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3年4月12日 星期三

俄罗斯计划明年着手建设轨道服务站

  新华社莫斯科4月12日电(记者安晓萌)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集团副总设计师、俄轨道服务站总设计师科热夫尼科夫日前表示,俄罗斯计划2024年启动轨道服务站建设工作,预计2032年完工。

  据俄《消息报》11日援引科热夫尼科夫的话报道,俄罗斯自己的空间站即轨道服务站的草图设计工作预计今夏完成,相关企业将签订合同,以便明年开工建造。按计划,俄罗斯将于2027年发射轨道服务站首个舱段,2032年完成轨道服务站部署工作。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总裁鲍里索夫去年7月表示,俄罗斯将在2024年后退出国际空间站项目,届时将开始组建俄罗斯轨道服务站。不过,鲍里索夫本月12日说,俄罗斯政府已决定将国际空间站俄罗斯部分的运行时间延长至2028年。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413/c1002-32663382.html

日本人口创1950年以来最大跌幅

  新华社东京4月12日电(记者姜俏梅 郭丹)据日本总务省12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10月1日,不计在日本居住的外国人,日本人口总数为1.22031亿,较上年减少75万,创1950年以来最大跌幅。

  数据显示,新生儿人数比上年减少3.2万,为79.9万;死亡人数为153万,同比增加9万。新生儿人数连续16年低于死亡人数。

  从年龄段看,15岁至64岁劳动力人口为7420.8万,占比59.4%,与上年创下的历史最低水平持平;65岁以上老年人口有3623.6万,占比29%,创历史最高纪录;14岁以下人口降至1450.3万,创历史最低纪录。从行政区划看,除东京都外,日本其他46个道府县的人口均出现减少。

  日本总务省表示,与人口在4000万以上的其他国家相比,日本14岁以下人口占比最低,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最高,呈现出极端的少子老龄化发展趋势。

  日本媒体说,日本政府当务之急是推出有效的少子化对策,构建应对人口减少的社会体系。

  本月3日,为应对日益严重的少子化难题,日本政府新设立的儿童家庭厅正式启动。儿童家庭厅属于首相直接管理机构,较内阁府传统省厅高一个级别。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413/c1002-32663380.html

IMF:全球金融稳定风险迅速上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11日发布《全球金融稳定报告》说,全球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面临多重严峻考验,金融稳定风险迅速上升。报告敦促政策制定者采取果断行动,防止出现任何可能影响市场对全球金融体系韧性信心的系统性事件。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413/c1002-32663227.html

中欧交往正全面铺开(环球热点)

  4月6日,随着“现代哥本哈根”轮缓缓靠泊天津港码头,今年天津港首条直航欧洲多国的新航线正式开通。图为该轮靠泊码头后开启接卸作业。
  周 伟摄(人民视觉)

  德国总理朔尔茨、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自去年年底以来,访华的欧洲高层政治人物名单正变得越来越长。在此氛围下,中欧各领域交往正全面铺开。这些热络往来充分表明,双方有沟通交流的强烈愿望、广泛深厚的共同利益。

  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中欧关系不仅关乎双方福祉,还关乎全球稳定和繁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欧全面重启各层级交往,激活各领域互利合作,为双边关系发展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注入新动力。

  

  互动频密 交流中增信释疑

  “现在几乎每周中国同欧洲国家都在北京举行外交部政治磋商,为下阶段中欧之间频密的高层互动做准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春意盎然,中欧各领域交往已迅速重启,正全面铺开。

  “近来,中欧之间的互动交流频率前所未有,在短时间内呈现出‘井喷’状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陈旸对本报记者表示,中欧之间的接触是全方位、多层级的,有中德、中西、中法等双边会谈,也有中法欧的三边会晤,还有中国与欧盟机构之间的密切互动。这说明中欧之间有许多共同话题需要当面交流,有许多共同挑战需要携手应对。中欧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高层沟通、坦诚交流的方式,以期以最有效的方式、最直接的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重塑相互信任和推进双方合作。

