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3年9月21日 星期四

万里尚为邻 韶华满目新——写在第六届中阿博览会开幕之际

  金秋时节,塞上江南,共襄盛会。

  9月21日至24日,以“携手新时代 抢抓新机遇 共享新未来”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在宁夏银川召开。

  这是十年之约——适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由中阿经贸论坛升级至今也已十年,成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这是新的起点——在中阿关系进入全新时代下召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中阿、中海、中沙领导人“三环峰会”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

  十年盛会 开创新局

  典农河畔,开幕大会现场,来自近60个国家的政府部门、驻华机构代表的千余名嘉宾陆续入场,共赴金秋盛会。

  这是9月21日在宁夏银川拍摄的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开幕式会场外景。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紧邻的银川国际会展中心,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220余家国外商协会、企业和150多家国内大型企业准备就绪。

  十年间,中阿博览会,显现出不一般的活力、动力。

  十年间,经贸合作生机勃勃——

  就在20天前,宁夏大学科研团队和卡塔尔签订了3.4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将共建中卡光伏智能农业科技园及两个研究中心,其自主研发的绿色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将应用于卡塔尔700多个农场,并在20多个阿拉伯国家推广。

  “许多阿拉伯国家与宁夏一样干旱缺水,因此我们研发的智能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认可。”宁夏大学孙兆军教授说。从2013年首次在阿拉伯国家试验,到2015年设备出口,再到今年共建农业科技园……这场跨越山海的绿色合作是中阿博览会十年硕果的生动注脚。

  9月21日,嘉宾(右二)在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现场与参展商交流。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中国是阿拉伯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阿贸易额从2012年的2224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4314亿美元,十年间增长了近一倍。今年上半年,中阿双边贸易额规模保持稳定,达到1999亿美元。

  十年间,友谊互信再谱新篇——

  “我将以文字为桥梁,促进彼此友谊长存。”21日召开的中阿青年创新发展论坛上,摩洛哥姑娘宝云作为代表介绍中阿文化传播经验。她参与翻译的中国电视剧《山海情》近期正在阿曼、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播出。

  摩洛哥是第一个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规划的北非国家。摩洛哥全国自由人士联盟政治局委员、众议院副议长哈桑·本·欧麦尔说,得益于同中方在投资、基础设施、技术开发等领域的合作,摩洛哥正在崛起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重要门户。

  文化交融,共谋发展。黎巴嫩“阿拉伯人眼中的中国”新闻网站总编阿里·拉亚说:“中国始终致力于加强与阿拉伯世界的合作,第六届中阿博览会是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加强合作的重要契机。”

  十年间,“一带一路”互惠共赢——

  十年间,中阿博览会共有112个国家和地区、6000多家中外企业、超过40万客商参加,累计签订各类合作项目1200多个,涉及农业、化工、医药等多个领域。截至去年12月,中国已同21个阿拉伯国家及阿盟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双方在基础设施、能源、技术、金融等领域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9月21日,嘉宾在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主宾国沙特阿拉伯王国展馆洽谈。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中国驻沙特大使馆临时代办殷立军说,通过十年的合作交流,中阿博览会规模不断扩大、成果日益丰富,展现出强劲韧性和旺盛活力,已成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

  深化合作 再谱新篇

  8月27日11时40分,承载260多名旅客的3U3781航班从宁夏银川河东国际机场飞向迪拜,标志着银川直飞迪拜航线复航,为中阿博览会增加空中通道。

  这条空中之路承载了中阿两国青年的创业梦。“单程只要8小时,太便捷了。”跨境电商创业者杨万龙说,参加上一届博览会后,他便把“中国制造”卖到阿拉伯国家,从生活百货到汽车配件,去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同比增长2倍。

  “电子支付在阿拉伯国家普及后,还将带来更大增长,要抢抓机遇,提前布局。”眼下他着手开拓生鲜市场,计划建立海外仓在当地寻找合作伙伴。

  这是一次全新起点上召开的盛会:在中国推动下中东国家出现“和解潮”;疫情过后全面恢复线下举办;去年底“三环峰会”召开,推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关系迈上新台阶,打开新蓝图,开启新时代。

  新起点彰显新气象——

  可监测灾害性天气的“丝路·天眼”遥感应用平台等在本次博览会上首发。绿色高保水土壤制备、手术机器人……一批领先设备、技术和新产品亮相,传递博览会新气象。

  这是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医疗康养与智慧气象展区(9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新气象带来新机遇——

  广东省是本届博览会主题省。参展商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艳纯说:“我们在阿拉伯国家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营业额每年均有递增,相信参加完本届博览会还将再上一个台阶。”

