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3年2月13日 星期一

中方敦促有关国家取消非法单边制裁还儿童以生存希望

  新华社联合国2月13日电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13日在安理会儿童与武装冲突公开会上发言说,中方敦促有关国家立即无条件全部取消非法单边制裁,还儿童以生存希望。

  张军指出,单边制裁严重破坏有关国家经济基础和发展能力,剥夺许多儿童最基本的发展权和生存权。在叙利亚遭遇强烈地震灾害后,非法的单边制裁导致叙利亚严重缺乏重型设备和搜救工具,废墟下多少孩子可能因救援不及时或救援能力不足而失去宝贵生命。中方再次敦促有关国家立即无条件全部取消非法单边制裁,不要做天灾的共犯,不要剥夺儿童的生存希望,不要做虚伪的政治表演。

  张军表示,儿童是武装冲突中最无辜的群体,也是最脆弱的受害者。要将预防和解决冲突作为保护的根本手段。要实现和平,就要坚持政治解决的根本方向,更多在谈判、斡旋、调解上下功夫,不能动辄诉诸制裁等强制措施,更不能煽风点火、拱火浇油,让冲突长期化、扩大化,以此谋求一己私利;要实现和平,就要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落到实处,包括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政治更迭,反对以反恐、民主为幌子制造混乱、输出动荡;要实现和平,就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加强对话合作,致力于构建共同安全架构,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冷战思维、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

  张军说,要将法治作为预防的根本遵循。要切实预防对儿童的侵害,就要强化法治精神,依法办事,把国际法关于武装冲突中保护儿童的要求落到实处。中方呼吁最后一个没有批准《儿童权利公约》的国家尽快采取行动,让这项公约真正实现全覆盖。要将支持儿童发展作为努力的根本方向。联合国要统筹人道和发展资源,把消除贫困、零饥饿、普及教育、身心健康等作为保护儿童工作的优先重点。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214/c1002-32623172.html

布基纳法索发生两起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9人死亡

  新华社洛美2月13日电(记者田耘)瓦加杜古消息:布基纳法索消息人士13日说,该国西北部和东部地区近日发生两起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9人死亡。

  当地安全部门人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武装分子12日晚袭击了东部库尔贝洛戈省一座村庄,导致包括两名民兵在内至少12人死亡,通信基础设施被毁。

  另据当地消息人士说,武装分子9日在西北部科西省与民兵发生交火,造成7名民兵死亡。

  目前,没有任何组织宣称制造了这两起袭击事件。布基纳法索官方未就袭击事件发表相关声明。

  2015年以来,布基纳法索频繁发生武装袭击事件,安全形势严峻。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214/c1002-32623171.html

中国旅行团在肯尼亚受到热烈欢迎

  新华社内罗毕2月11日电  (记者李卓群)当地时间11日上午,搭载40名中国游客的中国南方航空公司CZ633航班降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乔莫·肯雅塔国际机场。这是中国试点恢复出境团队旅游后首批抵达肯尼亚的中国旅行团。

  肯尼亚旅游部门多名官员为首批中国旅行团举行欢迎仪式。他们表示,中国旅行团的到来,标志着肯尼亚与世界最重要的旅游市场恢复连接。未来肯尼亚将持续深化对华交往合作,吸引更多中国游客。

  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文化参赞唐建军表示,中国试点恢复出境团队旅游后第一批赴肯团队游客到来,开启中肯旅游发展新篇章。中国游客将为当地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带来信心,为肯尼亚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今年是中国与肯尼亚建交60周年。近年来,肯尼亚政府高度重视中国旅游市场,逐年加强对华旅游推广。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14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214/c1002-32623001.html

非洲债务问题的三大真相

  美国高官日前连续访问非洲多国,其间继续将非洲国家债务负担与中国挂钩。国际观察人士认为,美方炒作的中国对非“债务陷阱”等陈词滥调早已广受质疑,被美方刻意歪曲的事实与真相,恰恰证明西方国家在非洲债务问题上颠倒黑白。

  真相一:

  谁是非洲债务主要持有者

  来自国际机构和专业研究领域的多项报告显示,非洲国家外债来源主要是西方私人债权人持有的债券。

  世界银行去年数据显示,在49个有数据可查的非洲国家共计6960亿美元外债中,多边金融机构和商业债权人所持债务占比近3/4,是非洲债务大头。

  英国非政府组织“债务正义”去年7月发布的报告显示,非洲国家35%的外债来自西方私人贷款机构,其总额几乎是中国对非贷款的3倍。

  “西方领导人将非洲债务问题归咎于中国,是在转移注意力。事实上,他们国家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和石油交易商负有更大责任,但七国集团却视而不见。”该组织政策部门负责人蒂姆·琼斯指出,西方私人贷款机构并未参与二十国集团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G20缓债倡议)。根据非洲国家目前的债务结构,如果没有西方私人贷款机构参与,就不可能拿出非洲债务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

