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3年8月18日 星期五

俄罗斯宣布禁止54名英国人入境

新华社莫斯科8月18日电(记者赵冰)俄罗斯外交部18日发表声明说,俄方决定对54名英国人实施制裁,禁止其进入俄罗斯。

声明说,为回应英国实施的反俄政策以及对俄公民和俄国内经营投资者的单方面制裁,俄方决定禁止54名英国政治机关、强力部门、法律界和新闻界的人员进入俄罗斯。

根据俄外交部网站公布的名单,禁止入境的人员包括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大臣弗雷泽,英国国防部国务大臣戈尔迪,以及英国广播公司、《卫报》等媒体人员。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819/c1002-40059639.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丹麦王国政府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全文)

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丹麦王国政府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

背景

认识到在双边、多边和全球问题上开展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丹麦王国于2008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巩固这一伙伴关系,双方于2017年制定《中丹联合工作方案(2017-2020)》。2021年11月,中丹两国外长同意制定《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进一步巩固深化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的双边合作。

《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

中国和丹麦根据2008年两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声明的精神,推动双边关系互利发展、携手应对全球挑战,符合两国共同利益。中方赞赏丹方始终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双方愿共同推动重振全球发展伙伴关系,采取务实高效行动,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各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应有贡献。双方同意实施《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在承认《世界人权宣言》和联合国宪章义务的基础上,推动两国各领域互利合作。这包括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重点合作领域如下:1)气候和能源;2)环境和水资源;3)绿色航运和绿色海事技术;4)改善粮食和农业质量和可持续性;5)改善公共卫生;6)加强经济关系;7)科学和技术。上述合作领域的交流旨在促进双方政府机构、商业代表、利益相关组织和学术界等参与的对话和联合项目。

加强高层对话

中国和丹麦同意促进有益于双方的政治和经济对话,并在彼此关心的领域开展对话。双方应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就共同关心的议题加强高层交流。年度副外长级政治磋商将是回顾《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实施进展、做出内容调整的决定并就未来合作交换意见的重要渠道。

贸易:加强经济关系

中国和丹麦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双方应在共同利益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扩大经贸关系,挖掘双边经贸合作潜力,努力改善市场和竞争条件,确保公平竞争环境。根据《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中国和丹麦将:

(一)定期举行双边经贸联委会。

(二)加强在产品认证、税务、竞争和其他领域的双边对话与协作。

气候和能源:为气候共同努力

中国和丹麦坚定致力于可持续绿色低碳转型,均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双方一致同意,中国和丹麦应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相关原则,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发挥全球领导作用。双方承诺将其目标转化为行动,采取具体步骤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推动可持续、公正、成本更优的绿色低碳转型。中国和丹麦将通过《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在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能源转型领域开展密切合作,特别是在以下方面:

(一)气候变化减缓、政策制定和监管创新,包括促进低碳和可持续经济发展,支持为决策者和官员提供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有关培训。

(二)成本更优、安全的能源转型,建立系统模型、长期能源规划和电力市场发展。

(三)增加能源系统灵活性,提升可再生能源并网水平、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与可再生能源供暖能力。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包括气候变化适应、海绵城市和建筑能效。

环境和水资源:确保水资源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

中国和丹麦将在环境和水资源领域密切合作。双方在可持续资源管理、保护环境、生物多样性以及促进循环经济方面均富有雄心。《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旨在加强环境和水资源合作,特别是在以下领域:

(一)环境保护,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废物和废水处理、循环经济、化学品环境管理等。

(二)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包括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废水的回收再利用。

(三)促进集成化的碳中和污水管理,包括从污泥、泥浆和有机废料中回收资源。

(四)支持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和中欧水资源交流平台。

(五)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

(六)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研究、创新与高等教育:助力绿色转型

中国和丹麦将通过《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在科技、创新和高教领域中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方面加强合作,以助力绿色转型,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相关合作应提升两国科研质量,在公平竞争环境中进行,遵循互惠、开放、科研诚信和学术自由等原则。相关合作活动仅系民用。中国和丹麦将定期举行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会议。中国和丹麦完全赞同,两国高校通过在气候变化、低碳发展、绿色环境等领域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为促进绿色转型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和丹麦将优先开展和深化以下领域合作:

(一)气候变化和脱碳技术。

(二)环境保护、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利用。

(三)可持续的粮农技术。

(四)可持续的全球卫生。

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合作

中国和丹麦将继续深化在知识产权(如:专利、商标、地理标志)领域合作协调,包括每年就相关立法开展信息交流,共同开展合作活动。

海事:绿色航运和绿色海事技术合作

作为海洋国家,中国和丹麦都坚定致力于减少全球航运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旨在加强绿色航运和绿色海事技术合作,包括:

(一)在国际海事组织等框架下加强对话与合作,推动全球航运减排。

(二)在绿色海事技术、船舶制造与离岸设备等领域交流知识和经验,利用绿色技术降低新建船舶和船舶改造的碳排放。

(三)促进替代燃料生产和燃料储运、加注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航运绿色转型。

粮食和农业:提升质量和可持续性

中国和丹麦认识到可持续粮食和农业生产将是可持续世界的基石。双方在食品安全和生物安全措施等粮食生产领域合作传统悠久。中国和丹麦同意通过《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推进粮食和农业领域合作,继续加强并扩大以下领域合作:

