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3年2月14日 星期二

中国代表呼吁全力延缓气候变暖遏制海平面快速上升趋势

  新华社联合国2月14日电 联合国安理会14日举行海平面上升与国际和平与安全问题公开辩论会。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发言中呼吁国际社会抓紧采取一切必要行动,全力延缓气候变暖,遏制海平面快速上升趋势。

  张军说,国际社会要对海平面上升的后果加强前瞻性研究,同时要瞄准气候变化这个根源,全力延缓气候变暖,遏制海平面快速上升的趋势。要达成《巴黎协定》确定的温控目标,发达国家必须加大率先减排力度。去年以来,一些发达国家能源政策出现倒退,化石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不减反增,使已经十分脆弱的全球减排前景岌岌可危。发达国家普遍较早提出“双碳”目标和方案,应该发挥表率作用,采取切实行动加以落实。

  张军指出,资金始终是全球气候治理的核心和关键问题。发达国家有责任和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变化融资和援助。发达国家早在2009年就承诺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资金,但至今从未真正到位。更有甚者,有的国家一边消极对待发展中国家的资金需求,一边以推动本国能源转型为名,通过所谓《通胀削减法案》,投入数千亿美元为本国制造业提供高额补贴。这种虚伪自私的“绿色保护主义”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对其他国家相关产业构成歧视,也有损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集体努力。

  张军表示,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加强团结合作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唯一出路。要继续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这关乎国际公平正义。偏离这一原则将严重损害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团结合作。

  张军说,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最易受气候冲击,其适应能力也最为脆弱。国际社会要切实解决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关切和诉求,通过资金和技术援助帮助其加强能力建设。保护海洋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眼下一个迫在眉睫的挑战,是福岛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问题,这将严重破坏海洋环境,损害民众健康,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及人民更是首当其冲。中方敦促日本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以科学、公开、透明、安全的方式处置核污染水,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张军说,中国是拥有漫长海岸线的国家,对海平面上升带来的风险同样高度关注。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始终是坚定的行动派,凡是作出的承诺,一定全力以赴。中国一直是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中方将继续同各方一道,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215/c1002-32623849.html

外贸订单多 企业生产忙

  新春伊始,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矿选设备企业加紧赶制外贸订单,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力争实现“开门红”。图为2月13日,在章贡区一家矿选设备企业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赶制外贸订单产品。

  胡江涛摄(影像中国)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15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215/c1002-32623776.html

中方支持联合国推动加强全球治理

  新华社联合国2月13日电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戴兵13日在“我们的共同议程”报告后续工作联大非正式通报会上发言说,中方支持联合国推动加强全球治理,支持联合国在应对当前和未来挑战中发挥更大作用。

  戴兵说,当前全球挑战相互交织,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都无法单独应对。团结合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是唯一的选择。中方支持联合国推动加强全球治理,愿同会员国一道共同推进“我们的共同议程”后续工作,支持联合国在应对当前和未来挑战中发挥更大作用。

  戴兵表示,“我们的共同议程”后续工作应成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助推器。希望议程后续工作重点围绕今年9月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设定优先推进领域,引导国际社会加大对发展议程的关注和投入,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取得积极成果提供助力。

  戴兵强调,“我们的共同议程”后续工作要重点解决会员国普遍关切的紧迫问题。中方赞成古特雷斯秘书长关于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呼吁。中方期待联合国秘书处在后续通报中,提出面向行动的具体改革建议,广泛调动资源,解决发展中国家实际困难,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

  联大13日举行非正式会议,听取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关于“我们的共同议程”报告进展情况的通报。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15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215/c1002-32623775.html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的合作机遇(国际论坛·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

  中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同时,也帮助改善了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

 

  如何看待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影响,是当前世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从历史维度看,中国追求现代化的道路充满了艰辛与不易。近代以来,中国曾经饱经战乱动荡,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遭遇诸多困难。这段历史深刻影响了中国对现代化的思考和探索。

  为了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国积极应用已有的实践经验。例如,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这一点已经为多国发展实践所证明。中国同样高度重视提高科技教育水平。得益于对教育的长期高质量投资,中国目前已储备大量科技人才。在科技发展方面,中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超过2.5%,大量研究成果正转化为科技创新成果。未来,中国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更加注重促进教育公平,整体科教水平有望继续提高,将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科教事业提供可资借鉴的重要经验。

