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2年12月19日 星期一

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649038437例

  新华社日内瓦12月19日电(记者刘曲)世界卫生组织19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649038437例。

  世卫组织网站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9日16时54分(北京时间23时54分),全球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64631例,达到649038437例;死亡病例增加236例,达到6645812例。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220/c1002-32590210.html

打造面向全球的科技合作平台(国际论坛)

  中国空间站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是联合国“全球共享太空”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方肯定。通过将中国空间站打造成向国际社会开放的科技合作平台,中国将为人类太空探索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不久前,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墨西哥中红外地面观测平台项目是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之一,我们为中国顺利推进空间站建设感到由衷高兴。

  光是一种电磁波,不同的光有不同的波长。人类的眼睛能够捕捉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光,但还存在许多肉眼难以察觉的光,红外光就是其中一种。通过监测红外光,人类可以加强对地球环境的了解。中红外地面观测平台即以此为工作原理,通过监测红外光来掌握海洋和陆地的温度变化,帮助监测全球气候变化。

  中红外地面观测平台的研究成果将使全世界受益。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各国必须合作应对。中红外地面观测平台从太空观测地球,能够获取地球温度分布相关信息,以此为基础开展统计分析能够提升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此外,强风暴、干旱、不寻常的洋流甚至森林火灾等都将成为中红外地面观测平台观测的对象。对有关观测数据加以分析有助于更准确地预报天气,提高人们预防气象灾害的能力。

  中国空间站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是联合国“全球共享太空”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方肯定。各国对同中国开展太空合作充满热情,目前已有17个国家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通过将中国空间站打造成向国际社会开放的科技合作平台,中国将为人类太空探索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中红外地面观测平台项目能够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让我们深感自豪。参与该项目的墨西哥科学家和工程师对项目实现预期目标充满信心。太空探索是人类共同的事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越来越多国家正参与到这一事业中来。墨西哥同中国各领域交往合作十分密切,双方加强太空合作拥有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

  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全球合作对于保护美丽的地球家园至关重要。希望通过共同探索太空,人类能够继续弘扬当今世界迫切需要的团结合作精神。只要坚持团结合作,各国就能更好应对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全球性挑战。

  (作者为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航天科技专家)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20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220/c1002-32589927.html

中国代表呼吁国际社会切实推动落实“两国方案”

新华社联合国12月19日电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19日在安理会中东巴勒斯坦问题公开会上发言表示,国际社会应该坚定信念,共同努力,将“两国方案”由共识转化为行动,由愿景转化为现实。

张军说,巴以问题在联合国议程上已经70多年。在今天的会议上,绝大多数国家再次发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独立建国的强烈声音。必须指出,国际社会不作为的每一天都是对和平的伤害,对正义的背叛,对下一代人的辜负。中方呼吁各方拿出主持公道的良知,兑现承诺的行动。希望联合国和安理会在推进“两国方案”方面采取实质性步骤,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并行使不可剥夺的权利,从根本上实现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和平共存,实现阿拉伯和犹太两大民族的和谐相处,实现中东地区的持久和平。

张军说,中方支持全面落实“两国方案”。巴勒斯坦人民遭遇的历史不公不能无限期延续,合法民族权利不能交易,独立建国诉求不容否决。国际社会应该坚定信念,共同努力,将“两国方案”由共识转化为行动,由愿景转化为现实。中方主张增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权威,支持巴各派加强团结,欢迎阿拉伯国家推动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取得重要进展。中方主张把巴勒斯坦问题置于国际议程优先位置,支持巴以双方在“两国方案”基础上尽快恢复和谈,呼吁召开更大规模、更有权威、更具影响的国际和会。中方鼓励巴以谋求共同安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是搬不走的邻居,安全不可分割。国际社会要同等重视巴以双方的合理安全关切,鼓励双方开展合作,通过政治对话、和平谈判实现共同安全,结束以暴易暴,打破暴力循环。中方敦促以色列履行安理会决议义务,停止一切定居点活动,回到“两国方案”的正确轨道上来。中方支持改善巴勒斯坦经济民生。中方呼吁以色列放松对被占领土上人员和物资流动、土地使用的不合理限制,为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社区的发展创造条件,尽快解除加沙地带封锁。国际社会要多渠道向巴勒斯坦提供帮助,助力巴方缓解财政危机,保障公共服务。

张军说,中方将继续向巴方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支持巴方实施民生建设项目,并增加对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捐款。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220/c1002-32589913.html

“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第二届理事会议举行 李书磊作视频致辞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 12月19日,“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第二届理事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以视频方式出席会议并致辞。

李书磊指出,“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是习近平主席亲自倡议成立的媒体组织。媒体是引领舆论、影响民意、沟通民心的重要力量。谱写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各国媒体要坚持团结合作,在弘扬丝路精神上作出新贡献;坚持发展优先,在讲好丝路故事上展现新作为;坚持以心相交,在厚植丝路友谊上取得新成效。

