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3年8月19日 星期六

为和平坚守 展大国担当(第一现场)

  7月25日,在位于刚果(金)南基伍省的布卡武市,中国第二十六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官兵参加联合国“和平勋章”授勋仪式。图为官兵在授勋仪式上整齐列队。
  本报记者 闫韫明摄

  联合国刚果(金)稳定特派团南部战区代司令瓦卡尔(左一)为维和官兵授勋。
  本报记者 闫韫明摄

  6月,维和工兵分队执行卡莱亥鲁济拉桥梁构筑工程任务。
  周家祥摄

  埃及警察营军官萨夫瓦特(左)在中国二级医院复诊。
  本报记者 闫韫明摄

  授勋仪式上,官兵进行分列式。
  本报记者 闫韫明摄

  今年是中国赴刚果(金)维和任务20周年。日前,中国第二十六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全体官兵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这是联合国表彰维和人员的最高荣誉。

  从2003年开始,一批又一批中国维和工兵分队和医疗分队来到刚果(金)执行维和任务。工兵分队累计修建道路1500余公里,架设桥梁40余座;医疗分队共接诊患者超过3.3万人,收治住院约4000人,手术约5000台次,挽救了近500名急症患者的生命。为和平坚守,展大国担当。“中国蓝盔”勇担当、守和平、谋发展,用热血和汗水书写一个个无私奉献的故事,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中国力量。

  “感谢中国官兵修建了这么好的桥”

  刚果(金)地处非洲中部,该国东部安全形势严峻,多支地方武装和外国反政府武装在当地活动,暴力活动和武装冲突频发。

  记者从刚果(金)首都金沙萨搭乘飞机,两个半小时后抵达东部城市戈马,再乘快船纵穿基伍湖,近4小时后抵达位于南基伍省的布卡武市。下船再驱车约半小时,最终到达中国驻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的中国半岛营区。

  “天下和”“天下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守护和平,播撒希望”……走进营地大门,道路两旁矗立的一座座石雕引人注目。从2003年第一批中国维和工兵抵达任务区开始,每一批工兵分队都会在石雕上镌刻下自己守卫和平的铿锵誓言。

  最新一组石雕上刻着“勇者无畏,高原劲旅”8个字,这是第二十六批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一支来自雪域高原西藏的部队的真实写照。队伍中,许多官兵毕业时主动申请入藏,得知有维和任务时,又主动申请来到刚果(金)。“党和国家培养我们这么多年,我们的信念就是:到边防去,到一线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工兵分队副指挥长熊丁达说。

  自去年9月部署到任务区以来,第二十六批维和工兵分队已完成32项工程任务、26项工程勘察,累计修筑道路52公里、搭建板房50间、构筑围墙2100米。今年5月,南基伍省卡莱亥地区遭受强降雨和洪水灾害,造成400多人死亡,上千座民居被冲毁。关键运输线路上的鲁济拉桥被洪水冲垮,切断了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运输线,给当地民众交通出行和抗洪救灾造成严重影响。工兵分队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一线,在河边安营扎寨,执行工程救援。7月,崭新的鲁济拉桥已经顺利完工。

  记者随工兵分队驱车从营地出发,行驶了两个多小时来到了鲁济拉桥。看到中国官兵的汽车驶来,当地居民纷纷围了上来,拉起中国军人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

  “我每天得过河去地里干活,老桥被冲垮后,过河真是个大难题。”当地居民埃莱娜告诉记者,新桥建好后,一切都方便多了,“感谢中国官兵修建了这么好的桥!”她一边讲述,一边将不远处崭新的桥梁指给记者看。

  在新桥桥头,工兵分队竖立起两座石雕,分别刻有中英文的“友谊”与“和平”。这座桥梁见证了中国军人传递友谊、守护和平的胸怀与担当。桥梁竣工时,联合国秘书长刚果(金)问题特别代表兼联刚稳定团团长凯塔向工兵分队指挥长朗杰次仁表示,此项工程“为灾区救援提供了有力保障”,对当地群众至关重要。

