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4年7月10日 星期三

南非西开普省暴雨引发洪水多地受灾

  新华社约翰内斯堡7月9日电 (记者谢江)南非媒体9日报道,该国西开普省近日连降暴雨引发洪水,省会开普敦等多个地区受灾,数千户家庭流离失所。

  “南非24小时”新闻网站9日援引开普敦市长希尔—刘易斯的话说,洪水对该市70多个社区的道路和房屋造成损毁,7000多座建筑物遭到破坏。“目前,当地雨势依然很大。开普敦市已有3条河流决堤,未来几个小时内其他河流也有可能决堤。”

  西开普省教育部门9日说,该省82所学校受到洪水影响,其中31所学校受灾严重,5所学校被迫停课。

  南非气象局说,西开普省本轮强降雨始于5日,气象局9日下午已将该省暴雨预警从6级升到8级,预计未来几天西开普省暴雨及大风天气仍将持续。

  西开普省应急救援部门9日表示,本轮强降雨及洪水造成的受灾情况仍在统计中,西开普省政府正在推进受灾民众的安置工作。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11日 17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711/c1002-40275384.html

欧洲阿丽亚娜6型运载火箭进行首次发射

  据新华社巴黎7月9日电 (记者徐永春、罗毓)欧洲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阿丽亚娜6型火箭9日进行首次发射,标志着欧洲在上一代重型运载火箭退役之后重启太空之路。

  阿丽亚娜6型火箭于当地时间9日16时(北京时间10日3时)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该火箭首飞搭载了多颗微型卫星和两个小型返回舱,发射任务持续约3小时。

  欧航局2014年批准研发阿丽亚娜6型火箭,委托阿丽亚娜集团制造。阿丽亚娜6型火箭原定于2020年首次发射,但由于技术等因素,首飞时间数次推迟。据欧航局官网介绍,阿丽亚娜6型火箭将有两种型号,分别装配两个和四个推进器,起飞重量分别达540吨和870吨。首飞的阿丽亚娜6型火箭装配两个推进器。

  2023年7月,欧洲上一代重型运载火箭阿丽亚娜5型火箭执行最后一次发射任务后,结束了长达27年的服役生涯。

  (参与记者:邢建桥)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11日 17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711/c1002-40275385.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几内亚比绍共和国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文)

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几内亚比绍共和国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中国和几内亚比绍友谊由老一辈领导人亲自缔造,是双方共同宝贵财富。为进一步提升政治互信,促进各领域合作,双方一致同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一、中国和几内亚比绍是维护国际和平发展的积极力量。双方将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几内亚比绍高度赞赏并坚定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中方欢迎几内亚比绍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双方将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内深化各领域合作。中方愿同几内亚比绍在全球安全倡议框架内加强合作,携手应对全球和地区性安全挑战,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安宁。

二、双方将继续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中方支持几内亚比绍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几内亚比绍重申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声明不同台湾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坚定支持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统一所作的一切努力。几内亚比绍重申支持中方在涉港、涉疆、涉藏、涉海等问题上的立场。

三、双方同意进一步扩大各领域务实合作,继续深化在农业、渔业、基础设施等传统领域合作,稳步拓展在矿产开发、能源、蓝色经济、数字经济等新领域合作,并共同保障两国合作项目安全顺利推进。双方同意加快推进腰果等几内亚比绍优质农产品输华,同时探讨本地加工。中方愿继续为几内亚比绍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提供技术支持。几内亚比绍高度赞赏中国经济开发区模式,愿在几内亚比绍创建该模式。

四、双方同意进一步扩大人文交流,深化民间友好,夯实友谊基础。双方愿加强广播电视合作,促进两国媒体交流。双方同意加强教育领域合作与交流,支持在几内亚比绍开展中文教育,鼓励双方教育机构在平等协商基础上共建孔子学院。中方鼓励几内亚比绍派遣更多留学生赴华学习,愿向几内亚比绍提供更多职业技术培训。几内亚比绍感谢中方长期对几内亚比绍卫生健康领域的支持,中方将继续向几内亚比绍派遣高水平医疗队,推动对口医院合作。

五、双方高度评价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4年来对推进中非高水平合作的引领作用和促进中国同几内亚比绍双边关系的重要推动作用,同意进一步就中非合作论坛事务加强磋商和协调,共同落实好《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框架内各领域务实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风险挑战。双方热情期盼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召开,相信峰会将开启中非团结合作的新篇章,为非洲发展繁荣提供新机遇,为全球和平稳定注入强大确定性。

