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3年1月11日 星期三

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将于3月底线下举行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记者邹多为)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11日表示,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将于3月底在海南博鳌以线下方式举行。

博鳌亚洲论坛新闻发布会当天在北京召开。李保东在会上介绍说,论坛初步考虑3月底举办2023年年会,邀请包括东道国中国在内的各国领导人、政府官员、国际组织负责人、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士出席会议,共商疫后亚洲与全球发展大计。年会具体日期将在确定后尽早公布。此外,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年会将以线下方式举行。

当前,受经济下行和地缘政治冲突等多种因素影响,全球发展面临的挑战增多,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各类全球性挑战的紧迫性更加突出。李保东表示,论坛2023年年会将继续聚焦亚洲和世界发展的前沿问题,致力于凝聚各国共促疫后世界经济复苏的共识,推动国际社会加强政策协调和团结合作,迎接共同挑战,促进共同发展。

论坛2023年年会计划设置“发展与普惠”“治理与安全”“区域与全球”“当下与未来”四个板块议题,旨在更好推动各方理性探讨自身利益和共同利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从而促进国际合作,凝聚发展共识。

除了举办年会,博鳌亚洲论坛还将在今年举办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第二届大会、全球旅游论坛首届大会、全球城市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论坛首届大会、全球健康论坛第三届大会、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第三届大会以及健康产业国际论坛等专题会议。论坛也将继续围绕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目标、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等课题加强研究工作,并推出新的科技创新等专题报告。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111/c1002-32604577.html

2023年1月10日 星期二

驻土耳其使馆举行2023年“温暖迎春包”发放仪式

人民网安卡拉1月10日电 (记者沈钧)1月9日,驻土耳其使馆举行2023年“温暖迎春包”发放仪式,中国驻土耳其大使刘少宾致辞并向代表们现场发放“温暖迎春包”,丛耸公使、周美芬参赞及在土侨胞、留学生代表参加此次活动。

刘少宾与参加发放仪式的侨胞和留学生代表亲切交谈,向大家致以节日的问候。刘少宾说,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特别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未来中国的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他说,使领馆永远是广大侨胞、留学生的家,是大家的坚强后盾。我们将始终践行“外交为民”理念,将广大在土中国公民合法权益和健康安全放在心上,聚焦大家所思所想,回应大家所需所盼,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希望大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和中土友好的民间使者。

侨胞和留学生代表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感谢使馆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帮助,纷纷表示虽然身在异国,但心在祖国,对伟大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将永远心系祖国和家乡,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应有的一份力量,为增进中土两国人民友谊作出应有的贡献。

使馆精心准备的“温暖迎春包”将通过侨团、邮寄等方式陆续发到申请者手中。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111/c1002-32604116.html

“汉字缘”2022国际故事大会圆满落幕(图集)

人民网呼和浩特1月10日电 (艾雯、王婧)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人民网、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承办的“汉字缘”2022国际故事大会决赛于2023年1月10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圆满落幕。

本届大会以“义”为主题,旨在借“义”传递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相知相融的理念,凝聚携手前行、迈向未来的力量。来自70余国的近3000名选手因汉字结缘,跨越山海,热情踊跃参与。

喀麦隆的奕晓龙最终摘得桂冠,荣获特等奖;安妮(印度)、陈雪婷(泰国)荣获一等奖;克秀莎(乌克兰)、爱德华(俄罗斯)、亚尼克(德国)荣获二等奖;高飞(多哥)、马弟(阿富汗)、卢卡斯(西班牙)荣获三等奖。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110/c1002-32603773.html

书写发展中国家航天合作的成功故事(国际论坛)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充分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实力。中国坚持开放合作,与许多国家的航天机构和相关国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是国际航天合作的重要推动者

  

  1988年,巴西和中国启动了地球资源卫星合作项目,开创了发展中国家航天合作的成功范例,被誉为高技术领域南南合作的典范。30多年来,巴中地球资源卫星合作获得的数据被广泛用于农业、林业、水利、国土、地矿、测绘、防灾减灾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为巴中两国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优质的数据服务。