  梳理近段时间频密的中欧互动不难发现,欧洲政要访华讨论的议题囊括双边、地区及全球各领域,直面世界经济复苏、全球治理改革和地缘政治冲突等重大挑战。

  “自去年年底以来,中欧交流按下‘加速键’,既是热点,也有亮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主要有3方面原因:一是过去3年,中欧之间的一些正常合作,受到疫情干扰和影响。随着疫情形势好转,中欧双方都希望中欧交往尽快回复到正常状态,充分释放积压的交往意愿和合作热情。二是当前,欧洲经济面临通货膨胀、能源危机和金融风险等严峻挑战和不断上升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国作为欧洲主要经贸合作伙伴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无论在贸易还是在投资上,都表现出很强的韧性。与中国加强合作,欧洲收获了更多应对经贸领域挑战的信心。三是在乌克兰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这些着眼于全球和地区安全治理的主张,得到不少欧洲国家的积极响应。欧洲各方希望借访华机会,进一步了解中方立场,和中方共同努力找到应对欧洲地缘政治危机的有效办法。

  对于欧洲领导人纷纷访问中国,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日前刊文称,一方面,欧洲各国试图就乌克兰危机、安全与贸易等问题上的分歧与中方展开沟通;另一方面,不少欧盟成员国承认,不论国际局势如何,欧洲不能失去中国,应继续与华接触。

  “中欧关系全面恢复,甚至比以往更广泛、更深入,诸多有误解、有摩擦、有风险的问题得到了改善和管控。中欧互动管道得到了有效疏通,战略伙伴关系得到了多点、坚固、有力的政治支撑。”陈旸说。

  “政治互信是中欧开展合作的重要基础,对其他领域的合作影响广泛。最近一系列中欧互动呈现出两个明显倾向:一是尽力管控双方之前已经出现的一些政治领域分歧,避免其影响继续扩大;二是尽量减少双方政治领域的变化对其他领域的影响。”崔洪建表示,中欧双方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合作大于竞争,共识多于分歧。中欧关系稳定向好发展,将为当前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双向奔赴 经贸往来更热络

  德国总理朔尔茨和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随行的豪华企业代表团手持大单、满载而归;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数十位欧洲商界领袖出席今年的中国高层发展论坛,表达了在华投资兴业的信心和期待……欧洲各界纷纷抢抓中国市场机遇。这再次表明:经贸合作是中欧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

  在中法欧三方会晤时,冯德莱恩表示,欧中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彼此经济高度关联,同中国“脱钩”不符合欧方利益,不是欧盟的战略选择。马克龙表示,双方应共同努力,不掉入“脱钩断链”陷阱,开展平等互利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紧迫的全球性挑战,不断深化欧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从经贸合作上看,通过最近一系列密集互动,中欧合作近年来积攒的动能得到充分释放。”陈旸表示,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曾经说过,如果中国疫后打开国门,欧洲要做排在中国门口的第一人。这足见欧洲对重启中欧经济往来的期盼。目前,中欧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和经贸大单,体现了中欧经贸合作的大规模与高质量。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中欧经贸合作势必带来“1+1>2”的结果,给黯淡的世界经济前景注入希望之光。

  “近年来,中国和欧洲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在发展和安全之间建立平衡。在统筹安全和发展的问题上,欧洲比较纠结,还处于探索期:一方面表态不和中国搞‘脱钩’,另一方面又强调要削减经济过分依赖中国的风险。欧洲认为其发展环境越来越不安全,需要花更多力气应对安全挑战。当前,欧洲正在经历一个安全泛化的阶段,即把安全问题投射到各领域,提出经济安全、技术安全、数字安全等,限制了其经贸合作的空间。”崔洪建表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中欧双方应做到两点:一是坦诚相待,深化战略伙伴关系,不要让竞争和所谓的对手关系挤压双方的合作空间;二是减少政治化和安全化对双方正常经贸合作的消极影响,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德国《时代》周报日前评论说,一段时间来,被问及各大公司的中国业务时,这些企业高管都会表示,绝不可以错过中国市场的发展。咨询公司德勤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仍将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增长型市场。不掉入“脱钩断链”陷阱,开展平等互利合作,应是中欧双方共同努力的方向。中欧应保持双向开放,为对方企业提供公平、非歧视性的营商环境,避免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安全化。

