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3年1月8日 星期日

“唐诗的回响”新春音乐会在纽约举行

新华社纽约1月7日电(记者王建刚 刘亚南)“唐诗的回响”新春音乐会7日晚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举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第77届联大主席克勒希、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黄屏、联合国高级官员、近40个国家常驻联合国使节以及纽约各界人士约700人观看了演出。

1月7日,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参加“唐诗的回响”新春音乐会的艺术家谢幕。新华社记者 李睿 摄

当晚,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青年歌唱家与费城交响乐团和指挥家廖国敏合作,共同演绎了以《静夜思》《将进酒》等唐诗名篇为基础创作的音乐作品。

张军在演出前的招待会上表示,唐诗蕴含着中国人对人类命运和生命价值的思考,其中富含的精神力量能够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唤起心灵共鸣。“唐诗的回响”音乐会以全新方式演绎唐诗名篇佳作,是古典与现代艺术的碰撞、东方与西方文明的互动。

1月7日,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艺术家在“唐诗的回响”新春音乐会上表演《将进酒》。新华社记者 李睿 摄

张军说:“我期待并相信,通过各国人民的交往交融,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我们一定能够深化各国团结合作,增进各国人民友谊,让各国人民的心更紧密相连,让世界更美好,让明天充满阳光。”

克勒希在致辞中说:“这场活动体现了不同文化群体之间架起沟通桥梁的意义。这种对话与合作的精神正是当前多边体系所需要的。让我们铭记中国唐代诗人张九龄的诗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秉持相互理解的原则,向着正确方向采取务实行动,使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1月7日,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艺术家在“唐诗的回响”新春音乐会上演出。新华社记者 李睿 摄

费城交响乐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蒂亚斯·塔尔诺波利斯基说:“有了相互理解,我们可以无视距离,尽管我们相隔万里,但我们仍是邻居。”

“唐诗的回响”新春音乐会是中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欢乐春节”活动重点项目之一,由中国苏州文化艺术中心、费城交响乐团等机构合作举办,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及中国驻纽约总领馆等单位参与协办。

1月7日,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艺术家在“唐诗的回响”新春音乐会上表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新华社记者 李睿 摄

1月7日,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艺术家在“唐诗的回响”新春音乐会上表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新华社记者 李睿 摄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109/c1002-32602550.html

马中青年音乐节“明日之音”总决赛在吉隆坡举办

  新华社吉隆坡1月8日电(记者汪艺 毛鹏飞)马中青年音乐节2023“明日之音”总决赛7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成功举办,来自马中两国的10名选手用中文歌曲一决胜负。

  选手们演唱了《孤勇者》《大鱼》《我是一只小小鸟》等中文流行歌曲,最终由评审团评出冠军、亚军、季军、殿军以及TikTok人气奖。

  马来西亚国家文化与艺术局主席哈芝马斯兰在颁奖典礼致辞说,通过本次马中青年音乐节,两国青年能够了解和探索更多音乐艺术,期待未来通过更多文化和青年交流项目促进两国间联系。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教育参赞赵长涛表示,马中青年音乐节不仅为两国青年提供了展现音乐才华的舞台,更以音乐交流的方式进一步推动了两国青年学习彼此的语言,了解对方的文化和历史,促进了两国人民的相知相亲。

  由马来西亚大专青年协会主办的本次音乐节为期两个多月,得到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马中商务理事会、马中友好协会等机构支持。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109/c1002-32602532.html

中国外储规模为31277亿美元

  本报北京1月8日电  (记者邱海峰)国家外汇管理局1月7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277亿美元,较11月末上升102亿美元,升幅为0.33%。

  “2022年12月,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下跌。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外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109/c1002-32602444.html

“向东看”,全球投资者热情高涨(国际论道)

  图为1月3日,在江苏省扬州港的集装箱码头,货轮停在泊位上装卸集装箱。
  孟德龙摄(人民视觉)

  北京街头再次变得拥堵,游客们争先恐后预订出国度假旅游,企业预计经济活动将呈现回升趋势……最近,出现在中国的种种积极景象,引起英国《金融时报》等外媒的关注。外媒普遍认为,在中国近期优化调整防疫措施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焕发新的生机,而这给全球投资者带来强劲信心,他们纷纷“向东看”,赴华投资发展的热情进一步高涨。

  

  有力提振市场信心

  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称,多国分析师预测,随着中国经济在疫情扰乱供应链、迫使工厂停工后逐渐复苏,人们即将迎来更光明的一年。在此背景下,全球各地的投资者迫切希望重返中国做生意。

