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3年3月17日 星期五

为中俄关系定向领航 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

  乌拉尔山巍峨屹立,伏尔加河蜿蜒向前,辽阔的俄罗斯大地将再次迎来尊贵的中国客人。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这是习近平主席继续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是一次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将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引领航向、擘画蓝图,推动双方继续深化全面战略协作和各领域务实合作,为维护和平安全与发展繁荣、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树立大国关系典范

  在冰天雪地里爬高上低、拖着装满水的大桶步伐彪悍、捧着新鲜竹子大快朵颐……今年3月初,生活在俄罗斯莫斯科动物园的中国大熊猫“如意”火遍全网。中国网民们评价说:“俄罗斯拿出了最高礼遇对待中国国宝”。

  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与普京总统共同见证了大熊猫“如意”和“丁丁”落户莫斯科,为两国友谊再添一抹温暖明媚的底色。

  那次访问中,两国领导人共同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实现两国关系提质升级,中俄关系正式开启更高水平、更大发展的新时代。

  时隔三年多再次访俄,习近平主席将同普京总统就双边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促进两国战略协作与务实合作,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此次访问是习近平主席自担任国家主席以来第九次踏上俄罗斯土地。十年间,中俄最高领导人会面40次,两国元首政治交往始终保持着高水平、高频率、高质量。

  元首交往是中俄关系的指南针和定盘星。两国关系的每一次大踏步前进,都离不开中俄元首的战略引领和亲自擘画——2013年两国元首签署《中俄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14年签署《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2015年签署《中俄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2017年签署《中俄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19年签署《中俄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2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两国元首正式宣布条约延期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面对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以多种方式保持密切沟通。从“冬奥之约”“新春之会”到已成传统的年末视频会晤,从电话沟通到互致信函,从“云见证”中俄核能合作项目开工仪式到“云出席”对方国家主场外交重要活动……在两国元首的共同引领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成熟坚韧,两国合作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显现。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中俄成功走出了一条大国战略互信、邻里友好的相处之道,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面对深刻演变的国际形势,中俄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建设多极化世界的大方向,倡导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中俄关系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基础上,既不对世界上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也不受任何第三方的干扰和挑拨。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欧洲与国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瓦西里·卡申说,俄中两国塑造了大国相交的典范,“高效、有责任、有担当、面向未来的大国关系在国际局势中发挥着重要的稳定作用”。

  书写友谊合作新篇

  中国东北边城黑河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隔黑龙江相望,被称为“中俄双子城”。去年6月10日,中俄首座跨黑龙江公路大桥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正式通车。

  一桥飞架,通达中俄。这座大桥是两国元首共同关心推动的重大跨境基础设施项目,它的开通在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之间开辟新的国际运输通道,成为中俄跨境互联互通建设的标志。

  从交通基础设施联通到落实中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路线图,从稳步推进油气合作大项目到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中俄务实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量质齐升。

  十年来,中俄贸易额划出一道强劲的增长曲线:从2013年的不到900亿美元提升到2022年的超过1900亿美元,如今正加速迈向两国元首确定的2000亿美元的目标。

  近年来,中国对俄汽车和零配件出口大幅增长,中国汽车品牌在俄销量持续攀升。到去年年底,俄罗斯的中国品牌汽车经销商数量已达1041家。

  俄罗斯商品同样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来自俄罗斯的巧克力、蜂蜜、面粉、酒水装进了中国百姓的菜篮子、零食箱。俄罗斯出口中心近日宣布,将增加线上市场的俄罗斯网店数量,方便中国消费者购买高品质的俄罗斯商品。

  中俄全方位务实合作持续深化的同时,两国人文交流日益密切,中俄友好社会民意基础愈加稳固。两国元首亲自推动,延续互办国家主题年的友好传统,继“青年友好交流年”“媒体交流年”“地方合作交流年”“科技创新年”后,将2022年和2023年确定为“体育交流年”。在此框架内,第二届莫斯科“孔子杯”中国体育与文化艺术项目大赛、中俄体育嘉年华、第三届中俄冬青会等一系列活动陆续举行,两国民众感受体育激情,续写中俄友谊新篇。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尤里·塔夫罗夫斯基说,在两国元首的引领下,俄中两国在过去十年积极合作,相信未来两国领导人将为双边合作开辟更多新领域。

  发出公平正义强音

  2013年,习近平主席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来到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习近平主席首次面向世界提出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呼吁国际社会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次写入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重要文件,反映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凝聚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2013年现场聆听习近平主席演讲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阿纳托利·托尔库诺夫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年来,其现实意义越发凸显。

