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4年4月28日 星期日

美国多地遭遇龙卷风及强风暴袭击

新华社洛杉矶4月27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多地近日持续遭遇龙卷风及强风暴袭击,雷暴、强降雨、强风、冰雹等各类极端天气风险增加。

美国国家气象局27日针对堪萨斯州、密苏里州、伊利诺伊州、艾奥瓦州、威斯康星州、得克萨斯州等多地发布龙卷风预警。国家气象局当天晚间发布的最新消息称,雷暴天气正在影响艾奥瓦州和密苏里州,即将影响伊利诺伊州部分地区,未来雷暴风险还可能增加。

美国国家气象局风暴预测中心当天发布的消息称,美国南部平原及密苏里河谷下游大部分地区当晚将遭遇强雷暴天气。其中,得克萨斯州北部、堪萨斯州东南部及密苏里州西南部地区面临的极端天气威胁最为严峻,包括龙卷风、强风、冰雹等。

此外,强风暴系统还加剧了山洪暴发风险。短时间内的大量降雨可能引发山洪。得克萨斯州和艾奥瓦州等多地发布了洪水预警。

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26日美国共有5个州报告83起龙卷风、33起灾害性强风和60起大冰雹极端天气。内布拉斯加州和艾奥瓦州灾情严重,许多房屋被夷为平地,一些民众受伤,两州部分地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在美国,龙卷风通常发生在春季和夏季,最常出现的区域为落基山脉以东以及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中部平原地区。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429/c1002-40226170.html

专访|美国贩卖战争违背东南亚人民和平心愿——访印尼学者维罗妮卡·萨拉斯瓦蒂

新华社雅加达4月28日电 专访|美国贩卖战争违背东南亚人民和平心愿——访印尼学者维罗妮卡·萨拉斯瓦蒂

新华社记者叶平凡 陶方伟

印度尼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维罗妮卡·萨拉斯瓦蒂日前在雅加达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美国长期以来在世界各地挑起冲突、贩卖战争,违背东南亚人民渴望和平稳定的心愿。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东盟研究中心本月初发布《东南亚态势报告:2024》。报告显示,当被问及“美国是否能在世界和平、安全、繁荣和治理方面作出正确的事”时,表示“只有一点或完全没有信心”的东南亚国家受访者比例由2023年的26.1%增至37.6%;当被问及“是否对美国成为战略伙伴及地区安全提供者有信心”时,表示“只有一点或完全没有信心”的受访者比例从2023年的32%增至40.1%。

萨拉斯瓦蒂指出,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等国的人民都深受美国战争荼毒,美国的好战历史使东南亚人民认识到,美国是导致世界动荡的主要因素。

她认为,美国在他国制造冲突对立,在世界各地贩卖战争,美国国内利益集团则通过在战时贩卖军火、战后参与“重建”谋取私利、大肆敛财。

萨拉斯瓦蒂指出,美国自诩为“人权灯塔”,却在巴以冲突和俄乌冲突上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利益才是美国选择其立场的出发点,而非其自我标榜的民主、自由和人权,东南亚人民愈发认识到美国的双重标准和虚伪本质。

萨拉斯瓦蒂表示,近期美国在菲律宾部署“堤丰”中程导弹,加剧地区安全紧张局势,东南亚人民担忧美国会将战火引入东南亚,摧毁东南亚人民的和平愿景。

她强调,东南亚人民热爱和平,希望通过和平对话的方式解决问题。美国不是东南亚国家,不应该插手地区事务。

萨拉斯瓦蒂认为,东南亚国家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与中国开展了诸多合作,双方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东南亚人民的生活日渐改善。东南亚人民想要的是和平发展,而非冲突战火。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429/c1002-40226169.html

2024年4月27日 星期六

新华社快讯:印尼爪哇岛西南部海域发生6.5级地震

  新华社快讯:据印尼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消息,印尼爪哇岛西南部海域当地时间27日23时29分发生6.5级地震。(记者陶方伟)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428/c1002-40225428.html

中美应该做伙伴,而不是当对手(钟声)

