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3年3月16日 星期四

普京:俄罗斯2022年对外贸易额增长8.1%

新华社莫斯科3月16日电(记者黄河)俄罗斯总统普京16日在俄罗斯工业家和企业家联盟年度会议上发言说,俄罗斯2022年对外贸易额增长8.1%,达到8500亿美元。

据普京介绍,2022年俄出口额增长19.9%,进口额下降11.7%,全年实现贸易顺差3320亿美元。

普京预计,俄经济将在今年第二季度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他表示,由于西方制裁,俄经济在2022年6月出现大幅下滑,但从去年7月起,俄经济开始转入增长区间。

此外,普京认为俄当前通胀水平好于预期,预计在今年3月底或4月初,俄通胀率有望达到既定目标4%左右水平。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6/c1002-32645791.html

2023年3月15日 星期三

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题: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新华社记者

  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回顾历史,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中华民族从沉沦而奋起、由苦难而辉煌的命运转折。

  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并将继续创造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这一奇迹,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将给世界带来多方面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改写现代化世界版图

  当今世界,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总和不到10亿人。中国式现代化将实现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惊人一跃”,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这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

  中国的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3679亿元跃至2022年的121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除此之外,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中国令人叹服的经济发展成就正加速世界经济重心东移。

  作为西方率先提出“全球化”概念的学者之一,英国知名社会学家阿尔布劳表示,从人口规模和发展速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可能是有史以来任何一个国家取得的最大进步”。

  中国式现代化还为现代化世界版图赋予了共同富裕的新底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中国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赞“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

  在泰国泰中文化经济协会会长、前国会主席、前副总理颇钦·蓬拉军看来,重视人民福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大显著内涵。“中国在减贫、推动欠发达地区发展方面取得卓越成绩,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颇钦说,“这是前所未有的伟大发展模式,致力于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

  为世界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6.6%,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过30%。中国经济近期克服了超预期挑战,保持增长动能,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稳定性和确定性,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

  柬埔寨贝尔泰国际大学资深教授约瑟夫·马修斯认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为世界各国的合作发展带来积极变化,推动多边主义和经济全球化。中国倡导互联互通、包容性发展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为促进地区增长和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即将迎来10周年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鲜明标识。2013年到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2.0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10年来,“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为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长期研究“一带一路”的斯里兰卡专家亚西鲁·拉纳拉贾以本国为例说,斯里兰卡长期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滞后,中国以各种方式帮助斯里兰卡修建高速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带动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取得先进技术优势,通过共建“一带一路”,这些技术将让沿线国家获益。

  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同发力,引领世界发展朝着更加全面均衡的方向演进。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助理所长陈刚指出,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指标,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不仅是物质文明的现代化,精神文明也应与之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对其他国家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选项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开辟了一条属于中国但又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化道路,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回顾探索历程,独立自主、人民至上、和平发展、开放包容、团结奋斗……一个个现代化“关键词”浓缩着中国人民的发展智慧,给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重要启示。

  “虽然现代化的概念起源于西方,但放眼世界,很多国家走的现代化道路并不是全盘西化,而是在物质层面有所参考的同时,在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上保留自身特色。”陈刚说,“现代化从来就不是简单的西方化,中国式现代化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推进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行得通,就是因为它立足中国大地,植根中国文化,契合中国实际。

  “中国的实践证明,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否正确,关键要看是否符合本国国情,是否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哈萨克斯坦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叶尔苏丹·然谢托夫说。

  肯尼亚国际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不断思考中国发展的绿色动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与实践真正抓住了环境保护的本质,对推动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新西兰商学院院长黄伟雄认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弘扬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为更多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增添了信心。中国式现代化的每一步跨越都将产生世界性影响,将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完善全球治理发挥积极作用。”

  ……

  计利当计天下利。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不断以现代化的成就造福自己也惠及世界。

  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紧密相连。未来之中国,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中国式现代化将为全球发展繁荣带来更多机遇和启迪,中国携手世界将共同创造更大的人类发展奇迹。(执笔记者:王玉;参与记者:黎华玲、张继业、蔡蜀亚、李 、吴长伟、车宏亮、宋宇、卢怀谦、杜鹃、许凤)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6/c1002-32645589.html