  当前,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是重拾冷战思维,挑动分裂对立、集团对抗,还是从人类共同福祉出发,践行平等互尊、合作共赢,这两种取向考验大国政治家的智慧,也考验全人类的理性。事实反复证明,围堵打压不得人心,制裁干涉注定失败。

  在人类历史的关键节点,习近平主席作出“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判断,普京总统则在瓦尔代论坛上指出“人类正处于大变革时代”。

  世界越是动荡不安,中俄关系越应稳步向前。作为上合组织创始成员国,中俄发挥理念引领和战略规划等各自优势,不断推动多边合作,组织涵盖的领域从初始的安全,逐步拓宽到政治、经济和人文等领域,成为完善国际秩序、推动全球和地区发展、维护成员国安全稳定不可或缺的建设性力量。

  中俄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携手建立金砖机制。在这一机制框架下,中俄等国积极推进全球经济治理的改革进程,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共同发声,有力提升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在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今天,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新“引擎”。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全球性和地区性组织的重要成员,中俄发挥大国引领作用,为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增添动力,为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提供保障。在朝鲜半岛、阿富汗局势、伊朗核问题等全球和地区事务中,中俄两国立场一致,协作密切。

  眼下,乌克兰危机仍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危机升级逾一年,中国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推动国际社会形成合力,为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今年2月,中国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为解决危机提出全面、综合、可行的方案,得到包括当事方在内的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同月中国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为解决全球安全难题提供了更系统的思路、更可行的举措。

  十年同行,行而不辍。中国将继续同俄罗斯一道,顺应时代潮流,以团结对冲分裂,以合作取代对抗,为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记者韩墨、赵嫣、朱瑞卿、张远)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18日 01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8/c1002-32646571.html

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将是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记者马卓言、许可)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习近平主席即将对俄罗斯进行的国事访问,将是一次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

  汪文斌说,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保持密切往来,擘画引领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成功走出了一条大国战略互信、邻里友好合作的相处之道,树立了国际关系的新范式。

  他表示,习近平主席此次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将同普京总统就双边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促进两国战略协作与务实合作,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重要大国,中俄关系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出双边范畴。”汪文斌说,习近平主席即将对俄罗斯进行的国事访问将是一次友谊之旅,进一步加深中俄两国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夯实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政治基础和民意基础。

  汪文斌表示,习近平主席访俄将是一次合作之旅,推进双边各领域互利合作,深化“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助力两国实现各自发展振兴目标。

  “习近平主席访俄将是一次和平之旅。双方将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基础上,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构建多极世界格局,完善全球治理,为世界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他说,中方将秉持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客观公正立场,为劝和促谈发挥建设性作用。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汪文斌说,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站在历史正确一边。

  汪文斌说,不久前发布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重申了习近平主席此前提出的“四个共同”“四个应该”和“三点思考”的核心思想,集中体现了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客观公正立场。“中方的主张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劝和促谈。”

  “我们始终认为,政治对话是解决冲突争端的唯一出路,拱火递刀、单边制裁、极限施压只会激化矛盾、加剧紧张,不符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和期待。”汪文斌表示,中方将秉持在乌克兰危机等国际地区热点问题上的客观公正立场,继续为政治解决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

  近期,部分媒体报道称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军援”及军民两用物项,并助俄系统性规避制裁。在回答“中俄元首会晤是否会涉及中方向俄方提供各类援助问题”的提问时,汪文斌表示,中方历来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国开展正常的经贸合作。“中俄之间的合作正大光明,坦坦荡荡,为的是造福两国人民,促进世界发展,不受任何第三方干扰和胁迫。”

  汪文斌重申,在军品出口方面,中方一向采取慎重、负责态度,一贯依法依规对两用物项出口进行管制。“同时,我们一贯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未经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中方的立场和做法一以贯之,同一些国家在军售问题上搞双重标准、在乌克兰危机中拱火浇油的做法形成鲜明对照。”

  “中俄作为最大邻国和主要新兴市场国家,两国合作韧性强、潜力足、空间大。”汪文斌表示,中俄一贯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原则,不断深化和扩大各领域务实合作,这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将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相信这将给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新的机遇。”汪文斌说。

  汪文斌表示,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两国元首将围绕共同关心的务实合作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双方将继续按照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原则,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加强双方各层级交流,夯实两国关系的友好民意基础,共同推动中俄合作行稳致远,不断造福两国人民,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正能量。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18日 01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8/c1002-32646570.html

