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4年8月8日 星期四

丝路长安 见证和合之美

  图一

  对凤宝花纹锦

  冯晖墓彩绘浮雕砖中的女舞者

  八瓣团花纹描金琉璃盘

  丝绸之路东起长安,经西域西至地中海地区,向南延伸到印度次大陆,是迄今世界上路线最长、影响最大的商贸与文化交流通道。为纪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0周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在今年6月举行了“2024丝绸之路周”系列活动,其中主题展览“九天阊阖:丝绸之路上的长安”于6月19日开展,将持续至10月。本展览汇聚丝绸之路沿线18家文博机构的210多件(套)珍贵文物,通过展示长安城的考古发掘和传世遗存精品,力图再现文化之都长安的动人魅力和丝绸之路的繁荣图景。

  交流互鉴,彰显开放包容

  本次展览名称出自唐代王维的七言律诗《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也是诗篇中气势最为磅礴的一句。展览分为“世界之都”“商贸之都”“文化之都”“时尚之都”“长安与浙江”5个单元。展厅入口处有一道朱红色的“城门”,左右两侧各有一幅图,分别是章怀太子墓中的《仪卫图》和《客使图》,后者描绘了唐代政府外交机构鸿胪寺官员接待外国使节的场景。踏入展览大门,参观者仿佛穿越时空,徜徉古都长安,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辉煌历史如在目前。

  汉唐时期,长安因繁荣的经济和多元的文化成为当之无愧的国际性大都市。“长安城中百万家,不知何人吹夜笛”。随着唐朝进入“开元盛世”,长安城人口达百万之多,其中经由丝绸之路汇聚到长安城的外国商人、使者、留学生、僧侣等就有5万余人,世界多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这里达到空前高度。

  本次展览展出了名列世界考古发现史“四大石碑”之一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仿制品,原碑记述了唐代初期景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全碑饰以祥云、莲花、蓓蕾十字等中西文化元素,刻有汉字1780个,在碑文下方和左右碑侧刻有古叙利亚文。此碑立于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明朝天启年间出土。作为研究古代宗教文化、中西交通史和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石碑被美国耶鲁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朝鲜金刚山长安寺等复制,碑文被译成英、法、葡、意、日以及拉丁文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

  唐时,长安城内商贾云集、邸店林立,金银器、宝石、琉璃、香料和丝绸、瓷器、茶叶等西来东往的货物在此中转交易。本次展览中,一件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八瓣团花纹描金琉璃盘”吸引参观者纷纷驻足欣赏。这件造型精美的蓝色琉璃盘产自地中海东岸,经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它盘沿外折、腹壁斜收、盘底心凸起,盘内布满纹饰,中心为八瓣蕉叶状围成的团花,巧妙运用刻纹、釉料彩绘、描金等多种工艺,彰显东西方审美碰撞交融下的和合之美。与琉璃盘一同出土的琉璃器皿中,有的具有东罗马元素,有的体现波斯风格,显示出唐朝对异域文化的开放、包容与欣赏。

  文化融合,促进服饰创新

  唐代长安城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深刻影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男女服装形制多样,着装方式个性自由。本次展览着重展现了唐代服饰与域外服饰的融合与创新。

  窦师纶是唐代长安著名丝织工艺家和设计师,他受西域文化影响较深,在蜀锦织造工艺基础上吸收中亚、西亚等地的“联珠团窠”纹样特色,结合动物纹样,设计出一种融合中原传统艺术与西域艺术特色的新型团窠纹样,因窦师纶受封陵阳公,故人称“陵阳公样”。它成为唐朝服饰的经典图案,其后流行200余年,在丝绸之路上掀起一阵“大唐热”。唐代张彦远在绘画通史《历代名画记》中记载:“窦师纶,官益州大行台,兼检校修造。凡创瑞锦、宫绫,章彩奇丽,蜀人谓之‘陵阳公样’。”对照本次展览中的“对凤宝花纹锦”及锦纹复原图,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件具有典型多元文化风格特征的“陵阳公样”实物。该织锦纹样外圈以花瓣做样,形成圆形窠环,以花卉包围一对凤凰,它们姿态昂扬,仿佛争奇斗艳,又似相互吸引。