  该报列举了多家外国商会以及外企赴华投资的强烈意愿。中国美国商会总裁何迈可预计,外国企业高管将从2023年开始纷纷到访中国。日本某大型制造商的一名高管也表示,他和同事将很快前往中国,“中国是你需要与之保持联系的国家,许多人都渴望到那里去”。

  《澳大利亚人报》报道称,中国澳大利亚商会和墨尔本大学近期对160家在中国经营或与中国有业务往来的澳大利亚公司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约66%的受访者计划增加对中国的投资,58%的受访者将中国视为其未来3年全球投资计划的重点之一。

  在中国巨大市场和开放政策的吸引下,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将中国定为2023年的重要投资目的地,并开始采取行动。据报道,为抢占市场份额,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的消费品包装公司安姆科,近日在广东惠州开设一家新工厂,投资近1亿美元。德国水泵系统供应商威乐集团在江苏常州投资新建的一座工厂,将于2023年投入生产。

  外媒报道称,随着中国经济企稳反弹的预期进一步明朗,多家国际机构也开始重新审视中国资产的配置价值。摩根士丹利将中国股市的配置建议从“标配”上调为“超配”。瑞士信贷则表示,已经在其亚洲的投资组合中超配了中国资产,并认为中国政府推出的经济支持政策,吸引全球资本流入中国。

  英国《卫报》网站刊文称,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放宽出入境限制的决定给投资者带来希望。在2023年前景黯淡之际,此举或将减轻多国加息对全球股市的影响,并打通供应链。美国银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政府早些时候关于重新放开计划的声明,已经改变了一些全球领先的基金经理的看法,认为中国会出现更高增速的比例从2022年11月的仅13%飙升至约75%。

  经济增长持续稳定

  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是外企青睐中国的重要原因。德国《商报》网站报道称,中国是目前最令金融市场关心的话题。分析师们认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望在2023年第一季度末复苏。

  美国《华尔街日报》也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超过此前预期,“中国经济2023年的复苏前景或为消费板块带来投资良机”。

  彭博社注意到,中国多地经济活力正在逐步回升。北京、重庆、成都、武汉等地近期乘坐地铁出行的人数增加约40%至100%,这表明居民们正在陆续返岗复工,商场和餐饮经营场所也在恢复之中。与此同时,各个城市的交通繁忙程度有了明显增加。

  路透社引述分析人士观点称,中国的最新政策举措表明,大多数大城市的经济活动可能会很快恢复正常,这对投资者来说是个积极信号。

  不少外媒还特别关注,中国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于1月8日起实施。其中,不再对入境人员实施全员核酸检测、取消国际航班的客座率限制等内容受到众多外企的欢迎。

  美联社报道称,外企普遍认为,中国结束对入境旅客实行隔离等举措,是朝着重振商业活动迈出的重要一步。报道援引中国美国商会董事会主席华刚林的话称,“这为恢复正常商务旅行扫清了障碍。”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指出,随着中国不断优化防疫政策,中国经济势必迎来强劲反弹。该媒体援引汇丰集团行政总裁诺埃尔·奎因的话说:“我们看到了强劲的增长前景。未来10年,中国将成为更加强劲的消费市场。”高盛集团分析师也认为,中国政策转变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中国放宽国内人员流动和入境旅游的措施,支撑了该公司对2023年中国GDP增长超过5%的预期。

  摩根士丹利发布的分析报告指出,美国和欧洲投资者都将从中国的转变中获益。随着中国消费者增加可自由支配支出,包括品牌服装和鞋类、科技、交通和零售食品在内的行业都将受益。分析人士还表示,在许多国家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胀之际,放宽对国际游客入境的限制同样会提振中国经济和全球商业。

  中国市场不可替代

  近日,中国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前11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560.9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9%,折合1780.8亿美元,增长12.2%。分析认为,这意味着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额再创史上新高几无悬念,这在全球经济增速整体放缓背景下殊为难得。

  外媒注意到,2022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要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要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要为外商来华从事贸易投资洽谈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

  对此,外媒认为,中国努力建设有利于高水平开放的制度体系,寻求加入高标准的经贸协议,将进一步提振2023年的市场预期和全球企业信心。尤其是在当前全球跨国投资低迷、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的中国,成为跨国公司的“避风港湾”和业务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大市场“不可替代”。

