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麦隆领土管理部长恩吉9日说,雅温得一处丘陵地区因暴雨引发山体滑坡,已造成27人死亡、约20人受伤。
2023年10月9日 星期一
巴以新一轮冲突死亡人数升至约1600人
新华社加沙/耶路撒冷10月9日电(记者柳伟建 吕迎旭)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9日晚发表声明说,以色列军队袭击加沙地带已造成687人死亡、3726人受伤。以色列媒体当晚报道,巴以新一轮冲突已造成900多名以色列人丧生。
以色列卫生部消息说,以全国各大医院接收的受伤者人数升至2741人。以政府官员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伤亡人数还会上升。据以军消息,目前以军仍在南部与越境进入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武装人员交火。
巴勒斯坦消息人士9日告诉新华社记者,以军当天下午对加沙城进行了密集空袭,至少86栋建筑物受损。
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发言人阿布·乌拜达9日晚发表声明说,哈马斯已经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并为一切可能性做好准备。
据巴勒斯坦通讯社9日报道,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当天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电话。阿巴斯呼吁联合国立即进行干预,制止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民的侵略,并强调了向加沙地带提供医疗援助的重要性。古特雷斯表示,联合国正与有关各方进行接触,避免局势持续升级。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7日爆发新一轮军事冲突,哈马斯当天对以色列发起军事行动,以军则对加沙地带展开多轮空袭。冲突目前仍在持续。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1010/c1002-40091851.html
共同为促进全球互联互通做增量(和音)
共建“一带一路”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为全球互联互通、共同发展注入活力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一列列满载榴莲、山竹等东南亚农产品的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通过云南磨憨铁路口岸入境中国。今年以来,中老铁路已累计运输货物1400多万吨,货物运输覆盖老挝、泰国、越南、缅甸等国家。中老铁路物流活力不断上升,是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互联互通、促进联动发展的生动写照。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为全球互联互通、共同发展注入活力,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积极担当。
“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我们愿同国际社会加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共同为促进全球互联互通做增量,让更多国家、更多民众共享发展成果”……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核心内涵就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协同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10年来,基础设施“硬联通”不断加强。互联互通是一条脚下之路,无论是公路、铁路、航路还是网路,路通到哪里,中国同各国的合作就在哪里。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和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扎实推进,雅万高铁、蒙内铁路、亚吉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成功建设,中欧班列铺画运行线路84条、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1个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覆盖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65个港口……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许多国家打破长期制约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夫妇感叹:“历史上从来没有谁尝试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在经济领域将那么多国家和大洲连接起来。”
10年来,规则标准“软联通”显著提升。互联互通是一条规则之路,多一些协调合作,少一些规则障碍,物流就会更畅通、交往就会更便捷。10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在工作制度对接、技术标准协调、检验结果互认、电子证书联网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红利逐步显现,“经认证的经营者”协议签署数量位居全球首位。2013年至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额、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年均分别增长8.6%和5.8%,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世界银行发布的《“一带一路”经济学》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将使参与国间的贸易往来增加4.1%。
10年来,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精彩纷呈。互联互通是一条心灵之路,你了解我,我懂得你,道理就会越讲越明白,事情就会越来越好办。马拉维的600眼水井成为润泽当地15万民众的“幸福井”,鲁班工坊帮助塔吉克斯坦等国年轻人掌握职业技能,来自中国的菌草技术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草”……共建“一带一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共建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发展经验共享,让更多国家坚定了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信心。共建“一带一路”促进民心相通,正逐步在共建国家民众中形成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