  9月21日,嘉宾在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主题省—广东省展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沙特阿拉伯王国是本次博览会的主宾国。沙特工业和矿产资源大臣班达尔·胡拉耶夫说,中国已成为沙特最主要且强有力的合作伙伴之一。我们非常愿意借助中阿博览会这一成熟平台,拓展合作领域、加快合作步伐。

  9月21日,观众在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主宾国沙特阿拉伯王国展馆现场参观。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新机遇创造新前景——

  迪拜商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穆罕默德·卢塔表示,中国经济增长基础稳固,有强大的制造业和人才库支撑,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方面发展迅速,这些竞争优势充满吸引力。

  从“弘扬丝路精神”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从“携手推动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实现更大发展”到“携手打造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六届中阿博览会连续举办,正是中阿合作持续发展、关系不断深化的生动见证。

  抓住机遇 共赢未来

  2022年中阿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30.6%,今年上半年,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增速达9.8%。

  世界经济面临多重下行风险,第六届中阿博览会的举办,会释放哪些积极信号?

  “中阿合作为世界经济注入暖流,中阿交往也为世界提供了不同文明交流的典范。”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说,在当前全球大国博弈加剧、全球能源转型、主权债务高企、各国抢占新经济发展制高点的背景下,中阿经贸合作的意义进一步彰显。

  9月21日,嘉宾在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现场了解清洁能源项目。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埃及外交部议会事务部长助理萨拉赫丁·阿卜杜萨迪格说,在阿拉伯世界,中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调解冲突上。正如人们经常所说的:“如果不是中国那还能有谁?”

  沙特国际问题专家阿卜杜勒·阿齐兹·沙巴尼认为,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国为世界贡献的重要公共产品,为破解安全困境、发展难题、文明冲突提供了方案。

  面对新时代中阿经贸合作,中国抉择更加坚定:

  ——进一步加强发展战略对接,以开放拥抱发展机遇,以合作谋求互利共赢。

  ——进一步推动实现互利共赢,支持和引导中阿双方企业界深度参与合作,助力阿拉伯国家实现经济多元化、产业振兴和民生改善。

  ——进一步巩固能源合作关系,共同构建新时期中阿能源合作新格局。

  这是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数字经济与清洁能源展区(9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我们将深入落实首届中阿、中海峰会精神,围绕《中阿全面合作规划纲要》等,更好联通双方市场,汇聚发展动能,共享发展机遇,推动中阿经贸领域务实合作取得更大发展。”商务部副部长李飞说。

  遥遥丝路,通达四方。从中国创办到“一带一路”国家共享,从一展惠中阿到面向世界的开放平台,以中阿博览会为契机,中阿经贸合作将翻开新的篇章。中国将与阿拉伯国家携手前行,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字记者:刘紫凌、李钧德、侯雪静、马丽娟

  视频记者:卢鹰、刘海、吕泽

  海报设计:姜子涵

  编辑:崇大海、李民、宋为伟、张曼怡、胡碧霞、王浩程

  统筹:黄小希、何雨欣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922/c1002-40082869.html

李鸿忠率全国人大代表团访问塞尔维亚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9月21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9月19日至21日率全国人大代表团访问塞尔维亚。在贝尔格莱德,李鸿忠分别会见塞尔维亚总理布尔纳比奇,塞前进党主席、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武切维奇,与国民议会议长奥尔利奇举行会谈;在诺维萨德,会见伏伊伏丁那自治省议会主席帕斯托尔。

  李鸿忠表示,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同武契奇总统引领中塞关系进入全方位、高水平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两国“铁杆友谊”历久弥新。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国要继续增强政治互信,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深化务实合作,促进中塞关系更加巩固。中国全国人大愿同塞国民议会一道,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密切高层往来,加强立法合作和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为推动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作出积极贡献。

  塞方表示,塞尔维亚高度重视同中国的钢铁友谊,坚定不移支持中国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塞尔维亚由衷钦佩中国的发展成就,愿进一步深化塞中经贸、投资、科技、人文等各领域合作,加强立法机构交往和政党交流,不断续写两国传统友谊新篇章。

  李鸿忠一行还赴中国驻南联盟使馆旧址凭吊使馆被炸事件中牺牲的烈士。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922/c1002-40082739.html

2023年9月20日 星期三

专访:相信阿中合作将不断结出丰硕成果——访阿拉伯议会议长欧舒米

  新华社开罗9月20日电 专访:相信阿中合作将不断结出丰硕成果——访阿拉伯议会议长欧舒米

  新华社记者姚兵 沈丹琳

  阿拉伯议会议长欧舒米日前在埃及首都开罗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与广大阿拉伯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相信阿中合作将不断结出丰硕成果。

  欧舒米指出,中国正在以多种方式支持阿拉伯人民,特别是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投资、推动项目落实等方面。即将在中国宁夏举行的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必将推动阿中各领域合作进一步加强。

