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4年6月27日 星期四

阿根廷向中国返还14件文物艺术品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6月27日电(记者王钟毅)27日,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接收阿根廷向我国返还的14件文物艺术品。

中国驻阿根廷大使王卫表示,此次合作不仅彰显了阿方对中国人民民族情感和文化权益的充分尊重,也体现了中阿两国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打击文物走私、切实履行国际公约的坚定决心和密切协作,为两国进一步加强各领域合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此次返还的14件文物艺术品为非法出境文物。2017年,上述文物由阿根廷联邦警察文化遗产保护分部在开展国际刑警组织打击文物非法贩运国际联合行动“雅典娜行动”中,依据国际博物馆协会与我国联合发布的“中国濒危文物红色目录”截获。上述文物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接收后,国家文物局将适时安排文物回运等相关工作。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628/c1002-40265940.html

欧盟与乌克兰签署安全协议

新华社布鲁塞尔6月27日电(记者付一鸣 张兆卿)欧盟和乌克兰27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峰会期间签署安全协议,欧盟承诺将在武器交付、军事训练等9个领域向乌克兰提供支持。

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天签署了这一协议。米歇尔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欧盟承诺将帮助乌克兰保卫自身安全、抵御动荡,协议的签署“进一步证明了欧盟坚定不移地长期支持乌克兰的决心”。

当天,欧盟成员国立陶宛和爱沙尼亚也分别与乌克兰签署了类似安全协议。此前,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在内的多个西方国家已与乌克兰签署此类协议。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627/c1002-40265939.html

2024年6月26日 星期三

古特雷斯:联合国人道主义援助计划面临严重资金短缺

  新华社联合国6月25日电 (记者潘云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25日说,今年联合国人道主义援助计划需要480亿美元资金,但时间已过去近一半,捐助方仅为援助计划提供了80亿美元。

  古特雷斯当天为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举办的人道主义事务相关活动发表视频致辞说,今年是《日内瓦公约》签署75周年,但冲突、对战争规则的漠视以及失控的气候危机正在给人类造成可怕的苦难。对于面临着饥饿、流离失所等威胁的数百万人来说,他们唯一的“希望之光”就是人道主义援助。

  古特雷斯说,资金短缺削弱了人道主义努力,联合国会员国应紧急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计划所需的资金。他还呼吁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发挥人道主义和团结精神,履行对多边主义的承诺,并致力于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当今冲突、气候危机等。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7日 17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627/c1002-40265188.html

2024年6月25日 星期二

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六期正式启动

  新华社里斯本6月25日电 (记者赵丹亮)中国科技部与欧洲航天局的科技合作“龙计划”五期总结研讨会暨六期(2024—2028年)启动会24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开幕。

  “龙计划”是中国科技部与欧洲航天局于2004年启动的地球观测领域大型科技合作研究计划。2024年起,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正式承接此项计划的中方执行管理工作,与欧洲航天局对地观测部共同负责计划具体实施。

  会议开幕当天,中欧双方正式签署了“龙计划”六期合作协议书,内容涵盖陆地、大气、气候变化和大数据等10个重点领域,双方将通过合作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训等方式持续促进对地观测数据共享和应用发展。

  中国驻葡萄牙大使赵本堂在会议致辞中表示,“龙计划”是中欧科技合作的典范,更是“科学无国界,造福全人类”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的生动体现。双方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为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贡献了力量。

  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戴钢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中欧双方通过支持“龙计划”框架下合作研究、技术培训、学术交流、数据共享等,培养了一支稳定的中欧对地观测联合研究团队,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提供了科技支撑。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任高翔视频致辞表示,“龙计划”启动20年来,合作机制日臻完善,资助范围不断拓展,合作层次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研究领域、共享数据源、参研科学家数量等方面进一步扩大,相关合作成果助力双方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了人民福祉。

  欧洲航天局局长约瑟夫·阿施巴赫尔视频致辞说,“龙计划”是欧中合作历史最悠久、合作成果最显著的项目之一,不仅促进了欧中科学家深入交流,也推动了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

  为期5天的会议将进行五期成果交流、六期项目介绍等,重点聚焦地球观测技术前沿发展和卫星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方面的应用。来自中国和欧洲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6日 1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626/c1002-40264262.html

王毅同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通电话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 6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通电话。

  王毅说,习近平主席不久前成功访匈,同欧尔班总理共同宣布将中匈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中方愿同匈方一道,落实好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推动中匈关系继续走在中欧关系前列。

  王毅祝贺匈方即将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强调中方一贯支持欧洲一体化,支持欧盟战略自主,视欧方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对欧政策保持高度稳定性和连续性,希望欧方奉行理性务实对华政策,秉持开放立场,同中方相向而行,确保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相信匈方将为中欧良性互动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

  西雅尔多表示,习近平主席访匈圆满成功、成果丰硕,匈中友好关系的积极成果充分印证深化对华合作符合欧洲根本利益。匈方愿以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为契机,推动欧中增进理解,提升合作效能,反对保护主义,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贸易摩擦。