(一)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包括可持续畜牧生产。

(二)食品安全、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食品营养和食材原料。

(三)动物健康、动物福利、人畜共患传染病以及兽药,包括“同一健康”视角下的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

(四)乳品技术等乳制品行业合作。

(五)有机食品和农业。

旅游:可持续发展

中国和丹麦将继续推动在旅游领域的交流合作,以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为此,中国和丹麦将在可持续旅游方面加强交流合作。

健康:人人享有

中国和丹麦均致力于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包括平等获得优质卫生服务以及创新药物和医疗设备。《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旨在加强和促进身心健康和福祉,提升国民预期寿命,包括开展非传染性疾病合作。为此,中国和丹麦将开展以下重点领域合作:

(一)药物和医疗设备,包括监管事务。

(二)初级卫生保健,包括心理健康和非传染性疾病。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819/c1002-40059591.html

2023年8月17日 星期四

哥伦比亚中部地区发生6.1级地震 首都波哥大震感明显

据哥伦比亚地质局(SGC)消息,当地时间8月17日12时04分,哥伦比亚中部发生里氏6.1级地震,震中位于梅塔省的埃尔卡尔瓦里奥。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震感明显,建筑物持续晃动大约5秒,民众纷纷到户外避险。目前尚不清楚地震造成的具体损失情况。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818/c1002-40059005.html

为实现更具包容性和创新性的全球发展作出贡献(国际论坛)

  新开发银行基于自身的创新使命和业务模式,已成为促进南南合作的积极力量,推动了包括共建“一带一路”在内的新合作倡议的实施

  

  新开发银行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日益成熟的产物。2012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期间,建立一个新型多边开发银行的倡议首次提出。2014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期间,五国领导人见证签署《成立新开发银行的协议》。

  我作为时任巴西总统出席了上述两次会晤。新开发银行2015年正式开业,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两大领域,旨在为相关项目调动资源,对现有多边和区域开发金融机构形成补充,促进全球增长与发展。

  根据新开发银行制定的第一个总体战略,可持续基础设施发展是银行投资支持的核心,约2/3的贷款用于该领域的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有效地、战略性地调动了资金资源,更重要的是同时调动了社会资源,促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基础设施发展,帮助其实现绿色复苏和包容性经济增长。世界正处于特殊历史时期,推动疫后经济复苏和应对气候变化成为新开发银行愿景中的核心。发展必须始终保持可持续性和包容性,这是新开发银行秉持的基本理念。

  新开发银行的战略反映了本机构对近年来全球化面临的诸多挑战的认识。各种各样的危机一直在影响着全球化进程。当前,全球经济关系正在重塑。国际贸易和金融的规则及实践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被改变,过去30年来亚洲、北美、拉美、非洲和欧洲之间不断增强的科技联系也在经历全方位重塑。这些变化给世界的稳定和繁荣带来了严重风险。如果不加以有效和充分管理,这些风险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全球政治两极分化,进而带来更大风险,导致世界经济分化成不同的集团。世界经济目前面临着保护主义的威胁,这种情况可能会延宕数年。保护主义的目标是建立经济霸权,这意味着对新兴经济体施加打压和遏制,使后者的政治空间变窄,增长潜力受限。

  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威胁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多方面挑战。制裁武器化和“长臂管辖”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给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更多困难,加剧机会不平等,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前景。

  在这一背景下,新开发银行作为新国际金融架构的重要参与者,推动优先使用本币进行投资,同时借助多种货币和不同市场募集资金。与此同时,新开发银行致力于制定方案,帮助解决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项目现金流与可持续基础设施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并以有针对性的、定制化的方式提供融资,帮助其实现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增强经济包容性。

  为了应对逆全球化,新开发银行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汇聚力量,在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建立、拓展和增强区域市场,以支持和促进多边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包容相结合的优秀范例。新开发银行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都通过自身项目帮助伙伴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助其实现发展目标,强化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致力于打造新的国际合作平台的全球性、开放性重大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是规划和建设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改善互联互通,促进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跨境贸易和投资,推动各经济体之间的合作,增加人员往来。共建“一带一路”助力多国建设工业园区,通过“数字丝绸之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加强电子商务应用。与此同时,共建“一带一路”正在助力全球经济实现绿色转型。

  众所周知,基础设施投资具有前期投入大、建设周期长、专业性强等特点。私营部门投资支持的基础设施项目易遭遇资金不足的困难,并可能陷入市场失灵的困境。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投资还面临着特殊的风险和挑战,包括政治和制度因素、经济因素、市场环境因素和项目层面因素等的影响。新开发银行提供的优惠资金有利于克服项目投资可能面临的市场失灵障碍,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可持续基础设施投融资。从这一角度来看,新开发银行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是相通的。