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应该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守望相助,即使相隔万水千山,也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康庄大道。”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全球贸易不振,加强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在即将举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将同各方擘画互联互通新蓝图,更好地促进协同联动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10日 03 版)
相关新闻:
共同把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铺得更宽更远——瞩望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①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1010/c1002-40091783.html
综合消息:以色列“全面封锁”加沙地带 巴以冲突已致1300多人死亡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9日说,已指示以军“全面封锁”巴勒斯坦加沙地带。据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医疗机构最新消息,冲突已造成1300多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
以能源部长卡茨同在9日表示,他已下令切断以色列对加沙地带供水。此前,以色列能源部已宣布切断对加沙地带的供电。加沙地带三分之二供电来自以色列。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7日爆发新一轮军事冲突。9日,以军证实在南部多处地点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武装人员交火。
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9日说,以色列军队袭击加沙地带已造成巴方约560人死亡、2900人受伤。同一天,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说,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空袭造成4名以色列被俘人员丧生,另有多名卡桑旅人员死亡。
设于东耶路撒冷的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巴勒斯坦办公室8日晚发表声明说,巴以新一轮冲突已导致加沙地带至少1.75万个家庭、超过12万人流离失所,约7.3万人在加沙地带多所学校里避难。联合国已启动位于加沙地带的紧急避难所。
以色列卫生部9日确认,冲突已造成至少800名以色列人死亡、2506人受伤。以色列一个救援组织8日夜称,在以色列与加沙地带边境附近举行的一个音乐会现场发现260名以色列人遗体,哈马斯武装人员枪杀了这些以色列人。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8日发表声明说,他已下令将美国“福特”号航母打击群部署至地中海东部地区。美国还将向该地区增派F-35和F-16等型号战斗机。他说,美国政府将迅速为以方提供弹药等额外装备和资源,首批安全援助将于数天后运抵以色列。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9日在莫斯科与到访的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盖特举行会谈并共同会见记者。拉夫罗夫表示,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不能再拖延,联合国有关决议必须得到执行。美国正在破坏各方协调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努力,试图垄断调解进程,使巴以对话偏离政治解决方案。
盖特说,持续不断的冲突是联合国有关决议未得到执行的结果。由于缺乏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尝试,类似冲突局势仍将持续。他呼吁就巴以冲突局势建立政治对话,推动相关问题得到公正解决。
据约旦王宫声明,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8日与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通电话。阿卜杜拉二世重申约旦对巴勒斯坦正义事业的坚定立场,呼吁在“两国方案”的基础上公正、全面解决巴勒斯坦问题。阿卜杜拉二世当天还分别与法国总统马克龙、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等就巴以局势通电话。
一名巴方消息人士8日透露,卡塔尔正在斡旋哈马斯和以色列之间的一项换俘协议:哈马斯方面释放被俘虏的以色列妇女,以换取以色列释放其监狱中的巴勒斯坦妇女。卡塔尔寻求在美国支持下达成该协议。以色列政府官员9日说,并未就此与哈马斯展开谈判。
埃及总统府9日发表声明说,埃及总统塞西当天和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通电话,讨论巴以冲突问题。声明说,两国领导人同意加强磋商,推动外交努力,阻止流血冲突,确保地区稳定与安全。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1009/c1002-40091756.html
外交部发言人就仁爱礁问题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9日就仁爱礁问题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10月7日,菲律宾武装部队发言人称,中国声称对“西菲律宾海”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是有争议的,中国“毫无根据”的主张及其在“西菲律宾海”的行为不负责任。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发言人表示,近来菲律宾在仁爱礁采取的一系列举动,严重侵犯中国的领土主权,中方已就此多次向菲律宾提出严正交涉。中方愿重申以下几点:
