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2年12月11日 星期日

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希望美方为中资企业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

人民网华盛顿12月11日电 (记者李志伟)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近日出席美国中国总商会芝加哥分会2022年会晚宴并发表主旨演讲。秦刚批评美国做法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商业规则,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损人不利己。他希望美方从联邦到地方政府都能为中资企业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

秦刚表示,竞赢中国已成为美所有对华政策的出发点,国家安全概念被泛化,经贸问题被政治化、武器化,出口管制、进口限制、投资审查、科技脱钩、行业监管、产业补贴等措施纷纷出台。1000多家中国企业被列入多个管制和制裁清单,导致许多美国企业无法同中方开展正常经贸交往,也让许多中国投资者不敢来美投资做生意。美方这些做法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商业规则,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损人不利己。

秦刚表示,中美两国元首指示双方团队就宏观经济政策、两国经贸等问题进行对话。我们希望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能够切实落实,两国能够确立对话而非对抗、双赢而非零和的交往基调。

秦刚表示,这些年来一些中国企业来美投资,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很好地诠释了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希望美方从联邦到地方政府都能为中资企业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欢迎他们、留住他们、让他们成功。他期待着美国中西部各界继续支持、推进两国交流合作,从中收获更多友谊和合作成果。

活动当晚,秦刚应主办方邀请,为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欧伦斯颁发“美中友好特使奖”,对其长期致力于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增进两国相互理解和友好合作表示肯定。欧伦斯表示,中美应共同推动实现两国企业在对方国家放手投资的愿景,丰富彼此经济内涵,使工人和家庭受益,让相互尊重、和平、合作的力量造福中美两国人民。希望双方企业面对困难不要放弃,希望中美两国可以做到“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美国中国总商会芝加哥分会会长倪频致欢迎辞。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致贺信。芝加哥市长莱特福特、伊利诺伊州民主党联邦众议员克瑞什纳摩西、科罗拉多州州长波利斯、芝加哥市副市长梅耶卡尔分别线上、现场出席年会并致辞。美前驻华大使博卡斯、布兰斯塔德、密歇根州前州长斯奈德等出席年会。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212/c1002-32585517.html

新华时评:谱写中阿友好精神新华章

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 题:谱写中阿友好精神新华章

新华社记者叶书宏

12月10日,习近平主席结束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回到国内。这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阿拉伯世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外交行动,必将以其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在中阿关系发展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必将对国际格局和地区形势产生深远影响。

中阿友好是一部绵延千年的交往史、更是一部伟大精神的传承史。从丝绸古道商旅络绎,到上世纪双方全面建交,再到新世纪中阿论坛开启整体合作时代,共建“一带一路”形成合作新格局,中阿友好如涓涓细流汇聚成尼罗河水般奔涌向前,蓬勃生机的背后蕴含着人类文明友好交往的“精神密码”。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12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阿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以深邃的历史哲思揭示出中阿千年交往的根系源流:在丝绸古道中相知相交,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患难与共,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合作共赢,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坚守道义,凝聚成“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中阿友好精神。

当地时间12月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这是礼宾护卫机在空中拉出象征中国国旗的红黄两色彩带。(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守望相助是中阿友好的鲜明特征。双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在实现民族振兴梦想的事业中携手团结共进,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始终风雨同舟,结下兄弟情谊。战机护卫机护航伴飞,21响礼炮隆重欢迎……最高规格的外交礼遇,展现的是最真诚的尊重;“情谊如兄弟般深厚”“伟大的朋友”……密集双边会见中热络的表达,体现的是金字塔般坚固的友谊。此访亲如一家的团结氛围,再次凸显中阿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牢不可破。

平等互利是中阿友好的不竭动力。中阿友好基于共同的价值追求,也基于彼此成就的互利合作。从中阿峰会提出旨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和落实《中阿全面合作规划纲要》的“八大共同行动”,到中海峰会上提出构建能源立体合作新格局,推动金融投资合作新进展,拓展创新科技合作新领域,实现航天太空合作新突破,习近平主席与阿拉伯国家、海合会国家和沙特领导人共商中阿、中海、中沙关系发展大计,共绘未来合作蓝图。高屋建瓴的战略引领和顶层设计,将中阿、中海、中沙合作推向新高度,为带动发展中国家团结和南南合作树立了新典范。