  法国《世界报》日前报道,瑞士大宗商品贸易商嘉能可持有乍得约1/3外债;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赞比亚炒作中国对非“债务陷阱”,而美国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才是该国主要债权方。

  持有赞比亚大部分外债的同样是多边金融机构和商业债权人。根据该国政府公布的数据,多边金融机构拥有该国24%的外债,商业债权人占46%,后者主要来自西方国家。

  “长期以来,西方贷款人没有成为债务减免的焦点,因为他们成功地欺骗了世界,让人们以为是中国贷款人对非洲构成了威胁。”乌干达愿景集团记者穆巴拉克·穆加博说。

  真相二:

  非洲债务问题原因何在

  一些观察人士认为,非洲债务问题有疫情、地缘冲突、机构过度借贷等多方面成因。美联储去年持续激进加息,更给非洲债务问题火上浇油。因此,将债务问题归咎于中国,是在混淆视听、推卸责任。

  非洲开发银行今年1月发布的非洲经济展望报告指出,持续的通货膨胀、全球财政长期紧缩、高昂的资本成本、本国货币贬值以及资金流入减少等因素,都可能增加一些非洲国家陷入债务危机的风险。

  这份报告特别强调,美联储去年多次加息与美元汇率不断走强,大大增加了非洲国家的偿债负担,如加纳货币塞地2022年对美元贬值了33%。新兴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债务主要以美元等外币偿付,美国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显然使这些国家的债务问题升级。

  相比之下,中国一直积极参与G20缓债倡议,同19个非洲国家签署缓债协议或达成缓债共识,是G20成员中落实缓债金额最大的国家。中方还积极参与G20共同框架对乍得、埃塞俄比亚、赞比亚的个案债务处理。

  “他们把中国描绘成掠夺性的贷款人,这种指责没有事实依据。”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教授科斯坦蒂诺斯直言。

  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奥努纳伊朱认为,称中国制造“债务陷阱”是一种“政治污蔑”,被用来转移注意力,以免除西方理应承担的所有责任。“我们希望更多人关注到非洲债务更多来自西方国家机构和民间金融机构。”

  真相三:

  谁对非洲发展贡献更多

  美国官员到访非洲时,或许没有意识到,他们可能正身处一个由中国企业建造的机场,他们的车队可能行驶在由中国企业建造的道路或桥梁上……在非洲国家,几乎随处可见中国企业建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外部债务有助于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并能够得到有效管理,可以被称为良性债务。因此,债务增长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关键在于如何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可持续、自主和有质量的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自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企业为非洲新建和升级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还有大量医院和学校,累计创造超过450万个就业岗位。2021年,中国同非洲地区贸易总额突破2500亿美元。而根据美国官方统计数据,2021年美国对非货物出口总额为267亿美元,从非货物进口总额为376亿美元,较2011年均显著下降。

  去年6月,南非黑尔堡大学一项研究定量分析了中国贷款对15个非洲国家发展的影响,认为中国帮助非洲发展基础设施的努力切实促进了非洲经济增长,中国一直是帮助非洲发展的重要力量。

  肯尼亚智库“跨地区经济网络”去年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对非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决策及工程项目按期完工等方面获得非洲人士高度认可。数据和事实证明,中国凭借高质高效的实际行动,为非洲发展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非洲国家普遍认为,中国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伙伴,(非洲国家)对中非合作满怀信心。”埃及外交事务委员会主任伊扎特·萨阿德由衷感慨道。

  (据新华社电  参与记者:刘佑民、杨骏、朱绍斌、周楚昀)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214/c1002-32622983.html

“以绿色科技推动当地发展”

  图为中企为墨西哥量身打造的电动卡车。
  比亚迪墨西哥公司供图

  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250辆运行了30年以上的小型巴士最近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宇通客车公司生产的26辆无轨电车,其中17辆12米无轨电车每辆可载客85人,9辆18米无轨电车每辆可载客142人。新电车日均运载能力超7万人次。

  墨西哥城有22个街区的居民因此受益,通勤时间由之前的1小时缩短至20多分钟,票价保持7墨西哥比索(1美元约合19墨西哥比索)不变。“电车线路途经墨西哥城人口最多的伊斯塔帕拉帕区,有助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以绿色科技推动当地发展。”墨西哥城市长克劳迪娅·欣鲍姆表示。

  近年来,中墨两国开展多个绿色交通合作项目。在墨西哥城、蒙特雷等墨西哥主要城市,来自中国的无轨电车、轻轨车辆、胶轮地铁、电动卡车、电动出租车等已服务或即将服务当地居民,助力墨西哥绿色城市建设。

