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4年6月18日 星期二

汇聚青春力量 共筑中非友好

  5月24日,非洲青年代表在浙江金华市武义县壶山街道古城人大代表联络点观摩“代表问政”活动。
  陈 俊摄
  我了解到,中国的各级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现场观摩中国基层人大代表和当地政府部门就民众反映的公交车线路问题开展“问政”,让我对人大代表努力为人民服务、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为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桥梁纽带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毛里塔尼亚青年理事会成员伊斯梅尔·西拉

  5月21日,在全国政协礼堂,全国政协中非友好小组与非洲青年代表进行座谈。
  本报记者 陈尚文摄
  我们通过参观了解了中国人民政协的发展历程,还与中国全国政协中非友好小组成员座谈交流。中方委员在座谈中回答了我的提问,让我对非中如何进一步加强减贫合作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青年联盟副秘书长约翰·帕拉扎

  5月23日,非洲青年代表在零跑汽车金华智能制造基地展厅试乘新能源汽车。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供图
  学习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流程,了解模块化的智能生产系统,感知规模化的生产制造模式……探寻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密码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我希望能把中国的先进经验带回祖国,为提升非洲国家汽车生产制造水平贡献力量。
  ——莱索托青年莫克赫蒂·姆波特索

  5月25日,非洲青年代表在位于浙江东阳市的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体验木雕。
  本报记者 刘军国摄
  在东阳学习木雕是一次很特别的体验。虽然我一开始有些手足无措,但还是在老师的帮助下,顺利完成木雕作品,并刻上自己的名字。冈比亚也有类似的手工艺品,和东阳木雕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希望未来能有机会进一步了解东阳木雕的奥妙。
  ——冈比亚外交部亚太司一等秘书阿达玛·卡巴利蒂·萨拉

  5月21日,非洲青年代表登上北京居庸关长城。
  本报记者 陈尚文摄
  中国的壮美山河令人震撼,登上长城是我最难忘的时刻之一。“亲爱的哥哥,这是来自中国的问候。我登上了巍峨雄伟的长城,这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感觉简直太棒了!”我在一封印有长城图案的明信片上,记录下了当下激动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想与家乡亲人分享我的所闻所感。
  ——索马里青年阿赫迈德·哈桑·韦利

  5月25日,非洲青年代表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参观。
  本报记者 刘军国摄
  透过被誉为“世界超市”的浙江义乌这扇窗口,我感受到了中国外贸蓬勃发展的活力。在非洲,中国产品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我希望以后能从事与中国相关的工作,为非中合作不断走深走实贡献力量。
  ——塞舌尔商业研究学院学生安吉·伊莱恩·薇薇安·博尼法斯

  5月23日,非洲青年代表在位于浙江金华市婺城区的中国婺剧院和中国演员热情互动。
  傅 俊摄

  5月23日,非洲青年代表在浙江师范大学中非交流博物馆合影留念。
  傅 俊摄

  日前,由外交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非青年大联欢活动举行。本届活动以“汇聚青春力量 共建中非现代化”为主题,来自中非合作论坛中的52个非方成员的60余名非洲青年代表在活动中走访北京、浙江两地,领略中国秀美风光,感受中国文化魅力,了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非洲青年代表纷纷表示,将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带回家乡,以实际行动为共筑非中友好贡献力量。

  中国之行中最难忘的是什么?在刚果(布)劳动党青年组织“刚果上升力量”经济事务与青年就业安置常务书记克里斯特·翁东戈看来,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宋庆龄故居和“人民政协光辉历程展”,让他对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找到了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对想要实现自身发展的非洲国家而言同样重要”。

  乔治·穆西梅是乌干达发展观察中心的一名研究员,主要研究乌干达与中国关系、非中合作等。在浙江金华市武义县履坦镇“民生议事堂”观摩基层协商的经历,让他印象格外深刻:“普通百姓的声音都得到了关注和倾听,我想这就是中国为什么能够消除绝对贫困,并在发展过程中做到不落下任何一个人。”

  马里人权协会主席阿马杜·比加·迈加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向非洲朋友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中国对非洲国家以诚相待,真心实意地为非洲发展提供支持,我们对此深表感谢。”几内亚比绍青年研究院院长乌曼苏·萨乔说。

  “朋友们,你们知道坦赞铁路吗?非中友谊源远流长,这就是最好的见证之一。”赞比亚国家发展联合党全国青年组织秘书塞缪尔·恩吉拉深情地分享着非中友好故事。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人民就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帮助修建坦赞铁路,如今又为赞比亚等非洲国家援建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发展振兴。

  1963年4月,中国医疗队从北京出发,辗转10天抵达阿尔及利亚,拉开了中国援非医疗的序幕。“2018年以来,中国先后派出6支医疗队来到布基纳法索,为当地人民提供所需医疗服务。”布基纳法索约瑟夫·基泽尔博大学医学博士内布诺马·艾梅·弗兰克·吉索表示。此外,中国为布基纳法索援建的博博—迪乌拉索医院,也将有效提升该国医疗基础设施条件。

