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4年6月19日 星期三

中国代表在人权理事会第56届会议阐述人权立场

  新华社日内瓦6月19日电 6月19日,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陈旭大使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6届会议人权高专年度报告互动对话环节发言,阐述中方立场主张。

  陈旭表示,和平、发展、人权紧密相连,没有安全和发展,促进和保护人权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今世界冲突对抗延宕、冷战思维回潮、发展鸿沟加剧,全球人权治理面临挑战。在此背景下,各方更应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安全守护人权、以发展促进人权、以合作推进人权,切实保障各国人民公平享有包括和平权和发展权在内的各类人权。

  陈旭指出,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推进各民族、各族群平等共享人权。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支持联合国人权机制工作,通过国别人权审议与各国坦诚和建设性对话。中国不接受任何基于虚假信息对中方的指责,愿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基础上,同各国及人权高专办共同努力,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620/c1002-40260154.html

张军:共同谱写金砖国家司法交流合作新篇章

  新华社俄罗斯索契6月19日电 当地时间6月19日,金砖国家首席大法官论坛在俄罗斯联邦索契举行,论坛通过成果性文件《金砖国家首席大法官论坛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出席论坛并作专题发言。

  张军指出,司法交流合作是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的重要内容。本次论坛是金砖国家扩员后首次举办的高层次司法合作论坛,具有里程碑意义。希望能与金砖各国司法界同仁以此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密切交流,谱写金砖国家司法交流合作新篇章,为推进各国现代化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法治智慧。

  张军还就“确保司法实践的统一”议题发言,介绍中国法院的司法理念和工作实践。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620/c1002-40260153.html

中国驻菲使馆谴责美军方发动秘密心理战抹黑中国疫苗

  新华社马尼拉6月19日电(记者王晓薇 张怡晟)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发言人日前说,新冠疫情期间,中菲两国守望相助,开展抗疫合作,为世界最终战胜疫情做出重要贡献。但中菲抗疫合作经历了很多艰难曲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某些域外国家和势力的蓄意阻挠破坏,两国人民对此坚决反对并进行了有力斗争。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发言人18日就日前英国路透社披露的美国军方在新冠疫情期间发动秘密心理战、使用社交媒体账号假冒菲律宾人散播虚假信息抹黑中国疫苗发表声明。声明说,中国是负责任大国,新冠疫情期间向各国积极提供疫苗等全球公共产品,是第一个向菲律宾援助抗疫物资和疫苗的国家。但中菲抗疫合作经历了很多艰难曲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某些域外国家和势力的蓄意阻挠破坏,两国人民对此坚决反对并进行了有力斗争。过去两年,陆续已有一些内幕曝光。上述报告的出台,终于使有些真相天下大白。

  声明说,美军的做法令人愤慨,美国的虚伪双标和邪恶本质暴露无遗。美国整天把尊重人权挂在嘴边,但在事关菲律宾人民生命健康这个最大的人权上却恰恰相反,干着草菅人命的事情。美国把对盟友的承诺坚如磐石喊得震天响,但到抗疫这种需要同舟共济的关键时刻却美国优先,让菲律宾人民孤立无援。美国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不但不帮助菲律宾人民,无视菲律宾民众生命健康,反而出于地缘政治私利千方百计阻止菲律宾人民获得中国援助。在新冠疫苗这样涉及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上造谣欺骗,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声明说,人无信不立,国无德不强。如果美国真是自己宣称的样子,就应该停止炮制散布针对别国的虚假信息,切实承担大国应尽的责任,切实尊重地区国家维护民众健康福祉和地区和平稳定的努力。

  此外,菲律宾有评论认为,既然美在疫情期间发起了秘密虚假信息行动来抹黑中国疫苗,就有可能并正在涉海问题上采取同样行动以塑造中国“霸凌”形象。针对相关评论,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表示:“中菲两国人民都应保持高度警惕,擦亮眼睛,及时揭露抵制虚假信息和煽风拱火,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共同呵护中菲关系和南海和平稳定。”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620/c1002-40260150.html