  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始终伴随着对外来文化的借鉴与吸纳。五代冯晖墓出土的50多块彩绘浮雕砖也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浮雕砖上栩栩如生地刻画出28名男女艺人演奏的场景,其中有两名着男装、戴幞头的女性舞者,她们穿长袍、束腰带、蹬乌靴,姿态活泼奔放。正如《唐书·五行志》记载:“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妇人则簪步摇钗,衿袖窄小。”唐朝将境外西北部游牧民族和外国人统称为“胡人”,紧身、圆领、开衩的胡服形制在长安等地风行一时。此时期唐朝女子也出现了戴胡帽、穿胡服、着男装等现象,展现了唐朝女性独立、时尚的特点和追求自由、平等的心态,也反映出唐朝对外来文化的开放与包容。

  河运古道,互通丝绸之府

  2024年也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闻名世界的京杭大运河始于春秋、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而由洛阳一路向西,溯河而上,直抵关中——长安的漕渠古道,便是大运河的先声。本次展览设置了“长安与浙江”单元(见图一),以隋唐大运河为切入点,呈现长安与浙江之间互通有无的历史景象。

  浙江位于东海之滨,是京杭大运河的南端。大运河、钱塘江、浙东运河及海上航路交织成一张巨大的交通网,将本地物产沿河运古道贩至全国,并沿海上丝绸之路输向海外。宋太宗雍熙年间,杭州、宁波等地设有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与日本、朝鲜等国往来亦密。据《日本蚕丝业史》卷一《生丝贸易史》记载,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有唐锦十端,唐绫、绢、罗等百十端……运往日本”。

  浙江盛产丝绸,杭州、湖州和嘉兴三个城市均有“丝绸之府”的美誉。杭州不仅是古代国内丝绸市场的主要供应商,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东南亚、东非、中东等地区出口丝织品。据记载,宋时每年涌入杭州的商人超过6万人次。湖州丝绸被称为“天下绸缎之冠”,湖州在明清时期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丝绸生产基地,“辑里湖丝”“双林绫绢”等湖州丝绸闻名遐迩。古代一度称“秀州”的嘉兴在唐代有“秀州贡绫千匹”之说,在宋代有“宋锦由来出秀州”之誉。明清时期,当地丝绸产业发展达到巅峰,产品远销日本、欧洲等地。

  丝路连天下,文明耀古今。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它昭示了古代欧亚文明交融的必要性与必然性,揭示了欧亚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历史轨迹和历史规律。行走于中国丝绸博物馆“九天阊阖”展厅内,一件件精巧的文物如同丝路文明交流互鉴的时光之钥,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传承千年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作者分别为浙江省数智风格与时尚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丝绸与时尚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文图片均为中国丝绸博物馆提供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09日 17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809/c1002-40295407.html

日本宫崎县近海地震致12伤 海啸预警已解除

  新华社东京8月8日电(记者姜俏梅 郭丹)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宫崎县近海8日发生的7.1级地震导致12人受伤。目前,日本气象厅在震后发布的海啸预警已全部解除。

  媒体援引防灾部门消息报道,地震在宫崎县和鹿儿岛县造成12人死亡。有房屋在地震中倒塌。

  受地震影响,九州新干线和西九州新干线全线停运,从宫崎出发至神户的渡轮停运,宫崎机场跑道一度关闭。截至记者发稿时,宫崎县日南市部分路段因电线垂落、落石等原因禁行。

  日本气象厅提醒各级政府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据日本气象厅消息,此次地震发生于当地时间16时42分(北京时间15时42分),震中位于东经131.7度、北纬31.8度,震源深度30公里。地震发生后,气象厅对九州岛及四国岛太平洋沿岸发布海啸预警。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809/c1002-40295328.html

2024年8月7日 星期三

“体育是我们增进友谊的纽带”

