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3年3月18日 星期六

通讯:“谈起大熊猫,大家有说不完的话”——“熊猫友好交流之夜”活动在东京举行

  新华社东京3月18日电 通讯:“谈起大熊猫,大家有说不完的话”——“熊猫友好交流之夜”活动在东京举行

  新华社记者郭丹 杨光

  一张张可爱的大熊猫照片,一个个憨萌的大熊猫玩偶,一枚枚戴在胸前的大熊猫胸针……17日晚,日本东京新大谷饭店里人头攒动,氛围温暖而热烈。

  当天,由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主办的“熊猫友好交流之夜”活动在此举行。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上野动物园园长福田丰、日本熊猫保护协会会长土居利光、大熊猫摄影师高氏贵博等嘉宾,以及230余名喜爱大熊猫并活跃在中日友好交流一线的人士聚集一堂,共叙对大熊猫的喜爱和中日友好交流往事。

  “小时候和家人一起排长队看大熊猫的情景至今难忘”“当年日本还举办了与大熊猫相关的作文比赛,我参加了比赛还获了奖”……交流会正式开始前,现场播放的一部关于中日大熊猫保护研究合作等内容的纪录片勾起与会者回忆。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临时代办杨宇在交流会上发表致辞时表示,大熊猫不仅是中日友好使者,也是世界和平的象征。“我们愿同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一道,努力把赖以生存的地球建设成名副其实的和平家园。”

  2017年9月,小池百合子在东京召开记者会,公布上野动物园当年6月出生的雌性大熊猫幼崽名字为“香香”。这个美丽又朗朗上口的名字让“香香”更受欢迎,成为上野动物园当之无愧的大明星。今年2月,在日本生活了5年的“香香”回到中国。

  福田丰向参加“熊猫友好交流之夜”活动的大熊猫迷们介绍了“香香”在中国一切安好的近况。小池百合子则说:“期待‘香香’在中国健康成长,成为了不起的母亲。”

  活动上,与会者围着高氏贵博拍摄的大熊猫照片热烈交流。这位摄影师告诉记者,他已办好护照,准备和大熊猫迷们组团去中国看“香香”。即将前往中国留学的日本艺人小岛琉璃子说:“我能感受到大家对大熊猫浓浓的爱,希望能尽早去中国看大熊猫,也希望能向日本民众更多地介绍真实的中国。”上野观光联盟名誉会长二木忠男表示:“希望‘香香’在中国尽快找到‘帅哥’,早日带着宝宝再回上野动物园看看。”

  东京大学特任研究员荒木达雄戴着大熊猫口罩、大熊猫领带,拿着大熊猫玩偶来到会场。“通过大熊猫,我更好地向大家介绍中国文化,让大家感受中国魅力。”

  从大熊猫到中日友好交流往事,与会者谈得热烈而愉快。长期活跃在中日友好交流一线的日本东洋学园大学教授朱建荣说:“谈起大熊猫,大家有说不完的话。中日友好需要更多这样的交流活动。”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9/c1002-32646962.html

泰国举办“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新机遇”研讨会

人民网曼谷3月17日电 (记者刘慧)当地时间3月17日下午,“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新机遇”泰国专场研讨会在占塔拉卡什皇家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太总站主办,来自泰国政府、智库及主流媒体等的100多名嘉宾参加研讨会。与会嘉宾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中泰两国共建命运共同体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泰国高等教育与科研创新部副部长达努在会上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正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现代化模式的优势。中国共产党带领14亿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泰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见证者、受益者。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为泰国和东盟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与中国的深度合作,中国式现代化将为包括泰国在内的东盟国家带来重要机遇。

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伦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强调互利共赢、和平发展,这与西方式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以零和思维驱动的现代化存在根本性差异,中国式现代化是实干的现代化。十年来,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惠及沿线发展中国家,这些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实践。

泰中记者协会会长普瓦纳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展现了中国智慧。相信中国式现代化将为世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并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符合世界发展趋势,泰国媒体有责任客观真实报道中国式现代化。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8/c1002-32646795.html

新华时评:成熟坚韧的中俄关系

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 题:成熟坚韧的中俄关系

新华社记者杨德洪

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俄深化睦邻友好合作,两国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成熟坚韧、稳如泰山,树立了新型大国关系的新范式。中俄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不仅有利于双方,也将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