2024年6月18日 星期二

汇聚青春力量 共筑中非友好

  5月24日,非洲青年代表在浙江金华市武义县壶山街道古城人大代表联络点观摩“代表问政”活动。
  陈 俊摄
  我了解到,中国的各级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现场观摩中国基层人大代表和当地政府部门就民众反映的公交车线路问题开展“问政”,让我对人大代表努力为人民服务、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为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桥梁纽带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毛里塔尼亚青年理事会成员伊斯梅尔·西拉

  5月21日,在全国政协礼堂,全国政协中非友好小组与非洲青年代表进行座谈。
  本报记者 陈尚文摄
  我们通过参观了解了中国人民政协的发展历程,还与中国全国政协中非友好小组成员座谈交流。中方委员在座谈中回答了我的提问,让我对非中如何进一步加强减贫合作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青年联盟副秘书长约翰·帕拉扎

  5月23日,非洲青年代表在零跑汽车金华智能制造基地展厅试乘新能源汽车。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供图
  学习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流程,了解模块化的智能生产系统,感知规模化的生产制造模式……探寻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密码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我希望能把中国的先进经验带回祖国,为提升非洲国家汽车生产制造水平贡献力量。
  ——莱索托青年莫克赫蒂·姆波特索

  5月25日,非洲青年代表在位于浙江东阳市的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体验木雕。
  本报记者 刘军国摄
  在东阳学习木雕是一次很特别的体验。虽然我一开始有些手足无措,但还是在老师的帮助下,顺利完成木雕作品,并刻上自己的名字。冈比亚也有类似的手工艺品,和东阳木雕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希望未来能有机会进一步了解东阳木雕的奥妙。
  ——冈比亚外交部亚太司一等秘书阿达玛·卡巴利蒂·萨拉

  5月21日,非洲青年代表登上北京居庸关长城。
  本报记者 陈尚文摄
  中国的壮美山河令人震撼,登上长城是我最难忘的时刻之一。“亲爱的哥哥,这是来自中国的问候。我登上了巍峨雄伟的长城,这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感觉简直太棒了!”我在一封印有长城图案的明信片上,记录下了当下激动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想与家乡亲人分享我的所闻所感。
  ——索马里青年阿赫迈德·哈桑·韦利

  5月25日,非洲青年代表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参观。
  本报记者 刘军国摄
  透过被誉为“世界超市”的浙江义乌这扇窗口,我感受到了中国外贸蓬勃发展的活力。在非洲,中国产品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我希望以后能从事与中国相关的工作,为非中合作不断走深走实贡献力量。
  ——塞舌尔商业研究学院学生安吉·伊莱恩·薇薇安·博尼法斯

  5月23日,非洲青年代表在位于浙江金华市婺城区的中国婺剧院和中国演员热情互动。
  傅 俊摄

  5月23日,非洲青年代表在浙江师范大学中非交流博物馆合影留念。
  傅 俊摄

  日前,由外交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非青年大联欢活动举行。本届活动以“汇聚青春力量 共建中非现代化”为主题,来自中非合作论坛中的52个非方成员的60余名非洲青年代表在活动中走访北京、浙江两地,领略中国秀美风光,感受中国文化魅力,了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非洲青年代表纷纷表示,将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带回家乡,以实际行动为共筑非中友好贡献力量。

  中国之行中最难忘的是什么?在刚果(布)劳动党青年组织“刚果上升力量”经济事务与青年就业安置常务书记克里斯特·翁东戈看来,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宋庆龄故居和“人民政协光辉历程展”,让他对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找到了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对想要实现自身发展的非洲国家而言同样重要”。

  乔治·穆西梅是乌干达发展观察中心的一名研究员,主要研究乌干达与中国关系、非中合作等。在浙江金华市武义县履坦镇“民生议事堂”观摩基层协商的经历,让他印象格外深刻:“普通百姓的声音都得到了关注和倾听,我想这就是中国为什么能够消除绝对贫困,并在发展过程中做到不落下任何一个人。”

