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3年5月17日 星期三

瞩望西安之约——中国和中亚各界热盼峰会

人民网记者 徐祥丽摄

哈萨克斯坦KAZ-IR AGRO公司副总经理玛丽娜·法基索娃:我期待哈萨克斯坦能够与中国签署更多的互利文件。

人民网记者 徐祥丽摄

哈萨克斯坦Vostok Ecoline葵花籽油公司副经理米哈伊尔·丘瓦绍夫:我期待总统访华能够加快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商贸合作的步伐。

人民网记者 徐祥丽摄

青岛上合之珠哈萨克斯坦国家馆负责人胜利(BOTAKOZ YELSHIBEK):我希望中国—中亚峰会能让中国和中亚国家在贸易、旅游、投资、农业等方面找到更多可以对接合作的机会。

人民网记者 徐祥丽摄

西安阿苏贸易有限公司经理小龙(IYAS):西安是如此漂亮的一个城市,希望西安会继续快速发展。期待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会一起克服所有的挑战,加强友谊关系。

人民网记者 徐祥丽摄

西安禾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理袁亚鸽:希望借助着峰会的东风,我们可以和中亚国家企业家面对面地沟通交流,对接合作机会。

受访者供图

西安广泰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俊峰: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中亚峰会的召开将给西安注入巨大的发展活力,希望本地企业能够通过峰会走向更多的“一带一路”国家。

受访者供图

西北工业大学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阿雅娜:我希望中国—中亚峰会可以令中国和中亚关系更进一步,为六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共同繁荣创造良好的环境。

人民网记者 杨倩摄

乌兹别克斯坦Botanic Herbs有限公司经理图尔苏诺夫:乌兹别克斯坦人民和中国人民都一样性格温和、热情好客、友善待人。我非常期待这次峰会,我认为我们两国政府会达成新协议,会有更多合作。

受访者供图

西北工业大学土库曼斯坦留学生谷莎:我爱上了西安,这座广阔、美丽、现代化的城市,在这里我学会了很多东西,认识了很多热情的人,也交了很多中国朋友。我希望中国—中亚峰会的召开能给青年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机会。祝愿土库曼斯坦和中国携手合作,未来发展更加繁荣。

受访者供图

西北工业大学塔吉克斯坦留学生马吉娜: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美丽城市。我喜欢西安所有的美食,但最喜欢的是羊肉泡馍,因为羊肉泡馍和塔吉克斯坦美食面包汤很像。我走遍了西安,我喜欢大雁塔和钟楼等名胜古迹,喜欢西安人的热情善良。我很期待中国—中亚峰会这次朋友的聚会。我想把自己在西安的所见所闻分享给家乡人民,让更多人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和动人故事,也希望未来能用学到的知识,为两国交流发展贡献力量。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517/c1002-32688546.html

戛纳电影节:“金摄像机”单元评委亮相

第7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16日晚在法国南部城市戛纳拉开帷幕。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518/c1002-32688934.html

深化务实合作 携手共向未来——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新观察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年均增长8.1%,双向投资规模接近200亿美元,覆盖领域日趋广阔……自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以来,双方经贸合作取得积极进展。

以“深化务实合作 携手共向未来”为主题,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16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开幕,来自中东欧多国的嘉宾和企业汇聚一堂,共商合作。新华社记者深入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企业采访调研,观察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新趋势、新动能。

坚持务实导向,合作成果丰硕

“中方计划今后5年从中东欧国家进口累计价值1700亿美元以上的商品”“争取实现未来5年中国从中东欧国家的农产品进口额翻番”“继续推进宁波等地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

2021年2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掷地有声,各项成果不断落实。

双边贸易持续增长,投资合作日趋紧密——

2012年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年均增长8.1%,中国自中东欧国家进口年均增长9.2%。截至目前,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双向投资规模接近200亿美元。2023年一季度,中国对中东欧国家全行业直接投资同比大幅增长148%。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济优势互补,合作需求强劲。“从商品结构来分析,机电产品占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进口、出口商品的比重均达70%左右,这表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产品的附加值较高,体现了双方贸易合作的高水平和含金量。”商务部欧洲司司长余元堂说。

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附近拍摄的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绿化景观造型(5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互联互通发展迅速,合作“动脉”更加畅通——