中俄关系的成熟坚韧靠的是顶层设计和战略引领。元首交往是中俄关系的指南针和定盘星。在中俄两国元首亲自擘画、战略引领下,中俄关系走出了一条大国战略互信、邻里友好的相处之道,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促进世界发展与进步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多年来,通过互访、在重要多边场合举行双边会晤、视频会晤、通话、互致信函等方式,两国元首频繁互动,深入交流治国理政经验,共同规划推进双边关系发展和各领域务实合作。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表示,在两国元首引领下,中俄关系焕发勃勃生机,不断彰显出强大的内生动力。

中俄关系的成熟坚韧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基础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大国交往是搞封闭排他的集团政治,还是坦坦荡荡的君子之交? 中俄给出了答案,中俄关系既不对世界上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也不受任何第三方的干扰和挑拨,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这样的选择符合两国各自和共同利益,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符合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时代潮流。俄罗斯驻华大使莫尔古洛夫说,任何对我们不怀好意、想要离间我们友谊的人,都不会得逞。

中俄关系的成熟坚韧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面对个别国家重拾冷战思维,制造“民主对抗威权”的伪命题,中俄同各国一道,坚定不移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坚定不移反对霸权、抵制新冷战。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中密切协调配合,坚定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两国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加大相互支持,在上海合作组织、亚信、金砖国家等多边框架内协调合作,维护本地区安全利益,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共同利益。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杨勉教授表示,无论从国际社会还是双边关系的角度来看,中俄保持稳定的友好关系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长远发展。

中俄关系的成熟坚韧在持续深化的交流合作中得到体现。两国经贸、投资、能源、科技、人文、地方等各领域合作全面深入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造福欧亚大陆人民。202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创历史新高,中国连续13年稳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建交74年来,两国人民携手前行,共创未来,共享发展成果,双方友好的社会民意基础更加稳固。“国家年”“旅游年”“媒体交流年”“地方合作交流年”“科技创新年”“体育交流年”等系列主题年活动让中俄友谊历久弥新。

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必将在更高水平上不断前行。成熟坚韧的中俄关系将有力促进欧亚大陆的团结发展繁荣,汇聚共同维护国际关系准则、加强互利合作的力量,为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注入强大正能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9/c1002-32646863.html

厄瓜多尔西南沿海发生6.5级地震

新华社基多3月18日电(记者席玥 朱婉君)厄瓜多尔西南部瓜亚斯省沿海地区18日发生6.5级地震,首都基多、主要城市瓜亚基尔及多个省份均有震感。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

据厄瓜多尔地球物理研究所消息,此次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18日12时12分(北京时间19日1时12分),震中位于瓜亚斯省巴劳市以西约29公里处,震源深度44公里。随后,震中附近又发生多次轻微余震。厄瓜多尔相关部门已排除地震引发海啸的可能性。

另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信息网消息,此次地震的震级为6.8级,震源深度66公里。

厄瓜多尔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与火山灾害频发。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9/c1002-32646859.html

中俄经贸合作稳步推进

  近年来,中俄关系始终保持健康发展势头。202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902.71亿美元,同比增长29.3%,中国连续13年稳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俄经贸合作稳步推进,能源、投资、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取得新成果,为两国共同发展提供了助力。

  双边贸易额保持增长

  中方对俄投资增长迅速。中国企业在俄投资正从传统的能源、农林开发等延伸至汽车、家电、食品加工等更多领域。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副部长格鲁兹杰夫表示,俄中经贸合作提质升级,双边贸易额大幅提升,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希望俄中工商界进一步加强对接,探索新的合作方式,拓展新的合作领域。

  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俄方主席季托夫表示,俄中经贸合作取得积极成果,双边贸易额保持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俄罗斯,中国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俄罗斯汽车市场分析机构Autostat称,中国汽车企业针对俄罗斯冬季漫长、家庭规模等特点,精准推出多种车型,在俄市场上受到欢迎。该机构总经理采利科夫表示,中国品牌汽车质量不断提高,俄罗斯民众购买的中国品牌汽车数量在2022年创下纪录。

  另外,中国家电产品如冰箱、冰柜、洗衣机等,也在积极开拓俄罗斯市场,尤其中国智能家居产品备受当地民众青睐。

  去年11月,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俄罗斯伊利姆集团与中国企业在第一天就签下合作协议,将在2023—2025年向中方供应纸浆和纸板。伊利姆集团副总裁阿列克谢·切尔尼亚科夫表示,2022年公司对华出口额创下纪录,预计2023年对华出口还将继续提升。

  俄罗斯驻华大使莫尔古洛夫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就任驻华大使以来,他见证了俄罗斯食品在中国市场受欢迎的程度,看到了双方加强合作、扩大对华出口农产品的良好前景。