  在法国北部上法兰西大区加来海峡省,一场中法青年足球友谊赛精彩上演。“友谊赛正值巴黎奥运会举行,这是我第一次出国,也是我们‘村超’球员第一次在国外踢球。”中国球员周仕权对记者说。赛后,担任守门员的他又专门和法国友人练习了几个回合的射门防守。

  今年2月,法国人民援助会青年志愿者一行30多人,受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邀请,赴华参加中法友缘·中法青年友好交流周活动。除了在北京参观外,他们还前往贵州榕江与当地“村超”联队踢了一场比赛。“‘村超’球员的水平很高!”参加球赛的法国志愿者弗洛朗告诉记者,在法国,除了法甲等职业联赛,还有大区和省级的业余联赛,是民众参与足球运动的重要形式。“贵州‘村超’的创意很有趣,这是体育走进大众的很好表现形式。”弗洛朗说。

  “我至今还记得当时贵州民众热烈欢迎我们的情景。”志愿者法蒂哈说,那是他第一次到亚洲国家旅行,“我们观赏了苗族和侗族的歌舞,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大家热情地与我们合影。如果不是法中青年友好交流周活动,我很难有机会深入中国西部山村,收获如此难忘的体验。”

  7月25日至31日,应法国人民援助会邀请,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贵州“村超”球员、中国戏曲学院共同组成的中国青年代表团对法方进行回访。“这次回访,一方面是为延续友谊,另一方面想了解法国的乡村文化特色,开阔眼界。”“村超”球员董永恒告诉记者,他们带来的“村超”队服被法国友人当作珍贵的礼物穿在身上,家乡特产百香果也让法国友人赞不绝口。此次交流活动中,除了参观凡尔赛宫,中国青年代表团的主要行程都在法国北方大区。“希望让中国朋友不仅看到法国的名胜古迹,也能近距离体验法国民众的日常生活。”法国人民援助会负责人朱利安说。

  友谊赛在加来海峡省的格雷奈小镇举行,许多当地居民看到活动海报后纷纷前来观赛。比赛结束后,来自中国戏曲学院的青年代表们即兴表演了变脸、趟马等中国传统戏剧技巧。中国戏曲学院学生张晓宇告诉记者:“许多法国观众是第一次看到中国传统戏剧,连连惊叹,赞赏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元。”在法国人民援助会位于格拉沃利讷的“世界儿童是一家”营地,她和同学们为营地儿童呈现了一场精彩的中国传统戏剧表演。“这次交流活动增进了我们对法国风土人情以及法国人民援助会志愿者工作的了解,很有意义。”张晓宇说。

  开展交流活动之余,中法两国青年在里尔的皮埃尔·莫鲁瓦体育场一起观看了巴黎奥运会中国女篮小组赛,共同为运动员加油。朱利安说:“体育是我们增进友谊的纽带。未来,我希望通过形式多样的体育和文化项目促进青少年之间的交流。”

  (本报巴黎8月7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08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808/c1002-40294602.html

2024年8月6日 星期二

王毅同埃及外长阿卜杜勒阿提通电话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 8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埃及外交和移民部长阿卜杜勒阿提通电话。

  王毅表示,在习近平主席和塞西总统的战略引领下,中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实现跨越发展,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埃及在中国外交全局中占有重要位置。今年5月塞西总统对华国事访问十分成功,两国元首为双边关系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双方要以此为契机,全面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埃命运共同体。

  阿卜杜勒阿提说,今年是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双方各领域合作呈现良好态势。埃方愿同中方共同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密切高层互访,推动双边关系迈向更高水平,展现更广阔前景,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双方重点就中东局势交换了意见。王毅表示,哈马斯政治局主席哈尼亚在德黑兰遇刺身亡将地区局势推向更加危险的境地,这种暗杀行径违反联合国宪章基本原则,侵犯伊朗的主权和尊严,严重破坏各方促和努力,使加沙停火更加遥遥无期。我们对此坚决反对,予以强烈谴责。

