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2年12月23日 星期五

中泰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国际邀请赛圆满落幕

人民网曼谷12月24日电 (记者孙广勇)12月23日晚,历时三个月的2022第二届“博导杯”中泰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国际邀请赛圆满落幕,决赛颁奖典礼结合线上线下两种形式,分设北京线上主会场和清迈大学孔子学院线下分会场。

“博导杯”中泰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国际邀请赛由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一带一路”电商谷项目发展理事会、清迈大学孔子学院、北京博导前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泰国新诺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作为中泰合作“中文+职业技能”项目的重要探索实践,赛事为参赛选手提供集中文学习、电商技能培训、创业实战、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平台,引导东盟青年利用电商进行创业,助力东盟国家间人文交流与经贸往来。

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事务管理顾问尼迪·纳齐、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常务副秘书长吴洪贵、清迈大学校长助理丕亚鹏·尼撒副教授、清迈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连晨等出席颁奖典礼并发表致辞。致辞中纷纷对本届大赛成果给予了肯定,并表示大赛充分弘扬数字技能价值,积极推广数字技能普及,对中泰年轻人在数字经济时代成就人生价值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届赛事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发展,开设创新挑战和创业实战两个赛道,分别考察选手的视觉营销和短视频制作、直播销售实战技能。本届“博导杯”吸引了中泰总计193所职业院校参赛,共2276名选手、416支团队,其中还包括14支国际混合编队。最终12支队伍在决赛中脱颖而出。通过专家评委打分和网络投票评选等方式,最终,北京市商业学校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分获创新挑战赛道和创业实战赛道一等奖。

来自清迈技术学院教师吴春华、北京市商业学校教师周荥代表获奖团队指导老师在颁奖典礼上分享了参赛心得,老师们表示本次大赛加强了中泰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中泰学子间的友谊,加深了对中泰文化的认识,提升了电商创业能力,让参赛师生获益匪浅。

第二届“博导杯”中泰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国际邀请赛于2022年9月22日启动,大赛首次引入国际混合编队参赛机制,鼓励不同国家间的选手组队参赛。大赛评委会普遍认为,赛事充分体现了中泰学生努力拼搏的精神,选手们的参赛作品创意十足,生动有趣,直播销售表现真实自然,对产品的讲解描述准确到位,两个赛道都集中展示了两国学生优秀的电商运营水平。混合编队的学生们也配合密切,在作品中融入了各自对两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和思考,很好地展现了大赛的跨文化交流成果。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224/c1002-32592980.html

外交部发言人就美签署“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 12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就美签署“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北京时间12月24日,美国总统拜登将“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签署成法,该案包含大量涉华消极条款。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发言人说,中方对美方执意通过并签署含有涉华消极内容的“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发言人说,该案罔顾事实渲染“中国威胁”,肆意干涉中国内政,攻击抹黑中国共产党,是对中方的严重政治挑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人民对美国打压遏制中国发展、阻挠中华民族复兴的险恶用心看得很清楚,挑拨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关系的图谋绝不会得逞。

  发言人说,该案还包含大量涉台消极条款,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给台海和平稳定造成严重损害。台湾是中国的台湾,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美方应立即停止搞“以台制华”,停止虚化、掏空、歪曲一个中国原则,不要在错误和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们敦促美方把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的重要共识落到实处,摒弃冷战零和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发展和中美关系,不得实施有关法案中的涉华消极条款。中方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坚定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发言人说。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224/c1002-32592984.html

“我与中国的故事”短视频大赛选出获奖者

  新华社芝加哥12月23日电(记者徐静)中国驻芝加哥总领馆11月至12月在领区举办“我与中国的故事”短视频大赛,组委会22日从56个参赛短视频中评选出“汉语之星”奖10名、“创意短片”奖10名。

  其中,来自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的罗伯特·德保斯科获得“汉语之星”奖。德保斯科在中国生活过9年。在短视频中他生动描述了在中国生活期间得到中国人民热情帮助的故事。另一位“汉语之星”奖获得者、来自明尼苏达州英华学院的索菲亚·考斯蒂诺夫斯基说,中文富有魅力,是一把打开中国文化大门的钥匙。

  “创意短片”奖获得者、来自芝加哥市蒙特梭利跨文化语言学校的莉莉·拉布曾两次去中国,在旅行中感悟中国文化,品尝中国美食,用中文与当地人民交流,感受了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拉布期待能够再次去中国。

  中国驻芝加哥总领馆自2021年起举办“我与中国的故事”短视频大赛活动,今年是第二届。参赛者通过视频讲述自己学习中文、访问中国或是与中国人民交往的故事,展现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熟练的中文水平。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224/c1002-32592962.html