包容互鉴是中阿友好的价值取向。中阿相知相亲的繁茂盛景,其生命力源于文明融通。无论是双边会谈会见还是两次峰会,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人文交流在中阿友好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出扩大人员往来,深化人文合作,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和打造人文合作新亮点等一系列主张,得到阿拉伯国家热烈响应。从访问之际阿拉伯媒体聚焦中国发展,到100多位沙特青年中文学习者致信习主席立志成为阿中友好使者,再到双边会晤多位阿拉伯领导人希望借鉴中国发展经验,中阿文明互鉴的历史正在翻开新篇章。

7月20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第21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沙特赛区冠军艾哈迈德·苏莱曼在决赛中演讲。(新华社记者王海洲摄)

文明如水,水润而有万物生。对抗思维扰动世界之际,中阿从彼此古老文明中汲取智慧,共同弘扬“重和平、尚和谐、讲信义、求真知”的文明真谛;在“文明冲突”的鼓噪中守正不移,共同倡导文明对话,反对文明歧视,守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彼此相互欣赏,不断书写互学互鉴的历史佳话。这次历史性访问,让中阿两大古老民族复兴之梦紧紧相连,将历经千年历久弥坚的友好交往推向了新高峰,为人类文明美美与共的历史书写了新佳话。

明时代之大势,行天下之大道。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反复延宕,中阿团结合作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了强大正能量。在人类何去何从的历史关口,习近平主席以立己达人的天下情怀、把握大势的深邃智慧、自信从容的勇毅担当,带领中国人民践行“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使命,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新机遇,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聚合作发展共识,必将携手各国人民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212/c1002-32585497.html

COP15会场的中国伴手礼

  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中国角”活动现场,虞挺展示他为大会带来的“礼物”——中英文版《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建设规划指南》。
  周宏华摄

  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李岙村,青山环抱,村居整洁。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都有光伏“电站”。阳光下,一排排亮蓝色的电板构成了独特的村镇生态景观。
  忻之承摄

  在COP15第二阶段大会现场,“中国角”活动吸引了参会代表。

  “中国角”边会开幕现场。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

 

  把来自宁波的生态红茶带到COP15会场

  当地时间12月9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二阶段会议(COP15-2)“中国角·浙江日”活动现场,一排排红彤彤的小罐红茶,吸引了许多参会代表的目光。

  此次大会恰逢“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参会的中国代表带来小罐红茶作为伴手礼,中国红的罐身包装上写着“联合国COP15官方收录 海曙龙观”字样。

  虞挺是参会的中国代表之一,是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党委书记。他和同伴精心准备了这些伴手礼。“我数了数,200罐,一罐都不少……”到达会场时,虞挺和家乡的人们连线,描述大会气氛和感受。这些今年4月采摘的红茶伴手礼是龙观乡的土特产,获得过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一小罐茶叶背后可以讲述许多故事,它从种植、采摘、加工到运输全过程都实现了减碳,是家乡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项成果。”虞挺说。

  看到代表们拿着产自家乡的伴手礼,虞挺说他很自豪。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这样重大的全球会议,虞挺激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要借此次机会讲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乡镇故事”,向全世界传递来自中国基层生态保护的声音,同时关注世界各国的相关经验和办法。

  分享建设“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的办法和建议

  COP15大会期间,中国在会场建立了“中国角”,其中“中国角·浙江日”活动,举办了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质量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主题的湖州边会,开展了成果发布、故事讲述、“共建绿色亚运保护生物多样性”现场连线等。活动邀请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参会代表、国际机构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前来参观互动。

  前往参会的中国浙江省代表团中不仅有生态环境领域的专业人员,还有来自乡镇基层和绿色浙江环保组织、杭州原乡野地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等各界代表。他们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果、故事,积极参与“浙江日”、中国-魁北克合作论坛、第七届全球城市和地方政府生物多样性峰会等国际交流活动。

  除了小罐红茶,虞挺的蒙特利尔之行还带了另一件更“大”的“宝贝”——刚刚完成的中英文版《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建设规划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份成果由浙江宁波海曙区政府主导制订,凝聚了当地多年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智慧。由于龙观的发展历程和经验为《指南》提供了大量实例和经验,所以作为特别挑选的乡镇代表,虞挺就成为《指南》在大会现场的发布人。

  在大会期间,向世界各国代表发布、介绍这份《指南》,是“浙江日”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何将生物多样性内容纳入乡镇规划?来自中国乡村实践的这份《指南》提出了坚持系统性、友好性、经济性、包容性4项基本原则。《指南》就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需落在实处的关键节点,提出了组建规划团队、评估资源需求、发展伙伴关系、收集生态信息等8个实施步骤,涵盖了生态型产业、亲自然生活、原真性生活、包容性治理4个方面规划内容。