  中美究竟是要做伙伴还是当对手,这是中美处理彼此关系首先要回答好的根本问题,是决定中美关系能否稳定发展的“第一粒纽扣”。“第一粒纽扣”扣好了,中美关系才会真正稳下来、好起来、向前走

  

  4月26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习近平主席深刻阐释中美关系45年发展带来的启示,阐明中方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本出发点看待中美关系,强调积极落实“旧金山愿景”,为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指明了行动方向。

  中美究竟是要做伙伴还是当对手,这是中美处理彼此关系首先要回答好的根本问题,是决定中美关系能否稳定发展的“第一粒纽扣”。如果美国总是把中国当做最主要对手,中美关系就只会麻烦不断、问题丛生。中方始终认为,地球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共同发展、各自繁荣。双方应从中美关系过去45年发展历程中汲取重要启示:两国应该做伙伴,而不是当对手;应该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应该求同存异,而不是恶性竞争;应该言必信、行必果,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条大原则,是对中美关系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中美关系走向未来的指引,应是双方共同努力的方向。

  看待和发展中美关系,中方始终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情怀出发,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对未来负责。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怎么应对这个变局,这是个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中国给出的答案就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强调,人类社会休戚相关、福祸相依,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应该为实现共赢、多赢凝聚最大共识。当前,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中美双方加强对话、管控分歧、推进合作。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应共同为世界和平承担责任,为各国发展创造机会,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为世界团结发挥积极作用。

  共同树立正确认知、共同有效管控分歧、共同推进互利合作、共同承担大国责任、共同促进人文交流,这是中美关系这座大厦应该有的四梁八柱。一段时间以来,中美双方团队推进落实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达成的共识,双方各领域的对话增多、合作增多、积极面增多,中美关系出现企稳态势。布林肯国务卿此次访华是中美落实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共识,保持对话、管控分歧、推进合作、加强国际事务协调的一部分。双方在全面交换意见基础上形成五点共识,同意加快落实两国元首在旧金山达成的重要共识,保持高层交往和各层级接触,继续开展两军交往和各领域磋商,进一步推进中美禁毒、气变、人工智能合作,采取措施扩大两国人文交流,愿就国际地区热点问题加强沟通。“旧金山愿景”是两国元首交给双方的任务,应该不折不扣加以落实。

  以和为贵、以稳为重、以信为本,这是今年的中美关系要坚持的原则。中方愿意合作,但合作应该是双向的。中方不怕竞争,但竞争应该是共同进步,而不是零和博弈。中方坚持不结盟,美方也不要搞“小圈子”。双方都可以有自己的朋友和伙伴,不要针对对方,不要反对对方,不要损害对方。应该看到,当前中美关系虽然总体止跌企稳,但负面因素仍在上升积聚。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的错误言行不断,违背其政治承诺;针对中国的经贸科技打压措施层出不穷,侵犯中国人民的发展权利;沉迷于组建封闭排他“小圈子”,操弄集团政治,损害中国战略安全利益。面对美方顽固推进遏华战略,中方必然予以坚决反对反制。

  “第一粒纽扣”扣好了,中美关系才会真正稳下来、好起来、向前走。美方应树立正确对华认知,同中方相向而行,坚守不冲突不对抗的底线,不折腾、不挑事、不越界,用行动兑现承诺,共同将“旧金山愿景”转为“实景”。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28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428/c1002-40225292.html

外媒文章:西方正在加速衰落

参考消息网4月27日报道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4月24日刊登题为《西方正在加速衰落》的文章,作者是印度政策研究中心战略研究荣誉教授布拉马·切拉尼。文章摘编如下:

自两年多前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想尽一切办法惩罚俄罗斯,但又不希望在这一过程中令自己的利益受损。这种努力基本上失败了。

到目前为止,史无前例的制裁并没有让俄罗斯经济脱轨,更不用说迫使克里姆林宫改弦更张了。俄罗斯反而转向了战时经济:它现在生产的弹药是北约的近三倍,生产的导弹数量比战争开始前还要多。