美国制度顽疾侵犯公平教育权

  作者:季伟峰(北京理工大学延安精神与中国青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教育既能增强个体的自尊和自信,推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促进社会平等和公平正义的必然路径。《世界人权宣言》提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权被认为是一种基本人权,教育权的实现对推动人权的实现和促进人类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美国人权状况不断恶化,教育的不平等问题日益严重。一是贫困地区和富裕地区学校资源差距巨大。由于基础设施、教师配备、教学用具等方面的不平等投入,贫困地区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投入通常面临较大的挑战,难以招聘到高素质的教师,一些地区的学校缺乏先进的科学实验室、计算机教室、艺术设施等。如,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的公立学校,因为资金不足,大多数学校缺乏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等设施,学生们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受到限制。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公立学校,由于缺乏教学资源和优秀教师,学生们的数学和科学学习水平普遍较低。二是少数族裔和移民学生的受教育机会不平等。这些学生通常面临着种族歧视和文化障碍,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和未来发展。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数据显示,非裔和拉丁裔学生的毕业率和大学入学率普遍较低。三是学校招生对待不同族裔申请者的标准不一。2019年,亚裔学生的SAT均分是1223分,比白人学生的均分高140分。然而,亚裔学生的平均录取率不但没有比白人学生高,反而低了很多。普林斯顿大学一项研究发现,亚裔学生的SAT成绩需要比白人高出140分,比拉美裔高270分,比非洲裔高450分才能进入美国一流大学。四是资金和资源分配不均。公立学校资金和资源分配不够公平,导致一些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程和学习机会,而其他学校则很难做到。根据美国教育部的数据,低收入学区的公立学校每生每年的教育经费平均比高收入学区少近1500美元。如,亚利桑那州圣卡洛斯印第安部落的学校,由于资金短缺和缺乏基础设施,学生们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受到很大限制。即使在纽约这样的大城市,仍然存在一些公立学校由于资金短缺和缺乏优秀教师,导致学生们的语文和阅读能力普遍较低的情况。

  教育的不平等影响非常深远,学生受教育成果的差异不仅影响个人未来的经济和发展状况,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生态系统。甚至由于受教育机会不公,人们的发展机会不同,进而导致更多的不平等,也会加剧种族和文化分裂,导致社会矛盾和紧张局势的进一步升级。究其根源,美国的政治制度是保障和促进公平教育权的最大障碍。民主共和两党的政治斗争严重妨碍教育平等的实现,政治斗争导致教育政策的不稳定性,由于两党的不同立场和政策目标,政府会频繁地改变教育政策和预算,这给教育资源的稳定分配和教师的招聘和培训带来不利影响。政治斗争还导致教育质量下降,由于两党之间的斗争转移到教育领域,政府会忽视或降低对教育质量的要求,或者将教育政策用作政治工具。在选举年份,政治因素的影响导致州政府将更多的预算分配给那些选区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从而对低收入和少数族裔学生的教育直接产生不利影响。例如,特朗普政府时期,推出了一系列保障白人阶层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法案,撤销了24份奥巴马政府颁布的指导性政策文件,其中7份文件涉及大学招生“平权行动”等。而拜登上台后,又推翻了一系列特朗普时期的法令,甚至推出了很多完全相反的法案,这又招致白人阶层因为教育资源获取水平降低而发起的激烈抨击。时至今日,保障公平教育权已经成为美国政党为获取选票的一种工具,政治“钟摆”现象日益严重,保障和促进公平教育权成为一纸空谈。

  发展教育,实现社会各阶层群众受教育的平等机会,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教育公平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将教育公平写进《教育法》,着眼于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不断推动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例如,确保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年保持在4%以上,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差距不断收窄,将新增财政教育资金更多向边疆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倾斜,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稳步推进、教育差距不断缩小,学生资助制度更加健全,教育公平程度不断提升。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网络课堂和在线教育进一步普及,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联网率已达100%,中国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正在形成教育数字化转型新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让每个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正在中国变为现实。

  实践证明,只有政治稳定,只有真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府,保障和促进公民的公平教育权才能成为现实。中国政府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展现了强大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在提供普及性教育、给予公平的教育机会和资金资源支持等方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当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倡导共同构建旨在促进教育公平、支持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全力打造更为公平、开放、可持续、有韧性的良好教育生态,为我国教育实现从基本均衡到高位均衡,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根本性转变注入了新动能。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6/c1002-32645503.html

越南举行仪式热烈欢迎中国游客

由120名中国游客组成的旅行团15日下午抵达越南。

新华社记者 胡佳丽 摄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6/c1002-32645355.html

“能源危机暴露英国深层结构性问题”(环球热点)

  由于新鲜水果和蔬菜供应短缺,英国多家超市近日实施限购措施。据外媒报道,水果、蔬菜短缺的原因之一是能源价格上涨,英国农户无力支付温室供暖的高昂费用导致农产品产量下降。3月2日,在英国曼彻斯特,一家超市的蔬菜货架出现缺货。
  乔恩·休珀摄(新华社发)

  对英国普通民众来说,这个冬天格外难熬。英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自去年7月以来,英国已有6个月通胀率超过10%。目前,英国家庭年平均能源账单费用高达2500英镑,同比上涨96%。今年1月,英国食品类价格的涨幅仍高达16.7%。