  谈起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官兵们不愿多说。记者追问得紧了,也只是三两句一带而过。实际上,有的官兵在野外作业时被野蜂蜇休克,有的头一天发高烧第二天还坚持工作,有的在水里架桥一泡就是半天……“跟维和这件大事一比,我们自己的事都是小事。我们把桥架好了,路铺通了,当地民众常常用纯朴的微笑向我们致谢。那一瞬间,我感受到我们的付出很值得!”维和官兵张姚说。

  “中国医生技术高超,疗效显著”

  从中国半岛营区驾车穿过繁忙的布卡武市区,约1小时后可到达第二十六批赴刚果(金)维和医疗分队所在的中国二级医院。

  在这里,记者遇到了前来就诊的3位埃及警察营军官。前段时间,萨夫瓦特的左臂不慎脱臼,医疗分队队长苏正林为他做了复位。这次,萨夫瓦特来医院复查,“中国医生技术高超,疗效显著。”他抬起手臂给记者看,“现在,我的手活动自如了。”

  拉米和穆罕默德两位军官来看中医。穆罕默德右手腕有旧伤,时不时疼痛发作,在医院做过几次针灸治疗后,病情得到极大缓解。接受了针灸、拔罐治疗后,拉米对中医的疗效赞不绝口,“来自不同国家的维和人员对中医有着普遍的认可和欢迎。接受中医诊疗的过程中,我们对中国文化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结交了不少中国朋友。”

  第二十六批赴刚果(金)维和医疗分队共有43名成员,其中有11名女性。去年9月以来,医疗分队参与联合国组织的综合救治演练,承担多项大型医疗任务,为4000余名维和人员提供医疗保障,共救治患急性腹膜炎、急性冠脉综合征、恶性疟疾以及车祸受伤、被野蜂蜇伤等的维和人员800多名。

  护士长付璟已有28年军龄,提起远在国内的家人,她有些愧疚。去年准备出发时,付璟的母亲因病需动手术,她也没能陪护。“对家人确实亏欠太多,但军人就是这样,舍小家顾大家。我父亲和我们姐妹3个都在西藏当兵,家人们非常支持我执行维和任务,这是无上光荣的事!”付璟向记者展示8岁女儿的画作,画纸上,身着白衣的医务人员右手举拳庄严宣誓,象征和平的白鸽展翅飞翔。

  “受战乱影响,开车在街上,到处能遇到手持步枪的各类武装人员;在工作岗位也经常能听到枪声。虽然局势纷乱,但当地民众遇到中国人,总是会竖起大拇指和我们热情地打招呼。许多当地人告诉我们,中国维和官兵是真正带来和平的人。”苏正林告诉记者。

  “中国维和官兵为和平而来,也为发展而来”

  “感谢中国维和部队对我们的帮助,每次他们都给孩子们带来很多欢乐,谢谢中国!”布卡武市国际SOS儿童村工作人员马维斯总是期待着中国维和官兵的到来。

  布卡武市SOS儿童村建立于1989年,在这里生活着上百名因为战乱、疾病和饥饿失去父母或者被遗弃的孤儿。自2005年起,维和医疗分队就与儿童村结成对子,定期到村里慰问,许多孩子将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人称为“爸爸”“妈妈”。

  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医疗分队再次来到儿童村,不仅为孩子们带去礼物和糖果,陪他们打篮球、做游戏,还为他们做了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医疗分队的几名女队员还特意换上汉服,向孩子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不能让战乱剥夺他们健康快乐的童年。作为维和军人,我们要用心连接世界,以爱传递温暖,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付璟说。

  一段段友谊佳话在中国维和官兵和当地民众之间书写。以前,中国半岛营区是一片荒地,中国维和官兵在这里盖起了营房和操场,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发展。如今,坚持定期为驻地周边儿童和青年教授汉语、发放食物已成为工兵分队的一项日常工作。今年儿童节时,驻地附近的西图佐小学的学生们收到了工兵分队送来的书包、足球、水彩笔等700余件学习用品和文体器材。

  29岁的蒂埃里家住半岛营区附近,他跟着中国官兵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汉语,如今已被一家中国企业聘用为翻译,每个月有七八百美元的收入。“中国军人善良、有礼貌、有爱心,帮助了许多当地人。”蒂埃里以前一直找不到工作,说起自己现在的生活,他很感慨,“特别感谢中国军人!是他们让我的人生有了新的可能,让我获得了这么好的工作机会。”