一、仁爱礁历来就是中国领土。仁爱礁无论在地理上、经济上、政治上,还是在历史上,都是中国南沙群岛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完全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群岛的规定。中国对包括仁爱礁在内的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是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并确立的,符合包括《联合国宪章》在内的国际法。
二、仁爱礁从来就不是菲律宾领土。菲律宾的领土范围是由1898年《美西和平条约》(《巴黎条约》)、1900年《美西关于菲律宾外围岛屿割让的条约》(《华盛顿条约》)、1930年《关于划定英属北婆罗洲与美属菲律宾之间的边界条约》规定的,包括仁爱礁在内的南沙群岛完全不在菲律宾领土范围内。菲律宾以距离菲领土较近为由对仁爱礁主张主权,是完全没有法律依据的。
三、南海仲裁案所谓裁决是非法无效的。菲律宾提起的南海仲裁案直接涉及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问题。领土问题不属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调整的范围。同时,中国政府已于2006年根据《公约》第298条规定,将海洋划界等问题排除在任何国际司法或仲裁管辖之外。菲律宾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违反《公约》规定。仲裁庭违反“国家同意”原则,越权管辖、枉法裁判,所作裁决是非法的、无效的,没有任何拘束力。菲律宾依据上述裁决主张仁爱礁属于菲律宾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在法律上站不住脚。
四、菲律宾派军舰在仁爱礁“坐滩”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1999年5月,菲律宾派57号坦克登陆舰在仁爱礁非法“坐滩”。中方当即提出严正交涉,要求菲方立即拖走该军舰。菲方一再承诺尽快拖走军舰。但24年过去了,菲方军舰还在原地“搁浅”。中方不能接受菲方一再违背承诺、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行径,菲方有责任拖走“坐滩”军舰。
五、造成当前海上事态的责任完全在菲律宾方面。一段时间以来,菲律宾无视中方的善意和诚意,不断派公务船、军舰强闯仁爱礁邻近海域,企图运送用于大规模维修加固非法“坐滩”军舰的建筑物资,实现对仁爱礁的永久占领。菲律宾此举严重侵犯中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违反国际法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破坏地区和平稳定。
发言人表示,中方再次敦促菲方重视中方关切,停止在海上挑衅滋事,停止无端攻击抹黑,避免影响破坏南海的和平与稳定,损害本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中方将继续按照国内法和国际法,采取必要措施,坚定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1009/c1002-40091754.html
2023年10月8日 星期日
巴以大规模冲突将走向何方
新华社耶路撒冷10月8日电 (国际观察)巴以大规模冲突将走向何方
新华社记者吕迎旭 张天朗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7日爆发新一轮军事冲突,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当天在犹太假日期间对以色列发起军事行动。截至8日,此轮冲突已造成双方600多人死亡,3000多人受伤,数十名以色列军官和士兵被俘。
分析人士指出,哈马斯的行动目标是提升自身在巴民众心中政治形象,吸引国际社会对巴以问题的关注。而以色列此次遭到突袭,预计将加大对加沙武装人员的打击力度,未来局势如何发展尚不明朗。
这是10月7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市拍摄的遭火箭弹毁坏的车辆。(新华社发,吉德翁·马科维奇摄/基尼图片社)
“前所未有”的突袭
谈起7日爆发的冲突,以色列人纷纷用“前所未有”来形容。以色列民众科亨在耶路撒冷市中心告诉记者,这是几十年来从来没有遇到的情况。以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哈马斯的行动令他“感到震惊”。
分析人士指出,这轮冲突与过去相比,主要有三点不同:
首先,哈马斯先发制人。7日早上,哈马斯率先向以色列中部和南部密集发射火箭弹,特拉维夫、阿什凯隆等城市响起防空警报。
其次,过去耶路撒冷很少遭到巴勒斯坦火箭弹袭击,但7日耶路撒冷多次响起防空警报声,以色列“铁穹”防御系统拦截火箭弹发出的巨响接二连三。
再者,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动空中和陆地双重打击。以往,加沙武装组织打击以色列的主要方式是向其发射火箭弹,而此次巴勒斯坦武装人员越境进入以色列境内。以军表示,以色列南部多个犹太人定居点被巴勒斯坦武装人员控制,以军正在与他们进行巷战。
哈马斯此次的军事行动不仅造成以方大量人员伤亡,以军官和士兵也在军事行动中被俘。以色列《晚报》7日刊文说,以色列遭哈马斯重创源自“重大的情报失败”。
这是10月7日在加沙地带城市拉法拍摄的向以色列发射的火箭弹。(新华社发,哈立德·奥马尔摄)
行动背后的考量
以色列分析人士认为,哈马斯精心策划了这次军事行动。以色列国家安全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约埃尔·古赞斯基告诉新华社记者,哈马斯准备军事行动“估计耗时几个月”。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达吉尼也认为,哈马斯为此次行动做了充分准备,而以色列没有做好准备,因此以方伤亡严重。
分析指出,哈马斯此时对以色列进行打击有多重考虑。首先,与约旦河西岸形势有关。近期以军多次进入杰宁和纳布卢斯,与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发生冲突,造成人员伤亡。对以色列进行报复、提升在巴民众心目中的形象是哈马斯的一个目标。
其次,自9月中旬以来,以色列迎来犹太新年、赎罪日、住棚节等多个节日,7日是长假的最后一天。以色列贝京-萨达特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埃亚勒·平科告诉新华社记者,假日即将结束是以色列戒备容易松懈的时候,所以哈马斯选择这一时机发起行动。