  2021年2月,蒙特雷轻轨3号线通车,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机”)研制的轻轨列车投入运营,这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首次服务墨西哥。

  在中国制造的轻轨列车运行一周年之际,中车株机收到了蒙特雷交通部门的感谢信:“感谢中车株机,我们对墨西哥蒙特雷轻轨3号线列车感到满意。从车辆设计到现场调试,再到日常运维,中车株机以创新的技术、快速的响应、周到的服务,保障了车辆安全运营,提高了乘客和司机的舒适度。希望我们能继续保持良好合作,为蒙特雷打造一个高效、舒适和安全的公共交通系统。”

  去年7月,在位于湖南的中车株机车间里,为墨西哥城地铁1号线整体现代化改造项目打造的首列胶轮地铁列车成功下线。这是中国企业自主研发、为国外定制打造的首列胶轮地铁列车。墨西哥城地铁局局长吉列尔莫·卡尔德隆表示,地铁1号线投入运营已有半个多世纪,设备现代化升级刻不容缓。

  欣鲍姆表示,地铁1号线整体现代化改造项目将大大便利墨西哥城居民生活。墨西哥城交通部门负责人安德烈斯·拉约斯·洛雷萨也表示,墨西哥城的高效运转与高质量的地铁列车密不可分,这个项目对整个城市非常重要。

  到目前为止,墨西哥最大的新能源交通运营商VEMO从比亚迪墨西哥公司合计购入1500辆纯电动出租车,组成的纯电动出租车车队将为当地创造超过3000个工作岗位。VEMO交通平台联合主管亚雷杭特罗·罗塞特说:“纯电动车队的加入,将提升充电基础设施的利用率,提高我们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同时也将促进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这支车队极大地助力本地减少碳排放。我们坚信,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将更好造福墨西哥和世界其他国家。”

  比亚迪墨西哥公司负责人邹舟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已在当地投放了200多辆纯电动重型卡车和100多辆纯电动叉车,近期还将陆续投放200辆纯电动重型卡车,促进墨西哥物流产业绿色转型。

  (本报墨西哥城电)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14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214/c1002-32622996.html

谢哈布丁当选孟加拉国新任总统

  新华社达卡2月13日电 孟加拉国选举委员会13日发布公告,宣布由执政党人民联盟提名的穆罕默德·谢哈布丁当选孟加拉国新任总统。

  在当天早些时候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选举委员会主席卡齐·阿瓦勒说,由于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其他候选人向选举委员会提交竞选文件,谢哈布丁作为唯一候选人当选新总统。

  谢哈布丁出生于1949年,曾担任过法官。他将于今年4月接替任期届满的现任总统阿卜杜勒·哈米德。

  孟加拉国实行议会制。总统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由议会选举产生,任期5年,可连任一届。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214/c1002-32622973.html

欧盟能源危机远未结束(环球热点)

  二月一日,德国柏林一家加油站的油价牌。
  斯特凡·蔡茨摄(新华社发)

  近日,欧盟对俄罗斯石油产品限价机制及禁止通过海运进口俄罗斯石油产品的制裁措施正式生效。七国集团(G7)和澳大利亚紧随其后,也采取同样限价措施。这是继2022年12月对俄罗斯原油实施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后,西方国家再次对俄石油产品出口采取限价举措,也是自乌克兰危机发生以来,欧盟第三次在石油领域对俄罗斯施加制裁。

  饱受能源供应短缺、能源价格飙升、通胀高企等困扰的欧盟,在对俄能源制裁之路上越走越远。欧盟能源危机何时能解?这个问题恐怕短期难有答案。

  

  手握对俄石油制裁“底牌”

  欧盟委员会2月4日发布声明称,对俄石油产品限价机制涵盖俄罗斯出口的所有石油产品,对于汽油、柴油、煤油等较贵产品设定每桶100美元的价格上限,对较便宜的石油产品如燃料油、石脑油等设定每桶45美元的价格上限。如果俄罗斯向第三方国家出售石油产品的价格高于上限水平,采取限价措施的国家将不再提供贸易、保险、金融和运输等方面服务。欧盟凭借其在全球海上运输保险服务领域的绝对优势地位,握有对俄罗斯石油限价的最大“底牌”。

  此前,欧盟已发起两轮对俄石油制裁。2022年6月,欧盟宣布禁止通过海运进口俄原油和石油产品,但暂不制裁经管道输送至欧洲的俄罗斯原油和石油产品,禁令于今年2月5日生效;2022年12月,欧盟、G7及澳大利亚对俄出口原油设置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欧盟近日表示,将对价格上限进行持续监测,并在未来进行酌情调整。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称,欧盟、G7和澳大利亚对俄罗斯石油价格上限达成的协议,“将在我们全球联盟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削弱俄罗斯推进乌克兰危机的能力”。