5月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大型船只装卸有序,渡轮码头人流络绎不绝。

2008年,中远海运与希腊方面签署为期35年的特许经营权协议,2010年中远海运港口比雷埃夫斯码头有限公司(PCT)成立,此后不断追加投资,改造升级基础设施,比雷埃夫斯港已成为地中海地区领先的集装箱大港之一、欧亚双向陆海联运通道新枢纽。

“中国公司对港口的投资实现了共赢。”PCT工程部主管安东尼斯·阿佩吉斯说,投资不仅为希腊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也增强了公司的发展优势。

基础设施项目稳步实施,实现高水平共建共赢——

2023年3月,匈塞铁路贝尔格莱德—诺维萨德段正式开通运营一周年。作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旗舰项目,运营一年来铁路累计运送旅客超过293万人次,培训当地技术人员近300人次,开启了巴尔干地区高速铁路的新时代。

黑山南北高速公路优先段、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先后通车……2022年,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签署工程承包合同达93.6亿美元。

“坚持增进友谊、共谋发展,坚信开放创造机遇、包容成就多元,是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成果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作奎说。

扩大互惠互利,合作动能强劲

在采访中,不少企业与商会负责人不约而同提到了一个关键词——机遇。“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这意味着更多机会和潜力。”波中商务联合会副主席亚采克·博切克说,波兰牛奶在中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波兰化妆品品牌也在进入中国市场。

在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东欧展馆,企业代表展示来自波兰的日用消费品(5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另一方面,博切克也注意到,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和中方人员正赴波兰寻找投资和贸易机会,他经常接待来波兰寻求合作的中国公司代表。

“我们更愿意从中东欧国家进口。”在长期从事有色金属贸易的宁波优佳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尤海崇看来,性价比高的中东欧商品对于国内进口企业而言,是新的市场机遇。

为加快自中东欧国家进口商品目标落地,优化营商创业环境,推动双方人员往来与通关更加便利化,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实招,从强化博览会平台作用、用好经贸合作机制、发挥跨境电商优势、继续鼓励地方引领示范等方面积极推动自中东欧国家进口商品。

作为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我国举办的首场面向中东欧地区的国家级展会,本届博览会到会参展商超3000家,专业采购商超10000名,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提供了更多机遇。

在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东欧展馆,来自斯洛文尼亚的企业代表现场展示雪具产品(5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李飞表示,除了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之外,还将鼓励和支持中东欧国家和企业参加进博会、消博会等中国举办的各类展会,扩大中东欧产品在中国的知名度。

作为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示范合作区,宁波成为中东欧商品进入中国的首选地。上线中东欧进口商品通关一件事服务平台,建成中东欧商品常年馆、中东欧贸易物流园,升级优化中东欧进口食品综合保险让经营者更安心、消费者更放心……中东欧商品输华“绿色通道”不断构建完善。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动和完善中国—中东欧国家电子商务合作的对话机制,助力中东欧企业更加便捷、更加高效地对华出口。”李飞说。

携手共谋发展,合作潜力巨大

回望来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成果丰硕;展望未来,双方经贸往来延伸到产业合作、互联互通、人文交流各个方面,潜力巨大。

——数字、绿色、低碳等新领域新业态合作前景广阔。

农业合作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最早确立的合作内容之一,很多中东欧国家农产品已经走上中国老百姓的餐桌,十多年来双方农产品贸易增长了61.34%。

外国企业代表在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东欧展馆洽谈(5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今后在数字农业合作方面大有可为。”法国欧洲科学院院士兰玉彬认为,精准农业航空技术、生态无人农场等技术方兴未艾,双方如能在该领域找到好的合作切入点,不仅有利于中国的乡村振兴事业,也有助于保障双方的粮食安全大计。

随着欧盟向绿色能源转型,一大批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清洁能源项目正在中东欧国家稳步推进。2021年投运的匈牙利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电站——考波什堡1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是匈中清洁能源合作的典范,黑山、中国与马耳他三方合作的莫祖拉风电项目,成为当地一张新的绿色名片。

余元堂表示,未来,我们将充分发挥中国超大市场规模潜力和中东欧地区的区位优势,重点拓展绿色、低碳、数字、健康等新领域新业态的合作,进一步促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网络更加立体多元。

作为亚欧大陆新通道,中欧班列蓬勃发展,10年间班列联通中国境内108个城市,通达欧洲25个国家208个城市,2022年全年开行1.6万列,同比增长9%。南向通道也成功开通,提供了对欧运输新方案。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成为中欧班列重要通道和目的地。