外交部发言人:美英澳应停止将地缘政治私利凌驾于核不扩散义务之上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记者马卓言)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7日表示,美英澳应当倾听国际社会和地区国家呼声,停止将地缘政治私利凌驾于核不扩散义务之上,停止胁迫国际原子能机构为三国核潜艇合作背书。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日前表示,美英澳三国组成的联盟合作建造核潜艇是北约军事基础设施向亚洲的扩张,为亚洲的冲突埋下祸根。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说,美英澳搞“盎格鲁-撒克逊”小圈子,建立所谓“三方安全伙伴关系”,推进核潜艇及其他尖端军事技术合作。这是典型的冷战思维,如同打开一个“潘多拉魔盒”,将给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严重冲击。

一是严重冲击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三国合作是核武器国家首次向无核武器国家转让核潜艇动力堆及武器级高浓铀,国际原子能机构现行保障监督体系无法实施有效监管,构成严重核扩散风险,严重损害机构权威,冲击机构保障监督体系。如三国一意孤行,势必引发其他国家效尤,最终可能导致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崩塌。

二是严重冲击以东盟为中心的地区合作架构。三国合作以服务美国地缘政治目标为中心,以军事威慑为手段,同以相互尊重、开放包容、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等为重要原则的东盟方式背道而驰,破坏东盟国家构建东南亚无核武器区的努力,严重损害以东盟为中心的东亚区域合作架构。

三是严重冲击亚太和平稳定。三国合作把集团政治和冷战对抗引入亚太,意在构建“亚太版北约”,如其图谋得逞的话,亚太数十年来繁荣稳定的局面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

“美英澳应当倾听国际社会和地区国家呼声,停止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停止将地缘政治私利凌驾于核不扩散义务之上,停止胁迫国际原子能机构为三国核潜艇合作背书。”汪文斌说。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7/c1002-32646561.html

2023年3月16日 星期四

2023泰国可再生能源峰会举行

人民网曼谷3月16日电 2023泰国可再生能源峰会16日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泰国能源部替代能源开发与效率局局长普拉斯特、泰国国家电力局助理局长差猜等出席峰会并致辞,包括华为数字能源、通威太阳能、三一重能在内的多家中国企业参会。

本次峰会为期2天,议程包括主旨演讲、小组讨论、技术展览等。峰会旨在帮助所有泰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参与者获取最新市场信息,了解先进技术,以期加强泰国本土企业和国际企业的合作,促进泰国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发展。

根据泰国政府颁布的“2018-2037年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泰国将在2037年前完成共18.7吉瓦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装机。普拉斯特16日表示,泰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并期待同各国新能源企业深入合作,争取在2050年内实现碳中和,在2065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目标。

据了解,泰国人均用电量在东盟国家中居首,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为缓解电力短缺并促进绿色转型,泰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将吸引外资作为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方向。近年来,中国和泰国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泰国乌汶府诗琳通水库浮体光伏项目(泰国最大的浮体光伏项目)、泰国南部最大的生物质发电厂项目PTG1×24MW生物质电厂等均为中泰联合修建。(实习生李源欣、景超平)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7/c1002-32646231.html

【世界说】外媒:多项数据表现亮眼 中国经济恢复势头增强且可持续

  中国日报网3月16日电 进入2023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加速恢复受到世界广泛关注。彭博社14日报道称,中国经济的恢复势头正在加强,多项数据也印证这种反弹的可持续性。

彭博社报道截图

  彭博社表示,随着中国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消费者的支出和信心逐步恢复和增强。餐饮堂食和旅游相关数据与一年前相比增幅达到两位数,汽车和住房上的大额支出也在过去一个月内呈现强劲增长势头。

  根据彭博社一项调查的平均估值,经济学家预测1-2月份中国零售额将比去年同期增加3.5%,一举扭转去年12月的下降趋势。

  此外,工厂的生产输出预计也将得到提振。数据显示,2月份,中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中的一项生产类指数达到超10年来的最高水平,这表明工厂产出的增长势头更为强劲。新订单的稳健增加和新出口订单的改善表明,中国工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保持平稳运行。

  路透社也在15日的报道表示,尽管全球需求及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但2023年前两个月中国经济活动在消费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推动下稳步回升,从疫情的影响中恢复。

路透社报道截图

  分析师预测,未来几个月,中国经济恢复的势头将进一步改善。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的数据,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2.4%,比2022年12月份加快1.1个百分点。

  据路透社报道,1-2月份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这一结果符合分析师的预期。此外,3月1日公布的2月份PMI也显示出中国经济复苏的强劲迹象。