相比之下,大多数西方国家正面临经济停滞,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无法从俄罗斯获得廉价能源,只能从其他地方寻找价格更高的能源。英国正式陷入衰退。2022年第三季度,天然气价格飙升导致欧洲央行开始加息,以遏制失控的通胀,从那时开始,欧元区经济没有任何增长。燃料价格上涨让德国成为表现最差的发达经济体。

欧洲经济并非西方对俄制裁的唯一牺牲品。在俄乌冲突前已经面临“隐形侵蚀”的美元,看起来失去了一些全球影响力,甚至在石油市场上也是如此,因为一些国家在西方决定使用金融武器之后,开始寻找美元之外的替代品。

欧盟委员会挪用被冻结的俄罗斯央行资产收益的决定,将强化这些趋势。鉴于各国央行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它们的资产历来被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俄罗斯的资产却在没有国际法院或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被西方政府单方面冻结。

现在,由于“乌克兰疲劳”削弱了西方继续提供军事和金融援助的信心,欧盟委员会打起了被冻结资产每年32.5亿欧元利息的主意。根据目前的提议,大部分资金将通过欧洲和平融资机制输送,该机制为欧盟国家援助乌克兰武器提供资金。其余部分将进入欧盟预算,用于加强乌克兰的武器制造能力。

但这样的举动不太可能扭转乌克兰冲突局势。乌克兰真正需要的不光是武器和资金,更重要的是为疲惫不堪的军队补充新鲜力量。在这方面,它的选择有限:严格的征兵也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兵员缺口。

没收俄罗斯的资产收益,在国际法上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并伤害了欧洲的信誉;欧盟委员会建议的走“法律途径”,其实是在用法律恐吓对手。这还将向其他国家表明,它们的资金在西方并不安全,从而进一步增强它们寻求替代西方制度和货币的动机。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西方的金融制裁武器将会被大大削弱。

西方国家动辄使用制裁工具的行为,已经让制裁的影响力越来越小。西方制裁越来越无法改变被制裁政府的行为——无论是俄罗斯、伊朗、缅甸,还是叙利亚。(编译/王栋栋)

来源:参考消息网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427/c1002-40225278.html

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中美将开启新一轮大熊猫保护合作

  新华社成都4月27日电(记者余里、胡璐)记者27日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获悉,日前,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美国圣迭戈动物园签署了大熊猫保护合作协议,将选择一对大熊猫前往美国圣迭戈动物园,开启为期10年的大熊猫国际保护合作。

  为确保两只大熊猫在美健康生活,今年3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组织专家前往美国,与圣迭戈动物园就开展大熊猫合作进行深入磋商,开展技术指导与交流,明确大熊猫饲养管理、居住环境、健康护理等标准要求。

  按照协议内容,双方正在积极推进大熊猫赴美前相关准备工作。中方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选定了一对大熊猫“云川”(雄性)、“鑫宝”(雌性),并为两只大熊猫安排了经验丰富的饲养师和兽医陪同赴美。

  美方正在对大熊猫场馆进行改造提升,为大熊猫创造更大、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动物园还为两只大熊猫配备了曾在中国学习交流大熊猫饲养管理、日常护理及相关科研技术的专业团队。

  美国圣迭戈动物园是世界五大动物园之一。1996年,双方正式开启大熊猫合作,来自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白云”“石石”成为第一对旅居圣迭戈动物园的大熊猫。

  此后的23年时间里,双方在野生大熊猫生态学、行为学、遗传结构、监测技术、人工繁育、疾病防治、营养学、伴生物种研究以及公众教育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交流,联合攻克了系列技术难题。其中包括对大熊猫繁育、栖息地保护、大熊猫辅助营养等重点领域的重要发现。培养了一批优秀专业人才,有效提升大熊猫保护科研水平。

  先后旅居圣迭戈动物园的大熊猫“白云”“石石”“高高”繁育的“华美”“美生”等6只大熊猫,不仅是中美两国大熊猫科研合作的结晶,更是促进两国友好交流的可爱使者,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作出了积极贡献。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427/c1002-40225217.html

挽救生命的创新需要全球合作(国际论坛)