  “中国维和官兵为和平而来,也为发展而来。”南基伍省省长卡西表示,中国维和官兵以实际行动助力刚果(金)的和平与发展,为当地人民生活保驾护航。朗杰次仁表示,维和官兵会继续完成各项维和任务,为刚果(金)社会稳定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他从雪山走来,五星红旗在心中飘扬。那高飞的白鸽,在非洲大地翱翔。他头顶着蓝盔,点燃和平的希望,只因为心中坚定的信仰。”这是维和工兵分队政工副指挥长韦步远为维和任务创作的歌曲《信仰》。营区的夜晚格外安静,只有清亮的歌声在夜空中回响,“英雄的梦在他乡,在那遥远的地方。坚定心中的信仰,让和平在远方闪光……”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20日 07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820/c1002-40059883.html

王毅同泰国副总理兼外长敦举行会谈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 8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来华进行工作访问的泰国副总理兼外长敦会谈。

王毅说,中泰“一家亲”,愿同泰方推进构建中泰命运共同体,携手应对挑战。中方愿继续坚定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维护东盟中心地位、支持共同打造经济增长中心,愿同东盟各国加快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他表示各国还应警惕域外势力在本地区挑动阵营对立、鼓动冷战思维,破坏得来不易的和平稳定局面。

敦说,愿同中方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819/c1002-40059858.html

2023年8月18日 星期五

综述:日本民众集会要求政府遵守不擅自处置核污染水承诺

新华社东京8月18日电 综述:日本民众集会要求政府遵守不擅自处置核污染水承诺

新华社记者

连日来,日本民众集会要求政府遵守当初作出的不擅自处置核污染水的承诺,撤回核污染水排海计划,继续在陆地储存核污染水或采取其他替代方案。

8月18日,一位市民在日本东京首相官邸前抗议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当日,来自日本全国各地的民众在东京首相官邸前集会,抗议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集会后,民众一同前往参议院,向政府及东京电力公司提交请愿书。新华社记者 张笑宇 摄

8月18日,一位市民在日本东京首相官邸前抗议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当日,来自日本全国各地的民众在东京首相官邸前集会,抗议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集会后,民众一同前往参议院,向政府及东京电力公司提交请愿书。新华社记者 张笑宇 摄

18日,尽管东京的气温超过35摄氏度,来自日本各地的民众仍顶着酷暑聚集到首相官邸前。

从京都赶来的宇野朗子原本居住在福岛县福岛市,“3·11”大地震后迁到京都避难。她告诉记者,自从得知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核污染水发生过泄漏,她就开始担心核污染水处理问题。她表示,日本多地的地方政府、国内外民众都发出了反对声音,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单方面决定将核污染水排海是非常不合适的,希望能够采取长期在陆地储存核污染水的方案。

8月18日,市民在日本东京首相官邸前集会,抗议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新华社记者 张笑宇 摄

8月18日,市民在日本东京首相官邸前集会,抗议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新华社记者 张笑宇 摄

民间组织“不要再污染海洋!市民会议”代表之一佐藤和良说,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2015年以文件形式与福岛县渔业合作协会联合会约定“不获得相关者的理解,便不(对核污染水)展开任何处置”,不能毁约。他说,福岛当地渔业的捕捞量刚恢复到核事故前的两成左右,在这个时候将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渔民的生计将难以为继。

当天,集会民众还前往日本参议院议员会馆,向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代表提交了请愿书,要求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遵守2015年的约定,撤回核污染水排海计划,采取彻底措施阻断地下水流入核电站,堵住核污染水增加的源头,并重新探讨大型水罐长期储存、砂浆固化等替代处理方案。

日本众议员阿部知子原先是小儿科医生。她说,对放射性物质的管理向来遵循不扩散、尽量集中封存的原则。“绝对不是海洋真辽阔、真广大,所以排放也没事。更何况公海是大家的海洋。为什么自家的垃圾可以扔到别人家的院子里呢?仅这一点就是不道德的。”

8月18日,市民在日本东京首相官邸前集会,抗议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新华社记者 张笑宇 摄

8月18日,市民在日本东京首相官邸前集会,抗议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新华社记者 张笑宇 摄

