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3年3月6日 星期一

印尼山体滑坡已造成10人死亡

新华社雅加达3月6日电 印度尼西亚国家抗灾署6日通报,印尼廖内群岛省当天上午发生一起山体滑坡事故,已造成10人死亡,多人失踪。

印尼国家抗灾署代理发言人阿卜杜勒·穆哈里在一份声明中说,连日强降雨和土质松软引发廖内群岛省纳土纳县的塞拉桑岛发生山体滑坡,多所房屋被埋。

他说,由当地抗灾署、搜救局、军警和志愿者等组成的联合救援队正在展开救援行动。目前,事发地天气恶劣,交通和通信中断,对搜救工作造成困难。

印尼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目前正值雨季,洪灾、山体滑坡等灾害多发。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07/c1002-32638438.html

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和音)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必然选择。这条道路不是传统大国崛起的翻版,不是国强必霸的再版,而是造福中国、有利于世界的正道。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近代中国长期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战火频仍,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走过来,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写入宪法,展现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一些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对外侵略、殖民、掠夺,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至今仍有个别西方国家大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严重威胁世界和平稳定。中国式现代化不靠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与各国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从未主动挑起一次冲突,从未侵占别国一寸土地,从未发动过一场代理人战争,从未参加过任何一个军事集团。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副主席基思·贝内特指出,中国的现代化通过发展自身来实现,同时帮助他国发展,这与一些国家剥削他国的做法有着本质区别。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始终是中国的第一要务。中国式现代化既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在对外开放中广泛借鉴和吸收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通过激发内生动力与和平利用外部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国家发展。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继续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与此同时,中国将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和平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了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和开放合作的国际合作平台;发起全球发展倡议,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支持;推进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一个强大、友好的中国,将为地区和世界带来积极影响,也有利于帮助中小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古巴国际政治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爱德华多·雷加拉多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为自身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07日 04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07/c1002-32638219.html

中国东盟携手提升区域合作(专家解读)

  图为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观众在第十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农业展参观广西名特优水果。
  喻湘泉摄(人民视觉)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中国与东盟今年将针对制定“南海行为准则”加快磋商。新一轮磋商开始之前,东盟轮值主席国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部长蕾特诺·马尔苏迪2月22日在雅加达会见了到访的中国外长秦刚。秦刚表示,中方支持东盟战略自主、团结自强,维护东盟中心地位和包容性区域架构,反对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

  越南法文日报《越南邮报》报道称,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互惠互利,在过去30年里双方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双方正式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一举措有利于和平、安全、稳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印尼是东南亚大国,地区影响力不容忽视。近年来,在两国元首战略擘画下,中国和印尼深度对接发展战略,携手应对风险挑战,政治、经济、人文、海上“四轮驱动”合作新格局持续深化,树立了发展中国家命运与共、联合自强、团结合作的典范。

  今年,印尼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对东盟地区议程具有重要引领作用。中国外交部部长秦刚到访印尼,不仅将积极推动中国和印尼的双边关系,还将对中国与东盟合作进程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血脉相亲。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启对话进程,揭开合作序幕。30多年来,面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格局深刻演变的历史潮流,双方把握时代机遇,共同维护地区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现在,东盟是最成功的区域合作组织之一,在国际地区形势深刻演变的背景下,东盟地位更加重要。中国率先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率先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率先同东盟商谈建立自贸区,率先明确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率先公开表示愿意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在东盟各对话伙伴关系中,中国东盟关系最具活力、最富成果。

  当前,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势头良好。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也是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周年。近年来,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推进“五大家园”建设、加快自贸区3.0谈判进程、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高质量实施、共同力促“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连续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务实合作中,中国东盟双方关系定位实现战略提升,合作不断深化,互信持续增强。

  中国东盟合作互利共赢、富有活力,惠及双方11国20亿民众。中国东盟合作对亚太地区合作和全球经济增长具有标杆性意义。习近平主席深刻总结中国东盟合作积累的宝贵经验:一是相互尊重,坚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二是合作共赢,走和平发展道路;三是守望相助,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四是包容互鉴,共建开放的区域主义。这些经验是中国和东盟的共同财富,为双方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奠定了基础、提供了遵循,应该倍加珍惜、长久坚持,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中国坚定支持维护东盟中心地位,支持东盟坚持战略自主、开放包容,不选边站队、不针对第三方,愿同东盟携手应对挑战,共同抵制“脱钩断链”“设垒筑墙”。未来,中国东盟关系要行稳致远,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互相尊重各自的核心利益,重视双方的安全关切,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分歧,达成更多区域合作共识。二是统筹发展与安全,共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和可持续性安全。一方面,发展是中国东盟关系的最大公约数,双方应夯实推动区域合作的战略共识;另一方面,双方应妥处安全问题,不仅要协商处理好包括南海问题在内的传统安全问题,还要共同应对包括网络犯罪、水污染、恐怖主义、气候变化危机、灾难救援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三是面对域外大国干涉,中国东盟应把握大势、排除干扰、同享机遇、共创繁荣,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落到实处,朝着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迈出新步伐。      