  埃塞俄比亚外交部亚太司中国处处长塞伊富·查乔·哈姆达表示,中国不仅在基础设施和医疗等领域援助非洲,更重要的是为非洲国家高校学生提供奖学金、以专业技术培训非洲青年,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来自突尼斯的吴萨玛·迪亚布,2014年自北京语言大学博士毕业,回国后成为迦太基大学的一名中文教师。“随着中国影响力不断提升,突尼斯学习中文的学生数量每年都在增加。”迪亚布介绍,他的不少学生到中国深造之后,又像他一样选择回国传播中国文化,把非中友好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坦桑尼亚非亚青年基金会首席执行官约瑟夫·布赖顿·马勒凯认为,中国已经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非中在科技、创新、创业等各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非洲国家青年可以发挥桥梁的作用,进一步增进非中友好交流。

  今年的金秋时节,中非合作论坛新一届会议将在北京举行,埃及外交部非盟司随员哈迪娅·巴尤米对此充满期待。“非洲国家与中国携起手来,积极践行中非合作论坛平等磋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强友谊、促进合作的宗旨,相信今年的会议必将达成更多丰硕成果,继续造福非中人民。”她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9日 17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619/c1002-40259438.html

中国技术助推贝宁棉花种植现代化

  6月,贝宁雨季来临,棉花播种正当时。在中部城市帕拉库附近的美丽城村,村民多纳蒂安·埃津找来农具,准备为屋后的农田松土。自从成为中国援贝宁棉花技术援助项目示范户后,埃津深切体会到农业机械化带来的便利。

  “中国农业专家带来了棉花机械化种植,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埃津指着远处自家棉花地说,“农机设备大大节省了我们家的劳动时间,这6公顷棉花田很快就能完成播种。”

  帕拉库是贝宁重要棉花产区之一,棉花种植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自2013年起,中国援贝宁棉花技术援助项目落地该地区,现已圆满完成第三期工作。十多年来,中国专家结合贝宁当地情况开展棉花良种选育、种植技术示范推广、农业人才培训和农机技术指导等工作,显著提高当地棉花产量和质量,推动了贝宁棉花种植的现代化进程。

  农学家沈志万参与了项目第一期和第三期工作,亲眼见证了当地棉农生活的巨大变化。“一期项目开始时,我们项目驻地旁还只有零星几座土坯茅草房,现在放眼望去,全是村民新建的砖瓦房。”

  埃津家新盖的砖砌平房有5个房间,一家人生活幸福美满。在被选为示范户后,经项目组专家指导,埃津掌握了科学的种植技术,并借助农业机械提高了种植效率,棉花产量从每公顷1.2吨逐步提高到2吨。

  “同样的农田,我家的棉花长势更好,总有亲戚朋友来向我打听秘诀。我告诉他们,这都要感谢中国专家。”埃津说。

  阿基卢·阿特斯是美丽城村远近闻名的棉花种植好手,经常和中国专家一起到棉田里“把脉开方”。阿特斯2018年起开始为项目组工作,参加了农业机械使用和棉花种植培训,逐步从仓库管理员升至棉花生产主管。

  阿特斯购置了一台小型拖拉机,并攒钱准备购买更多农业机械,进一步扩大棉花生产规模。“我希望从中国专家那里学习更多棉花种植知识,然后传授给其他村民,帮助他们提高棉花产量。”

  据第三期项目组组长首小勇介绍,自2021年启动以来,第三期项目共开展22次培训,接受培训的学员已成为当地推广棉花机械化种植和科学种植的骨干人才。

  “我们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新农具、新设备和新技术,助力贝宁棉花生产提质升级。”首小勇表示,希望能将棉花生产机械化推广至中部其他地区和北部地区,提高贝宁全国的棉花产量,让更多农民感受到农业机械化带来的好处,改善他们的生活。

  美丽城村村长伊夫·科巴对项目组心怀感谢:“得益于援助项目,村里很多人都能盖得起房子、购买摩托车甚至汽车。棉花生产机械化改变了这里的劳动方式,提高了棉花产量和我们的生活水平。”

  科巴告诉记者,项目启动前,村里棉花种植户不到100户,后来受中国技术吸引的村民越来越多,目前美丽城村已有超过300户家庭从事棉花种植。

  多年的相处中,中国专家与村民们结下了深厚友谊。项目组捐助村里的学校,向当地儿童赠送学习用品和自行车等。科巴说:“中国专家让我们美丽城村的生活更加美丽,希望这个项目能继续下去。”

  (据新华社电 记者周楚昀、孙毅;参与记者:李亚辉)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619/c1002-40259361.html

2024年6月17日 星期一

2022年全球水产养殖产量首次超过捕捞渔业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近日在哥斯达黎加首都圣何塞发布的报告显示,以产量计算,2022年全球水产养殖首次超过捕捞渔业,成为水生动物产品的主要来源。