  正如法国国际问题专家布鲁诺·吉格指出的,中欧经济相互依存,已建构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欧洲如果希望和中国实现共赢,就必须摆脱短视的政治策略和零和思维。中欧完全可以在各有所长且能彼此成就的领域开展合作。

  凝聚共识 合作应对挑战

  据法国《回声报》近日报道,马克龙结束访华行程后在总统专机上接受访问时表示,要防止欧洲国家成为附庸国,欧洲建立战略自主性至关重要。欧洲可以成为中美两个大国之外的“第三极”力量。他表示,乌克兰危机让欧洲在能源和防务上更加依赖美国,这是“我们付出的代价”,现在欧洲必须专注于提升自身的国防工业水平。马克龙还建议欧洲减少对“美元治外法权”的依赖。他呼吁欧洲人“必须醒来”:欧洲的首要任务不是在世界各地的议程上配合其他国家;欧洲不应陷入阵营对抗,必须顶住成为美国追随者的压力。

  “发展中欧关系能为欧洲战略自主提供所需的经济发展力、大国平衡力以及有效参与全球治理的行动力。尤其是当下,伴随着欧俄关系恶化在所难免和欧美安全深度捆绑,欧洲经济逐渐被美‘绑架’,发展中欧关系是欧洲维持其国际地位,实现战略自主的关键一步。”陈旸说。

  “对世界形势和历史潮流,中欧有诸多共识。中国提出‘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论断,欧洲方面相信现在是‘时代转折点’。欧洲政要‘排队’访华,证明中欧在当前国际环境下,彼此的需求仍在增强,仍可以‘充满尊重,充满信念,充满友谊地进行沟通’。”崔洪建表示,中欧应持续建设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更多创新性思维和务实解决方案,为全球经济复苏和世界和平稳定发挥更多建设性作用。

  中国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努力正得到越来越多欧洲国家的认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此前表示,西班牙积极评价中方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赞赏中方为此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冯德莱恩和马克龙表示,中方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欧方赞赏中方为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所做的努力,期待中方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愿同中方合作,找到劝和促谈的办法。

  “中欧这轮互动表明,和平是中欧人民的共同追求,安全是中欧双方的共同关切,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是中欧的共同目标。”陈旸表示,欧洲真切地认识到,解决全球性危机需要中国的参与,欧洲应与中国接触、交流、合作,而非遏制、孤立和“脱钩”。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413/c1002-32662982.html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会见秦刚

新华社塔什干4月12日电(记者李奥)当地时间4月12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在塔什干会见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

米尔济约耶夫请秦刚转达对习近平主席的诚挚问候,祝贺习近平主席再次全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表示这彰显了全体中国人民对习近平主席英明领导的衷心拥护和全力支持。作为肩并肩的好朋友和亲密可靠的好伙伴,乌兹别克斯坦对中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由衷高兴。去年习近平主席对乌成功进行历史性访问,将乌中关系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乌方珍视中方对“新乌兹别克斯坦”建设的支持,将继续坚定不移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共同打击“三股势力”,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愿筹备好乌中政府间合作委员会会议,加快落实中吉乌铁路项目,拓展经贸、新能源、基础设施、人文、地方等各领域合作,借鉴中国发展经验和创新科技。期待赴华出席中国-中亚峰会和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秦刚转达习近平主席对米尔济约耶夫总统的亲切问候,欢迎米尔济约耶夫总统赴华出席中国-中亚峰会和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秦刚说,习近平主席同总统先生商定在双边层面践行命运共同体,赋予中乌双边关系全新定位。中方愿同乌方以此为遵循,推动中乌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双方要落实好经贸投资合作五年规划,在完成好两国元首确定的100亿美元贸易额目标基础上持续努力。加快发展战略对接,争取中吉乌铁路早日启动建设,助力地区互联互通。成立减贫合作分委会,助力乌早日实现减贫目标。拓展新能源合作,优化能源结构,维护能源安全。鼓励支持地方、民间交流合作,夯实两国人民友好基础。