  (本报记者  贾平凡采访整理)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07/c1002-32638202.html

2023年3月5日 星期日

拜登认为他的“民主圣战”将轻松赢得胜利,可惜他错了

参考消息网3月5日报道 英国《卫报》网站2月26日刊登题为《过时且不合时宜:拜登的全球民主圣战注定失败》的文章,作者是西蒙·蒂斯德尔。全文摘编如下:

这是美国总统乔·拜登大出风头的一周。他在基辅和华沙充满活力的表现让人回想起他竞选的样子。俄罗斯媒体讥讽说,这位美国总统正在为他2024年的连任竞选热身。然而,上周他的兴奋勃发却另有原因。

拜登把自己塑造成当代“狮心王”(中世纪英格兰国王理查一世因骁勇善战被称为“狮心王”——本报注),在领导一场他称之为“时代考验”的针对“坏人”的新十字军东征。他情绪高涨。他认为,自己和民主事业将轻松赢得胜利。可惜,他错了。

所谓“坏人”,拜登指的是俄罗斯领导人弗拉基米尔·普京。但拜登在言辞上也把矛头指向世界各地的任何挑战西方民主模式者。

拜登把世界划分成“支持我们或反对我们”的阵营,令人不安地联想起普京和2001年前后的时任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到处捍卫和促进自由与民主是美国的天命这一信息通常很受美国选民欢迎。

至少有过这样一次,是在美国与苏联的冷战期间。拜登的世界观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不会再有了。尽管普京的帝国领土收复主义咄咄逼人,但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今天四分五裂的世界是多极化的,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十分复杂。

像拜登这一代政治家会不假思索地倡导美国发挥全球领导作用。但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之后,许多美国人问:为什么美国还要继续承担充当全球领袖的负担与责任。下一任总统(无论是民主党人还是共和党人)可能采取一种内敛、不那么扩张的观点。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拜登在华沙作出的大胆承诺可能也只在他本人执政期间有效。

美国《纽约时报》指出:“乌克兰战争关乎权力和领土主权原则,关乎(美国主导的)西方设计的全球秩序……能否经受住来自莫斯科和北京的新挑战。但这越来越成为两个日益年迈的冷战斗士(一个是70岁的普京,另一个是刚满80岁的拜登)之间的较量。”

即使假设拜登身体健康还能斗,但许多选民仍然认为他应该认输。这倒不是因为他们不喜欢拜登(尽管不少人的确不喜欢他),而是因为他们认为他就是太老了。如果连任,到第二个任期结束时拜登就满86岁了。

朋友们指出,拜登2020年竞选主要闭门而坐进行奋战。由于新冠疫情限制,他困在特拉华州的地下室里。明年的重量级竞选对体力的消耗将大大增加。

在最近的一项民调中,78%的民主党人和倾向于民主党的无党派人士认可拜登的表现,但58%的受访者希望明年看到新面孔。

分析人士埃兹拉·克莱因说,拜登在2022年11月的中期选举中限制了共和党的得势,还击败了亲特朗普的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运动极端分子,这让所有人感到意外。也许他可以在2024年再次做到这一点。他还成功地走出了前总统贝拉克·奥巴马的阴影,之前他给奥巴马当了长达八年的副手。然而,尽管在国内拜登可能已经摆脱了过去,但在国外却没有。

拜登对伊朗的核外交已经失败。以色列-巴勒斯坦是一个常发生坏事的政策真空。他决定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是一场可耻的灾难。至于所有斗争中他认为影响最大的斗争——为了全球自由、法律和价值观的斗争,拜登正在全面失利。但他在华沙宣称:“世界上的民主国家越来越强大。”

真的是这样吗?西方成功地发动一场现代普遍的民主圣战即第二次冷战的整个想法是对历史充耳不闻,对变化视而不见,是偷偷摸摸的新帝国主义。更确切地说,这是一个注定要失败的提议。

拜登那花哨却过时的“我们和他们”的论调是地缘政治的死胡同。世界已经前进了。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06/c1002-32637792.html

卡塔尔宣布向最不发达国家捐款6000万美元

当地时间3月5日,第五次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问题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开幕。卡塔尔宣布将向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援助计划捐款6000万美元。

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问题会议每10年召开一次,第四次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问题会议于2011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06/c1002-32637724.html