  成立于2012年12月的阿拉伯议会是阿拉伯国家联盟下属的常设机构,现任议长欧舒米今年8月25日至31日率团访华,与中方探讨了加强双方立法机构交往事宜。欧舒米说,那是一次成功的访问,在加强阿中关系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对中国的这次访问非常重要,我们得到了中国朋友鼎力支持和积极响应。”欧舒米说,“这使我们备受鼓舞,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阿中关系,特别是立法机构之间的关系。”

  欧舒米指出,“我们乐于与中国立法机构进行互利合作”,支持中国进一步深化同阿拉伯国家的合作关系。

  欧舒米说,“我们对阿中合作非常乐观”,期待阿拉伯世界和中国的关系在未来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为双方带来“积极成果”。

  欧舒米表示,阿拉伯世界与中国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双方关系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中国是一个大国,有能力为许多国家提供帮助,我们为中国取得的成功感到高兴。”他说,“我们尊重中国,祝愿中国一切顺利。”

  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设在开罗,现有22个成员国,中国与阿盟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2004年1月30日,中国和阿盟共同宣布成立中阿合作论坛,成为双方开展集体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921/c1002-40082134.html

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的家园(和音)

  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东盟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将继续与东盟国家在携手发展、互利共赢的道路上同舟共济、精诚合作

  

  9月19日,为期4天的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闭幕。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10周年,也是东博会和投资峰会创办20周年。本届东博会和投资峰会的成功举办体现了中国和东盟共谋发展、合作共赢的坚定决心,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新动力。

  东博会和投资峰会见证了中国和东盟关系的不断发展。20年前,中国作为对话伙伴国家率先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东盟建立起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10年前,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提出愿同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携手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得到东盟各国积极响应。2年前,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为中国—东盟合作擘画崭新蓝图、指明前进方向。中国和东盟坚持团结自强、合作共赢,共同守护了地区和平与安宁,共同创造了经济腾飞的奇迹。

  东博会和投资峰会见证了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稳步升级。本届东博会和投资峰会签约项目数量和总投资额均创历届之最,亮眼的成绩单折射出各方对中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的坚定信心,也真切反映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深度和热度。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从2004年的1000多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9753.4亿美元,中国连续14年保持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双方已连续3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累计双向投资总额超过了3800亿美元。当前,中国和东盟正积极推进自贸区3.0版谈判,将全面提升中国—东盟经贸制度型开放水平。中国—东盟关系已经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成功的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

  本届东博会和投资峰会以“和合共生建家园,命运与共向未来——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打造经济增长中心”为主题,展现了开放合作的鲜明态度。东盟国家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方向和重点地区。共建“一带一路”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加快对接,大量促发展、惠民生的项目落地生根,为双方人民带去实实在在的好处。“老挝将继续与东盟和中国保持密切合作,为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作出积极贡献”“马来西亚愿同中方全力合作,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泰国的发展政策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相契合”……东盟国家纷纷表示愿继续同中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充分表明“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互利共赢之路,双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必将越走越深、越走越实。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中国和东盟国家将进一步深化感情的交融,进一步夯实信任的根基,进一步拉紧利益的纽带,进一步扩展开放的胸襟,共同做地区和平的建设者、合作共赢的倡导者、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捍卫者,朝着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努力。中国奉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一向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未来,中方将在践行亲诚惠容方面下更大功夫,携手地区国家营造有利于发展繁荣、和平安宁的良好环境,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聚到永久,风雨并肩走,共患难,我们手牵手,永远是朋友……”响彻会场的东博会主题曲唱出了中国和东盟国家和合共生、命运与共的要义。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东盟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将继续与东盟国家在携手发展、互利共赢的道路上同舟共济、精诚合作,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的家园。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21日 02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921/c1002-40081963.html

尹力率中共代表团访问卡塔尔

  新华社多哈9月20日电(记者汪强)应卡塔尔政府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率中共代表团于9月18日至20日访卡。其间,分别会见卡首相办公厅主任兼国家旅游委员会副主席哈拉吉、投资局董事会主席兼央行行长谢赫班达尔、市政大臣阿卜杜拉、通讯与信息技术大臣兼自由区管委会副主席马奈伊等。

  尹力表示,在习近平主席和塔米姆埃米尔战略引领下,双方各领域交往合作持续深化。今年是中卡建交35周年及北京与多哈结好15周年。中方愿同卡方以此为契机,积极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和首届中阿、中海峰会成果,加强治国理念交流互鉴,推动中卡、中海、中阿关系迈上新台阶。北京愿同卡方特别是多哈进一步深化文化、旅游、投资等领域交流合作,为中卡关系发展作出首都贡献。