平科指出,6日恰逢“赎罪日战争”爆发50周年,多家阿拉伯和以色列媒体对此进行大篇幅回顾,哈马斯选择7日发动军事行动具有“象征性意义”。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文章指出,50年前,埃及和叙利亚在犹太节日赎罪日对以色列发起突袭,取得战争初期的胜利。哈马斯试图在50年后证明它可以做同样的事情,从而提升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
这是10月7日在加沙城拍摄的以色列军队空袭后浓烟滚滚的场面。(新华社发,里泽克·阿卜杜勒贾瓦德摄)
难以预料的局势
内塔尼亚胡7日宣布,以色列处于“战争状态”,并指示动员预备役部队进行还击。截至发稿时,本轮冲突尚在持续。
分析认为,遭到突袭后,以色列预计加大对加沙武装人员的打击力度,落实内塔尼亚胡所说的“敌人将付出前所未有的代价”。但以色列军事分析家阿维·贝纳亚胡表示,与以往不同,这次冲突中有以色列人员被俘,预计以方反击措施将受到掣肘。
分析人士指出,局势发展可能还会受到以色列境内阿拉伯人反应的影响。以色列10月7日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防止境内阿拉伯人加入冲突。阿拉伯人约占以色列总人口的21%。2021年5月,为声援加沙武装组织与以色列的冲突,以境内阿拉伯人与以警察发生暴力冲突。
10月7日,加沙城的巴勒斯坦民众查看以色列空袭后毁坏的民宅。(新华社发,里泽克·阿卜杜勒贾瓦德摄)
此外,黎巴嫩真主党8日发表声明说,其军事组织向以色列占领的萨巴阿农场内以军阵地发射火箭弹和炮弹。以军同日发表声明说,以军炮兵正在攻击黎巴嫩境内炮弹来袭区域。双方此举使该地区局势更加复杂。
巴勒斯坦比尔扎伊特大学教授加桑·哈提卜说,此次冲突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安全和战略等层面。目前尚难判断冲突将持续多久,结局也很难预测。(参与记者:柳伟建、刘品然)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1009/c1002-40091142.html
小而美的“中国草”在各国开出“幸福花”
★ 卷首语 ★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十年一路走来,“一带一路”倡议始终不忘初心、不惧风雨、披荆斩棘,从愿景走向现实,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打造了一个个“国家地标”“合作丰碑”,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的国际合作平台。
倡议好不好、项目实不实,参与的国家和人民最有发言权。近期,来自70个发展中国家的80多名记者来华,采访“一带一路”项目的中方承建机构和参与人员,用一篇篇现场报道现身说法,生动讲述共建“一带一路”的真实故事。
本篇为巴布亚新几内亚、摩尔多瓦记者造访菌草技术发源地——中国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实地报道“中国草”如何研发并播种海外,成为造福当地的“致富草”“幸福草”的文章摘要。
▲ 菌草产业示意图
巴布亚新几内亚《信使邮报》记者克劳迪娅·塔莉在报道中写到,菌草研究所里,一株由巴新已故前总理莫劳塔亲手种下的菌草傲然耸立,恰如中国和巴新之间的减贫合作多年来蓬勃发展、生生不息。菌草技术着力解决巴新贫困和电力供应短缺这两大突出难题,已有超过4.5万户家庭从菌草项目中受益,随着项目在巴新进一步普及,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 巴新前总理访华时亲手种下菌草
菌草研究所教授介绍,巴新是首个开展菌草项目的海外国家。起初,中国援巴新团队将注意力放在粮食增产这一扶贫关键问题上,教当地人种植菌草“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后来,菌草技术的使用范围扩展到牲畜饲料等领域。如今,科研人员正研究利用菌草生产绿色电力,助力解决巴新能源供应短缺问题。
▲ 多国记者采访菌草研究所教授
实地了解菌草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后,记者表示,菌草项目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小而美”的项目理念,打造了极具韧性的粮食生产周期,提高了土地与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农民提供了维持生计、改善生活的充足资源。菌草项目在巴新取得巨大成功,一方面帮助巴新找到了一条实现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充分动员当地民众通过菌草生产脱贫致富;另一方面也为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开展减贫和可持续发展合作树立了典范,将使更多国家从中受益。
▲ 巴布亚新几内亚记者报道截图
摩尔多瓦“诺伊”通讯社记者谢尔盖·若鲁迪也对菌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给予了充分肯定。记者报道称,蓬勃发展的菌草产业作为交叉科研领域的前沿技术,有力帮助中国数百万人脱贫致富,为中国脱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
▲ 科研人员介绍菌草技术
回顾过去,记者指出,习近平主席在担任福建省省长期间,亲自促成了援助巴新菌草项目成功落地。多年来,菌草技术已传播到100多个国家,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一致认可。
展望未来,记者表示,菌草技术为推动国际减贫事业、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做出了并将继续做出特殊贡献。“中国草”跨越国家界限,突破时空限制,将持续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 摩尔多瓦记者报道截图
“一带一路”小知识
菌草技术是“以草代木”发展起来的中国特有技术,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结合,有利于生态、粮食、能源安全。菌草技术是中国脱贫工作的成功实践,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援外扶贫品牌,也是中国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从首个菌草项目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落地,到该项目在亚非拉100多个国家推广,中国菌草技术紧扣消除贫困、促进就业、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等目标,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增进当地人民福祉。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1009/c1002-40091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