17日,日本地球之友、原子能资料情报室等民间团体向日本经济产业省代表递交了2.8万余份民众签名,要求日本政府撤回将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计划,继续在陆地储存或采取其他替代方案。

组织方代表在递交签名时说,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储存的核污染水中除了氚之外,还含有其他多种放射性物质,并且它们的总量没有被公开。渔业从业人员等国内外民众对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深感担忧。集中管理是处理放射性物质的原则,况且可以采取陆地储存或其他替代方案。

今年1月,日本政府将福岛核污染水的排放时间定为“今年春夏之际”。日本媒体近日普遍预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访美回国后,将召开相关内阁成员会议确定具体排海日期,排放可能于本月末或9月上旬开始。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819/c1002-40059697.html

中国与丹麦共同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丹麦王国政府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

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 8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来访的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会谈后,双方共同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丹麦王国政府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

根据《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中丹将进一步巩固深化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的双边合作,在环境、水资源、科教、粮农、海事、旅游、健康等领域加强绿色合作。双方将加强高层交流,深化和扩大经贸关系;密切在气候变化减缓、政策制定和监管创新方面合作,促进低碳和可持续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包括气候变化适应、建设海绵城市和提高建筑能效;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废物和废水处理、化学品管理等合作;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态环境;在科技、创新和高教领域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深化在知识产权领域合作协调;加强绿色航运和绿色海事技术合作,致力于减少全球航运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推动在旅游领域的交流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共同促进食品安全、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促进国民身心健康和福祉,提升国民预期寿命,开展应对非传染性疾病合作等。

《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是中丹绿色合作的新尝试,标志着两国务实合作提升至新的水平,进一步丰富了中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也将为中欧乃至国际绿色合作提供助力,为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相关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丹麦王国政府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全文)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819/c1002-40059586.html

俄罗斯宣布禁止54名英国人入境

新华社莫斯科8月18日电(记者赵冰)俄罗斯外交部18日发表声明说,俄方决定对54名英国人实施制裁,禁止其进入俄罗斯。

声明说,为回应英国实施的反俄政策以及对俄公民和俄国内经营投资者的单方面制裁,俄方决定禁止54名英国政治机关、强力部门、法律界和新闻界的人员进入俄罗斯。

根据俄外交部网站公布的名单,禁止入境的人员包括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大臣弗雷泽,英国国防部国务大臣戈尔迪,以及英国广播公司、《卫报》等媒体人员。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819/c1002-40059639.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丹麦王国政府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全文)

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丹麦王国政府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

背景

认识到在双边、多边和全球问题上开展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丹麦王国于2008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巩固这一伙伴关系,双方于2017年制定《中丹联合工作方案(2017-2020)》。2021年11月,中丹两国外长同意制定《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进一步巩固深化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的双边合作。

《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

中国和丹麦根据2008年两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声明的精神,推动双边关系互利发展、携手应对全球挑战,符合两国共同利益。中方赞赏丹方始终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双方愿共同推动重振全球发展伙伴关系,采取务实高效行动,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各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应有贡献。双方同意实施《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在承认《世界人权宣言》和联合国宪章义务的基础上,推动两国各领域互利合作。这包括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重点合作领域如下:1)气候和能源;2)环境和水资源;3)绿色航运和绿色海事技术;4)改善粮食和农业质量和可持续性;5)改善公共卫生;6)加强经济关系;7)科学和技术。上述合作领域的交流旨在促进双方政府机构、商业代表、利益相关组织和学术界等参与的对话和联合项目。

加强高层对话

中国和丹麦同意促进有益于双方的政治和经济对话,并在彼此关心的领域开展对话。双方应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就共同关心的议题加强高层交流。年度副外长级政治磋商将是回顾《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实施进展、做出内容调整的决定并就未来合作交换意见的重要渠道。

贸易:加强经济关系

中国和丹麦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双方应在共同利益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扩大经贸关系,挖掘双边经贸合作潜力,努力改善市场和竞争条件,确保公平竞争环境。根据《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中国和丹麦将:

(一)定期举行双边经贸联委会。

(二)加强在产品认证、税务、竞争和其他领域的双边对话与协作。

气候和能源:为气候共同努力

中国和丹麦坚定致力于可持续绿色低碳转型,均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双方一致同意,中国和丹麦应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相关原则,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发挥全球领导作用。双方承诺将其目标转化为行动,采取具体步骤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推动可持续、公正、成本更优的绿色低碳转型。中国和丹麦将通过《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在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能源转型领域开展密切合作,特别是在以下方面:

(一)气候变化减缓、政策制定和监管创新,包括促进低碳和可持续经济发展,支持为决策者和官员提供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有关培训。

(二)成本更优、安全的能源转型,建立系统模型、长期能源规划和电力市场发展。

(三)增加能源系统灵活性,提升可再生能源并网水平、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与可再生能源供暖能力。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包括气候变化适应、海绵城市和建筑能效。

环境和水资源:确保水资源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

中国和丹麦将在环境和水资源领域密切合作。双方在可持续资源管理、保护环境、生物多样性以及促进循环经济方面均富有雄心。《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旨在加强环境和水资源合作,特别是在以下领域:

(一)环境保护,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废物和废水处理、循环经济、化学品环境管理等。

(二)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包括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废水的回收再利用。

(三)促进集成化的碳中和污水管理,包括从污泥、泥浆和有机废料中回收资源。

(四)支持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和中欧水资源交流平台。

(五)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

(六)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研究、创新与高等教育:助力绿色转型

中国和丹麦将通过《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在科技、创新和高教领域中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方面加强合作,以助力绿色转型,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相关合作应提升两国科研质量,在公平竞争环境中进行,遵循互惠、开放、科研诚信和学术自由等原则。相关合作活动仅系民用。中国和丹麦将定期举行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会议。中国和丹麦完全赞同,两国高校通过在气候变化、低碳发展、绿色环境等领域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为促进绿色转型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和丹麦将优先开展和深化以下领域合作:

(一)气候变化和脱碳技术。

(二)环境保护、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利用。

(三)可持续的粮农技术。

(四)可持续的全球卫生。

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合作

中国和丹麦将继续深化在知识产权(如:专利、商标、地理标志)领域合作协调,包括每年就相关立法开展信息交流,共同开展合作活动。

海事:绿色航运和绿色海事技术合作

作为海洋国家,中国和丹麦都坚定致力于减少全球航运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旨在加强绿色航运和绿色海事技术合作,包括:

(一)在国际海事组织等框架下加强对话与合作,推动全球航运减排。

(二)在绿色海事技术、船舶制造与离岸设备等领域交流知识和经验,利用绿色技术降低新建船舶和船舶改造的碳排放。

(三)促进替代燃料生产和燃料储运、加注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航运绿色转型。

粮食和农业:提升质量和可持续性

中国和丹麦认识到可持续粮食和农业生产将是可持续世界的基石。双方在食品安全和生物安全措施等粮食生产领域合作传统悠久。中国和丹麦同意通过《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推进粮食和农业领域合作,继续加强并扩大以下领域合作:

(一)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包括可持续畜牧生产。

(二)食品安全、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食品营养和食材原料。

(三)动物健康、动物福利、人畜共患传染病以及兽药,包括“同一健康”视角下的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

(四)乳品技术等乳制品行业合作。

(五)有机食品和农业。

旅游:可持续发展

中国和丹麦将继续推动在旅游领域的交流合作,以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为此,中国和丹麦将在可持续旅游方面加强交流合作。

健康:人人享有

中国和丹麦均致力于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包括平等获得优质卫生服务以及创新药物和医疗设备。《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旨在加强和促进身心健康和福祉,提升国民预期寿命,包括开展非传染性疾病合作。为此,中国和丹麦将开展以下重点领域合作:

(一)药物和医疗设备,包括监管事务。

(二)初级卫生保健,包括心理健康和非传染性疾病。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819/c1002-40059591.html

2023年8月17日 星期四

哥伦比亚中部地区发生6.1级地震 首都波哥大震感明显

据哥伦比亚地质局(SGC)消息,当地时间8月17日12时04分,哥伦比亚中部发生里氏6.1级地震,震中位于梅塔省的埃尔卡尔瓦里奥。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震感明显,建筑物持续晃动大约5秒,民众纷纷到户外避险。目前尚不清楚地震造成的具体损失情况。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818/c1002-40059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