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3年3月14日 星期二

美国两家银行接连关闭 美记者:美联储一手制造当前经济乱象

10日,美国硅谷银行关闭,成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关闭的最大银行。12日,因“系统性风险”,美国签名银行也宣告关闭。

12日,美国福克斯商业新闻高级记者查理·加斯帕里诺批评称,正是美联储制造通胀在前、激进加息在后,才一手制造了一系列经济乱象。当前美国两家银行接连关闭是一个警告信号,接下来可能会发生更多这样的事情。

福克斯商业新闻高级记者 查理·加斯帕里诺:我认为这是一件影响所有美国人的事,这是一个警告信号,两家银行关闭表明了我们的银行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疏解机制有多糟糕。我们看一下之前,你知道的,美联储多年来大举印钞,美国政府和美联储这么做,经济就会被搞垮。这么做通胀率就会走高;通胀率高了,美联储又去加息,因为通胀太可怕了,通胀让我们的社会和经济更不稳定;然后等你们用加息降低通胀率的时候,你觉得会怎么样呢?你将会面对更多的混乱。这是一个警告信号,还会发生更多这样的事情。

业内人士:美联储持续加息将破坏经济体系

当地时间13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瑞银集团一位高级投资人员向客户出具的报告指出,美国两家银行关闭让投资者注意到,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正在产生负面影响,尽管美国经济还没崩溃,但是投资者对银行收益和资产负债的担忧还是加剧了市场的负面情绪。

此外,一位德意志银行战略顾问表示,美联储疯狂加息对美国银行系统造成巨大压力,美联储加息周期的速度和目标都应该放缓。

三菱UFG银行一位货币分析师则表示,硅谷银行的快速崩溃令市场参与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美联储无休止的加息最终将破坏整个经济体系。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5/c1002-32644761.html

为世界和平发展增加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国际社会眼中的中国“两会时间”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 题:为世界和平发展增加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国际社会眼中的中国“两会时间”

  新华社记者郝薇薇 刘健

  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闭幕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我们要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要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既用好全球市场和资源发展自己,又推动世界共同发展。”

  东方风来满眼春,灼灼芳华景色荣。中共二十大后首次召开的全国两会,向国际社会展现了新时代中国踏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的自信豪迈,让世界各国看到了携手中国共筑和平、共享发展、共赴未来的壮阔前景。

  温暖世界的信心和定力

  “中国树立了榜样,给了我很多启发。”贝宁总统塔隆日前接受一家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在他看来,中国道路、独立自主和善治激励着所有发展中国家,“中国榜样”表明,发展是各国都可以努力实现的。

  世界高度关注,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的中国将如何发展?

  人民大会堂东大厅。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当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参加所在的江苏代表团审议。从粮食安全到“绿水青山”,从制造业升级到农业现代化,从新发展理念到新发展格局……同代表们共商国是,核心话题就是“高质量发展”。

2022年11月28日,高铁列车从湖南省首条智慧高速——湖南平江(湘赣界)至益阳高速公路上方驶过(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深邃思考和有力引领,引发采访两会的外媒记者高度关注。在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安娜·马林博格-乌伊看来,中国经济治理之道和发展之路具有重要全球价值,不仅可确保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发展经验。

  有方向的笃定,也有行动的笃实。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一项项工作部署扎实有序,一个个任务目标稳中求进。英国广播公司网站评论称,5%的增长目标为中国政府留足了空间,“这个空间可以用于解决结构性问题,而不是盲目地刺激经济”。

2023年2月11日,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2023新疆春季人才交流会吸引众多求职者前来应聘。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多次旁听中国两会的泰国驻华大使阿塔育·习萨目对中国两会上的“绿色”议题印象深刻。在他看来,泰国的生物循环绿色经济模式与中国新发展理念有许多相通之处,都致力于实现以人为本的繁荣以及平衡、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2022年11月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方积极协助推动下,发表了《生物循环绿色经济曼谷目标》。

  两会是观察中国、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向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迈进的新时代中国,以自己的信心和定力,给世界带来鼓舞和启示。

  联动世界的发展活力

  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全国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再创新高,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持续扩张……2023年开年以来,关于中国经济的好消息接踵而至。在中国采访的西班牙《世界报》记者发现,“一切都再次快速地流动起来”。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给出这样的判断:“2023年,中国将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火车头’。”

  是勇毅前行的中国,也是踔厉奋发的中国。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友谊宾馆聚英厅,亲切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从“万企兴万村”行动到占领全球新能源产业制高点,再到打通金融支持科创“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热烈的讨论场面,是新时代中国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涌流、竞相迸发的生动缩影。

2020年3月31日拍摄的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国际媒体对这场活动予以广泛关注。在新加坡《联合早报》看来,习近平总书记重申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要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消除顾虑、大胆发展。