秦刚强调,中方高度赞赏乌方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问题上给予宝贵支持,中方同样坚定支持乌方维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支持乌方推进改革发展,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乌内政,愿密切协作,共同打击“三股势力”,共同维护两国和地区和平安宁。

秦刚表示,中方赞赏乌方为筹备第四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所作贡献,愿同乌方密切配合,推动会议取得成功。

同日,秦刚还同乌兹别克斯坦代外长赛义多夫会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413/c1002-32662964.html

2023年4月11日 星期二

中巴经贸合作不断深化

  中国和巴西互为重要经贸伙伴,近年来,中巴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双边贸易稳步发展,投资合作日趋活跃。2022年,中巴双边贸易额达1714.9亿美元,同比增长4.9%。据巴方统计,截至2022年,巴中贸易额连续5年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连续14年成为巴西最大贸易伙伴。中巴两国持续释放务实合作潜能,成为互利共赢和南南合作的典范。

  农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农业合作是中巴合作重要领域之一。近年来,大豆等巴西大宗商品对华出口保持稳定增长,肉类、水果、蜂蜜等农产品对华出口占比也不断增加。今年1月,巴西玉米输华走廊正式打通,对加强中巴农业合作、维护全球农业供应链安全稳定等产生积极深远影响。

  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一平台,巴西企业积极深耕中国市场,巴西阿萨伊浆果、马黛茶、特色风味果汁等进入中国消费者视野。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连续5年参加上海进博会,去年带领多家巴西食品饮料企业在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参展,积极寻求与中国伙伴的合作机遇。该局主席维亚纳表示:“中国是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来源国,深化对华合作对巴西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巴西动物蛋白协会总裁里卡多·桑丁表示,该协会在历届进博会上积极推广巴西产品,希望更好地抓住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机遇,在农副产品贸易上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中国有着世界上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等收入群体,对高质量消费品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对巴西农产品出口来说是重要的机遇。”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农业联合会主席杰德奥·佩雷拉表示。

  中巴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合作也不断推进。在圣保罗,“华南农业大学大豆品种巴西育种基地”已揭牌,中巴双方共同开展创新研究,促进大豆新品种的研发、示范与推广。在帕拉卡图市,中国—巴西农业科技产业园区正在建设中,将融合精准农业、田间监测和测绘以及其他先进农业技术,致力于建设南美最大的玉米、大豆种子研发中心和供应集群。

  巴西伯南布哥州前州长保罗·卡玛拉表示,巴西各州正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与中方开展有关合作将有力提高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助力当地民众脱贫致富,实现互利共赢。

  贸易与投资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是巴西主要外资来源国,对巴累计投资近1000亿美元。近年来,中资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耕巴西市场,为巴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助力。

  在巴西中部戈亚斯州首府戈亚尼亚,一条500千伏输电线路正在建设中。这是中国国家电网巴西控股公司承建的大型绿地输电特许权项目。看到又一座输电铁塔基础浇筑完成,25岁的巴西青年工人若昂欣喜不已。他告诉记者,输电线路将穿越他的家乡邦菲诺波利斯,不仅改善沿线地区缺电少电的现状,还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在米纳斯吉拉斯州包索市,徐工集团巴西制造基地已然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建成投产以来,该基地生产的装备广泛参与巴西矿业、农业、基础设施等各领域的生产和建设。去年,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与徐工巴西制造有限公司签订了首批矿山设备采购协议。参与洽谈的巴西淡水河谷采购代表马可·布拉加说:“中国企业成为我们的供应商,使我们能更好借助中国制造业发展所积累的规模和技术,推动巴西工业向着更高品质发展。”