与此同时,中欧陆海快线建设积极推进,中国与波兰、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等国港口物流合作日益密切,通过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布局,亚欧大陆日益朝着立体多元化连接迈进。

——标准互认、金融合作、人文交流,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在本届博览会上,一批欧盟地理标志产品首次集体亮相,包括匈牙利贵腐酒以及希腊的科扎尼西红花、乌佐茴香酒等。

在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东欧展馆匈牙利馆展出的贵腐酒(5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李飞介绍,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第二批清单已完成公示,增加了350个地标产品的互认互保。此外,中欧牵头制定并更新了《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中国建设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等陆续发行绿色债券。

文化部长论坛、文化遗产论坛、文化艺术嘉年华、电影节联盟……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多领域、深层次、全方位的人文交流合作蓬勃开展,覆盖教育、科技、文创、艺术、影视、语言等多个领域。

今年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第二个10年起步之年。新起点上,继续共商共建、深化务实合作,定能不断释放合作潜能,携手迈向美好未来。

文字记者:方益波、屈凌燕、谢希瑶、顾小立、于帅帅、陈琛

海报设计:段媛媛

编辑:储兴华,戚文娟、侯帮兴、郭洁宇

统筹:何雨欣、周咏缗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518/c1002-32688759.html

新华社评论员:推动中国—中亚合作步入新时代

新华社西安5月17日电 题:推动中国—中亚合作步入新时代

新华社评论员

初夏的西安,草木葱茏,生机勃发。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将在这里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主持峰会,同中亚五国领导人共商合作大计,擘画中国—中亚关系新蓝图,开启双方合作新时代。此次峰会是今年中国首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也是建交31年来,六国元首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达到战略伙伴关系水平,不仅促进了各自发展繁荣,也有效维护了地区和平稳定,树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在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中国同中亚五国30年合作的成功密码,在于我们始终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这四项原则,是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行稳致远的政治保障,也是中国同中亚国家友好交往继往开来的力量源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携手共命运,一起向未来,中国—中亚合作大有可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向高处立,中国—中亚合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过去10年间,习近平主席先后7次到访中亚,留下了许多同中亚各国元首友好交往的动人故事。在元首外交的把舵领航下,中国同中亚五国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此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将就新时代如何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深刻阐明中方立场,并着眼六国合作的长远发展提出系列倡议主张,宣布多项务实举措,全面规划中国—中亚合作的行动方向。各国领导人将就机制建设、各领域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就深化中国—中亚战略互信和重点领域合作寻求更多共识,为推动中国—中亚合作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向实处行,中国—中亚合作就能在互利共赢中不断筑牢根基。中国同中亚国家的交往合作,立在真诚互信,立在平等互利。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10年间,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中亚地区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首倡地、互联互通的标杆地。中国同中亚国家共同实施一系列合作项目,广泛惠及地区各国人民。去年,中国和中亚五国贸易总额超过700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水平。一项项实打实、沉甸甸的合作成果,生动诠释着中国—中亚合作的生机活力。此次峰会将着眼各国当前需要和未来发展,进一步凝聚中国和中亚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共识,助力双方继续做共建“一带一路”的先行者,持续深化经贸投资、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为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助力共同繁荣。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同中亚国家加强互利合作,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中国同中亚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也无意同其他机制竞争,只要是真正有利于地区稳定和发展的事情、有利于地区共同繁荣的举措,中方都愿意支持。中国同中亚五国将通过此次峰会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识,以更团结的姿态、更高效的协作、更务实的合作,群策群力,共商共建,将中国—中亚机制打造成推进六国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为各自发展振兴增添强劲助力,为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注入强大正能量。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乘着中国—中亚峰会的东风,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携手再出发,中国和中亚国家赓续友谊、推进合作,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进,必将共同谱写相知相亲、命运与共的新篇章,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517/c1002-32688748.html

2023年5月16日 星期二

中国代表呼吁《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缔约国推动禁化武组织回归正确轨道

  新华社海牙5月16日电 中国代表15日在海牙召开的《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第五次审议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发言,呼吁缔约国以审议大会为契机,扭转政治操弄的逆流,推动禁化武组织回归正确轨道。

  中国驻荷兰大使兼常驻禁化武组织代表谈践率团出席,外交部军控司司长孙晓波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部代表参会。