  参加政协联组会第二天,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同近3000名人大代表一道听取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

  这份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方案,让世界再次感受到新时代中国深化改革的魄力、创新创造的活力。路透社从“组建国家数据局”看到了“数字中国愿景”:“中国人将生活在智能、联网的社会中,数据将与劳动力和资本一样被视为驱动经济的关键要素。”彭博新闻社特别报道了“精减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的消息,认为这将是中国“几十年来最大规模的政府编制改革”。

观众在数字中国建设成就巡礼展专题馆参观(2022年7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百舸争流的活力中国,联动起世界各国,形成了通达四方的经济大环流、国际大合作,为低迷不振的世界经济注入了更多的信心和动力。美联储经济师在一份题为《中国发生的事情不会只影响中国》的研究报告中估算,如果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提高到5%至6%,溢出效应有望使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5%至0.75%。

  

2023年2月22日拍摄的中老铁路磨憨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中国两会召开之时,一箱箱大西洋渔获“乘坐”远洋渔船从西非毛里塔尼亚出发,靠岸福建马尾港,经加工后销往中国各地以及巴西、日本等国;一吨吨智利车厘子“搭载”包机从太平洋东岸圣地亚哥起飞,在成都机场通关,进入中国电商平台;刚刚创下中老铁路老挝段单日旅客发送最高纪录的“澜沧号”动车,在老挝的崇山峻岭中疾速穿行;全球500强企业霍尼韦尔今年2月在上海成立的低碳智慧建筑研究院,研究人员正紧锣密鼓地测试数智运营技术……

2022年11月5日,在第五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霍尼韦尔展台,参观者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体验模拟飞行。新华社记者 张可任 摄

  “在当今高度全球化、高度联通的世界,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外贸发展对世界经济保持活力至关重要。”智利水果出口商协会主席伊万·马兰比奥道出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心声。

  惠及世界的大国担当

  中国两会期间,传来一个重磅消息:在习近平主席明确支持下、在中沙伊三国领导人共识基础上推进的沙特和伊朗北京对话取得重要成果,沙伊同意恢复外交关系。

  沙特《欧卡兹报》专门刊发评论文章:“北京协议是在习近平主席倡议下进行的,沙特赞赏中方为支持与伊方修复关系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在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资深编辑穆罕默德·礼萨·马纳菲看来,在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提出重要倡议后,中国又成功斡旋伊沙复交,这向世界表明,“各国之间和平友好有利于全世界,战争和敌对永远不会造福人类”。

  “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世界和平发展增加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习近平主席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大国担当、天下情怀。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为当代国际关系建构指明了新的发展道路。”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教授路易斯·保利诺如是说。在英国著名社会学家马丁·阿尔布劳看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表明,中国非常清楚地意识到,世界作为一个整体面临着一些关键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国家间合作才能得到恰当解决。“中国重视提供解决难题的项目和方案,‘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很好的例子。”

  印度孟买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前主席库尔卡尼认为,人类必须用全球视野考虑安全和发展,实现每个国家都安全、每个国家都发展,这正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的光辉愿景。

  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一个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中国,一个踏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的新时代中国,一个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新时代中国,必将是世界之幸、时代之福。(参与记者:鲁金博、王海洲、高文成、杜鹃、胡晓明、陈昊佺、李慧颖、卞卓丹、熊茂伶、蒋超)

  海报设计:孙瑶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5/c1002-32644678.html

王毅同印尼对华合作牵头人卢胡特通电话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  3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应约同印尼对华合作牵头人、统筹部长卢胡特通电话。

  王毅感谢佐科总统祝贺习近平主席再次当选国家主席,这体现了两国元首之间的高度互信和中印尼关系的高水平。王毅说,中国新一届政府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在这一进程中,中印尼合作将大有可为。

  卢胡特热烈祝贺中国两会取得圆满成功,表示印尼高度重视对华关系,愿同中方一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雅万高铁建设,推动两国各领域合作取得更多成果。印尼高度赞赏中方成功推动沙特伊朗对话并取得重要成果,认为这是通过协商化解矛盾、实现和平的范例,中国发挥的作用非常了不起。

  王毅介绍了沙特伊朗对话情况,表示这是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的一次成功实践,也是发展中国家通过自身努力解决地区热点问题的成功范例,是对话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中方一贯主张通过对话和平解决争端,希望世界上的热点问题都能通过对话实现政治解决,将继续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

  双方还就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15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5/c1002-32644362.html