  马里人权协会主席阿马杜·比加·迈加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向非洲朋友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中国对非洲国家以诚相待,真心实意地为非洲发展提供支持,我们对此深表感谢。”几内亚比绍青年研究院院长乌曼苏·萨乔说。

  “朋友们,你们知道坦赞铁路吗?非中友谊源远流长,这就是最好的见证之一。”赞比亚国家发展联合党全国青年组织秘书塞缪尔·恩吉拉深情地分享着非中友好故事。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人民就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帮助修建坦赞铁路,如今又为赞比亚等非洲国家援建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发展振兴。

  1963年4月,中国医疗队从北京出发,辗转10天抵达阿尔及利亚,拉开了中国援非医疗的序幕。“2018年以来,中国先后派出6支医疗队来到布基纳法索,为当地人民提供所需医疗服务。”布基纳法索约瑟夫·基泽尔博大学医学博士内布诺马·艾梅·弗兰克·吉索表示。此外,中国为布基纳法索援建的博博—迪乌拉索医院,也将有效提升该国医疗基础设施条件。

  埃塞俄比亚外交部亚太司中国处处长塞伊富·查乔·哈姆达表示,中国不仅在基础设施和医疗等领域援助非洲,更重要的是为非洲国家高校学生提供奖学金、以专业技术培训非洲青年,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来自突尼斯的吴萨玛·迪亚布,2014年自北京语言大学博士毕业,回国后成为迦太基大学的一名中文教师。“随着中国影响力不断提升,突尼斯学习中文的学生数量每年都在增加。”迪亚布介绍,他的不少学生到中国深造之后,又像他一样选择回国传播中国文化,把非中友好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坦桑尼亚非亚青年基金会首席执行官约瑟夫·布赖顿·马勒凯认为,中国已经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非中在科技、创新、创业等各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非洲国家青年可以发挥桥梁的作用,进一步增进非中友好交流。

  今年的金秋时节,中非合作论坛新一届会议将在北京举行,埃及外交部非盟司随员哈迪娅·巴尤米对此充满期待。“非洲国家与中国携起手来,积极践行中非合作论坛平等磋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强友谊、促进合作的宗旨,相信今年的会议必将达成更多丰硕成果,继续造福非中人民。”她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9日 17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619/c1002-40259438.html

中国技术助推贝宁棉花种植现代化

  6月,贝宁雨季来临,棉花播种正当时。在中部城市帕拉库附近的美丽城村,村民多纳蒂安·埃津找来农具,准备为屋后的农田松土。自从成为中国援贝宁棉花技术援助项目示范户后,埃津深切体会到农业机械化带来的便利。

  “中国农业专家带来了棉花机械化种植,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埃津指着远处自家棉花地说,“农机设备大大节省了我们家的劳动时间,这6公顷棉花田很快就能完成播种。”

  帕拉库是贝宁重要棉花产区之一,棉花种植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自2013年起,中国援贝宁棉花技术援助项目落地该地区,现已圆满完成第三期工作。十多年来,中国专家结合贝宁当地情况开展棉花良种选育、种植技术示范推广、农业人才培训和农机技术指导等工作,显著提高当地棉花产量和质量,推动了贝宁棉花种植的现代化进程。

  农学家沈志万参与了项目第一期和第三期工作,亲眼见证了当地棉农生活的巨大变化。“一期项目开始时,我们项目驻地旁还只有零星几座土坯茅草房,现在放眼望去,全是村民新建的砖瓦房。”

  埃津家新盖的砖砌平房有5个房间,一家人生活幸福美满。在被选为示范户后,经项目组专家指导,埃津掌握了科学的种植技术,并借助农业机械提高了种植效率,棉花产量从每公顷1.2吨逐步提高到2吨。