  王毅指出,在加沙冲突问题上不能搞双重标准。中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立场是一贯、明确的。中方将同阿拉伯国家加强团结,同各方共同努力,避免局势升级恶化。

  阿卜杜勒阿提表示,埃方高度赞赏中方为中东和平发挥的重要作用,感谢中方推动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希望同中方保持密切配合,防止局势进一步升级。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07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807/c1002-40293857.html

王毅同埃及外长阿卜杜勒阿提通电话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 8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埃及外交和移民部长阿卜杜勒阿提通电话。

王毅表示,在习近平主席和塞西总统的战略引领下,中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实现跨越发展,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埃及在中国外交全局中占有重要位置。今年5月塞西总统对华国事访问十分成功,两国元首为双边关系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双方要以此为契机,全面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埃命运共同体。

阿卜杜勒阿提说,今年是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塞西总统5月对华进行成功访问,双方各领域合作呈现良好态势。埃方愿同中方共同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密切高层互访,推动双边关系迈向更高水平,展现更广阔前景,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双方重点就中东局势交换了意见。王毅表示,加沙冲突是当前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冲突持续导致严重人道主义灾难,尽管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停火决议,但战事迟迟得不到平息。哈马斯政治局主席哈尼亚在德黑兰遇刺身亡将地区局势推向更加危险的境地,这种暗杀行径违反联合国宪章基本原则,侵犯伊朗的主权和尊严,严重破坏各方促和努力,使加沙停火更加遥遥无期。我们对此坚决反对,予以强烈谴责。

王毅指出,冤冤相报导致恶性循环,以暴易暴只会激化矛盾。在加沙冲突问题上不能搞双重标准。中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立场是一贯、明确的。针对加沙冲突困境,中方提出了三步走倡议:即实现全面停火;秉持“巴人治巴”原则推进加沙战后治理;切实落实“两国方案”。中方将继续站在国际公道一边,同阿拉伯国家加强团结,同各方共同努力,避免局势升级恶化。

阿卜杜勒阿提表示,埃方对加沙局势升级深感担忧,哈尼亚遇刺事件使达成停火协议更加困难,甚至可能导致地区爆发全面战争。地区已无法承受更多战火和动荡。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避免局势升级。埃方高度赞赏中方为中东和平发挥的重要作用,感谢中方推动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希望同中方保持密切配合,防止局势进一步升级。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807/c1002-40293784.html

2024年8月5日 星期一

“为了全人类共同的未来团结努力”(大道之行)

  “10多年前,我有幸见到习近平主席,那是我人生中的一次宝贵经历。”中美洲公共行政研究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室主任让·保罗·瓦加斯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对哥斯达黎加进行国事访问。“6月3日,我作为哥斯达黎加时任总统钦奇利亚的高级顾问,陪同她在总统府接待了习近平主席。”瓦加斯向记者回忆起当时的热烈场景,“数千名当地青少年和民众簇拥在通往总统府的街道两旁,手中挥舞哥中两国国旗,欢迎中国贵宾。习近平主席不断向大家挥手致意。”

  令瓦加斯感动的是,习近平主席抵达总统府后,亲切地问候在场的每一个人,感谢工作人员所做的周到准备。瓦加斯说:“从这些细节中,我真切感受到习近平主席平易近人的风范。”

  哥斯达黎加是新世纪首个同中国建交的中美洲国家、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中美洲国家、第一个与中国签署一揽子自贸协定的中美洲国家,也是第一个以立法形式确立“中国文化日”的拉美国家。那次访问期间,两国元首决定加强交流合作,推动双边关系取得更大发展。“‘中哥关系完全可以成为不同规模、不同国情国家友好合作的典范’,习近平主席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瓦加斯说。

  2018年,中哥两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目前,两国合作已扩展到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科技创新、城市交通和文化等领域。中国成为哥斯达黎加第二大贸易伙伴,哥斯达黎加对华出口商品种类增加到200多种。中国援建的哥国家体育场成为当地举办大型活动和民众日常文娱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双方友谊的象征。