中国代表:国际原子能机构预算修订之战事关国际规则

  新华社维也纳12月23日电 国际原子能机构(简称“机构”)特别理事会23日以协商一致方式通过机构2023年预算修订决议,标志着这场为期近三个月跌宕起伏的预算修订之争,最终以完全采纳中方四点原则建议落下帷幕。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代表王群23日发言时表示,本次预算修订之战,凸显了规则的重要性。中方希望规则意识能够在维也纳多边外交平台发扬光大,进而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扬光大。

  王群说,该决议责成秘书处根据成员国意见和相关决定立行立改因违规造成的预算缺口,并于年内完成整改。本次预算修订之战凸显了规则的重要性。规则必须敬畏,只有恪守规则,才能确保机构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论是在预算,还是在伊核问题、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或是美英澳三国核潜艇合作等其他问题上,都要讲规则。

  他表示,维也纳见证了现代国际关系准则的建立。在这里,大家更应当尊重规则、敬畏规则、维护规则。中方希望这种规则意识能够在维也纳多边外交平台发扬光大,进而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扬光大。

  王群强调,国际原子能机构作为国际防扩散领域的重要组织,也是国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恪守规则,才能确保机构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秘书处和成员国关系的定位问题上,也要讲规则。机构是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成员国是决策者,秘书处是执行者,二者职责和定位不可混淆。

  王群指出,本次特别理事会通过的预算修订决议除了重申必须完整、有效地遵守现行规章制度,责成秘书处根据成员国意见和相关决定对有关违规预算缺口问题立行立改外,还取得了两大成果:一是扭转了机构人员成本在常规预算中占比过高的势头形成的积弊;二是实现了技术合作基金和常规预算同步调增,并将人员成本下调1%,所节约的资金用于“技术合作等活动”,使得用于技术合作的总资金得到极大增长。这在机构历史上尚属首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

  王群最后表示,一个强有力的机构离不开健康的预算体系。作为国际原子能机构第二大会费国和技术合作基金第二大贡献国,中方一直及时足额缴纳会费和技术合作基金分摊费用,并提供了大量预算外资源和实物捐赠。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中方愿和各方一道,携手支持机构秘书处在现有规则下更好履行职责,为促进“原子用于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224/c1002-32592938.html

日本新安保战略背离和平理念

  近日,日本政府正式通过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三份安保政策文件,提出日本将致力于拥有对敌攻击能力等政策主张,并将在未来5年大幅增加军事开支。

  分析人士指出,这三份文件出炉意味着日本战后安保理念和防务政策发生重大转折,完全抛弃了“专守防卫”原则,彻底背离了日本宪法的和平理念。日本重走军事大国路线以及日美军力的进一步一体化,将给地区和平与稳定带来新的威胁。

  放弃原则

  12月16日,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正式通过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是日本国家安保层面顶层战略文件,系2013年出台以来首次修订。《国家防卫战略》和《防卫力量整备计划》是依据新安保战略制定的军事层面具体政策和执行规划,分别取代原有的《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这三份文件决定了今后5至10年日本安保和防务政策方向。

  从三份文件的主要内容看,日本的安保理念和防务政策将发生重大转折,特别是将彻底放弃作为日本战后核心防务理念的“专守防卫”原则。

  在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日本政府明确宣称,应拥有所谓“反击能力”,也就是此前所称的“对敌基地攻击能力”,主要包括各类远程攻击性导弹以及与美军共同运用的“综合防空与导弹防御”系统。日本为此将在今后5年采购和装备大批美国“战斧”式巡航导弹和射程1000公里以上的国产改良型“12式”岸舰导弹等,还将开发高速滑翔弹和高超音速导弹。日美军事同盟也将发生新的变化,从原先日本为“盾”、美国为“矛”的“日守美攻”转变为“齐攻齐守”。

  突破禁忌

  与防卫理念根本转折相配套,三份文件不少内容突破了日本战后诸多军事禁忌。

  继此前安倍晋三政府放松日本作为“和平国家”招牌之一的“武器出口三原则”,将其改为“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之后,此次三份文件又进一步放宽武器出口限制,并提出深化军民一体化的一系列举措。

  为达成扩军目标,三份文件将2023至2027年度日本防卫费总额定为约43万亿日元(约合3130亿美元),是现行《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2019至2023年度)约27万亿日元总额的近1.6倍,并规定要在2027年度实现防卫费占国内生产总值2%的目标,而此前日本一直基本遵循这一比例不超过1%的标准。是否坚持这一标准也被舆论普遍视为检验日本是否奉行和平主义的一项关键指标。