  为应对燃料价格大幅上涨、减少民众取暖负担,英国一些地方政府和福利机构在图书馆、社区中心等公共场所设置“温暖银行”,供困难民众免费取暖,并提供一些基本生活帮助。据英国《卫报》报道,半年来,“温暖银行”的数量增加了10倍。近日,本报记者实地探访了几家“温暖银行”,感受真实的民生现状。

  

  生活成本居高不下

  寒去春来,乍暖还寒。“这个冬天,我每周最多开两三次取暖设备,否则就没钱买食物了。”在伦敦兰贝斯区一家名为“滑铁卢行动”的社区中心,手捧一碗志愿者刚盛好的蔬菜汤,57岁的所罗门斯坐在轮椅上对记者说。

  所罗门斯身患淋巴水肿和严重的膝关节炎,只能靠申领政府救济金生活,他目前租住在一套一居室的市政福利房。他颤颤巍巍地掰着手指头跟记者说,去年以来电费和燃气费账单翻倍,每周买食物的开销也增加了一半。尽管最冷的天气已经过去,所罗门斯还是每天来社区中心,“在这里可以聊聊天,还有免费的热饮和饼干”。他说,大家都在谈论生活成本危机,“对很多人来说,生活就是如此艰难”。

  目前英国有4000多家“温暖银行”,这家社区中心就是其中之一。这座红砖建筑门面不大,旁边是繁忙的滑铁卢火车站,稍不注意就会走过。该中心负责人珍妮表示,中心成立于1972年,是伦敦地区运营最早的社区服务机构之一,主要面向独居老人和其他弱势群体。“当前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生活成本居高不下,来这里的居民不只是解决取暖问题。”珍妮说,“不少独居老人付不起账单、买不起食物,生活重压如此之大,我担心他们出现心理问题,变得更加孤独和封闭,甚至失去走出家门寻求帮助的勇气,宁愿忍饥挨冻。”

  在英国政府实施居民用电用气限价措施后,目前英国家庭年平均能源账单费用仍高达2500英镑,同比上涨96%。今年1月,单位电价又上涨了7.6%,相当于330万户采用分时电价计费的家庭年平均电费再增加约120英镑。这些家庭大部分都靠电力供暖,取暖成本将进一步攀升。

  依然需要“温暖银行”

  位于伦敦卡姆登区的“避风城堡”社区中心是今年1月中旬新增的一家“温暖银行”。中心每周有4天下午为在这里参加课后活动的孩子提供免费热汤,并延长开放时间、提供免费浴室,供有需求的人取暖和洗澡。

  “避风城堡”负责人卡门特别忙碌,在接受采访的15分钟里,她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她告诉记者,英国学校刚刚结束为期一周的期中假,来社区中心参加活动的学生数量明显高于往年。除了与其他机构合作组织足球、绘画、烹饪等活动外,社区中心还免费提供一顿午餐。卡门说:“许多家长很无奈。如果让孩子在家里待着,开暖气、做饭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该社区中心还运营“食物银行”项目,为周边街道行动不便、严重贫困的家庭派送“紧急食物包”。卡门表示,社区中心服务的家庭从之前的每周45个,增加到去年底的每周80个。今年以来,中心已为社区2000多人次派送了“紧急食物包”。“最初以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为主,现在申请救助的还有不少年轻的教师、护士、清洁工等。对于有孩子的家庭,生活压力尤其大。”据介绍,社区中心还开辟了公共菜园,为社区民众种菜提供场地,以减少食物开销。目前,英国最大“食物银行”网络特拉塞尔基金会平均每13秒就送出一份“紧急食物包”。

  “即使气温回升,人们依然会走进‘温暖银行’。”卡门对记者表示,生活成本持续升高,家庭实际收入仍在缩水,“家长们还在为孩子放学后去哪里发愁,老人们还要为先付电费还是先买食物而焦虑。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弱势群体处境更艰难

  据英国《卫报》日前报道,一项调查显示,近40%的英国人是“月光族”。平均每4个英国家庭中,就有一个要为购买生活必需品而掏空钱包。英国最大的债务咨询慈善机构“跃阶改变”统计发现,1月英国有2200万人出现各种账单或信贷逾期。同时,近一半人表示自己的财务状况比前一年恶化,其中有71%表示能源账单飙升是主要原因。

  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西方实施一揽子经济制裁措施,大幅减少对俄罗斯出口。受制裁反噬效应影响,欧洲能源价格飙升,通胀高企,民众实际工资严重缩水,购买力下降。