  卫星遥感技术对于应对水资源短缺、粮食危机等全球性挑战具有重要作用,巴中地球资源卫星合作让这种技术更开放、更易于获得。从2003年发射02星开始,巴中共同宣布将卫星获取的20米分辨率数据免费提供给世界各国,让两国航天合作成果惠及全球。巴中的这一合作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其他国家的航天机构提供了借鉴。目前,巴西航天局与中国国家航天局已同意继续推动巴中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卫星数据在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分发与应用,使巴中地球资源卫星合作惠及更多国家和地区。

  开展航天合作是巴中两国的重要共识。2022年5月,巴中高层协调与合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就航天领域合作达成一系列共识,包括尽快开展巴中地球资源卫星05星、06星论证工作,优先编制巴中地球资源卫星06星技术方案;继续推动在空间技术、应用、科学以及人员培训等领域合作,进一步提升双方在航天领域的合作水平;尽快启动《2023—2032年巴中航天合作计划》磋商,为未来10年巴中航天合作提供指导等。

  航天合作也为金砖国家合作增添了新动力。2022年5月,金砖国家航天合作联委会正式成立,将引导金砖遥感卫星星座合作更好地服务于金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在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促进金砖国家航天机构开展更高水平合作,实现数据高效共享和有效利用。

  作为航天工作者,我高度关注中国空间站建设。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充分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实力。中国坚持开放合作,与许多国家的航天机构和相关国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是国际航天合作的重要推动者。目前,17个国家的9个项目已经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将为促进科技进步和人类发展作出贡献。巴西十分期待在载人航天领域与中国开展更多交流合作。

  我的大部分职业生涯都奉献给了巴中地球资源卫星合作项目,这份意义非凡的工作帮助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每当看到巴中地球资源卫星为巴西、中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航天工业和农业发展、森林保护、防灾减灾等带来帮助,我都深深为巴中科研人员长期以来付出的艰辛努力感到骄傲。期待巴西和中国继续携手努力,不断书写发展中国家航天合作的成功故事。

  (作者为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巴中地球资源卫星项目经理)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11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111/c1002-32603845.html

“天府云医”:为海外侨胞送医“上门”(侨界关注)

  2022年7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专家们正在“天府云医·海外惠侨远程医疗站”进行线上联合会诊。
  受访者供图

  2022年7月,在“天府云医·海外惠侨远程医疗站”西班牙巴塞罗那站,侨胞正在进行线上问诊。
  受访者供图

  近日,“天府云医·海外惠侨远程医疗站”苏里南站(简称“苏里南医疗站”)启动仪式通过视频会议在云端举办。远在南美洲的苏里南帕拉马里博,和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来了一次“万里连线”。这是自2021年2月以来,四川省侨务办公室牵头,联合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内中医药医疗机构和海外侨团共同打造的第五家海外惠侨远程医疗站。专业在线问诊、中医药治疗、中医康养讲座……“天府云医”这一惠侨医疗平台,为海外侨胞送医“上门”,也助力中医药在海外开枝散叶。

  

  服务送到身边

  在近日举办的苏里南医疗站启动仪式上,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苏里南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等组织的分会场,通过视频连线,跨越山海,齐聚云端。

  四川省侨务办公室主任文甦在启动仪式上介绍,“天府云医·海外惠侨远程医疗站”是四川省侨办发挥四川中医药资源优势,联合省内相关单位打造的独具四川特色的海外暖侨惠侨创新品牌,先后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西班牙马德里、意大利米兰建成启用,累计开展专业优质在线问诊、中医药治疗、中医康养讲座等服务37期,为海外侨胞提供中医就诊指导,同时以中医药为桥梁促进海内外医疗、经贸、文化交流,得到中国驻相关国家使领馆和海外侨胞肯定。

  “医疗站成立前,苏里南一直没有常态化的中医诊疗服务,医疗站实现了苏里南中医常态诊疗零的突破!”苏里南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会长李学雄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苏里南医疗站的远程诊疗设备、相关人员和场所都已准备齐全。大家最近正忙着开展第一次远程诊疗活动呢!”