六、双方同意共同落实习近平主席2023年8月在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上提出的“支持非洲工业化倡议”“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和“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

七、双方同意就国际和多边事务加强协调配合。双方重申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致同意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决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中方支持几内亚比绍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八、双方呼吁,要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国际社会共同为推动局势降温发挥建设性作用。几内亚比绍赞赏中国和巴西发表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共识文件,愿支持并加入这一共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几内亚比绍共和国于2024年7月10日在北京发表。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710/c1002-40275299.html

2024年7月9日 星期二

张国清同俄罗斯副总理特鲁特涅夫共同主持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新华社符拉迪沃斯托克7月9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与俄罗斯副总理兼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特鲁特涅夫9日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共同主持召开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张国清表示,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会晤,共同擘画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新愿景、新蓝图。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俄“东北—远东”地区互利合作势头良好。中方愿与俄方共同努力,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持续深化战略对接,进一步扩大贸易投资合作、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密切人文交往,推动双方合作取得更多成果,助力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

  特鲁特涅夫表示,深化俄中互利合作符合两国根本利益。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合作充满活力,前景广阔。俄方愿与中方进一步加强贸易、投资、运输、旅游、人文等领域务实合作,为俄中关系发展作出新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10日 02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710/c1002-40274621.html

中泰外长磋商机制举行第二次会议

  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9日在北京同泰国外长玛里会谈并举行中泰外长磋商机制第二次会议。

  王毅表示,在习近平主席和泰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扎实推进、捷报频传。中国视泰国为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和本地区的和平力量、稳定因素。明年将迎来中泰建交50周年,双方要深化全方位战略合作。共同打通中老泰铁路联通堵点,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强化执法安全合作,共同打击网赌电诈等跨境犯罪。用好“免签时代”便利,扩大人文交流,推动中泰友好薪火相传。

  玛里表示,泰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华关系,将继续毫不动摇地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泰国国王六循(72岁)寿辰。泰方愿同中方一道,规划好建交50周年庆祝活动,密切高层往来,深化人文交流,加强数字经济、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旅游等领域务实合作,造福两国人民。

  双方就东亚区域合作、澜湄合作、缅甸问题等交换了意见。王毅表示,要维护以东盟为中心的东亚区域合作架构,反对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更不能允许域外势力插手干涉或另起炉灶。要抵制所谓“印太战略”的消极影响,警惕北约把手伸向亚太。中方愿同东盟国家密切配合,坚持亚太合作正确方向,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10日 02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710/c1002-40274622.html

中泰外长磋商机制举行第二次会议

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9日在北京同泰国外长玛里会谈并举行中泰外长磋商机制第二次会议。

王毅表示,在习近平主席和泰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扎实推进、捷报频传。中国视泰国为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和本地区的和平力量、稳定因素。明年将迎来中泰建交50周年,双方要深化全方位战略合作。共同打通中老泰铁路联通堵点,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强化执法安全合作,共同打击网赌电诈等跨境犯罪。用好“免签时代”便利,扩大人文交流,推动中泰友好薪火相传。

玛里表示,泰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华关系,将继续毫不动摇地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泰国国王六循(72岁)寿辰。泰方愿同中方一道,规划好建交50周年庆祝活动,密切高层往来,深化人文交流,加强数字经济、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旅游等领域务实合作,造福两国人民。

双方就东亚区域合作、澜湄合作、缅甸问题等交换了意见。王毅表示,要维护以东盟为中心的东亚区域合作架构,反对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更不能允许域外势力插手干涉或另起炉灶。要抵制所谓“印太战略”的消极影响,警惕北约把手伸向亚太。中方愿同东盟国家密切配合,坚持亚太合作正确方向,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709/c1002-40274535.html

2024年7月8日 星期一

中国外贸海运量全球占比超三成

  山东省积极推进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目前,山东省港口集团形成了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和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图为山东港口日照港集装箱码头。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近日,浙江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一期项目梅山水道桥即将合龙。该大桥建成后,可实现六横岛、佛渡岛、梅山岛三岛港区、产业联动发展,推动甬舟一体化驶入“快航道”。
  胡学军摄(人民视觉)