外交部发言人:日方企图将核污染风险转嫁给全人类,绝不是负责任国家行为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记者马卓言、董雪)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4日表示,日本政府执意强推核污染水排海计划,企图将核污染风险转嫁给全人类,这绝不是负责任国家行为,也与日方应尽的国际义务背道而驰。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3月11日是日本大地震及海啸和由此引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12周年。连日来,日本各界民众持续举行集会,反对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于今年春夏期间将福岛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计划。日本社民党党首福岛瑞穗表示,12年后的今天,福岛核事故影响仍在持续,绝不能将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1日称,排海不能延期,同时再次承诺,在获得利益攸关方理解前不会启动排海。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表示,中方注意到有关报道。“12年过去了,日本政府没有吸取福岛核电站事故的惨痛教训,反而执意强推核污染水排海计划,企图将核污染风险转嫁给全人类,这绝不是负责任国家行为,也与日方应尽的国际义务背道而驰。”

他说,福岛待排放的核污染水多达130多万吨,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一旦开始向海洋排放,将在未来数十年间蔓延至全球海域,对全球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汪文斌表示,中、俄专业部门两次从技术角度向日方提出“联合问题单”,日方未给予充分、可信的回应。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社会学家卡莉·伯奇指出,太平洋地区民众享有清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环境的基本权利,日本政府强推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是对太平洋国家主权和自决权的直接漠视。太平洋岛国论坛指出,东京电力公司的核污染水检测数据不能成为决定排放的依据,要求日方推迟排海计划。

汪文斌说,日本国内媒体评论认为,日方在科学专业讨论不完善、与公众沟通不充分的情况下选择了一条经济利益至上的“捷径”。日本全国渔业协会联合会等民间团体强烈批评日本政府违背承诺、漠视渔民群体利益,不仅未积极争取民众理解,反而仓促重启核电,加速排海施工,简单粗暴做法进一步加剧民众担忧恐慌。

他说,日本国内民调显示有43%的民众反对排海,九成以上认为排海将引发负面影响。“日本政府连本国民众都无法说服,谈何取信国际社会?”

“日本政府一方面反复声称在获得利益攸关方理解前不会启动排海,另一方面却对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的正当合理关切充耳不闻,一意孤行批准排海计划,并宣布将于今年春夏期间启动排海且无法再延期。日方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丝毫没有体现出解决利益攸关方关切的诚意。”汪文斌说。

他强调,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不是日本一家的私事,而是关系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大事。“我们再次敦促日方正视各方合理关切,切实履行自身国际义务,接受严格国际监督,以科学、公开、透明、安全的方式处置核污染水,包括研究排海以外的处置方案。在同周边邻国等利益攸关方和有关国际机构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前,日方不得擅自启动核污染水排海。”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4/c1002-32644326.html

2023年3月13日 星期一

伊拉克宣布打死包括重要头目在内20多名恐怖分子

人民网讯 伊拉克军方宣布,反恐斗争又取得重大胜利,22名IS武装分子被打死,其中包括IS组织重要头目。

据伊拉克《伊拉克之声报》报道,伊拉克反恐部队司令萨阿迪3月12日宣布,反恐部队在国家东部迪亚拉省对IS组织残余势力发起的秘密军事行动取得了重大胜利,22名IS武装分子被打死,其中包括3名该组织重要头目,一名头目是IS在伊拉克中部费卢杰地区的负责人,当时他们身上都系着爆炸带。(安国章)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4/c1002-32644152.html

土耳其2月强震已致4.8万余人遇难

  新华社安卡拉3月13日电(记者王腾飞)土耳其内政部长索伊卢13日表示,2月6日发生在该国南部的强烈地震已造成至少48448人遇难,包括6660名外籍人士。

  据土耳其当地媒体报道,索伊卢当天在南部哈塔伊市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对灾区废墟的清理工作仍在进行。截至目前,灾区已搭建43万余顶帐篷用于安置灾民,并搭建了约1.38万个临时移动厕所。灾区还计划为灾民搭建约11.56万个安置用集装箱。

  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2月6日发生7.7级地震,哈塔伊省灾情较为严重。此后灾区余震不断,伤亡人数持续上升。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4/c1002-32644127.html

热带气旋“弗雷迪”袭击马拉维 已致99人死亡

  新华社卢萨卡3月14日电(记者彭立军)利隆圭消息:马拉维灾害事务管理局13日通报说,热带气旋“弗雷迪”引发的暴雨和泥石流已造成该国南部布兰太尔等地区99人死亡、16人失踪、1万多人流离失所。

  马拉维总统查克维拉当天宣布南部10个受灾地区进入紧急状态,卫生部、军队、警察和红十字会等部门联合开展救援工作。

  目前马拉维正遭受严重的霍乱疫情,公众担心热带气旋带来的大量降雨可能使疫情恶化。

  世界气象组织说,2月6日被命名为“弗雷迪”的热带气旋形成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印度洋海域,向西横穿印度洋,先后登陆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和马拉维,持续一个多月,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热带气旋。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4/c1002-32644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