  为生物多样性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提供标准化实践路径

  在制订过程中,《指南》参考了龙观乡在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建设中的经验。“‘生态保护高于一切’已经成为龙观的‘乡策’。”虞挺说。宁波市海曙区有中心城区、郊区、山区等多重空间形态,是当地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和水源保护地。2021年底,海曙区在龙观乡率先启动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试点项目,探索将生物多样性融入乡村治理和生产、生活全过程。这需要在发展战略、规划建设、村规民约中可持续地为生物多样性“让路”,还要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当地希望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专家指导、企业加盟、社区参与”的治理模式,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路径。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指导下,龙观近年来探索了许多新方法,花费了更多的精力重新考虑盘山公路的规划,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林地的破坏:赶在公路施工前,将上百株珍稀植物移至宁波植物园;修建栈道和观景平台时,减少对生物生存空间的侵占;为珍稀物种打造“专属地”,建了20多处“蕨类绿道”“中华水韭池”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小型基地,安装了300多个人工鸟巢和“昆虫旅馆”……

  占地73平方公里的龙观乡,如今森林覆盖率达到85%,拥有25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

  “从全球化发展来看,乡镇是生物多样性建设的重要单元。”中国计量大学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虞伟是《指南》的具体制订者之一。他表示,《指南》突出了经济社会发展中要体现生态友好,通过标准的实施应用,确保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它的最大亮点就是为生物多样性内容融入乡镇各类规划提供规范指南,这是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建设的关键问题,对全球各地乡镇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在发布现场,虞挺用了几分钟时间,通俗易懂地介绍了相关内容,其中包括“因地制宜引入稻鱼共生、稻蛙共生等生态种养殖模式”“尊重乡土风貌和地域特色,保护周边原有自然植被,保留延续村落与自然环境相依托的空间特色,保持乡村景观的原真性和层次性”“采取迁地保护或就地保护等措施来减少物种灭绝风险、建立政府主导、村民自治、社会共治的包容性治理模式”,赢得了参会代表的点赞。

  既有“COP15伴手礼”,也有“低碳标签”和“阳光梦想”

  虞挺带到COP15会场的小罐红茶,产自龙观乡四明山的上千亩茶场。茶场的主人名叫杨晋良。从绿茶到红茶再到白茶,这里一年四季茶香不断。

  杨晋良说:“我们是良好生态环境的受益者,当然也是保护生态的实践者。”这两年,杨晋良参与了许多与“茶”有关的重要工作。在当地政府的带动下,他和茶农们为茶叶生产的全产业链落实减碳目标,现在,他们生产的茶叶从生产、加工、运输、消费到废气处理的碳排放大数据,全部实现了在线监测。杨晋良也参与到制订国内茶叶碳标签标准的工作中。“未来,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标签,不仅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还可以大大增强人们选择低碳农副产品的意识。”杨晋良这样认为。

  今年,杨晋良又投入数十万元资金,在茶场旁修建了昆虫生态观测站和“芳愈百草园”两个生物多样性观测体验点,吸引了不少前来“打卡”的孩子。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中华大刀螳、白条绿花金龟、玉簪、大花醉鱼草、小兔子狼尾草等数百种动物和植物,增长了学识,体会到乐趣。

  龙观乡李岙村距离杨晋良的茶场只有几公里路程。那里的村民有一个实现绿色发展的“阳光梦想”。

  龙观曾面对中国乡镇通常遭遇的“烦恼”:低小散的村办企业和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从10年前开始,龙观全方位提升环境质量。搬迁关停转产落后产能。“这10年,我们基本没有出让过工业用地,未来也不会有。”龙观乡副乡长史恒峰说,“因为这样符合龙观整体发展战略。”

  那新路的效果如何?