  双方还就乌克兰问题交换了看法。西雅尔多表示,中方同巴西共同提出的“六点共识”为未来和谈打下良好基础,匈方完全赞同这一重要和平倡议,感谢中方为争取和平所作贡献。王毅表示,战事仍在延宕甚至激化,世界需要更多客观、平衡、建设性的声音,需要更为务实有效的促和努力。中方愿继续同所有志同道合国家一道,不断积累和平因素,为最终实现和谈而不懈努力。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626/c1002-40264195.html

2024年6月24日 星期一

极端天气为何频发(科技大观)

  近期,随着北半球进入夏季,全球极端天气进一步增多。5月底以来,印度北部地区和首都新德里受持续高温干旱影响,最高气温超过50摄氏度。德国南部多地遭遇暴雨和洪水,部分地区降雨量达到百年不遇的水平。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自4月底以来持续遭遇暴雨,超过60万人流离失所……总体来看,造成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也有具体的区域性特征。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极端天气频发的根本原因。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持续增加,温室效应增强引起全球气温飙升。数据显示,过去100多年,全球气温升高约1.2摄氏度,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50%以上。在有人类活动的数百万年里,目前温室气体的增加速度是过去数百万年里最快速度的数百倍以上。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除了引起大气环流调整,还使得水汽循环加剧、空气中的饱和水汽量增加,导致大气中蕴藏了更巨大的能量。当发生强对流天气时,就会产生更加剧烈的雷雨大风,引发暴雨、暴雪等极端降水事件。根据联合国防灾减灾署发布的《灾害造成的人类损失2000—2019》报告,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与之前的20年相比,21世纪的前20年,高温事件增加了232%,洪涝事件增加了134%,风暴事件增加了97%,山火事件增加了46%,干旱事件增加了29%。

  其次,厄尔尼诺现象等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过程的变化也是诱发极端天气的重要因素。当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高;当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低时,则发生拉尼娜现象。一般海温偏低的地区及附近容易出现异常下沉气流,导致降水减少和干旱加重;而海温偏高的区域则对流旺盛,且水汽充足,导致这些区域降雨偏多和洪涝严重。

  研究人员把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及与之相匹配的海气环流变化统称为ENSO现象。ENSO对全球大气环流产生扰动,影响着高压和低压系统的位置、强度和持续时间,导致各类极端天气事件发生。澳大利亚2020年持续性大火、过去3年非洲之角的严重干旱,都能找到ENSO的身影。

  此外,一些区域性的气候条件也会加剧极端天气的发生。例如,南亚、东南亚和东亚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若遭遇ENSO,则很容易出现严重干旱和洪涝。而巴西东北部地区常年降水丰沛,一旦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就会导致严重洪涝。类似的区域性特点在全球各地普遍存在。

  未来一段时间,全球极端天气形势依然严峻。根据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的最新监测,自2023年5月开始的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持续至2024年4月,确定已于5月结束;预计今年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总体维持中性状态,夏末秋初可能进入拉尼娜状态,全球旱涝格局将发生新一轮波动。

  极端天气是对全球气候系统的严峻考验,其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气候变化动力学过程,也向人类社会敲响了警钟。国际社会需共同努力,推动能源革命,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通过加强科学研究、政策制定和公众参与,才能更好地预测和应对这些挑战,共同构建一个可持续、有韧性的未来。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5日 17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625/c1002-40263328.html

第二届非洲之角和平会议高官会在京召开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 第二届非洲之角和平会议高官会24日在京召开,外交部副部长陈晓东、外交部非洲之角事务特使薛冰和商务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代表,以及埃塞俄比亚、吉布提、肯尼亚、索马里、南苏丹、苏丹、乌干达等国外交部高官和驻华使节与会。

  陈晓东在开幕辞中表示,“非洲之角和平发展构想”提出2年多来,中方同非洲之角国家携手合作,聚焦“安全、发展、治理”三大目标,以实际行动助力地区和平发展。中方愿同非洲之角国家继续做和平道路上的同行伙伴,以全球安全倡议为引领,以大和平观构建“大安全”格局,争当共同维护和平的先行者;继续做发展道路上的同行伙伴,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为引领,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争当共同发展的先行者;继续做正义道路上的同行伙伴,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争当主持公道的先行者。中方愿同非洲之角各国一道,携手努力将非洲之角打造成和平之角、发展之角、繁荣之角,共筑高水平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与会各方积极评价中方上述主张,赞赏“构想”落实取得的积极成效,感谢中方为此所作贡献。各方并就下步“构想”落实、促进地区和平发展进行了深入坦诚的交流,一致同意将聚焦和平、安全、发展、合作、治理五方面,推动双方合作取得更多新成果,更好惠及双方人民。

  据悉,“非洲之角和平发展构想”系中方2022年初提出助力非洲之角和平发展进程的“中国方案”,旨在支持地区国家团结自强,努力实现地区长治久安和发展繁荣。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构想”落实进展顺利,有效助力地区国家统筹应对安全、发展、治理三大挑战,受到地区国家广泛欢迎。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624/c1002-40263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