  四川省侨办侨务综合处副处长、“天府云医”项目负责人冯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天府云医”项目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启动,主要为解决海外侨胞在疫情期间中医问诊需求。四川省侨办负责统筹联络海内外相关机构,发布海外医疗站建设标准,提供相关资金支持;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和各大合作医院负责提供专业医疗服务;海外合作侨团负责联络海外侨胞,组织当地诊疗活动,跟进反馈患者意见。正是海内外各个机构的通力合作,才让“天府云医”得以将国内的优质中医药资源送到远隔重洋的海外侨胞身边。

  “云问诊”真贴心

  在“天府云医·海外惠侨远程医疗站”西班牙马德里站(简称“马德里医疗站”),每次举办线上问诊活动,位于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理事之家的诊室外面,就有侨胞排队候诊。

  为提高线上问诊效率,马德里医疗站提前向当地侨胞发布诊疗活动通告,侨胞线上预约具体问诊时间。

  问诊过程中,不仅有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专业科室医师线上诊疗,还有获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的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副主席吴蓓蓓现场为侨胞提供实地诊疗辅助。线上线下联动诊疗,让不少侨胞感受到“云问诊”的细致贴心。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主席陈建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每名患者的诊疗时间在15分钟左右,每次诊室只接待一名患者,确保病人和医生进行充分交流,同时保护患者隐私。

  作为“天府云医”5个医疗站中运行最成功的“标杆”医疗站,马德里医疗站自2022年6月启动以来,已举办6次远程会诊和1次健康讲座,服务旅西侨胞60余人。

  一名在2022年10月参加会诊的侨胞患者,在就诊后给医疗站发来反馈:“参加这次会诊,我觉得受宠若惊,3名国内一线中医专家进行‘云’会诊,医生非常专业,经验也很丰富,每位专家都认真听我讲述病史、症状和病中情绪,让我有种被重视、被倾听、被理解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有中医大夫吴蓓蓓在我身边,现场看舌像、把脉,两边的医生实时沟通,这种形式有别于普通的‘云’会诊,让诊断更准确。这次会诊让我更有康复的信心了。”

  “最多时有20多个侨胞预约问诊。患者多的时候,大夫都看不过来。为保证诊疗质量,我们只能请患者分批就诊。”陈建新说,“我印象非常深,有位年纪很大的侨胞,非常相信中医,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坚持从别的城市专程来到马德里医疗站进行线上问诊,最后获得了专业的中医治疗建议,选择回中国接受治疗。能为侨胞提供这种切实帮助,我们都觉得非常有意义!”

  冯静介绍,为保证远程诊疗的实际效果,“天府云医”不仅给侨胞看病,还会为侨胞开药、送药。在中药材获得当地政府许可的国家,远程医疗站会按需求为侨胞寄送药材,为侨胞提供中医诊疗全链条服务。此外,“天府云医”还通过开设日常保健、疾病预防、营养饮食等实用性较强的中医知识讲座,帮助海外侨胞加深对中医药了解。

  打响惠侨品牌

  作为阿根廷医疗站和马德里医疗站的合作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经过一年的实践,已得出许多“云医”经验。

  “海外侨团对接当地中医药相关机构或企业,医院翻译、整理、制作中医药诊疗手册,双方及时沟通,了解患者需求,这已经形成一个完整工作链条。”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副院长徐厚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阿根廷医疗站开展7场远程会诊,医院派出19人次专家参与会诊;马德里医疗站开展6场远程会诊,医院选派出28人次专家参与会诊。在运行相对成熟的马德里医疗站,已储备医院院内制剂20种、中成药63种、中草药359种,可供会诊选用,基本解决侨胞用药需求。

  随着全球疫情形势缓解,“天府云医”也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进入相对成熟的运行和开拓阶段。

  在马德里医疗站,陈建新正在筹备开展更接地气的远程诊疗活动。“之前的远程诊疗活动,主要依托线上发布通知、扫描二维码线上预约就诊,这种形式虽然高效便捷,但对一些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高龄侨胞并不友好,而这部分侨胞往往对中医药比较感兴趣。2023年,我们计划深入华侨华人在马德里聚居的社区,发布线下通知,定时定点在线下开展预约活动,让更多老侨胞了解活动,参与活动,保护自身健康。”陈建新说,马德里医疗站还计划邀请四川省中医药专家团队到西班牙,与西班牙的医学院师生、中医药爱好者进行面对面交流,让更多当地民众了解中医药,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文甦说,未来,四川省侨办还将继续在全球多国推进海外惠侨远程医疗站建设,同时筹建海外惠侨中医中心,不仅提供问诊服务,还要将中医技法、中医药产品、医疗设备等特色产品推介到海外,打响四川省海外惠侨品牌,为四川中医药产业“走出去”擦亮“侨味”金字招牌。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111/c1002-32603815.html