  中方表示,当今世界变乱交织、动荡不安,国际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国际社会秉持团结精神和共赢思维,携手完善安全治理、解决安全难题、消弭安全赤字,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与发展。中方将继续以此为指引,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深入参与《公约》履约和审议进程,坚定维护《公约》的宗旨和目标。

  中方指出,近年来部分国家出于地缘政治私利,将叙化武问题乃至整个中东局势推向了错误的轨道。中东地区近期一系列互动充分说明,地区国家有意愿、有能力掌握地区和平与发展主导权。中方呼吁缔约国总结经验教训,坚持对话协商,共同探索化武热点问题解决之道。

  中方表示,禁化武组织肩负完善化学领域安全治理的重任。个别国家利用化武热点问题进行政治操弄,导致禁化武组织陷入严重政治对抗。任何一个领域的全球治理都必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任何一个国际组织正常运转都离不开对话、协商、合作。中方呼吁缔约国以审议大会为契机,扭转政治操弄的逆流,推动禁化武组织回归正确轨道。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517/c1002-32687973.html

中国-中亚峰会|中国-中亚峰会新闻中心启用

  中国-中亚峰会新闻中心5月16日启用。目前已有近300名外国记者来到西安对峰会进行报道。

  据中国-中亚峰会新闻中心主任李华介绍,新闻中心设有总服务台、中外记者公共工作区、新闻发布厅、媒体工作间、公共采访间、公共图片室、公共信号收录室、直播报道点、采访点、医疗服务区等多个功能区,能满足记者办公发稿、直播连线、采访预约、参加新闻发布会等各类需求。

  “来自亚洲、欧洲、非洲、拉丁美洲多个国家的记者已经在这里和中国同行一起工作。”李华说。

  新闻中心还设有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区,让中外记者“遇见非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中国-中亚峰会将于5月18日至19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共收到千余名中外记者报名注册。(记者温馨、武思宇、蔺娟)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517/c1002-32687965.html

赓续传统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5月18日至19日,习近平主席将在陕西西安主持召开中国—中亚峰会,中亚五国元首将来华参会。这是今年中国首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赓续传统友谊,共创美好未来,中国同中亚国家携手应对挑战,推进务实合作,积极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就在上个月,为纪念“一带一路”十周年特别开行的中欧班列“一带一路”十周年长安号西安—中亚专列从西安国际港务区发车。10年来,长安号累计开行超过1.6万列。其中,中亚五国开行量达到4250列,为促进中国同中亚互联互通与经贸合作发挥重要作用。

从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铃阵阵”,到如今在亚欧大陆奔驰不息的“钢铁驼队”,传承千年友谊,中国同中亚国家的交往合作不断书写着新的传奇。

2022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主持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在中方积极倡议下,六国决心打造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为未来合作开辟蓬勃发展的广阔前景。一周后,中亚五国元首齐聚北京,共赴“冬奥之约”。同年9月,习近平主席再次同中亚国家领导人分别会晤。在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下,中国同中亚五国始终坚持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实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全覆盖,走出了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新路,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

中亚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示范区。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10年来,中亚国家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本国发展战略对接,让合作成果广泛惠及地区各国人民。

中吉乌公路打通跨越高山、畅通无阻的国际运输大动脉;乌兹别克斯坦“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彻底改变了上千万人的出行方式;杜尚别热电厂的建成,让塔吉克斯坦首都冬季缺电成为历史;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将土库曼斯坦等国的天然气输送到中国。同时,越来越多来自中亚的优质商品也走进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

202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额达到70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今年1—3月,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额同比增长22%,发展势头强劲。

今年4月,由中国与中亚五国共建的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从互派留学生到举办文化艺术节,从开设培训专业人才的鲁班工坊到应对新冠疫情时的守望相助,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同中亚国家的传统友谊在交流互动中不断深化。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面对复杂多变的地区安全形势,中国同中亚五国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联手打击“三股势力”和跨国有组织犯罪、贩毒。中方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得到中亚国家积极响应和支持。

携手应对冷战思维、霸权主义等挑战,中国同中亚五国坚定支持彼此捍卫自身核心利益,共同捍卫多边主义,不断加强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亚信等多边机制内的密切协调配合。

中国—中亚峰会即将在西安举行。西安的市花是石榴花,原产于中亚的石榴象征着和谐与团结。在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与中亚五国将通过此次峰会向世界展现中国中亚合作的高水平,开启双方合作新时代。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517/c1002-32687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