  海运是全球货物贸易的生命线。在6月26—28日于浙江宁波举行的2024海丝港口合作论坛(以下简称“海丝论坛”)上,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港口运行分析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外贸海运量已占全球海运量的30.1%,较上年上升2.2个百分点,凸显中国外贸大国的地位。

  

  外贸海运量质齐升

  ——集装箱、煤炭、金属矿石、矿建材料和石油及制品是中国沿海港口的五大主要货类,其中集装箱比重逐年增长

  6月29日上午,“新明州106”轮满载光伏产品、汽车、家电、纺织品等货物,从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集装箱码头2号泊位缓缓驶离,前往阿联酋迪拜杰贝阿里港。此次航程单程仅需15天,中途不挂靠任何港口,箱源和舱位供应充足,航线一经发布便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

  在全球范围内,超八成的国际贸易通过海上运输实现,海运是中国外贸的“大动脉”。《中国港口运行分析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3年,在外贸需求回暖、全球贸易体系重塑等因素推动下,中国外贸海运规模增长较快,全国沿海港口外贸吞吐量达49.6亿吨,同比增长9.6%。

  货物是流淌在“大动脉”中的血液。从货物种类来看,集装箱、煤炭、金属矿石、矿建材料和石油及制品是中国沿海港口的五大主要货类。2023年,上述货物吞吐量占沿海港口总吞吐量的84%。其中,进口煤炭、进口原油吞吐量快速增长,进口铁矿石吞吐量维持高位。

  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外贸海运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结构优化,体现在大宗能源和原材料吞吐量持续提升。在国内石化行业需求恢复、原油加工量快速增长等因素带动下,中国沿海港口外贸原油进口量同比大幅增长。《报告》显示,2023年外贸原油进港量同比增长13%,创下新高。此外,2023年全国沿海港口外贸进口矿石接卸量同比增长5%。

  同步提升的还有沿海港口接卸能力。位于辽东半岛中部的营口港,目前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56个,其中包括30万吨级矿石泊位和30万吨级原油泊位各一个。不久前,营口港口岸仙人岛港区3个泊位顺利通过正式验收,使营口港口岸对外开放泊位数量达到66个,实现所有已建成泊位“应开尽开”。

  结构优化,还体现在集装箱海运量占比上升。2023年,中国外贸海运量中的集装箱海运量占比达23.3%,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保持逐年增长态势。义乌小商品、欧洲杯周边、新能源汽车……如今,在中国各大沿海港口,随着口岸通关服务不断升级,集装箱“出海”日益便利。

  在浙江义乌港,义乌海关开设了欧洲足球锦标赛专窗,通关流程实现“一键申报”,超过99%的市场采购出口货物实现电脑审单“秒放”;义乌铁路西站布置的智能化设备,实现了集装箱自动进场、不开箱查验。在宁波舟山港,宁波海关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存证、溯源,提升大宗货物通关运行效率,使新能源汽车集装箱装运效率从180辆/天提升至超1000辆/天。

  港口吞吐能力更强

  ——货物吞吐量超2亿吨以上的中国沿海港口共有23个,沿海港口航道已实现“一图覆盖”,沿海水上安全通信“一网贯通”

  如果说海运是中国外贸的“大动脉”,那么港口就是动脉连接的重要器官。

  在山东港口日照港,铁路绵延向西,通过新疆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直抵荷兰鹿特丹港,全程上万公里……不久前,日照港获准开办国际联运过境货物运输业务。这意味着由世界各地海运至日照港的货物,均可通过铁路运输方式,经日照港直接发运至蒙古国、俄罗斯、朝鲜、越南和中亚各国。目前,日照港已成为“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世界最年轻的5亿吨大港,货物吞吐量在全球沿海港口中排名第七。

  从渤海湾到长三角,从珠三角到北部湾,中国各大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正在快速增长,其中不少港口吞吐量年增速超过10%。

  分港口看,《报告》显示,2023年货物吞吐量超2亿吨以上的中国沿海港口共有23个。其中,宁波舟山港吞吐量13.2亿吨,居沿海港口首位。北部湾港、镇江港、上海港、湛江港和福州港货物吞吐量增速超10%。其中,北部湾港、镇江港、湛江港和福州港货物吞吐量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煤炭、金属矿石、钢铁等货类的增长,上海港货物吞吐量的快速增长得益于集装箱等货类的增长。