  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也是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过程。无论是回望历史,还是观察当下,都不难发现中国对现代化的追求与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努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目前,无论在发展制造业、货物和服务贸易,还是在推动科技进步等领域,中国都与世界紧密相连。举例来说,大量中国学生赴海外求学,也有越来越多其他国家的学生到中国留学。

  中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同时,也帮助改善了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中国携手各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带来了更广阔的合作前景,为全球发展增添了活力。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国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有利的发展合作方案。通过近10年的努力,共建“一带一路”带动了全球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促进了全球互联互通。

  在绿色发展领域,中国形成了本国的独特经验,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气候变化挑战日益严峻的今天,中国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这一主动选择向世界发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明确信号。中国持续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加大投入,对增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至关重要。

  这个世界普遍存在竞争,但竞争不应是零和的,各方有共同获益的空间,重要的是通过竞争创造更多发展机遇。从全球发展进程来看,中国合作方案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推进一个个具体的合作项目,更在于为广大寻求改善经济状况、推进自身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选择。

  (作者为英国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15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215/c1002-32623771.html

“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柬埔寨民间社会组织联盟论坛项目计划部主任、柬中关系发展学会会长谢莫尼勒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共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不仅是中国的大事,也是世界的大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充分彰显了中国式民主的独特优势。中国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此前,谢莫尼勒的最新著作——《中国式民主》发布会在柬埔寨参议院图书馆举行。该书用柬埔寨文撰写,详细介绍了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管党治党经验等,受到柬社会各界的好评。谢莫尼勒表示,中国取得巨大的发展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确保了14亿多中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谢莫尼勒经常赴中国考察学习。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项制度更加健全、完善,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提升。中国共产党无论是治党还是治国都十分成功,新时代伟大变革、新时代伟大成就将被历史铭记。

  “尽管中国共产党在多方面取得辉煌成就,但中国共产党人从不自满。特别是最近10年来,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善于斗争,确保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谢莫尼勒说。

  谢莫尼勒表示,一个国家是否民主、制度是否有效,最有发言权的是人民。亿万中国人民的生活日益改善就是生动的证明。“中共二十大科学谋划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青春活力,一定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15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215/c1002-32623773.html

“万众一心、奋勇前进的精神将成为中国发展的动力源泉”(国际社会看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回顾三年抗疫之路,中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保障了民众健康安全、最大程度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也为促进全球团结抗疫、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增长作出了重要积极贡献。近日,3名在华工作的外国友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分享他们亲历抗疫的故事和感受。

  “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展现出强大的应对能力”

  不久前,孟加拉国青年医生米斯巴·费尔杜斯从北京出发,驱车700多公里,在他的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的家乡山东临沂,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兔年春节。他说,中国不断优化调整防疫措施,人们的生产生活逐渐恢复,经济呈现繁荣,社会焕发活力。“身边很多人都回家过年了,导师邀请我与他的家人共度春节,这对我而言有非常特别的意义。”

  费尔杜斯在山东大学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18年跟随吴永健教授到阜外医院工作。今年1月,他作为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后出站。中国3年的疫情防控让费尔杜斯有着深刻感受:“中国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在华居住的外国人,每个人的生命都得到尊重,每个人的健康都得到护佑。”

  “面对未知病毒,中国医务人员十分团结,中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展现出强大的应对能力。”费尔杜斯告诉记者,作为心血管病专科医院,阜外医院疫情前未设发热门诊。疫情发生后,医院用48个小时在院区内建成筛查诊室,迅速组建专家队伍。为保障民众正常就医需求,医院通过信息系统优化患者入院流程,增设电话提醒和咨询答疑服务团队,并成立志愿者团队为患者提供暖心服务。

  “我经常跟同事和朋友感慨,中国的医疗决策实事求是,非常人性化。”费尔杜斯说,中国开设了超过2600家社区医院,数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室,绝大部分小病和常见病都能在基层得到解决。“为保障人民健康,中国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投入力度如此之大。”

  费尔杜斯说,中国的倡议和主张得到全球许多医学界人士的认可。中国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先后印发十版防控方案和十版诊疗方案,随着条件的逐步具备,相继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推出新十条优化措施,有效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尤其是极大地保护了老年人等脆弱群体。

  在费尔杜斯看来,中国在药物和疫苗研发方面的成果体现了创新能力。“中国政府重视疫苗接种,特别是注重提高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切实提升免疫屏障水平。更难得的是,中国秉持人道主义精神,派遣抗疫医疗专家组帮助许多国家抗击疫情。中国疫苗运往世界各地,挽救其他国家人民的生命,这是国际友谊的象征。”