  对于英国市场而言,由于一半天然气依赖国际进口,受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影响更大。在此期间,相关能源企业却赚得盆满钵满。英国石油公司去年盈利277亿美元,同比增长115.8%;壳牌集团去年净利润达399亿美元,创115年来新高。英国公益组织“消除燃料贫困联盟”协调员西蒙·弗朗西斯表示:“英国能源企业的大量利润是来自对弱势群体的盘剥。”

  英国智库“共同财富”主任马修·劳伦斯表示:“能源危机暴露英国深层结构性问题,私营能源企业追求的不是安全、清洁、能负担的能源,而是为了攫取最大价值和收益。”该智库研究发现,截至2020年的10年间,英国相关能源企业向股东派发了超过400亿英镑利润,而在基础设施投入、清洁低碳转型等方面停滞不前。

  英国平等基金会的一项研究表明,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英国亿万富翁的数量增加了约20%,他们的总财富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增加了约1500亿英镑。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家庭财务调查估算,在2022财年,英国最贫穷的1/5人口的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下降3.8%,而最富有的1/5人口的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上升了1.6%。英国约克大学教授马丁·奥尼尔表示:“英国社会继续走向更严重不平等,国家不能为民众提供最基本的社会公平保障,这无疑将引发更多社会问题。”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6/c1002-32645144.html

中方希望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有助于改善也门局势

新华社联合国3月15日电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15日在安理会也门问题公开会上发言,希望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代表团北京对话取得的成果为也门局势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耿爽说,当前也门安全局势依然脆弱。休战中断距今已有5个多月,部分地区交火事件时有发生。中方呼吁冲突各方保持冷静克制,避免采取损害互信、制造紧张的行动。也门人道局势依然严峻。与此同时,联合国在也门的许多援助项目由于资金不足正面临关停风险。中方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也门的人道和发展投入,为联合国在也门行动提供充足资金保障。中方呼吁有关方面解除对联合国人道行动的不合理限制。

耿爽说,对话谈判是解决也门问题的唯一现实出路。中方呼吁也门问题有关各方坚持政治解决的大方向,以也门人民利益为重,充分展现政治意愿,积极相向而行。国际社会要努力为此营造良好氛围。中方赞赏沙特、阿曼等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劝和促谈工作,充分肯定联合国也门问题特使格伦德贝里所作努力,期待对也门局势有影响力的国家发挥建设性作用。

耿爽说,沙特和伊朗代表团上周在北京举行对话并取得重要成果,宣布恢复两国外交关系。这一成果为当前动荡不安的世界提供了利好消息,为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团结合作注入了积极因素,希望也能为也门局势改善创造有利条件。北京对话是外交的成功,是和平的胜利,也是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的生动实践。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解决也门问题、维护中东地区和平稳定作出不懈努力。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6/c1002-32645138.html

2023年3月14日 星期二

“青岛西海岸新区—韩国首尔经贸合作推介会”在韩举行

“青岛西海岸新区—韩国首尔经贸合作推介会”在韩举行。青岛西海岸新区供图

人民网首尔3月15日电 (记者马菲)“青岛西海岸新区-韩国首尔经贸合作推介会”、“跨境电商合作企业签约仪式”及“西海岸新区全球海外仓资源共享联盟成立仪式”14日在首尔举行。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一等秘书胡晨沛、 三等秘书王迪、青岛(韩国)工商中心首席代表惠志光、中韩网红交流协会会长金泰希、中国在韩侨民协会副总会长金虎林、釜山华人华侨联合会会长朴永南及100余家韩国企业参加活动。

推介会上,为吸引韩国各大品牌商家与青岛西海岸新区企业开展深度外经贸合作,青岛西海岸新区针对新区的产业优势、外贸港口优势、营商环境、人才政策等进行了全面介绍。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对整个园区业务做了全面介绍,同时也将为韩国品牌在中国跨境电商全流程落地提供综合服务。30余家企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韩国跨境电商合作企业签约仪式”上成功签约。

海外仓是拓展国际市场的新型外贸基础设施,近年逐渐成为跨境电商竞争的焦点。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已有16家企业的50余个海外仓加入青岛西海岸新区全球海外仓资源共享联盟,初步构建了覆盖六大洲、26个国家、44座主要城市的海外仓网络。

未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将立足产业集群、个性化服务平台等优势,依托全球海外仓共享资源网络,全面打造“产业带+跨境电商”一站式出海平台,推动制造业与跨境电商深度融合,助力新区产品实现“跨境出海”。

青岛西海岸新区商务局局长王娟表示,西海岸新区将深入实施“百团千企万人”拓市场攻坚计划,积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企业采取“线上+线下”“境内+境外”等形式积极参展,对企业参加线上、线下展的参展费用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下一阶段,西海岸新区商务局将继续积极组织外贸业参加广交会、消博会、东盟会、进博会等国内外知名展会,集体抱团出海抢订单。”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5/c1002-32644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