  瓦加斯表示,中国与包括哥斯达黎加在内的拉美国家不断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在贸易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成果尤其喜人。“通过贸易和投资合作,中国为拉美国家实现互联互通提供支持,让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得以改善,助力其出口多样化并进入广阔的中国市场,实现经济增长。”瓦加斯说,“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拉美国家持续深化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卫生等领域的合作,为地区可持续发展创造机遇。”

  瓦加斯曾多次到访中国,跟着中国师父学功夫,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为的是“了解中国文化,亲身感知中国的发展变化”。瓦加斯与记者分享了他对“有朋自远方来”的体会:“走在中国不同城市的街道上,时刻能感受到人们的热情友好,感受到城市的安全和井然有序。这种被接纳、被欢迎、被尊重的感觉非常美好。”

  “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令人备受鼓舞。”目前,瓦加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帮助更多拉美民众了解新时代的中国。“人类社会需要理念创新,以应对全球性挑战。现在,我们应该为了全人类共同的未来团结努力。”瓦加斯说,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持续注入正能量,期待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06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806/c1002-40293072.html

2024年8月4日 星期日

保护生态环境 助力绿色发展

  胡努特鲁电厂正着力打造混合电站。图为该电厂光伏发电设施。
  朱章博摄

  胡努特鲁电厂附近海滩上,幼龟破壳而出,奔向大海。
  奥伍兹·图尔克赞摄

  在毛里塔尼亚坦尼哈马迪村,布拉伊姆一家在灯光下围炉聊天。
  常云飞摄

  中方捐赠的路灯照亮安哥拉库韦拉伊市夜晚的道路,方便了当地居民夜间出行。
  绳 彬摄

  在乌兹别克斯坦中乌天然气管道沿线中乌管道公司WKC1站附近,植树造林工作为当地增添绿色。
  中油国际管道公司供图

  在土耳其伊斯肯德伦湾的海滩保护海龟栖息繁衍环境,在乌兹别克斯坦中乌天然气管道沿线种植树木防风固沙,为毛里塔尼亚、安哥拉等非洲国家捐赠光伏设备“点亮”偏远村镇……近年来,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中,央企海外合作项目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助力绿色发展,获得广泛好评。

  

  土耳其胡努特鲁电厂项目——

  “为海龟繁衍留出生命通道”

  本报记者 李安琪

  地中海东北角,伊斯肯德伦湾。皎洁的月光洒在海滩上,一条条海龟爬行的痕迹清晰可见。不少成年雌性绿海龟正在为产卵挖掘巢穴。这里是濒危物种绿海龟和易危物种蠵龟产卵、孵化的重要区域之一。每年4月到10月,这里会迎来大量的海龟,繁衍季节过后,数以千计的幼龟会在这里破壳而出,奔向大海。

  海滩不远处,坐落着土耳其胡努特鲁电厂。该电厂由国家电投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力”)、中航国际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和土耳其当地股东共同开发建设,是中资企业在土耳其最大的直接投资项目。上海电力负责胡努特鲁电厂的运营。2023年,该电厂为土耳其提供了全国约3.2%的电力。

  由于距离海龟栖息地不远,上海电力在施工设计之初,就将原方案中的运输栈桥和引接道路优化为大跨距桁架桥,尽可能避免项目施工和运营影响海龟等生物栖息繁衍。“优化后的方案虽然造价更高,但跨越了海龟产卵区,为海龟繁衍留出生命通道。”胡努特鲁电厂厂长张庆斌介绍,在海龟繁衍季节,停止施工作业;在非产卵季,该区域严格控制噪声,夜间禁止施工和强光照明;在该区域采用长波长光源,控制照明亮度和散射——种种方式,都是为了给海龟营造一个安静、自然的栖息繁衍环境。