  CNBC引述业内人士观点称,中国的重新开放是2023年全球市场的重大宏观事件,不仅是旅游业,工厂、贸易等经济活动领域都会复工复产,这将对全球产生积极影响。

  美国《巴伦周刊》网站也认为,中国是全球唯一有望在2023年实现企业利润和GDP显著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对全球经济来说是个好消息。在美欧经济放缓之际,中国提高了世界经济避免衰退的可能性。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文称,中国经济前景关系到世界繁荣。在疫情暴发的第一年,中国政府以高效的社会管控能力,迅速阻断病毒传播链,让民众生活恢复正常。相信在新形势下,中国政府也能同样以灵活务实的态度和坚定的决心,“重现生机勃勃的经济与社会生活面貌”。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109/c1002-32602222.html

全球旅游业市场关注中国重启出境游(国际社会看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1月8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移民管理优化政策措施正式实施。中国根据国际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保障能力,本着试点先行原则,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全球旅游业市场对此反响热烈,积极欢迎中国游客。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简化出入境手续,重启出境游,有利于提振全球旅游业发展、拉动经济复苏,为促进中外交流和民心相通增添更多活力。

  多国热情欢迎中国游客

  乘船游览尼罗河沿岸风光、到金字塔探寻神秘古埃及、在开罗老城哈里里市场感受生活气息……埃及春天之旅旅行社总经理拉比布向记者介绍了中国游客喜爱的游览项目。“埃及张开双臂,热烈欢迎来自中国的游客,这对推动埃及旅游业复苏太重要了!”拉比布说,旅游业是埃及的重要经济支柱和外汇收入来源。疫情发生以来,埃及旅游遭受重创,该旅行社业绩大幅下降。“中国宣布将恢复中国公民赴具备条件的国家旅游,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旅行社的中文导游即将恢复上岗,盼望中国朋友早日来埃及游玩。”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数据显示,疫情发生前,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出境旅游消费国之一。优化调整后的防疫政策对中国及全球旅游业发展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疫情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境游客源国,2019年出境游人数约为1.5亿人次。”麦肯锡亚洲旅游业务主管史蒂夫·萨克森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预测到2023年夏季,中国游客出境游的比例将恢复到疫情前约50%。

  预计今年春节期间,海外旅游目的地将迎来大批走出国门的中国游客。携程数据显示,截至1月5日,春节7天海外旅游订单较去年同期激增540%,订单平均花费同比提升32%。其中,春节前往澳大利亚墨尔本旅游的订单同比增长超50倍、去泰国曼谷旅游订单增长超10倍。

  “柬埔寨欢迎中国游客。”柬埔寨首相洪森表示,今年柬埔寨有望接待200万人次的中国游客,这将带动柬埔寨经济快速恢复。

  中国是泰国最大的游客来源国。泰国旅游局表示,中国游客回流将进一步提振泰旅游业,预计今年第一季度赴泰中国游客将达到30万人次,全年接待中国游客将达到500万人次。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中国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可促使中国游客重返新加坡观光,提振本地消费,估计全年可创造20亿新加坡元的零售额。

  新西兰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2月的第一周,约有1000名中国游客到达新西兰,较3个月前大幅增加。新西兰旅游部部长纳什表示,众多旅游业者期待中国游客回归,这将为新西兰旅游业带来重大利好。

  为迎接中国游客做好准备

  目前,一些国家积极采取措施,欢迎中国游客到来。泰国卫生部、旅游与体育部、交通部等日前专门召开联合会议,讨论迎接中国旅客的准备工作,强调对所有入境的外国旅客一视同仁。

  阿联酋阿提哈德航空宣布,从今年2月起,阿布扎比—上海往返客运航线将增至每周两班。增开航班后,阿提哈德航空每周将有5个航班往返两国之间。阿提哈德航空集团客货运销售高级副总裁马丁·德鲁表示:“中国是阿提哈德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很高兴看到中国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举措。我们正在有序、稳定地恢复中国客运航线服务,为迎接中国游客做好准备。”

  统计数据显示,疫情前,赴越南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增长迅速,2019年达到580万人次,占越南的国际游客总数近30%。越南中部庆和省旅游部门负责人近期表示,越南航空公司和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正计划恢复相关航线的运营。越南北部广宁省芒街市已要求当地旅游景点尽快做好中国春节期间接待中国游客的准备工作。