  中国在传染性疾病防控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在健康创新领域具有巨大潜力,是应对全球健康挑战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

  

  过去20多年,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了一半。这是人类21世纪取得的最伟大成就之一。取得这一成就的前提是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特别是多款可以挽救生命的疫苗研发成功并问世。世界卫生组织50年前发起“扩大免疫规划”,呼吁各国增加接种疫苗的种类和覆盖面,有资源的国家开始加大对儿童的疫苗保护。真正的加速度来自成立于2000年的全球疫苗免疫联盟,这一突破性的公私合作模式让创新成果真正惠及最有需要的人群——通过统筹全球贫困国家的接种需求,大幅降低疫苗采购成本,让超过10亿生活在资源匮乏地区的儿童也可以接种到基础疫苗。

  近年来,疫情、气候变化、战乱冲突等严重干扰了医疗卫生系统的正常运转和日常疫苗接种工作,全球南方国家所受的冲击最甚。如今,每年仍有近500万5岁以下儿童失去生命,他们中大多数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和南亚。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已经过半,但按照当前的进展速度,国际社会要实现有关儿童死亡率和传染病防控等关键目标,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

  如何才能让全球健康事业重返本世纪前20年的前进轨道?此前儿童死亡率大幅降低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包括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国际机构在内的各界伙伴齐心协力,加速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普及的进程,我们将有望大规模地挽救生命。

  中国战胜疟疾的努力就是一个例子。从青蒿素研究的开创性突破,到制药产业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药物并实现大规模生产,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已成为疟疾标准治疗方法,中国的相关防控经验被写入世界卫生组织技术文件向全球推广。在70余年时间里,中国从每年出现3000万病例降为零病例,得到了世卫组织无疟疾认证,创造了全球公共卫生的典范。这得益于中国政府的决心和投入、企业的参与、全社会的努力,以及与包括全球防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会在内的合作伙伴的密切合作。

  此时此刻,为了挽救万千生命,世界仍需要这种合作。中国在传染性疾病防控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在健康创新领域具有巨大潜力,是应对全球健康挑战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在中国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推动全球健康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汇聚跨界资源,加速创新成果的开发、转化与应用普及。我们支持中国企业开发的脊髓灰质炎、乙脑等疫苗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的预认证、扩大产能,并促进中低收入国家对这些疫苗的公平获取。中国企业生产的乙脑疫苗已经保护了超过5亿海外儿童。去年,中国宣布为巴基斯坦捐赠3000万剂脊髓灰质炎疫苗,为全球根除脊髓灰质炎贡献力量。我们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合作资助中外科学家共同在疟疾蚊媒控制、疫苗监管科学等领域开展研究,为全球传染病防控提供创新引擎。我们还与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中非疾控专家以及国际组织携手,将中国创新的抗疟经验、模式和产品应用到非洲疟疾高发社区,为当地探索有效的疟疾防控模式。

  展望未来,全球健康领域有很多令人兴奋的创新值得期待。例如,采集简便、快捷且生物安全风险较小的舌拭子检测技术有望突破结核病病例发现难的瓶颈,让大规模主动筛查成为可能。中国具备独立研究、开发、生产舌拭子检测工具的能力,有潜力加速本国乃至世界对无症状结核病患者的发现进程。此外,基金会和北京市政府以及清华大学联合支持成立的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正在研究新一代结核病和疟疾药物,一旦取得突破,将加速全球终结这些致命传染病的进程。

  我们期待持续为包括中国创新者在内的全球伙伴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创新成果的产出,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尽快走进医院、诊所、社区和千家万户。唯有如此,创新才能真正惠及那些最有需要的人群。

  本周正值创新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举办。今年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焦点之一正是如何撬动创新以应对全球健康挑战。我希望论坛可以促成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国际机构之间更紧密的合作,激发更有效的行动,通过不断加强全球健康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让更多的创新涌现并尽快惠及中低收入国家的脆弱人群。全球协力支持健康创新,挽救万千人的生命就会成为可能。我期待中国在实现这一目标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为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27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427/c1002-40225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