  分区域看,各地区沿海港口吞吐量格局保持稳定。《报告》分析,长江三角洲沿海港口吞吐量在全国沿海港口中占40%,居各区域之首。山东沿海港口、津冀沿海港口和珠三角沿海港口位列第二梯队,吞吐量分别占全国沿海港口的15%、15%和12%,山东沿海港口连续第3年超过津冀沿海港口、位列第2;辽宁沿海港口和东南沿海港口作为第三梯队,吞吐量各占全国沿海港口的6%左右。

  万吨巨轮“侧方停车”绝非易事,精密程度堪比绣花。巨大的吞吐量背后,是中国沿海港口不断增强的航海保障能力。

  交通运输部6月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2023年,中国沿海航标增长68.8%,总量达2.06万座,并实现遥测遥控全部北斗化。海图服务从以纸质海图为主发展为电子海图全覆盖并提供在线发布、实时的更新服务,2023年中国沿海电子海图发行量达492万幅。

  同时,中国还建设了由23座北斗差分台、75座北斗连续运行基准站组成的沿海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提供厘米级的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建设了水上安全通信网,作为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的组成部分,提供海上遇险安全通信服务;积极推进4G/5G建设和卫星通信应用,持续提升卫星宽带数据通信能力。

  “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航海保障体系,实现沿海港口航道‘一图覆盖’,沿海水上安全通信‘一网贯通’。”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说。

  迈向数字化绿色化

  ——今年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有望跨过50亿吨门槛,未来将大力推进港、产、城、船、贸融合发展

  受船舶制造的长周期属性影响,港航相关行业具有较强的可预测性。今年,全球造船业处于强势上行周期,如何看待中国外贸海运下一步发展趋势?

  从主要货种发展趋势来看,干散货运输需求在2024年有望保持小幅增长。《报告》预计,国际干散货海运运力将大于运输需求的增长,航运市场总体将偏向朝着供大于求发展。

  液体散货方面,由于此前数年油轮订单较少,《报告》预计油轮运力供不应求;液化气方面,将有多艘新运输船投入市场,运力紧张局面将缓解。

  集装箱方面,《报告》预计2024年需求小幅增长4%左右;受2021—2022年大量造船订单影响,2024年集装箱运力供给可能大幅增长。

  在此基础上,《报告》预计中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和外贸海运规模将延续稳定增长态势,2024年全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有望达到51亿吨左右,同比增速在3.2%左右。

  航运业的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正为中国外贸海运发展指出新方向。

  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推动港口和航运业绿色低碳发展……本届海丝论坛活动期间,全球各大港航企业、港航监管组织发布共同声明,推动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中国外贸海运“绿色”“智慧”关键词更加凸显。

  在上海洋山深水港冠东码头,“海港致远”轮为大型甲醇动力集装箱船舶“阿斯特丽德马士基”轮成功加注504吨绿色甲醇;与此同时,“阿斯特丽德马士基”轮的集装箱装卸作业也在有序进行中……这是今年4月,上海港实施全国首次绿色甲醇“船—船”同步加注时的场景。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提升,上海港有望成为全球首批绿色甲醇商业性加注点及区域绿色甲醇燃料加注中心。

  外贸海运也面临风险和挑战。参加海丝论坛的业内人士分析,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冲击,呈现区域化、本土化、近岸化等趋势。此外,海外港口因大量船只绕行好望角、船舶集中到港造成严重拥堵,全球集装箱运输价格持续上涨。

  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确保中国外贸海运“大动脉”畅通?

  对于运价飙升、空箱不足、舱位紧张等短期问题,从业者正在积极应变。宁波舟山港集团董事长陶成波介绍,今年宁波舟山港通过抢抓运力组织、释放作业效能、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等措施,实现集装箱船舶在泊效率比去年平均水平提升8%,等泊时间减少1/3。同时,加大力度吸引空箱回流、推动新建集装箱投用,确保港区空箱存量回升、客户有箱可用。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清认为,长期来看,应加快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技术在港航领域应用,建设集约高效的港口枢纽,推动沿海港口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升级,提升港口枢纽综合能级。“要打造港航业开放融合的产业生态,实现港航要素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围绕港航上下游产业链,推进港、产、城、船、贸融合发展。”李清说。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709/c1002-40273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