  现在李岙村家家户户屋顶建起光伏电站。成为“光伏小镇”,不仅让每户村民每月享受了50千瓦时免费电,还为村集体增收60多万元。“谁都不会想到,村子里‘沉睡’的屋顶会为大家带来真金白银。”李岙村党支部书记洪国年感慨地说。

  李岙村“晒着太阳奔小康”的零碳发展模式,也迅速普及到龙观乡其他4个村子。每年减排总量十分可观,村集体增收超过200万元。

  “这可不是终点,我们的‘阳光梦想’很远大。”史恒峰介绍。今年,龙观乡成立了乡村振兴公司,通过整合各村资源,以更低的融资成本促进共同富裕。“按照计划,未来两年内,我们将实现全乡镇10个建制村光伏屋顶全覆盖。”同时,龙观的“零碳”发展模式正在扩容至水电、文旅、农业等领域,预计整体收益将突破620万元。

  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可以促进共同富裕

  从一片茶叶出发,自然的回馈在龙观乡变得可观、可感。

  近年来,龙观乡组建“海曙区它山堰茶叶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结对帮扶的茶园面积有上万亩。同时,乡里还引来农业专家开办农业科普培训班,带动茶农提高亩产,辐射面积2000亩。

  以茶文化为基础,龙观乡有了更多的体验型农业生态景观。新建的茶主题博物馆和茶过程体验中心,每年可以吸引游客3万人次。

  “让青山和金山共赢,让生态和经济共荣,让乡村和百姓共富,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宁波市生态环境局海曙分局局长周宏华说。龙观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赋能乡村振兴,让百姓既得到“绿叶子”,又鼓了“钱袋子”。

  近日,当地总投资400多万元的“全产业链中蜂生态平衡保护基地”项目进入招投标阶段,这一消息让基地负责人张海红十分高兴。这意味着,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延伸出的新型蜜蜂养殖全产业链有望形成。

  从龙观乡中坡山森林公园入口处拾级而上,就能看到张海红的中蜂生态平衡保护基地。从去年6月开始,张海红定期推出蜜蜂主题研学活动,为周边村落引来3万人次的客流量,带动周边旅游业发展。伴随着入冬,体验者少了许多,但张海红并没闲着。她的手机来电不断,“你的蜂箱定制好了”“基地项目已经定了,马上招投标了”……

  龙观的“四明中蜂”,被称为“中华蜜蜂最好的蜂种之一”。在考察不少地方后,张海红就在山上住下了,发展中蜂产业。

  “原来蜂农有自己的土办法,大多都会捣碎蜂巢来取蜜。这样一来蜂群无法存活,也会给蜂农带来损失。”为此,张海红带着技术人员去和村里的蜂农们“现场教学”。蜂农们从张海红那里学来的“子蜜分离”的养殖方法,大大提升了蜂蜜的品质和产量。

  “以前一个蜂箱产蜜可能只有10斤,现在可达到15斤。按照100元一斤的价格来算的话,仅仅1个蜂箱就能增收500元。”张海红说。

  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张海红和5个村签订了蜂产业合作协议,带动农户发展四明山中蜂养殖,推出了蜂蜜酒、蜂蜜醋等蜂蜜的衍生品。今年3月,这个基地获批成为省级中华蜜蜂繁育场。张海红和蜂农们还带领周边果农们一起开启了一项“甜蜜事业”。通过让蜜蜂为周边行政村500个草莓大棚、30个西瓜大棚授粉,使得农户们都能从中受益。

  “近几年,龙观尝试将生物多样性与文旅、农业相融合,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确保了生态环境的健康安全,也形成了独特别致的景观文化。”虞挺自豪地说。

 

  延伸阅读

  当地时间12月7日,“中国角”边会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上开幕。

  COP15大会主席、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边会开幕式上表示,中国作为COP15主席国举办这一边会,旨在进一步凝聚保护生物多样性全球共识,推动COP15第二阶段会议达成富有雄心、平衡、务实、有效、强有力且具变革性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据介绍,中国积极探索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近年来,通过积极发展壮大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实现了群众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部国际关系助理副部长斯蒂芬·德波尔、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马克·兰博蒂尼等出席并祝贺“中国角” 边会开幕。

  持续12天的“中国角”边会将展开26场主题日活动。除系列展览和宣传活动外,云南、广西、浙江、江西、四川、海南、上海和相关企业等将举办主题日。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212/c1002-32585328.html

尼加拉瓜和中国复交一周年庆祝活动举行

  据新华社马那瓜12月9日电  (记者朱婉君、席玥)尼加拉瓜和中国庆祝两国复交一周年招待会9日晚在尼首都马那瓜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尼国民议会议长波拉斯、总统顾问劳雷亚诺和中国驻尼大使陈曦等约300人出席活动。

  波拉斯表示,复交一年来,尼中双边交流合作不断拓展。尼方感谢中方给予的帮助,愿在减贫、城市化建设、数字技术等领域借鉴中国经验。劳雷亚诺说,一年来,尼中在各领域加强合作,体现了两国的真挚友谊与团结。