  在圣保罗,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日前成立智慧城市科技与文化交流中心,为中国企业和巴西合作伙伴搭建交流平台。进入巴西市场15年来,中国中车先后为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等城市提供了668辆轨道列车。未来,还将向巴西出口62辆干线铁路客车。曾在里约地铁担任执行董事的茹贝托·弗洛雷斯表示,巴西铁路发展需求迫切,市场潜力巨大,中国企业的技术将为巴西铁路发展提供支持。

  巴西利亚大学国际问题专家阿尔西德斯·科斯塔·瓦斯认为,在吸引国际资本以重振薄弱的电信基础设施等方面,中国将成为巴西重要合作伙伴。巴西驻华大使高望表示,巴中经济具有高度互补性,未来两国在贸易、投资合作等领域仍有巨大增长空间。

  共同打造前沿领域新增长点

  在深化传统领域合作基础上,中巴在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打造新增长点,引领双边合作朝附加值更高、科技含量更足的方向升级。

  自中巴建交以来,尤其是自1982年双方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以来,两国在航天、数学、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能源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巴西是中国在拉美地区共建联合实验室最多的国家,双方建有农业联合实验室、气候变化和能源创新技术中心、纳米研究中心、南美空间天气实验室、气象卫星联合中心等,并正在筹建生物技术中心。

  中巴联合研制地球资源卫星项目被誉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已成功发射5颗卫星。去年5月,中巴高层协调与合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就航天领域合作达成一系列共识。“巴中地球资源卫星项目对于加强亚马孙雨林地区的环境监测和开展气候研究颇为关键。”巴西科技部长卢西亚娜·桑托斯表示,“中国是巴西科技产业化的重要伙伴,发展空间广阔。两国间加强经验交流,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双方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

  2021年11月,中广核巴西能源控股有限公司LDB风电扩建项目正式投产,新开工的TN风电项目计划于今年6月建成投产……在巴西多地,中企中标的多个清洁能源项目正在或即将建设。

  “巴西致力于塑造低碳未来,中国的技术和理念在实现这一目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望说,相信两国将继续深化能源领域合作,特别是进一步加强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方面的合作。

  巴西正积极推进5G通信、低碳农业、智慧城市等数字经济重点领域发展。去年下半年,中巴围绕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物联网、工业自动化等多个主题举办数字经济合作系列线上对话会,探讨两国数字经济领域合作前景,为中巴合作提质升级开辟更大空间。

  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家罗尼·林斯对本报记者表示,作为新兴经济体,巴西致力于同中国深度合作,改善物流和网络设施,希望中国经验和技术可以助力巴西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教授马科斯·科尔迪罗·皮雷斯表示,巴中两国已经在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金融等多个领域开展多元合作,相信两国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合作前景。

  (本报里约热内卢4月11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12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412/c1002-32661925.html

外交部发言人:愿以巴西总统访华为契机,推动两国各领域互利友好合作提质升级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记者冯歆然、邵艺博)经双方商定,巴西联邦共和国总统卢拉将于4月12日至15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有关提问时表示,中方愿同巴方一道,以此访为契机,推动两国各领域互利友好合作提质升级。

  汪文斌说,卢拉总统因病推迟访华后,双方一直就有关访问事宜保持密切沟通。卢拉总统康复后不久即率大型代表团来华进行国事访问,充分体现了中巴两国对此访和对发展双边关系的高度重视。

  汪文斌表示,中方愿同巴方一道,以此访为契机,推动两国各领域互利友好合作提质升级,为促进发展中国家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注入更多正能量。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411/c1002-32661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