  卡方表示,卡领导人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视中国为战略伙伴,近年来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巩固,在多边场合相互支持,在经贸、人文、体育等领域密切交流。卡方愿同中方深化发展战略对接和“一带一路”合作,围绕现代化建设加强两国首都交往合作,推动卡中战略伙伴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尹力还结合北京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等建设,考察调研卢塞尔体育场、卡塔尔国家博物馆、卡塔拉文化园,出席“你好,北京”摄影展等活动。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921/c1002-40082023.html

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见王毅

新华社圣彼得堡9月20日电(记者安晓萌)当地时间9月2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圣彼得堡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

普京请王毅转达对习近平主席的诚挚问候,表示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访问,取得圆满成功,体现了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自那以来,双方达成的重要共识正在逐一落实,两国经贸、人文、体育等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积极成果。今年以来,俄罗斯已克服美西方单边制裁冲击,经济开始恢复增长,各种机能正常运转,我们期待同中方加强规划,深化务实合作。俄方高度赞赏并积极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反对对倡议的歪曲抹黑,愿加强欧亚经济联盟同倡议对接,推进地区一体化进程。

普京说,当前国际局势演变充分印证了习近平主席对百年未有大变局的战略判断。在俄中等各方共同努力下,金砖国家今年成功扩员,推动金砖合作迈上新台阶。俄方愿同中方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机制等多边框架下保持密切协调,抵制单极霸权和阵营对抗,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王毅转达了习近平主席对普京总统的亲切问候,表示两国元首今年成功会晤,共同擘画了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的蓝图,为推动双边关系深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这次访俄期间,我同帕特鲁舍夫安秘和拉夫罗夫外长全面梳理了两国各领域合作,愿同俄方一道,以两国元首重要共识为根本遵循,增进战略互信,深化务实合作,进一步夯实中俄友好的民意和社会基础。

王毅说,习近平主席强调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世界多极化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逆势前行,单边行径不可持续,霸权主义不得人心。中俄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推动世界发展进步负有重要责任。双方要加强多边战略协作,维护两国正当权益,为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作出新的努力。

双方还就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交换了意见。在乌克兰问题上,普京重申俄方愿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

访俄期间,王毅还与俄方共同主持中俄第十八轮战略安全磋商,举行中俄蒙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晤,并分别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蒙古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长恩赫巴亚尔。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921/c1002-40081948.html

综述:以两国元首共识为引领 开辟新时代中国巴西关系新未来

  新华社巴西利亚9月20日电 综述:以两国元首共识为引领 开辟新时代中国巴西关系新未来

  新华社记者卞卓丹

  今年是中国和巴西建立战略伙伴关系30周年。作为东西半球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巴双方正在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引领下,着力开辟新时代中巴关系新未来,更好造福两国人民,为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1974年8月建交以来,中巴两国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两国关系持续稳定向前发展。1993年,巴西成为首个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中大国;2012年,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23年4月,巴西总统卢拉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中巴双方发表了关于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习近平主席和卢拉总统达成的一系列共识成为开辟新时代中巴关系新未来的重要指引。

  在全球政经格局加速调整的背景下,当前的中巴关系已超越双边范畴,“全局性、战略性、全球性”影响日益突出,成为国际舞台上推动发展中国家团结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卢拉表示,巴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坚实稳固,巴方期待同中方密切高层交往,深化互利合作,增进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上的协调配合,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强劲发展。

  经贸合作方面,巴西是首个对华贸易突破千亿美元的拉美国家,中国多年保持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地位,中国对巴西的累计投资额已近1000亿美元。近年来,除农牧业、能矿业等传统合作领域外,科技创新合作已成为中巴关系的新亮点。

  卢拉表示,巴中深化合作将有助于推动巴“再工业化”进程。今年4月,卢拉访华期间,中巴在贸易投资、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信息通信、减贫、检疫、航天等领域签署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中巴经贸关系的拓展与深化,带动了双方在货币金融领域的合作。巴西中央银行3月31日宣布,人民币已超过欧元,成为该国第二大国际储备货币。当月,巴西还与中国达成了在双边贸易与融资活动中使用本币结算的协议。卢拉日前还提议,在巴西与阿根廷的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

  在政治、经济关系日益拓展、深化的同时,中巴两国还搭建起越来越多人文交流的桥梁。两国大力促进科研、教育机构和留学生交流,进一步推动在巴中文教学和在华开展巴西葡萄牙语教学。今年3月,拉美第一所中医孔子学院在巴西戈亚斯州正式开学授课;6月,12名巴西学子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

  展望未来,中巴合作潜力巨大,两国关系前景光明。正如习近平主席今年4月同卢拉举行会谈时所说,中国正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为包括巴西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更多机遇。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920/c1002-40081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