来自23个国家的38家理事单位代表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参加会议。会上,理事长单位人民日报社作首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各理事单位代表围绕如何更好发挥“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作用、促进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发表意见建议。会议对首届国际传播“丝路奖”进行终评,《哈萨克斯坦与“一带一路”倡议:路向何方》等19件作品获奖,巴基斯坦“丝路之友”俱乐部负责人、巴中学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赛义德获得特殊贡献奖。

2019年4月,“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举行首届理事会议。三年多来,联盟发扬丝路精神,加强沟通合作,积极讲好“一带一路”故事,营造共建“一带一路”良好舆论氛围。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219/c1002-32589903.html

2022年12月18日 星期日

综述:中国将继续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强劲动力——海外机构和人士持续看好中国经济运行态势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 综述:中国将继续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强劲动力——海外机构和人士持续看好中国经济运行态势

  新华社记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阐述了明年中国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定向领航。海外机构和人士认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中国将继续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强劲动力。

  近期,国际市场不断涌现看好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信号,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前景充满信心。瑞银集团在一份报告中说,许多跨国公司正扩大在华生产和投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17.4%,达1683.4亿美元。

  美国荣鼎咨询公司日前发布报告说,已向中国投资数十亿美元的各大公司仍在继续执行其投资计划。法国兴业银行和摩根士丹利均预计,明年中国经济将稳步回升。

  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集团是对华重量级投资者之一。该公司近期宣布,对两家在华新合资企业的投资可达30亿美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中国有足够的财政空间提振经济并应对下行压力,同时中国也在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疫情防控政策,防止供应链中断,抵御增长放缓。

  作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致力于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世界期待中国继续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联合国贸发会议资深经济学家梁国勇指出,近期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这有利于推动经济健康增长。展望2023年,中国经济总体回升,“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重要动力,有助于世界经济的总体稳定”。

  “中国是所有国家和企业的重要经济和商业伙伴,”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所中国经济学副教授柯阳(英文名扬·克内里希)说,“中国的各项事业及其经济发展无疑对全球经济具有影响。”

  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表示,2023年世界经济将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中国经济韧性强,更注重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将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大稳定预期。

  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前11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8.6%,实现稳步增长。

  柬埔寨贝尔泰国际大学资深教授约瑟夫·马修斯认为,进出口增长“证明中国向世界开放更广阔的市场,并在疫情期间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超预期的中国贸易增长将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瑞士百达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策略师卢卡·保利尼表示,中国经济表现将在2023年回升。被一度压抑的大量需求将在2023年释放,进而推动消费增长,“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也将有力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219/c1002-32589757.html

尼日利亚南部多个村庄暴发霍乱至少20人死亡

  新华社阿布贾12月18日电(记者郭骏)尼日利亚卫生官员18日说,尼南部克罗斯河州多个村庄日前暴发霍乱疫情,已造成至少20人死亡、30多人住院。

  克罗斯河州初级卫生保健发展局局长珍妮特·埃克佩扬18日在该州首府卡拉巴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这一最新情况。他说,卫生部门已向受疫情影响的村庄部署人员,提供医疗物资和清洁用水并开展环境消杀,以控制疫情蔓延。

  霍乱是尼日利亚的常见病之一,多发生在卫生条件不佳、缺乏清洁用水的地区。尼日利亚疾控部门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该国有31个州报告疑似霍乱病例共计19228例,其中466例死亡。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不洁净水源和食物传染,患者常出现呕吐、腹泻、脱水和高烧等症状,重症和延误治疗可致死亡。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219/c1002-32589705.html

吴哥古迹入遗30周年 中国援柬专家获骑士勋章

人民网暹粒12月16日电 (记者赵益普)12月15日至16日,保护和发展吴哥古迹国际协调委员会第29届全体大会暨第36届技术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柬埔寨暹粒举行。来自柬埔寨、中国、法国、日本、德国、美国、印度等国家及国际组织和专业机构的近500名代表参会,重点讨论了在吴哥古迹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果。

1992年12月14日,吴哥古迹作为濒危遗产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今年是吴哥古迹入遗3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副主任乔蒂在大会致辞中表示,吴哥古迹入遗30年以来,各国专家为保护吴哥古迹做了大量工作,这体现了国际合作精神,也是遗产保护国际合作的独特典范。

在16日下午的大会上,柬埔寨副首相兼议会联络与监察部大臣梅森安为保护吴哥古迹作出突出贡献的各国代表颁发勋章,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金昭宇、袁濛茜获柬埔寨王国骑士勋章。梅森安表示,柬埔寨人民应当铭记本国以及各国的专家为保护吴哥古迹所作出的奉献和牺牲。

1993年,柬埔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吴哥古迹保护国际行动,该行动是有史以来历时最长的文化遗产国际合作项目,超过20个国家持续三十年的参与使吴哥古迹成为遗产保护国际交流的平台。中国是该行动最早的发起者和参与者之一。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中国工作队于1998年开始吴哥古迹保护修复工作,先后修复了周萨神庙和茶胶寺,2019年起开展吴哥古迹王宫遗址修复项目。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219/c1002-32589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