  互联互通项目惠及民生

  3月1日,莫斯科地铁大环线实现全线开通运营。该项目总长71公里,是俄罗斯最大的地铁建设项目。其中,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承建西南段项目,包含3个车站和9条盾构隧道建设任务。中方施工质量高、速度快,独特的“中国风”设计让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的莫斯科地铁更具多元美感。玛利亚、达利亚、叶甫盖尼娅、加林娜、波林娜——中企针对俄罗斯极寒天气施工条件专门研发的5台盾构机,被俄罗斯业主亲切地以当地热播剧《爸爸的女儿们》中的5个女儿名字命名。

  近年来,中俄双方不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各项合作稳步推进。位于莫斯科的中国贸易中心“华铭园”已建设完成;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重大能源项目顺利投产;“滨海1号”“滨海2号”陆海联运国际交通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中欧班列等互联互通项目正在推进……

  去年6月,中俄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正式开通,结束了两国间通过冰路或浮桥运输的历史。根据俄罗斯阿穆尔州政府统计,从正式开通到今年2月底,已有1.8万多辆车通行。由于该桥的货运量日益增加,今年1月3日起,为大桥服务的俄罗斯卡尼库尔干口岸改为24小时开放。阿穆尔州经济发展和对外关系部第一副部长叶卡捷琳娜·基列耶娃说,大桥已成为吸引投资者的中心,一批旨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即将落地。

  合作增长点不断涌现

  今年1月,位于莫斯科州的梅季希市和中国德州市签署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协议书。两国间地方合作又添一对新“姊妹”。莫斯科州政府主管农业事务的副主席格奥尔吉·菲利莫诺夫透露,莫斯科州农业和食品部正在重新调整经济机制,希望与中国开展更多务实合作。

  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同为新兴市场国家,双方合作韧性强、潜力足、空间大。中俄地方合作热情不减,信息技术、跨境电商、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新增长点不断涌现。

  在地方合作层面,“东北—远东”“长江—伏尔加河”两大机制日益丰富完善,中俄博览会、中俄地方合作园等合作平台活力凸显。中俄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行业投资、电子商务与5G领域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合作前景。

  俄罗斯中国总商会会长周立群认为,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生物医药等将成为中俄经贸合作未来发展的优先方向,为中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2022年2月,两国签署《中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为实现双边贸易目标作出路径规划。未来,两国企业将进一步开展低碳能源、绿色基础设施等投资合作,积极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合力打造中俄经贸合作新增长点。

  “俄罗斯高度重视卫生、教育、建筑、交通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俄罗斯科学工程协会联合会第一书记德鲁卡连科·谢尔盖·彼得罗维奇表示,俄中两国拥有开发和实施数字经济领域先进项目的条件,共同推进数字经济领域合作,将促进两国可持续发展与繁荣。

  俄罗斯外交部第一亚洲司司长季诺维耶夫表示,俄中双边合作仍有潜力可挖,两国经贸合作有很多契合点,互补性明显,务实合作领域广泛。“我们将努力推动两国关系发展,造福两国人民。”

  (本报莫斯科3月18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19日 02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9/c1002-32646843.html

2023年3月17日 星期五

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给世界带来什么

今年是改革开放第四十五个年头,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奏响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强音。

新华社近期面向海外专家、学者和政商界人士开展的“关于中国发展的关键词”采访调查显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海外人士对中国未来发展规划和举措高度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中国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秉持越发展越开放的姿态与世界互动,共同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开拓共赢之路。

以超大规模市场迎接世界

在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基本面确定性与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环境稳定性背景下,中国凭借人口超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4亿的超大规模市场,为世界各国对华贸易与投资创造机遇。

2022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4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连续第14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以开放胸襟拥抱世界,进口商品从少到多、从有到优,实现从价格导向到品质优先、从品类单一到琳琅满目、从关注品牌与服务拓展至引进资本与技术的跃升。

麦肯锡2023中国消费者报告说,中等收入群体继续壮大等趋势正在重塑中国消费市场,这一判断得到海外专家认同。“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将加大对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利好全球经济增长。”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阿根廷-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圣地亚哥·布斯特罗告诉新华社记者。

目前,第三届消博会正火热筹备,第六届进博会已有数百家企业签约参展……中国国家级“展会矩阵”以强大“磁场”凝聚世界。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系主任谢里夫·加利说,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强化了这些国际合作平台的作用,为各国产品提供更多展示机会。

近年来,中国出台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正成为全球投资兴业的热土。瑞士雀巢集团、德国巴斯夫集团、美国埃克森美孚等知名企业积极拓展在华布局,美国富达国际、范达集团等全球资产管理公司也在中国开放氛围下寻到投资中国市场的新机遇。