  “同样的农田,我家的棉花长势更好,总有亲戚朋友来向我打听秘诀。我告诉他们,这都要感谢中国专家。”埃津说。

  阿基卢·阿特斯是美丽城村远近闻名的棉花种植好手,经常和中国专家一起到棉田里“把脉开方”。阿特斯2018年起开始为项目组工作,参加了农业机械使用和棉花种植培训,逐步从仓库管理员升至棉花生产主管。

  阿特斯购置了一台小型拖拉机,并攒钱准备购买更多农业机械,进一步扩大棉花生产规模。“我希望从中国专家那里学习更多棉花种植知识,然后传授给其他村民,帮助他们提高棉花产量。”

  据第三期项目组组长首小勇介绍,自2021年启动以来,第三期项目共开展22次培训,接受培训的学员已成为当地推广棉花机械化种植和科学种植的骨干人才。

  “我们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新农具、新设备和新技术,助力贝宁棉花生产提质升级。”首小勇表示,希望能将棉花生产机械化推广至中部其他地区和北部地区,提高贝宁全国的棉花产量,让更多农民感受到农业机械化带来的好处,改善他们的生活。

  美丽城村村长伊夫·科巴对项目组心怀感谢:“得益于援助项目,村里很多人都能盖得起房子、购买摩托车甚至汽车。棉花生产机械化改变了这里的劳动方式,提高了棉花产量和我们的生活水平。”

  科巴告诉记者,项目启动前,村里棉花种植户不到100户,后来受中国技术吸引的村民越来越多,目前美丽城村已有超过300户家庭从事棉花种植。

  多年的相处中,中国专家与村民们结下了深厚友谊。项目组捐助村里的学校,向当地儿童赠送学习用品和自行车等。科巴说:“中国专家让我们美丽城村的生活更加美丽,希望这个项目能继续下去。”

  (据新华社电 记者周楚昀、孙毅;参与记者:李亚辉)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619/c1002-40259361.html

2024年6月17日 星期一

2022年全球水产养殖产量首次超过捕捞渔业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近日在哥斯达黎加首都圣何塞发布的报告显示,以产量计算,2022年全球水产养殖首次超过捕捞渔业,成为水生动物产品的主要来源。

  2024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是在为期两天的“沉浸在变革中”海洋行动高级别会议期间公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水产养殖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309亿吨,首次超过捕捞渔业。

  报告还显示,2022年,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总产量激增至2.232亿吨,比2020年增长4.4%。

  粮农组织副总干事兼渔业及水产养殖司司长巴兰赫在会议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水产养殖产量创下新纪录并首次超过捕捞渔业,对保护环境、减少渔业压力意义重大,这意味着可以在不破坏海洋环境的前提下,在抗击营养不良和饥饿方面取得进展。

  报告还显示,全球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其中亚洲约占全球产量的90%,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其他地区仍有很大增长空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生动物产品生产国,占全球总量的36%。

  报告同时指出,全球野生渔业资源可持续性仍然令人担忧,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加快渔业资源的保护和重建。

  (据新华社圣何塞电 记者范小林)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618/c1002-40258529.html

马拉维已故副总统奇利马被安葬在其家乡

  新华社卢萨卡6月17日电(记者彭立军)利隆圭消息:马拉维17日将因飞机失事遇难的副总统奇利马安葬在其家乡恩切乌地区的恩西佩村。

  马拉维总统查克维拉、前总统穆卢齐和穆塔里卡,以及外国政要和使团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等出席了葬礼。葬礼按国葬仪式举行,马拉维军队仪仗队鸣礼炮致意。

  16日,奇利马的遗体被安置在首都利隆圭的宾古国家体育场供公众瞻仰,随后于当天下午被运送至安葬地。大批民众聚集到体育场和街道两旁为奇利马送行。

  本月10日,奇利马搭乘的小型军用飞机从利隆圭起飞后失联。查克维拉11日说,奇利马所乘军机的残骸已被找到,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全国将哀悼三周。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618/c1002-40258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