  启用南非旅游局“南非旅业助手”小程序,举办“落日动物追踪之旅”线上直播,在福州、杭州和苏州组织3场面向公众和媒体的线下交流和推广活动……去年以来,南非旅游局在中国的系列推广活动如火如荼。南非旅游局亚太区首席代表曼苏尔·穆罕默德表示:“我们对中国恢复出境游充满期待。南非把游客的安全、健康和卫生放在首位,希望中国游客放心且安心来南非观光,体验‘彩虹之国’的独特魅力。”

  “目前,我们加强了与中国旅行社联系,准备好接待来莫斯科旅游的中国游客。”俄罗斯莫斯科市旅游委员会主席叶夫根尼·科兹洛夫表示,俄方不仅为中国游客提供传统的旅游建议,还将积极推出新的旅游线路,让游客以全新视角了解莫斯科。

  人文交流将更加频繁

  近60个方阵、20余辆花车、参加人数达2500人;中国传统服饰、春节文化元素与新能源汽车同台展示;春节集市琳琅满目,让当地民众深入体验中国年味……阿联酋迪拜将于1月14日恢复举办“欢乐春节”大巡游,中国游客盈门的盛况即将重现。“中国有序恢复公民出境旅游令人期待。”阿联酋“拥抱中国”执委会首席执行官马泽凯表示,中国游客的到来将助力阿联酋旅游业复苏发展,更重要的是双方民众能面对面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我们愿继续做好阿中民心相通的桥梁,推进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

  2023年,中国和巴基斯坦将举办“中巴旅游交流年”。巴基斯坦旅游发展公司总经理阿夫塔卜·乌尔·拉赫曼·拉纳表示,巴方已开始为迎接中国游客做准备。该公司专门制作了介绍巴旅游资源、服务中国游客的中文手册。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日前宣布恢复伊斯兰堡与北京之间的航班。“随着有序恢复公民出境旅游政策的实施,中国必将为全球旅游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拉纳说,巴方将通过各部门协作,加强巴中文化旅游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文娱旅游产业是沙特经济转型计划“2030愿景”的一大支柱。沙特计划大力发展旅游业,推出更多针对中国游客的旅游服务产品。沙特旅游大臣艾哈迈德·哈提卜表示:“中国是重要旅游客源国,我们很高兴看到中国有序恢复公民出境旅游,沙特将就此加强与中国伙伴的合作。”

  巴西瓦加斯基金会巴中研究中心主任埃万德罗·卡瓦略表示,中国是出境旅游消费大国,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必将给旅游目的地经济带来积极影响。“期待中国游客前来探索巴西魅力,相信未来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人文交流更加频繁,推动世界互联互通。”

  (本报北京、开罗、曼谷、迪拜、堪培拉、约翰内斯堡、里约热内卢1月8日电  记者龚鸣、黄培昭、刘慧、管克江、任皓宇、陈效卫、闫韫明、毕梦瀛)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9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109/c1002-32602154.html

塞内加尔公交车相撞事故造成40人死亡

新华社达喀尔1月8日电(记者王子正)据塞内加尔媒体报道,塞中部卡夫林区8日凌晨发生一起公交车相撞事故,造成至少40人死亡、70余人受伤。

据报道,当天凌晨3时30分左右,在位于卡夫林区1号国道上行驶的一辆公交车轮胎爆裂,与另一辆公交车迎面相撞。部分伤者伤势严重。

塞内加尔总统萨勒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将召开部长会议,讨论加强道路和公共客运安全的相关措施。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109/c1002-32602147.html

2023年1月7日 星期六

墨西哥首都地铁追尾致1死57伤

  新华社墨西哥城1月7日电(记者朱雨博)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市长克劳迪娅·欣鲍姆7日说,该市地铁3号线两列列车当天发生追尾事故,造成1人死亡、57人受伤。

  欣鲍姆当天在事故现场附近召开新闻发布会说,当地时间7日9时16分,地铁3号线拉扎站与波特雷罗站之间两列列车发生追尾。事发后,车上乘客大多安全撤离,截至当天下午,包括1名司机在内的被困4人已被救出。

  欣鲍姆说,墨西哥城安全、民防等相关部门将为死伤者家属提供必要援助,当地检方正在调查事故具体过程与原因。

  事故现场照片与视频显示,相撞的两列列车部分车厢严重变形,许多乘客在事发后沿着轨道走出地铁站。现场仍有大量消防、警察等人员进行后续处理工作。

  墨西哥城地铁是墨西哥最繁忙的公共交通系统之一。1975年10月20日,墨西哥城地铁2号线发生严重追尾事故,造成31人死亡、70人受伤。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108/c1002-32602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