  每年海龟繁衍季节前夕,电厂都会邀请当地海龟保护专家奥伍兹·图尔克赞进行知识宣讲,并指导电厂员工开展海滩清洁等行动。图尔克赞告诉记者,幼龟刚出生时背甲长度仅有5厘米左右,海滩上的塑料瓶、玻璃、杂草等小障碍物,都会阻碍幼龟爬向大海,“我非常赞赏中方组织的海滩清理志愿活动,这是绿色环保理念的生动实践”。

  由于海龟繁殖对环境温度特别敏感,胡努特鲁电厂将原定海水取水点后退了1000米,并创新采取循环冷却方案,将排水温升由原来的7摄氏度降到低于1摄氏度。当地专家连续3年深入海龟保护核心区开展监测,数据表明,海龟的自然繁殖未受到电厂影响。

  据图尔克赞介绍,海龟对栖息地的忠诚度很高,无论离开多远,大多会回到原栖息地繁衍。如果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或发生改变,海龟就会放弃原栖息地,重新找寻更适合的繁衍地域。今年海龟繁衍季还未结束,图尔克赞不时到电厂周边海滩清点海龟巢穴数量并观察海龟卵孵化状况,“根据目前掌握的数据,相关区域的海龟数量保持稳定,这与电厂的努力保护是分不开的”。

  采用“烟塔合一”二次循环冷却方案,使烟气排放浓度降低到欧盟标准以下;采用高抗震结构体系,在两次强震中稳定运行,为当地震后救援和重建工作提供安全稳定的电力保障;探索属地化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分层分类个性化培训课程,为当地民众提供就业机会……除了积极参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上海电力还在助力土耳其能源结构转型、改善民生、促进就业等方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赢得当地各方广泛好评。

  

  乌兹别克斯坦“绿带”建设项目——

  “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本报记者 肖新新

  在乌兹别克斯坦一望无际的荒漠里,一抹抹亮眼的绿色,随着中乌天然气管道绵延铺展。炎炎夏日,阿利舍尔·巴赫罗莫夫脚下的草方格沙障里,一棵棵梭梭树铺满草格、绿意盎然。

  巴赫罗莫夫是中油国际管道公司中乌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乌管道公司”)的乌方线路工程师。烈日下,他一边查看灌木长势,一边用铁锨整理草方格。“看着眼前喜人的绿色,很难想象这里过去环境有多恶劣。那时,一起沙尘暴就漫天黄沙,白天恍如黑夜。”他抚摸着一棵长势良好的梭梭树感叹道,“如今茫茫戈壁披上‘绿装’,多亏了我们公司实施的‘绿色管道’行动。”

  中乌天然气管道穿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是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乌管道公司运营管理。管道途经地多为沙漠、戈壁地带,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中乌管道公司统筹推进管道安全稳定运行和绿色低碳发展,将中乌天然气管道打造成“绿色管道”和中亚地区绿色管输示范区,自2009年管道投产以来,中乌管道公司持续在8个站场、各驻地和管道沿线等区域开展植树造林工作。

  中乌管道公司借鉴中国西部地区治沙经验,在管道穿越的流沙区域,累计铺设约22万平方米草方格用于固沙。“我们坚持‘环保优先’理念,同步推进管道运行与管道沿线沙漠化治理,实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中乌管道公司总经理刘志广表示,管道沿线铺设的草方格里,所种植的各类树木已成规模,防风固沙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作用凸显。

  在前期绿化成果基础上,2022年4月起,中乌管道公司进一步在管道沿线分阶段实施“绿带”建设项目,加快打造沙漠绿洲。公司计划于2025年前完成累计近1.76万棵树的种植目标,目前已种植果树、针叶树、落叶乔木等树木1万余棵。为支持当地“绿带”建设,公司还向布哈拉州、纳沃伊州等地赠送了2.5万棵树苗。

  中乌管道公司WKC1站站长宋晓宁表示,公司在进行地方环境评估和植被适应性研究基础上,根据管道沿线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因素,优选耐旱、耐贫瘠、成活率高的树种进行种植。“每逢春秋两季雨水较多时,我们就会在站场内种植杏、桃等果树,站场外种植梭梭树、沙枣树、榆树等,平均每个站场每次可种植近200棵树。”宋晓宁说。