  费尔杜斯还担任亚洲心脏病学会副会长,致力于促进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卫生健康合作。在他看来,中国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能够吸引年轻人才、帮助他们实现梦想。他说:“面对疫情挑战,中国的举措充分证明,分享经验和知识能帮助彼此战胜困难。这也坚定了我在中国工作的决心。”

  “经济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在中国各地的街市、工厂、企业走访,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在保障民众健康的同时,生产生活保持平稳有序。”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驻华记者阿斯加尔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整体疫情进入低流行水平,社会经济恢复生机活力,抗疫成效令人钦佩。

  随外国记者团走访四川西昌,见证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的发射;参观位于深圳前海片区的妈湾智慧港,了解中国5G技术为港口管理带来的改变;和老挝、越南等国家驻华记者一道参访云南,了解当地对外开放的成就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感受老旧小区改造后的活力;参加中共二十大开幕会报道,从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展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阿斯加尔说:“3年来,中国疫情防控政策表现出灵活性和适应性,中国经济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阿斯加尔记得,在全球抗疫最吃劲的阶段,中国成为全球抗疫物资供应的大后方,为各国抗击疫情提供了坚实保障。在巴基斯坦,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为疫情防控提供重要指导,一批批中国援助的抗疫物资、疫苗等运抵,受到巴各界欢迎。“中国为全球抗疫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将镌刻于历史,铭记在人们心中。”

  “3年来,中国经济保持4.5%左右的年均增长,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阿斯加尔说,自己曾与多位经济专家交流,他们都认为,2023年中国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阿斯加尔认为,负责任的政策措施、团结抗疫的勇气与信心等,让中国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疫情初期,中国展开果断高效的行动,快速控制疫情波及范围。”最让他感动的是,来自中国各地的医务人员奔赴武汉抗疫一线,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凝聚力和中国人民的非凡勇气。“这种万众一心、奋勇前进的精神将成为中国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信越来越多国际友人会选择来中国发展”

  “你好,新年快乐。这些都是最新产品,你看一下,喜欢什么款式?”2月2日是春节过后义乌国际商贸城开市的日子,超过九成商家开门营业。在商贸城一区四楼,马来西亚籍外商郭集福的店铺刚开门,就迎来了挑选珠宝首饰的顾客。“春节期间,我们收到了不少订单,上午要把这些订单处理完。”郭集福一边打包,一边颇有感触地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来店顾客明显减少。“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调整,顾客越来越多。我们还将出国参加展会,非常看好今年的业务发展。”

  2004年,郭集福来到义乌从事珠宝首饰生意,前些年又新增了马来西亚进口产品销售业务。过去3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他还是通过产品创新和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把生意做得有声有色。“2021年,我们首次参加进博会,特意设计了5款有马来西亚文化元素的新品,在展会上反响很不错,收到了不少订单。”郭集福说,疫情挑战下,进博会如期举行,为外商提供了绝佳的展示平台,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机遇。

  3年来,郭集福对“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感触颇深。“不管哪里发生疫情,医务人员都会第一时间奔赴驰援。疫情形势紧张时,社区曾多次发放生活物资。身体不舒服,一个电话,工作人员就会将药品送上门。”在他看来,疫情防控期间,大家生活无忧虑,生命有保障,是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体现,也是中国全社会众志成城的结果。

  “看到中共党员、志愿者和市民团结抗疫,我很感动,也想帮帮忙。”为了克服疫情期间临床用血紧张局面,郭集福多方奔走,组织策划“7·15义乌世界商人献血日”活动。3年间,活动组织献血近2500人次。郭集福个人积极参与献血,成为金华市首个拿到浙江省无偿献血荣誉证的国际友人。

  刚过去的春节,郭集福夫妻俩在潮州、汕头、温州等地游玩。“人很多,感觉很开心。马来西亚人认为,人来了,财富才会来。中国经济肯定会越来越好。”郭集福说,春节前,义乌市商务局、外事办等部门上门开展服务,为商贩提供帮助和积极建议。“中国政府担当有为,相信越来越多国际友人会选择来中国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15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215/c1002-32623770.html

秦刚同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举行会谈

  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 外交部长秦刚14日在北京同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举行会谈。

  秦刚说,习近平主席刚刚同莱希总统举行富有成果的会谈,达成广泛重要共识,为中伊关系发展提供重要战略指引,注入强劲动力。中方愿同伊方深化务实合作,密切人文交流,将两国元首最新共识落到实处,推动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214/c1002-32623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