中国驻苏黎世总领事接受瑞士主流媒体专访

人民网柏林3月5日电 (记者花放)中国驻苏黎世兼驻列支敦士登公国总领事赵清华日前接受瑞士主流媒体《新苏黎世报》专访,就中瑞关系、中国经济及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阐述中方立场。

赵清华表示,中国和瑞士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和以联合国宪章宗旨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瑞士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创造了行之有效的社会制度。我们看重瑞士的中立国地位,并期待瑞士继续奉行真正的中立政策。中瑞应该坚持合作而不对抗、挂钩而不脱钩、开放而不封闭、尊重而不诋毁。

赵清华回顾了疫情期间两国人民互相支持的友好情谊。“很多州和市镇的政要通过信函向我表达对中国抗疫的支持,中国各界也向瑞士捐赠了大量的防疫物资,例如西安市就向阿罗萨市捐赠了很多口罩和防护服。”两国的经贸关系在疫情期间展现出了韧性。过去两年,中瑞进出口商品总额分别增长83.5%和35%,2022年贸易额更高达567亿美元。这足可证明,中瑞创新战略伙伴关系、中瑞自贸协定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赵清华指出,中瑞自贸协定对促进两国经贸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协定生效以来,中瑞市场准入和贸易壁垒持续削减,贸易往来稳步增长,两国企业对协定的使用率超过60%,从中节约大量关税成本。双方正在探讨进一步全面升级自贸协定的可能性,这需要一定的时间,相信会达成一份更高水准、更加丰富的自贸协定。

赵清华还介绍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他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一环。中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样做符合我们的自身利益,并不是为了讨好谁。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量已突破12亿千瓦,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同时还是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06/c1002-32637575.html

西红柿只能买三个 英国遭遇“果蔬荒”

  新华社伦敦3月4日电(记者赵小娜)近期,英国出现了新鲜水果和蔬菜短缺的现象,包括乐购公司在内的一些英国大型超市先后采取了限购措施,但超市中仍经常看到果蔬货架空空如也的景象。

  在位于伦敦西北的一家乐购超市,超市货架上清晰标识了每位顾客只能购买3个西红柿。除了西红柿,多家超市还对黄瓜、生菜和青椒等日常蔬菜进行限购,有的超市果蔬限购品种高达8种。

  同时,英国市场调查企业凯度公司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鸡蛋、蔬菜等价格上涨的推动下,英国2月份食品通胀同比上涨至17.1%,为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牛奶和鸡蛋的价格在过去三个月内就上涨了35个百分点。

  有英国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公布的账单显示,2月末他花费了25英镑(折合人民币206.53元)购买了一袋共6个西红柿。还有英国网友调侃说,看着家里最后一个西红柿,难以决定是把它吃掉,还是把它卖掉还房贷。

  在通胀高企与供应短缺的双重挤压下,英国普通民众为每天餐桌上的沙拉犯了愁。凯度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能源价格影响之外,食品价格对居民生活的冲击排在第二位。2月份,大约有25%的英国家庭面临经济困难。该机构分析,英国消费者未来一段时间仍将面临持续的物价上涨。

  然而,英国政府主管“菜篮子”的官员却对此问题态度冷漠。英国环境、食品和乡村事务大臣特蕾丝·科菲在议会下院接受问询时说,如果物价太高难以承受,人们就应该“尽可能地多工作几个小时、提高技能或找个高薪的工作”。她坚持认为英国的食品供应链“稳定且充满韧性”,果蔬短缺是因为产地遭遇自然灾害而带来的暂时困难。

  由于能源价格尤其是电价飙升,很多英国农民不得不放弃温室种植蔬菜和水果的做法,致使英国国内生产的农产品数量下降,不得不更多依赖进口。数据显示,在冬季英国大约有95%的西红柿和90%的生菜需要进口,其中大部分来自西班牙和北非。

  对于英国出现的果蔬荒,西班牙农业、渔业和食品大臣路易斯·普拉纳斯3月1日说,英国西红柿、黄瓜等沙拉菜品短缺,主要原因除了低温天气导致海外供货地产量减少,还有英国采购计划不周和“脱欧”所致供应链问题

  英国农业专家认为,除非英国政府对本国农产品的生产进行大规模补贴,尽快降低通货膨胀,减少脱欧给供应链带来的负面影响,否则农产品短缺的问题将会一直持续。

  英国全国农民联盟主席米内特·巴特斯警告说,不能把粮食安全视为“理所当然”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是当今英格兰和威尔士农业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英国政府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来支持本国粮食和农业生产,“留给政府的时间不多了”。(剪辑:孙硕;编辑:刁泽、王丰丰)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05/c1002-32637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