  陈曦致辞表示,中尼复交顺应历史潮流,惠及两国和两国人民。一年来,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巩固,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人文交流精彩纷呈。希望两国继续加强团结、合作和友谊,在各领域取得新的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12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212/c1002-32585096.html

2022年12月10日 星期六

国际锐评丨这座“里程碑”引领中阿迈向更好未来

  “这次峰会是中阿关系史上一座里程碑,必将引领中阿友好合作迈向更美好的未来!”当地时间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办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强调要继承和发扬“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中阿友好精神,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并提出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双方发表《首届中阿峰会利雅得宣言》等成果文件,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这是本次峰会取得的最重要政治成果。

  这次峰会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与阿拉伯国家集体举行的领导人峰会。峰会决定将中阿关系提升至新高度,是对传统友好的传承,更是面向未来的开创。

  早在2000多年前,中阿两大民族就有了往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成为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两条大动脉。新中国成立后,中阿在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振兴、推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肝胆相照、风雨同舟,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首届中阿峰会的举办,标志着中阿合作论坛的深度和广度被提升到新的层次,反映了双方在新形势下加强互利合作的期盼。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一方面,个别西方大国推行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给他国和平与发展造成干扰。中阿都主张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和多边主义,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捍卫发展中国家权利。同时,中阿都面临实现民族振兴、加快国家发展的历史任务。双方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阿命运共同体,有助于服务各自发展目标。首届中阿峰会的召开,可以说正当其时。

  如何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峰会上,中方既提出了理念主张,也给出了行动方案。

  “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共同利益”“我们要聚焦经济发展,促进合作共赢”“我们要维护地区和平,实现共同安全”“我们要加强文明交流,增进理解信任”——习主席提出的这四点主张,契合中阿加强全方位合作的现实需要,为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

  和平与安全是阿拉伯国家的突出关切。作为真诚朋友,中国始终为中东和平发挥建设性作用,从不谋求什么地缘私利,更无意去填补所谓的“权力真空”。本次峰会上,习主席强调,中方支持阿拉伯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把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针对中东问题核心巴勒斯坦问题,习主席强调,国际社会应该坚定“两国方案”信念,中方将继续向巴方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支持巴方实施民生建设项目。这体现了中方说公道话、办公道事的一贯立场。

  阿拉伯有句谚语:“语言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双方都要有实打实的行动。本次峰会上,习主席提出,未来3到5年,中方愿同阿方一道推进“八大共同行动”。这是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和落实《中阿全面合作规划纲要》的第一步。

  从具体合作清单看,涉及支持发展、粮食安全、卫生健康、绿色创新、能源安全、文明对话、青年成才、安全稳定等8个领域。这展现出中方愿与阿拉伯国家共同发展的真诚意愿。《阿拉伯人消息报》9日发文指出,在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需要加强战略合作的背景下,广阔的发展前景正在等着阿中双方。

  中国需要阿拉伯国家,阿拉伯国家也需要中国。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是对两千多年丝路情谊的传承,是各自实现民族振兴、加快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这个变革大时代所需。在新蓝图指引下,中阿关系将提质升级,更好造福双方人民,为世界和平和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国际锐评评论员)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211/c1002-32585032.html

2022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2月10日电(记者和苗)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经济学奖颁奖仪式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

获得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和奥地利科学家安东·蔡林格;化学奖得主为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卡罗琳·贝尔托齐、卡尔·巴里·沙普利斯和丹麦科学家莫滕·梅尔达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瑞典科学家斯万特·佩博;经济学奖则由本·伯南克、道格拉斯·戴蒙德和菲利普·迪布维格三名经济学家获得;文学奖被授予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

在评选委员会代表分别介绍获奖者成就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向每位获奖者颁发诺贝尔奖证书、奖章和奖金。今年每项诺贝尔奖的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97万美元)。

因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和2021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改为线上举行,这两年的诺贝尔奖获奖者也获邀一同出席今年的现场仪式。包括瑞典王室主要成员、政界领导人等在内的千余人出席了当天的颁奖仪式。

12月10日是瑞典化学家和发明家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每年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都安排在这一天举行。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211/c1002-32585025.html

瑞士苏黎世迎来今冬首场降雪

当地时间12月9日,瑞士苏黎世迎来今冬首场降雪。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211/c1002-32584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