  英国经济研究机构“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高级中国经济学家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数据表明了中国经济在逐渐摆脱新冠疫情影响情况下的快速好转。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的分析师也认为,“在持续的消费复苏和宽松的宏观政策的双重推动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会在未来几个月进一步增强”。

  (来源:中国日报网 编译:高琳琳 编辑:妮思娜)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7/c1002-32646220.html

日韩宣布关系“恢复正常” 民众批评漠视历史伤痕

3月16日,抗议者在日本东京首相官邸前抗议日韩首脑会谈。新华社记者 李光正 摄

新华社东京3月16日电(记者郭丹 姜俏梅)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6日在东京与韩国总统尹锡悦举行会谈。双方决定让因强征劳工问题等历史问题受损的两国关系“恢复正常”。这次首脑会谈在日韩两国均遭民意反弹,当天不少民众在日本首相官邸前抗议两国无视历史受害者。

这是韩国总统时隔近4年首次访问日本。16日傍晚,岸田文雄与尹锡悦在首相官邸举行会谈并共同会见记者。岸田文雄和尹锡悦在会谈中就重启双边首脑会晤以及安全、经济对话等达成一致。

本月6日,尹锡悦发表有关二战期间日本强征劳工受害者赔偿问题的解决方案,韩国政府决定由韩国行政安全部下属财团筹措资金,替被告日本企业代付赔偿金。这为本次首脑会谈铺平了道路。

当天,日本不少民众在首相官邸外抗议日韩政府漠视受害者当事人,呼吁日本企业和政府向强征劳工谢罪并赔偿,同时强烈反对美日韩强化军事同盟。

日本1910年至1945年殖民统治朝鲜半岛期间强征了大批劳工到日本做苦力。长期以来,日本政府以1965年签订的《韩日请求权协定》为由,拒绝对“强征劳工”进行赔偿。2018年,韩国大法院裁定强征劳工受害者有权向相关日本企业提出索赔。日方由此对韩方实施半导体材料管制等报复措施,韩国随后宣布冻结《日韩军事情报保护协定》。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7/c1002-32646105.html

促进警务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

  第二届世界警务峰会日前在迪拜世界贸易中心举行,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和行业代表出席。与会代表围绕预防与打击有组织犯罪、警务通信技术、无人机应用等多个议题进行广泛交流。加强国际警务合作,携手打击跨国犯罪,共同应对安全挑战成为各方共识。

  本届峰会由阿联酋迪拜警察总局主办,主题为“迈向警务未来”。迪拜王储兼迪拜行政委员会主席哈姆丹在峰会上表示,国际合作在加强执法、打击犯罪和促进警务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迪拜警察总局负责人阿卜杜拉·迈利表示,安全对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迪拜将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共同打击犯罪,提升安全水平。

  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成为本届峰会重点讨论的议题。当前,非传统安全挑战形势严峻复杂,威胁持续蔓延。峰会期间,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与阿联酋内政部共同发布了“国际气候执法倡议”,旨在加强对影响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犯罪问题研究,并协调推动全球警务部门合力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海湾地区负责人哈特姆·阿里认为,该倡议有助于加强全球执法力量预防和应对环境危机与气候变化的能力。阿联酋内政部国际事务局局长达纳·胡迈德表示,相关方将根据这项倡议成立工作组,协调国际执法力量打击相关犯罪。

  本届峰会集中展示了全球警务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众多安全机构和企业研发的警用设备和技术亮相,涵盖预防和侦查犯罪、反恐、法医学、网络安全等领域。在一家英国企业的展台,数字取证解决方案受到关注。通过该方案,可以用较快速度从电脑和移动设备中无缝收集证据,并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分析,取证效率明显提升。迪拜警察总局展示的无人巡逻车安装了360度摄像头,应用人脸识别技术,还能释放无人机协助搜集信息。在一家中国科技公司展台前,机器狗灵活地在会场公共区域移动,能在复杂环境下高效完成侦查、排爆、搜救等危险任务,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作为全球覆盖范围最大、成员数量最多、代表性最广的国际执法合作组织,国际刑警组织今年迎来成立100周年。峰会上,与会各方积极评价国际刑警组织为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发挥的重要作用,呼吁加强执法合作,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据介绍,去年,国际刑警组织协调各国开展9000次逮捕行动和420场培训活动。国际刑警组织秘书长于尔根·斯托克表示,面对不断加剧的国际安全形势,各方需要携手探讨全球性的解决方案,加强不同地区、部门和成员之间的安全合作,持续巩固多边警务合作力量,共同维护全球安全。

  (本报迪拜3月16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17日 16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7/c1002-32645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