  从根本上讲,可持续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技术进步和创新示范的推动。许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科技水平仍有待提高,各方正在努力将创新打造成为该倡议的一项核心要素。在选择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时,新开发银行将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作为重要标准之一。为了带动创新投资,多边开发银行会充分考虑成员国政府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以推动技术创新领域的示范项目。

  基于上述目标和战略,随着孟加拉国、阿联酋、埃及等新成员国的加入,新开发银行正迎来新的发展势头。新开发银行基于自身的创新使命和业务模式,已成为促进南南合作的积极力量,推动了包括共建“一带一路”在内的新合作倡议的实施。新开发银行已累计批准近百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330亿美元。这些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了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国家的绿色金融快速发展。目前,新开发银行正与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携手合作,为实现更具包容性和创新性的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为新开发银行行长)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18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818/c1002-40058802.html

哥伦比亚发生6.3级地震

新华社快讯: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信息网消息,哥伦比亚北京时间18日1时4分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818/c1002-40058772.html

2023年8月16日 星期三

多米尼加圣克里斯托瓦尔市爆炸事故死亡人数升至27人

新华社圣保罗8月16日电(记者陈昊佺)圣多明各消息:多米尼加应急行动中心负责人门德斯16日说,该国首都圣多明各以西的圣克里斯托瓦尔市14日发生的爆炸已造成27人死亡。

门德斯当天在记者会上表示,目前救援人员已找到全部失踪人员遗体,但仍需要时间进行身份确认,另外有部分伤者在医院伤重不治。他说,此次爆炸事故一共波及13家商铺,其中4家商铺彻底被毁。

多米尼加总统府16日发布公告,将本月17日定为全国哀悼日,全国军事设施和公共建筑将降半旗志哀。

圣克里斯托瓦尔市一处商铺14日下午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目前事故原因尚未确定。多米尼加总统阿比纳德尔15日在视察现场救援工作时表示,政府将全力调查事故起因,并为受害者家庭提供必要帮助。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817/c1002-40058253.html

不断扩大开放的中国充满机遇(和音)

  中国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

  

  中国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推动更大力度、更加有效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国际舆论对此反应积极,认为推出的24条政策措施“兼顾宏观与微观”“在细节上为外商在华经商生活提供便利”“有助于提振经济”。这些充分说明,尽管全球保护主义抬头、个别国家强推“脱钩断链”,但各方依然渴望推进开放合作、期待共享中国机遇,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中国具有强大吸引力。

  “我们依然认为,中国带来的机遇不可忽视。”加拿大皇家银行财富管理公司网站近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超过18%,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阶层,足以吸引跨国企业的注意力。这篇文章道出了在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跨国投资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外资机构加码投资中国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吸收外资保持基本稳定,实际使用外资7036.5亿元人民币;新设外资企业2.4万家,同比增长35.7%;引资质量持续提升,高技术产业引资增长7.9%,高技术制造业引资增长达到28.8%。跨国公司普遍表示,中国市场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蕴含巨大的机遇,将持续深耕中国市场。

  中国机遇源自稳步推动制度型开放,不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中国多部门持续加大服务保障力度,加强与外资企业、商协会常态化沟通交流,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经营、项目建设中的困难问题,为外商来华从事贸易投资提供更大程度的便利。1月,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正式施行,新增条目239条,达历年新高,鼓励外商投资的行业、领域进一步扩大;6月,海关总署推出16条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进一步提振外商投资和发展信心。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步履铿锵,在深化对外经济交往、实现合作共赢的过程中,将政策机遇、开放机遇转化为发展机遇,不断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中国机遇源自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不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今年是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10周年,从上海自贸试验区一枝独秀到21个自贸试验区形成“雁阵”,自贸试验区已成为中国深层次改革的开路先锋。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由贸易账户等便利措施在自贸试验区实践、探索、成熟,再推广到全国。自贸试验区已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278项制度创新成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生效,促进了成员国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开放合作。中国与新加坡自贸协定升级后续谈判实质性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第三轮谈判举行,中国与洪都拉斯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启动,中国与尼加拉瓜自贸协定谈判实质性完成……随着中国自贸区“朋友圈”越来越大,中国进一步开放的红利将惠及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

  中国机遇源自提供优质开放合作平台,为中外企业拓展市场搭建桥梁。今年以来,中国展会经济持续火热:在消博会,6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3300个品牌参展;在广交会,现场出口成交216.9亿美元;在中非经贸博览会,企业对接项目数量达历届之最;即将举行的服贸会,7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将以国家政府或总部名义线下设展办会,1800多家企业线下线上参展;第六届进博会,已有280多家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报名参加……中国向世界敞开怀抱,吸引各方与中国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月度出口货物价值突破3000亿美元的国家。分析认为,在近期发达经济体需求趋缓的形势下,中国外贸规模保持稳中向好势头、结构持续优化,展现强大韧性。

  世界经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唯有开放才能进步。世界越是面临保护主义带来的风险,越需要不断扩大开放的意愿和能力。中国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17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817/c1002-40058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