“很多阿拉伯制造商和批发商寻找原材料、生产线以及产品,最终都选择中国。”多次到访中国的埃及商人海赛姆·塔勒哈说。印尼智库亚洲创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苏尔约诺表示,更多外资选择中国并继续追加投资,是对中国市场潜力和产业链体系的信任。

以中国元素出海惠及全球

近年来,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努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从出口商品到推进海外投资,红利惠及世界。

在山东枣庄内陆港里,机械设备、轮胎等产品搭乘班列驶向青岛港,抵港后装船出口至欧洲、东南亚。依托内陆港和海铁联运等模式,中国内陆城市生产加工的货物在出口的体量与时效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从改革开放到“入世”、成为“世界工厂”,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再向“中国创造”跨越。中国在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道路上加速奔跑。

今年春节期间,奇瑞汽车向欧洲、中亚、南美等地区出口2.4万辆汽车;2月,比亚迪电动大巴在日本北海道北广岛市交付投运……世界经济强烈感受到“中国引擎”的推动力。此外,光伏等清洁能源、跨境电商及数字贸易等产业印刻着中国元素,携带着中国设计、标准、方案和设备,跨越山海,奔赴世界。

伴随中国开门引资、放宽准入,中国对外投资也平稳发展。去年底,中企投资建设的哈萨克斯坦阿克莫拉州风电项目一期并网发电,当地能源供应赶上新浪潮、居民有了新工作。哈萨克斯坦学者叶尔苏丹·然谢托夫说,中国是哈萨克斯坦主要投资来源之一。

“中企为非洲带来负担得起的数字电信、互联网。”津巴布韦零售商联合会主席登福德·穆塔舒说,“许多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发展得益于中国投资。”

今年1月,中企投资建设运营的尼日利亚深水港莱基港开港运营。津巴布韦前驻华大使穆茨万格瓦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企业正在多个领域在海外多个地区积极投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推动力量”。

以高水平开放理念拥抱世界

中国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挥市场和资源优势发展自身,以切实开放举措为世界提供宝贵合作契机与更大发展空间,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中国之策。

晨光熹微,结伴而行的印尼员工在春日里陆续走进位于印尼中苏拉威西省的中国印尼综合产业园青山园区。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重点项目,园区近年来不断吸引产业链互补的中企入园,逐步改变当地因基础设施薄弱、人才不足而制约发展的现状。

今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步入十周年。新华社海外调查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所在国家和地区拓展了“发展潜力”与“合作机会”。比利时-中国经贸委员会主席贝尔纳·德威特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有力践行。

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中国正不断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以构建开放平台与机制拥抱世界。正如德威特所说,中国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团结与合作,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一步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共同寻求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方案。

如今,中国根据新形势、把握新特点,不断深化开放程度,拓展开放思路,构建大开放格局,开辟一条以自身发展惠及世界的现代化道路,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给阿拉伯商人讲述中国故事时,我总是强调中国经验带给我们的启示。”海赛姆说。(执笔记者:王嘉伟;参与记者:王钟毅、钟雅、涂一帆、姚兵、郑世波、余谦梁、张保平、张继业、郭骏、石中玉、康逸)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8/c1002-32646726.html

音乐剧《上海奏鸣曲》音乐会版本在美国洛杉矶举行首演

新华社洛杉矶3月17日电(记者高山)取材于二战时期流亡上海的犹太难民音乐家真实故事的新音乐剧《上海奏鸣曲》音乐会版本,16日晚在美国洛杉矶县贝弗利山沃利斯·安嫩伯格表演艺术中心举行首演。

据介绍,音乐剧《上海奏鸣曲》是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携手旅美中国音乐家、特拉华大学教授高翔及其创作团队共同打造的百老汇风格剧目,以犹太难民在上海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难民中的犹太音乐家在中国邻居的帮助下渡过难关、建立友谊和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故事。该剧由多名美国百老汇托尼奖得主担任联合制作人,由数十名中美艺术家历经四年共同打造完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约600万犹太人惨遭纳粹屠杀,上海是当时全球少数向犹太难民敞开大门的城市之一,共接纳两万多名欧洲犹太难民避难。

高翔对新华社记者说,他及团队把包括中国传统音乐、西方古典乐在内的多种音乐艺术形式融合进《上海奏鸣曲》,吸引国际受众更多了解这段并不被很多人熟悉的历史,用音乐讲好中国故事。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8/c1002-32646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