  2024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是在为期两天的“沉浸在变革中”海洋行动高级别会议期间公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水产养殖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309亿吨,首次超过捕捞渔业。

  报告还显示,2022年,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总产量激增至2.232亿吨,比2020年增长4.4%。

  粮农组织副总干事兼渔业及水产养殖司司长巴兰赫在会议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水产养殖产量创下新纪录并首次超过捕捞渔业,对保护环境、减少渔业压力意义重大,这意味着可以在不破坏海洋环境的前提下,在抗击营养不良和饥饿方面取得进展。

  报告还显示,全球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其中亚洲约占全球产量的90%,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其他地区仍有很大增长空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生动物产品生产国,占全球总量的36%。

  报告同时指出,全球野生渔业资源可持续性仍然令人担忧,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加快渔业资源的保护和重建。

  (据新华社圣何塞电 记者范小林)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618/c1002-40258529.html

马拉维已故副总统奇利马被安葬在其家乡

  新华社卢萨卡6月17日电(记者彭立军)利隆圭消息:马拉维17日将因飞机失事遇难的副总统奇利马安葬在其家乡恩切乌地区的恩西佩村。

  马拉维总统查克维拉、前总统穆卢齐和穆塔里卡,以及外国政要和使团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等出席了葬礼。葬礼按国葬仪式举行,马拉维军队仪仗队鸣礼炮致意。

  16日,奇利马的遗体被安置在首都利隆圭的宾古国家体育场供公众瞻仰,随后于当天下午被运送至安葬地。大批民众聚集到体育场和街道两旁为奇利马送行。

  本月10日,奇利马搭乘的小型军用飞机从利隆圭起飞后失联。查克维拉11日说,奇利马所乘军机的残骸已被找到,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全国将哀悼三周。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618/c1002-40258523.html

2024年6月16日 星期日

美机构:今年5月为有记录以来最热5月

  据新华社洛杉矶电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日前发布公报说,今年5月是该机构自185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5月,也是连续第十二个月同期全球平均气温创历史新高。这和此前欧盟气候监测机构的报告一致。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下属国家环境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24年5月全球平均气温为15.98摄氏度,比20世纪的同期平均气温高1.18摄氏度。在全球陆地地区,除北美洲西部、格陵兰岛、南美洲南部等地区外,其他大部分地区今年5月的气温都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其中非洲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5月。

  数据还显示,2024年5月全球海洋表面温度已连续第十四个月为同期新高。该月全球大部分海域的海洋表面温度高于同期历史平均水平,其中热带大西洋的海洋表面温度创历史新高。

  从较长时间段来看,今年1月至5月,全球地表气温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高,比历史平均值高出1.32摄氏度,其中非洲、欧洲和南美洲地区的地表气温均为同期最高。

  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下属国家环境信息中心预测,2024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的概率为50%,而成为5个最热年份之一的概率则为100%。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7日 14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617/c1002-40257702.html

约旦外交部:14名约旦公民在沙特朝觐时死亡

  新华社安曼6月16日电(记者何奕萍)约旦外交部16日发表声明说,在沙特阿拉伯朝觐时死亡的约旦公民人数升至14人,另有17人失踪。

  约旦外交部发言人苏菲安·古达在声明中表示,遇难者不属于约旦的官方朝觐团,约旦驻吉达领事馆与沙特相关机构正在跟进遇难者遗体善后事宜,并搜寻失踪者。

  声明未对死亡原因进行说明。此前,约旦外交部15日发表声明说,6名约旦公民在朝觐时因中暑死亡。

  沙特卫生部发言人穆罕默德·阿卜杜拉利15日在社交媒体上说,今年的朝觐者中已发现81例中暑病例。“我们呼吁大家在上午11时至下午4时期间使用伞,不要暴露在阳光下,多喝水。”

  沙特军方部署了1600多名人员,包括专门负责中暑救治的医疗部门和30个快速反应小组,另有约5000名卫生和急救志愿者参与朝觐保障工作。沙特方面此前曾发布高温预警说,今年麦加朝觐期间气温可能高达48摄氏度。

  据沙特统计总局数字,今年参加朝觐的人数超过180万。(参与记者:王海洲)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616/c1002-40257628.html

2024年6月15日 星期六

佩列格里尼就任斯洛伐克总统

  新华社布拉迪斯拉发6月15日电(记者王丽丽)斯洛伐克前国民议会议长佩列格里尼15日在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宣誓就任斯洛伐克总统,任期5年。

  佩列格里尼随后发表就职演讲说,目前斯洛伐克处于极端困难时期,总理菲佐不久前遇刺加剧了目前的混乱局面。他承诺将团结社会各界,共建一个有凝聚力的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佩列格里尼现年48岁,2018年至2020年担任斯洛伐克总理,2023年10月当选斯国民议会议长。在今年4月初举行的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佩列格里尼击败前外长科尔乔克赢得选举。

  佩列格里尼是斯洛伐克自1993年独立以来的第六任总统,其前任恰普托娃的任期于6月15日届满。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616/c1002-40257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