张浩 班玮 刘洁

监制:李拯宇 吴中敏 赖向东

统筹:闫珺岩 蒋国鹏

摄影:谢环驰 姚大伟

文字:孙浩 李良勇 王海洲

编辑:马晓燕 钱泳文

新华社国际部 摄影部联合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209/c1002-32583431.html

最新动态:俄外交部表示俄美暂停战略稳定和削减战略武器谈判 乌方称乌能源设施和输电线遭大规模袭击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据俄罗斯《消息报》8日报道,俄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表示,俄美关于战略稳定和削减战略武器谈判已暂停,但谈判没有终止,俄方准备在平等和平衡的基础上恢复对话。乌克兰能源公司方面7日表示,乌能源设施和输电线遭到逾千枚导弹和炮弹袭击,给乌能源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据俄罗斯《消息报》8日报道,俄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接受该报采访时说,俄美关于战略稳定和削减战略武器谈判已暂停,但谈判没有终止。美国越来越深地介入乌克兰及其周边地区的事务,导致局势越来越危险。俄方认为,当前不是进行会面的时机。俄罗斯不可能在战略稳定问题上单方面让步,但准备在平等和平衡的基础上与美国恢复对话。

——据乌克兰国际文传电讯社7日报道,乌能源公司管理委员会主席库德里茨基当天在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组织的乌克兰稳定与复苏讨论会上表示,乌能源设施和输电线遭到超过1000枚导弹和炮弹袭击,给乌能源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库德里茨基表示,乌方正与全球数百家电力设备供应商讨论设备采购问题,并期待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达成新的融资协议。

——俄罗斯总统普京7日以视频形式召开社会和人权发展委员会年度会议时表示,俄方30万名应征入伍人员中有15万人部署在俄对乌特别军事行动区域,其中约7.7万人进入作战部队。普京还指出,核战争威胁正在增加。俄将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核武器视作一种防御手段,即只有在自身受到打击的情况下才会予以还击。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7日说,美国公布的2023财年国防预算极具与俄罗斯进行对抗的性质,这将进一步破坏欧洲大陆局势稳定,并带来严重的长期后果。

——欧盟委员会7日晚提出第九轮制裁俄罗斯提案,列出近200名俄个人和实体制裁名单,实施新的出口管制,并禁止俄获得无人机。欧盟委员会还提议停播4个俄罗斯电视频道,对俄能源和矿业部门采取进一步经济制裁。按照规定,提案需得到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的通过。

——据克里姆林宫网站消息,俄总统普京7日与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通电话,讨论了西方国家违反世界贸易原则,试图对俄石油价格设限的相关情况。此外,双方还谈及了在欧佩克成员国与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的“欧佩克+”框架下开展合作以保障世界石油市场稳定的重要性。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7日在一场媒体吹风会上表示,美国未鼓励乌克兰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也未帮助乌方获得这一能力。美国向乌方明确表达对战事升级的担忧并就乌使用美国援助武器的责任问题与乌方进行过对话。打击俄境内目标等是乌方的军事行动计划,是否执行取决于乌方,应由乌方作出说明。(参与记者:陈畅、任珂、邓仙来、耿鹏宇、李东旭、赵冰)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209/c1002-32583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