  针对欧盟制裁措施,俄罗斯此前宣布,自2月1日起,正式禁止向在合同中直接或间接使用设置价格上限机制的法人实体和个人供应石油,这一法令将持续至7月1日。俄能源部表示,俄方拒绝与以任何形式执行西方限价措施的贸易商合作,西方国家对市场机制的非法干预扰乱世界能源供应,有关国家应共同努力加以修正。

  “欧盟对俄制裁的核心目的就是通过限制油价,压缩俄石油出口的利润空间,降低俄财政收入,削弱俄经济实力,迫使俄早日终止俄乌冲突。”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认为其面临时代转折,安全成为主要挑战。为此,欧盟宁愿承受经济受损的代价。

  制裁“双刃剑”伤人也伤己

  俄罗斯国家能源安全基金会首席分析师伊戈尔·尤什科夫近日表示,西方国家将遭到限价措施反噬,“人们不应认为制裁只会单方面起作用,制裁始终是一把双刃剑”。

  数据显示,欧盟国家进口俄柴油数量在2022年达到了2.2亿桶,占总进口份额的一半。今年初,欧洲国家对俄柴油的采购量已经达到了每天60万桶,创下新高。为“斩断”对俄石油的长期依赖,欧盟正经受“切肤之痛”。

  丁纯分析,石油是重要大宗商品,也是化工行业的主要原材料,事关相关产业的正常运行。能源价格是推动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油价高企势必推高欧盟通胀水平,影响相关制造业企业的运营,对欧盟能源转型、工业生产、社会民生带来一定冲击。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欧盟为寻找俄罗斯能源的替代品,转向其他国家谋求多元化能源进口,提高了中东、非洲、美国等石油出口国和土耳其等能源管道过路国的要价能力和话语权,实际增加了欧盟能源支出和负担,致使欧盟能源对外依附性不减反增。

  据半岛电视台报道,禁令实施前,欧盟已经从美国、中东和印度进口柴油,以取代原本来自俄罗斯的能源供应。英国《经济学人》报道称,制裁者已经帮助俄罗斯找到了规避石油禁运的方法,“禁运的一个主要影响是俄罗斯柴油将不再直接到达欧盟。印度或沙特等国家从俄罗斯购买廉价石油,在他们的炼油厂进行加工,最后将柴油卖给欧洲”。

  “长远来看,为缓解能源危机,欧盟必须推进能源转型,但能源转型需要大量政府财政投入。”王义桅认为,目前,欧盟面临通胀高企、欧元贬值、供应链紊乱、罢工潮迭起等多种问题。欧盟内部在新能源运用方面步调并不一致,难以通过碳税等统一财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欧盟在能源转型方面的整体行动能力受限,转型能否顺利推进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全球能源市场不稳定性加剧

  “欧洲能源危机远未结束,欧洲真正的凛冬将在2023年冬季到来。”意大利欧洲问题研究中心高级能源经济分析师德莫斯特内斯·弗洛罗斯的预测并非耸人听闻。

  欧盟面临的能源困局直接迟滞了经济复苏的步伐。欧盟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1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为8.5%,仍远高于欧洲央行设定的2%通胀目标。目前,许多欧盟成员国经济仍处于接近零增长的停滞状态,未能彻底摆脱衰退风险。作为欧洲经济火车头,德国2022年四季度GDP环比下降0.2%。德国联邦统计局表示,主要原因是受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影响,德国进口能源成本猛增。

  国际能源署日前对欧洲2023年的能源供应形势“敲响警钟”,认为欧洲不应因近期能源价格有所下降而放松警惕,敦促各国政府立即采取行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王义桅分析,欧盟内部在对俄石油限价问题上有较大争议。以匈牙利、德国为代表的对俄罗斯能源较为依赖的国家,很难真正限制甚至中断从俄罗斯进口能源。一些财政负担较大的国家,也很难通过国家财政政策,抵消能源价格上涨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然而,欧盟最终达成对俄石油限价共识,也反映了欧盟政策受美国影响较大,许多欧盟内部的跨大西洋主义者、亲美势力对欧盟政策制定发挥较大影响,欧盟战略自主性正在降低。

  《经济学人》指出,西方对俄石油限价最令人担忧的影响是,全球经济加速“脱钩”,并进一步导致生活水平恶化。其他石油生产国将被迫卷入大国博弈,为自由贸易设置诸多政治前提。

  “欧盟等西方阵营一起对俄石油限价,明显扭曲了全球石油市场运行规律,加剧能源价格波动的不可预测性和国际能源供应格局的不稳定性。”丁纯认为,目前,俄欧双方仍在就石油定价问题展开激烈博弈,欧盟内部分歧仍存,未来双方在能源问题上的博弈结果有待观察。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214/c1002-32622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