在华外国工商界代表:中国调整防疫政策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增添新动力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记者成欣)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10日面向在华外国工商界代表举办中国防疫政策专题吹风会。与会在华外国工商界代表对中方积极支持和帮助国际社会应对疫情挑战表示赞赏,表示当前中方调整疫情防控政策是因时因势作出的决定,相信调整后的防疫措施不仅会促进中国自身发展,也将惠及国际社会,为世界经济复苏增添新动力。

自1月8日起,中国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政府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以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正常生产生活。

来自南非的普盛华昌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执行总监雅克·德·沃斯认为,中国在抗疫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这要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的抗疫经验值得世界各国学习。

雅克·德·沃斯对中国因时因势主动优化调整防控举措表示赞赏。他说,随着防疫政策的调整,中国经济社会活力将进一步释放,经济前景将更加光明。

10日的专题吹风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商务部外资司二级巡视员唐颂、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副司长庞连萍、国家移民局公民出入境管理司二级巡视员邱延明、中国民航局运输司司长梁楠等介绍中国疫情防控政策及相应配套措施调整情况,并同外方进行互动交流。与会在华外国工商界代表们认真听取介绍,详细了解中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情况和成效。

中国以色列商会会长悠福表示,新冠疫情突袭导致防疫物资紧缺,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令他惊叹的是,在全球抗疫最吃劲的阶段,中国成为全球抗疫物资供应的大后方,为世界各国抗击疫情提供了坚实保障。“我很感激中国政府在疫情暴发初期给予以色列方面的医疗物资援助。”

“在过去三年,我一直在中国常驻,我看到了中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韧性和潜力。尽管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强、动力足,中国经济总的态势是向前发展的。”悠福说,希望以中两国未来能继续携手合作,相互尊重,共同应对可能面临的危机。

中国墨西哥商会公共事务总监鲁海认为,中国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仅便利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也推动了旅游业的复苏,为促进中外交流和民心相通增添更多活力。“随着新政策的实施,预计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中国和拉美国家之间的旅游和文化往来将进一步复苏。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中国法国工商会副主席皮埃尔·米罗什尼科夫认为,中国政府对疫情发展进行科学研判,从而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米罗什尼科夫表示,欧中、法中之间的经贸关系至关重要,各方应携起手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的开放政策将有助于恢复中外人员往来,重振投资、营商信心,为经济全球化带来更多机遇。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相互理解,持续推进欧中、法中之间关系发展。我们所处的时代,是需要合作的时代,是需要改善地缘政治的时代,是需要更多和谐、和平因素的时代,是需要更好地发展经济的时代。”他说。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111/c1002-32603800.html

外交部发言人:坚决反对针对中国采取歧视性入境限制措施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记者伍岳)就少数国家针对中国采取歧视性入境限制措施一事,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0日说,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采取对等措施。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据报道,中方10日发布了暂停向日本公民签发赴华签证的通知,这是真的吗?是否有详细信息?

  汪文斌表示,中方发布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和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之后,多国表态予以欢迎,但也有少数国家宣布对来自中国的旅客采取入境限制措施。对此,中方以最大诚意、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有关国家进行了充分沟通,详细介绍中方优化调整防疫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当前中国国内疫情形势。

  “但令人遗憾的是,少数国家罔顾科学事实和本国疫情实际,仍执意针对中国采取歧视性入境限制措施。对此,中方坚决反对并采取对等措施。”汪文斌说。

  他表示,中方再次呼吁相关国家从事实出发,科学适度制定防疫措施,不应借机搞政治操弄,不应有歧视性做法,不应影响国家间正常的人员交往和交流合作。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110/c1002-32603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