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3年1月4日 星期三

通讯:南南合作助力乌干达农业转型

  新华社坎帕拉1月4日电 通讯:南南合作助力乌干达农业转型

  新华社记者吉莉 聂祖国

  近日,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郊,一名当地员工一边将饲料投喂给池塘中的鱼,一边与来自中国的水产专家陈太华交流。56岁的陈太华望着眼前的鱼塘,不禁感慨,把中国的经验和技术带到这里,可能将使数百万乌干达人摆脱贫困。

  乌干达水产研究与发展中心是中乌友谊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也是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乌干达(三期)南南合作项目水产示范基地,这里的渔场排灌系统是采用中国技术建设而成。2022年11月中旬,包括陈太华在内的9名中国农业专家抵达乌干达,执行为期三年的农业技术合作任务。

  据陈太华介绍,由于技术欠缺,乌干达养鱼试错成本高,当地农民养鱼的积极性也因此大受影响。在这里推广水产实用技术,如稻田养鱼,既能降低水稻防治虫害的成本,同时也有水产品收入,可谓一举两得。

  “乌干达水产资源非常丰富,渔业资源有一定基础,第三期项目将开发出价格更为低廉的饲料,帮助农民脱贫增收。我们主要做三方面工作:培训、实地示范、实地技术指导。首先,我们想在国家层面为乌干达建立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其次是建立一套养鱼操作规程,再次是建立水产销售系统。”陈太华说。

  根据乌干达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的最新数据,该国70%以上的人口以农业为生。南南合作项目前两期促进了技术转让,不仅提高了农业、畜牧业和渔业产量,同时也提升了生产力。

  第三期项目乌干达协调员彼得·穆因博表示,该阶段旨在将农业生产商业化,目标是增加对海外市场的出口。他说,在这一阶段,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将与当地农民互动,分享经验和技术。在该阶段的实施过程中,乌干达将借鉴中国在确保粮食安全和消除极端贫困方面的经验。

  农业专家组组长张小强介绍说,第三期项目主要借助“中乌友谊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两大平台,巩固扩大前两期的成效,更大范围推广中国先进适用技术,帮助乌干达从解决温饱的农业向商业化的农业转变。

  张小强补充道,希望这一期项目能够推动更多中乌农业贸易和投资上的合作,借助多个平台,将乌干达优良农产品更好地推向国际市场,同时也吸引更多的农业企业到乌干达投资兴业。

  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乌干达已于2012—2014年、2016—2018年实施两期南南合作项目,共计47名中国专家和技术员到实地帮助乌干达提高粮食安全水平。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105/c1002-32600232.html

彭丽媛与菲律宾总统夫人丽莎共同参观国家博物馆

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 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与陪同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总统夫人丽莎共同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国家博物馆馆长陪同下,两位元首夫人一同参观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联袂推出的“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展厅陈列的青花开光花鸟图菱花口折沿盘等400余件中国历代文物藏品精美绝伦,生动展现了中华文明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中华民族“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追求。

彭丽媛同丽莎边看边交流。双方愉快回忆起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交往的历史,对两国友好关系发展感到高兴。彭丽媛表示,“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奉行的处世之道。中菲是隔海相望的近邻,菲律宾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国家。期待两国人民弘扬传统友谊,推动中菲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丽莎感谢彭丽媛邀请她参观国家博物馆,赞叹博物馆里陈列的藏品精美、丰富,希望更好更深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她表示,两国人民应传承丝绸之路精神,不断增进互信友谊。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105/c1002-32599944.html

刚强@大国外交最前线丨新年首位访华的外国元首,他来了!

△视频丨新年首位访华的外国元首,他来了!

2023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我们迎来了今年首位访华的外国元首,他就是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应习近平主席邀请,马科斯于2023年1月3日至5日,对华进行国事访问。

中菲有着千年友好交往历史,1975年建交以来,两国各领域合作不断推进。马科斯本次访华,刚强总结了四个关键词:“首次、友谊、合作、共享”,这里面有什么深意?快跟随大国外交最前线的脚步去看一看!