  与此同时,中乌管道公司积极向当地员工和附近村民分享治沙实践经验,帮助当地民众自主改善生态环境。巴赫罗莫夫对中国的治沙技术非常感兴趣,除日常工作外,他时常前往站场附近村镇,带着村民一起布置草方格和植树。在巴赫罗莫夫指导下,附近村民手拿秸秆和铁锹,跟着放秸秆、扎秸秆、拢方格,铺设出一个个新的草方格。昔日的漫漫黄沙地,正被连绵的绿色所覆盖。

  在中乌管道公司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下,“两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新局面逐渐形成,给戈壁沙漠带来勃勃生机。燕子、麻雀、鹧鸪、斑鸠、双斑百灵、斑尾林鸽、杜鹃……曾经的不毛之地也吸引越来越多鸟类来此栖息觅食。

  “管道建设运营为我们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乌兹别克斯坦纳沃伊州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局局长鲁斯塔姆·埃尔加舍夫表示,“我们期待同中国企业开展更多绿色合作,进一步促进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

  

  毛里塔尼亚“百企千村”光伏绿能公益捐赠行动——

  “每到夜晚,村子里也有了光明”

  本报记者 万 宇

  毛里塔尼亚南部阿尤恩阿特鲁斯市市郊,许多村落因为地处偏远、基础设施不完善,多年来一直没有接入电网。一到夜晚,村里就漆黑一片。去年底,这一情况得到了改善。

  毛里塔尼亚许多地区地处撒哈拉沙漠,白天光照强烈,如果能让充足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将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作为在非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联盟发起的“百企千村”活动组成部分,2023年底,中国电建集团在毛里塔尼亚开展“百企千村”光伏绿能公益捐赠行动,向阿尤恩阿特鲁斯市和努瓦克肖特大区多地捐赠600套太阳能灯具,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当地居民带来便利。

  家住阿尤恩阿特鲁斯市附近坦尼哈马迪村的布拉伊姆,就是“百企千村”活动的受益者之一。他的家中多了一块“黑玻璃”和一个“白盒子”:长方形的“黑玻璃”是光伏面板,大小和一本摊开的16开杂志差不多,放于屋顶,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通过电线连着“黑玻璃”的“白盒子”则是用于储能的电池,可在需要时为灯具等供电。“有了这套家用太阳能光伏系统,我们一天的时间变长了。每到夜晚,村子里也有了光明。”布拉伊姆高兴地说,现在,家里晚上有了电,一家人可以坐在一起烧水泡茶,其乐融融。

  当地村民主要以畜牧业为生。“以前,给牛羊挤奶、准备草料和清水的工作都得赶在天黑前做完,孩子们也只能在白天看书学习,现在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村长本阿合麦德感慨地说,这些太阳能灯具不仅能提供照明,还可以给手机充电,“村子里不少人都买了手机,在家就能给手机充电,也方便了村民联系客户销售自家农产品”。

  自2022年起,“百企千村”活动以“百企行动,惠享千村”为主题,动员超过100家中国企业在非洲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惠及上千个非洲村镇,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增进民众福祉。据中国电建毛里塔尼亚代表处工作人员常云飞介绍,目前,600套太阳能灯具已经陆续发放至阿尤恩阿特鲁斯、提根特、杰赖达等市镇的附近村落。

  此外,中国电建还在安哥拉援建光伏电站,“点亮”了库内内省库韦拉伊市的小学和附近道路。有了稳定的电力供应,小学的学习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教室里有了电脑、投影仪等电子设备,并接入了互联网。晚上,当地还利用小学校舍开设夜校课程,帮助当地居民提升文化水平。对于学校的变化,校长恩达尔很高兴:“在中国企业的帮助下,我们的学校有了明亮的教室,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气候工作基金会全球能源转型非洲区主任吉德·伊吉亚多认为,非洲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发展太阳能可以帮助非洲消除能源贫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创造绿色就业机会,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05日 17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805/c1002-40292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