  此外,为实现军事转型,三份文件还提出对自卫队组织架构、军种设置、部队编制、军力部署等实施全面调整,包括新设“统合司令部”一体化运用陆海空部队,新设防区外导弹部队,将航空自卫队改为“航空宇宙自卫队”以强化太空战力,为陆海空自卫队全部配备无人机部队,扩大自卫队网络防卫队编制,强化西南诸岛军力部署并组建“冲绳防卫集团”等。

  值得注意的是,为给安保政策转向和扩军备战找借口,三份文件还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将中国定位为“迄今最大战略挑战”。日本军事评论员前田哲男指出,在三份文件渲染“中国威胁论”、大幅调整防卫政策的背后,既有美国推动的因素,也有日本谋求自身军事松绑、成为所谓“正常军事大国”的意图。

  引发担忧

  日本重新走上军事大国路线,引发日本舆论担忧与批评。12月16日,数百名东京市民在日本首相官邸前举行抗议活动,反对日本政府扩军。

  日本自民党前干事长古贺诚公开表示,文件中提出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完全脱离了专守防卫”,日本应避免走军事大国路线。

  日本《东京新闻》发表社论说,战后日本的防卫政策是根据放弃战争、不保持战力的宪法第九条制定的。自卫队装备仅用于本国防卫,不拥有攻击性武器,这是日本基于对战争的反省所作出的决定,也是日本不再成为军事大国的宣誓。日本政府修改安保三文件使日本严重偏离战后的和平主义国家轨道。

  日本《每日新闻》的社论指出,在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巨额防卫费带来的沉重负担难以获得日本国民理解。获取“反击能力”并不能保护日本。日本应该与周边国家开展沟通,致力于军备管控,通过外交缓解地区紧张局势。

  (新华社记者  沈红辉、姜俏梅、郭丹)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224/c1002-32592820.html

2022年12月22日 星期四

穆萨尔宣誓就任斯洛文尼亚总统

  新华社卢布尔雅那12月22日电(记者周玥)斯洛文尼亚总统就职仪式22日在议会举行,娜塔莎·皮尔茨·穆萨尔宣誓就任斯洛文尼亚第五任总统,接替博鲁特·帕霍尔,开始5年任期。

  穆萨尔在就职演说中表示支持多边主义和强大的欧洲,认为气候变化是这个时代的挑战。

  11月13日,穆萨尔在斯洛文尼亚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以54%的得票率击败前外长安热·洛加尔,当选斯洛文尼亚总统。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223/c1002-32592519.html

“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

  12月21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总裁米勒在科维克塔天然气气田和“科维克塔—恰扬达”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仪式上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未见于画面)和气田现场进行视频连线。

  位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的科维克塔天然气气田和“科维克塔—恰扬达”天然气管道21日正式投产通气,这意味着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俄境内“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

  新华社记者 孟菁 摄

 

  这是12月18日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拍摄的科维克塔天然气气田设施。

  位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的科维克塔天然气气田和“科维克塔—恰扬达”天然气管道21日正式投产通气,这意味着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俄境内“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

  新华社记者 孟菁 摄

 

  这是12月18日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拍摄的科维克塔天然气气田设施。

  位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的科维克塔天然气气田和“科维克塔—恰扬达”天然气管道21日正式投产通气,这意味着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俄境内“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

  新华社记者 孟菁 摄

 

  12月18日,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工作人员在科维克塔天然气气田内巡视设备。

  位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的科维克塔天然气气田和“科维克塔—恰扬达”天然气管道21日正式投产通气,这意味着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俄境内“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

  新华社记者 孟菁 摄

 

  12月21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总裁米勒(左一)在科维克塔天然气气田和“科维克塔—恰扬达”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仪式上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未见于画面)和气田现场进行视频连线。

  位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的科维克塔天然气气田和“科维克塔—恰扬达”天然气管道21日正式投产通气,这意味着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俄境内“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

  新华社记者 孟菁 摄

 

  这是12月18日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拍摄的科维克塔天然气气田设施。

  位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的科维克塔天然气气田和“科维克塔—恰扬达”天然气管道21日正式投产通气,这意味着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俄境内“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

  新华社记者 孟菁 摄

 

  这是12月18日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拍摄的科维克塔天然气气田钻井平台。

  位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的科维克塔天然气气田和“科维克塔—恰扬达”天然气管道21日正式投产通气,这意味着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俄境内“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

  新华社记者 孟菁 摄

 

  12月18日,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工作人员在科维克塔天然气气田内巡视设备。

  位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的科维克塔天然气气田和“科维克塔—恰扬达”天然气管道21日正式投产通气,这意味着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俄境内“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

  新华社记者 孟菁 摄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2/1223/c1002-32592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