监制丨申勇

策划丨史伟

记者丨刚强 贾林 姚瑶

摄像丨石丞 曹亚星 钟信伟 陆泓宇 张洛嘉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104/c1002-32599848.html

2023年1月3日 星期二

马拉维霍乱疫情严重 学校关闭

人民网讯 马拉维政府1月3日宣布,由于国内霍乱疫情仍持续蔓延、死亡人数不断增加,全国学校关闭。

据阿尔及利亚《消息报》1月4日报道,马拉维卫生部3日发布报告说,去年3月国内出现霍乱病例以来,政府采取了防疫措施,但疫情还是在不断蔓延,决定关闭学校,开学时间另行通知。报告称,首都利隆圭和位于南方的布兰太尔等大城市中小学原本本周二开学,这些学校至少要推迟两周才能上课。

马拉维卫生部的报告说,自2022年3月以来,霍乱疫情在全国持续蔓延,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加,目前全国累计霍乱确诊病例1.8万例,因霍乱累计死亡595人。

据报道,马拉维位于非洲东南部,是内陆国家,世界卫生组织把马拉维目前的霍乱列为该国10年来最大规模的疫情。(安国章)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104/c1002-32599734.html

亚美尼亚举办新年庆祝活动

当地时间2023年1月1日,亚美尼亚埃里温,人们在新年庆祝活动中观看烟花。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104/c1002-32599443.html

美“分裂”国会开幕 众议院议长“难产”

  新华社华盛顿1月3日电(记者颜亮 孙丁)美国第118届国会3日开幕,当天的众议院议长选举经过三轮选举仍然“难产”。这是百年来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选举首次未能在首轮选举中产生人选,导致众议院目前陷入政治僵局,新一届国会众议员无法就职。众议院将于4日再次进行议长选举。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104/c1002-32599458.html

“菲中农业合作再上新台阶”

  图为奇科河灌溉工程泵站。
  本报记者 赵益普摄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以北约540公里处,有一片近万公顷的平原,是菲最主要的水稻和玉米产区之一,被誉为菲律宾“北部粮仓”。然而,受水资源分布影响,“北部粮仓”的灌溉用水不稳定一直是个难题,制约了作物产量。

  2022年底,由中国政府出资、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工国际”)承建的奇科河灌溉工程项目正式竣工。该项目将为“北部粮仓”主产区约8700公顷土地提供长期稳定的灌溉水源,惠及当地5000多家农户。菲律宾国家灌溉局执行局长爱德华多·古伦表示:“菲中在农业灌溉领域的合作将造福更多菲律宾民众。”

  将河水抬升29米,灌溉8700公顷农田

  “北部粮仓”位于菲律宾卡加延和卡林加两省之间。记者从卡加延省首府土格加劳市的机场出发,翻越一座座人迹罕至的丘陵,一路向西驱车2个多小时,来到奇科河东岸岸边。奇科河灌溉工程泵站矗立在这里,十分醒目。

  奇科河是菲律宾北部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在当地卡林加族的语言中,“奇科”是“生命”的意思。然而,由于奇科河地势较低,而周边大部分农田地势较高,一到旱季,“北部粮仓”的灌溉用水便成了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状况,2018年6月,由中企承建的奇科河灌溉工程项目在此正式开工。作为菲律宾“多建好建”规划旗舰项目之一,同时也是中菲两国政府重点推进的基建项目和民生工程,项目的进展始终受到菲各界关心。

  奇科河灌溉工程泵站沿河而建,是项目主体工程,其作用是把奇科河水抬升29米,引至丘陵另外一侧的千里沃野。此外,项目还包括蓄水池、连接渠、主渠、支渠以及490座渠道附属结构等。

  据了解,泵站拥有6台抽水机组,全负荷工作每小时可抽调6万多立方米河水。在泵站后方,有一个巨大的蓄水池,抽上来的河水将经此流入连接渠、主渠,进入卡加延和卡林加两省;之后再通过21条、累计总长达70公里的支渠,将河水输送到总共22个村落,最后分散至这些村落田埂周边、如毛细血管一般的沟槽,滋养当地农田。

  古伦表示,奇科河灌溉工程项目将显著改善当地农田灌溉,使广大农民受益。

  农民增收,国家也节省了进口大米开支

  在位于卡加延省图奥市的菲律宾国家灌溉局奇科河灌溉工程项目业主办公室内,记者和中方建设者一起见到了办公室主任吉娜·罗斯特。“好久不见,中工国际的朋友们。”热情开朗的罗斯特和中方建设者如老友重逢,热情寒暄,相互行菲律宾特色的击拳礼。

  “开工以来,项目一直受到菲律宾国家灌溉局的高度重视。”罗斯特介绍,“我们对中国朋友的工作非常满意。当地农民经常来办公室催促我们推动项目尽快投产。”她补充说,项目不仅将造福当地农民,还在建设期为当地创造了1000多个工作岗位,培训了一大批泵站运营工程师。

  卡加延省塔里布布村是一个有着400多户村民的大村落,也是奇科河灌溉工程项目的主要受益地区。当记者到达村口时,被热烈的欢迎场面所震撼——现场来了至少50名村民。除了塔里布布村的村民,附近比谷村、咕隆村、圣托托马斯村的一些村民也闻讯赶来,他们中不少人还穿着印有“奇科河灌溉工程项目”字样的绿色T恤。

  “听说中国记者要来村里采访,大家都很兴奋,踊跃报名,今天提前1个小时就到村口等待。我们想告诉中国记者,感谢中国帮我们修建了灌溉工程,解决了持续几十年的农业缺水问题。”塔里布布村村长特蕾莎·瓦尼丝告诉记者。

  在村口小卖部旁的一棵大树下,当地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话起家常。“我们家有3公顷水稻田和3公顷玉米地,有了灌溉工程,到旱季也不怕缺水了。我打算把玉米地全改成水稻田。”说起下一季的种植计划,50岁的农民诺那多眉飞色舞。抱着孩子的妇女瑞贝卡迫不及待地说:“我丈夫此前在灌溉工程上当工人,一天能挣500比索(1比索约合0.124元人民币),一年下来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现在项目竣工了,他回到村里和家人们继续种水稻。以后我们再也不需要买昂贵的小水泵抽水了,项目会把灌溉用水一直送到田间地头。”

  卡加延和卡林加两省合计有13个大大小小的农业协会,这些协会负责农业技术和知识的普及,并协调当地农民的种植和收获周期。塔里库斯托农业协会会长纳西可·艾迪罗告诉记者,过去每年到了旱季,当地的水稻田几乎完全“停摆”,一些家境殷实的农户购买水泵抽地下水灌溉,但是水泵成本和电费都很高。

  “有了奇科河灌溉工程项目,灌溉用水将不再是困扰,当地的水稻种植还可以从一年两季增加到两年五季,为农民增收。”艾迪罗预计,以后每年每公顷水稻产量将由之前的2吨左右提升至5吨左右,再加上更多荒地得到开垦,每年每位农民平均收入预计将增加7.5万比索。据菲律宾农业部数据,项目投产后,菲律宾每年将节约进口大米支出约1000万美元。

  惠及双方,中菲民生项目合作蓬勃发展

  距离奇科河灌溉工程泵站约20公里的一处丘陵高地上,坐落着奇科河灌溉工程项目中工国际项目部。两排平房,是方圆10公里范围内唯一的建筑物。

  项目经理李炫宇是一名90后,已经在这里坚守了整整四年半。“我每天几乎电话、微信不断。”对李炫宇的采访被电话打断好几次,泵站、主渠、支渠以及各个村里的渠道疏浚,都离不开他的协调安排。“习惯了每天忙忙碌碌,和菲律宾同事们打交道很愉快。去年9月,我们进行了一次通水测试,许多当地村民前来围观,欢呼着迎接支渠通水。那一刻,我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李炫宇说。

  在项目部工程师办公室,菲律宾姑娘瑟琳正在处理文件。“我们的项目即将移交当地,它将发挥巨大作用,助力农业发展。”工程学专业出身的瑟琳说,这是自己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在中企学到了很多知识。“虽然条件比较艰苦,但是追逐梦想的过程很精彩,我很自豪可以为菲中农业合作作出贡献。”

  奇科河灌溉工程项目是中菲农业合作蓬勃发展的缩影。近年来,中菲两国持续深化“一带一路”倡议同“多建好建”规划对接,推进了阿格诺河综合灌溉项目、奇科河灌溉工程项目、卡利瓦大坝项目等一批基建工程的建设。此外,随着双方贸易的日益密切,菲律宾鲜椰子、冷冻水果等越来越多地走上中国百姓的餐桌。菲律宾中吕宋国立大学校长奥登表示:“中国技术和资金可以帮助菲律宾农业补足短板,实现更大发展。菲中农业合作大有可为,前景光明。”

  菲律宾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主席安东尼奥·巴西利奥对本报记者表示,菲中都是发展中国家和农业大国,农业合作是菲中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奇科河灌溉工程项目是实实在在的民生项目,将擦亮当地‘北部粮仓’的招牌,改善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随着两国关系的日益紧密,菲中农业合作再上新台阶。”巴西利奥说。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4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104/c1002-32599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