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4年8月14日 星期三

王毅同缅甸副总理兼外长丹穗举行会谈

  新华社内比都8月14日电(记者张东强 黎广滔)当地时间2024年8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内比都同缅甸副总理兼外长丹穗举行会谈。

  王毅说,70多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缅始终秉持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树立了大小国家平等相待、守望相助的典范。中方愿同缅方一道,继承弘扬胞波情谊,继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推动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王毅表示,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稳定因素的增强。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不久前胜利召开,明确中国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这将为中缅合作提供新契机、新动力。我们愿同缅方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落实好三大全球倡议,推动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稳步向前迈进。双方要保持高层交往,增进政治互信;积极稳妥推进经济走廊建设,确保油气管道安全顺利运营;加强安全合作,共同打击跨境犯罪活动;加快农业等领域合作,助力缅甸改善民生。以庆祝明年建交75周年为契机,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密切人文交流,巩固友好民意基础。

  丹穗表示,缅中关系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胞波情谊,明年两国将共同庆祝建交75周年。缅方高度重视对华关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三大全球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同中方密切各层级交往,加快经济走廊框架下大项目建设,深化农业、能源、旅游等领域合作,推动缅中命运共同体取得更多成果,造福缅甸人民。缅方将全力维护中国在缅项目人员的安全,切实维护缅中边境安全稳定,同中方共同打击跨国犯罪。

  双方就澜湄合作交换了意见,一致同意落实好第四次领导人会议重要共识,锚定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目标,推动澜湄合作取得更多丰硕成果,共同促进稳定发展和区域一体化。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815/c1002-40298874.html

缅甸领导人敏昂莱会见王毅

  新华社内比都8月14日电(记者张东强 黎广滔)8月14日,缅甸领导人敏昂莱在内比都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

  敏昂莱表示,缅甸高度重视对华关系,致力于发展缅中友好,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愿永远做中国可以信赖的友好邻邦。明年将迎来缅中建交75周年,双方可共同举办庆祝活动,弘扬传统友好,推动两国关系取得更大发展。感谢中方为推动缅北和谈发挥的建设性作用,期待中方继续支持缅维护国内稳定,实现政治和解。缅方也愿继续同中方合作,共同打击网赌电诈等跨国犯罪,绝不允许任何有损中国安全和利益的行为。

  王毅表示,中国对缅友好政策面向全体缅甸人民,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尊重缅甸政治传统和缅方根据本国国情选择的发展道路。中方坚定支持缅甸维护独立、主权、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坚定支持缅甸致力于国内和平稳定、实现经济发展,坚定支持缅方在宪法框架下推进新的“五点路线图”,早日实现政治和解、恢复民主转型进程,找到实现长治久安的道路。作为友好邻邦,中方反对缅甸生乱生战,反对域外势力干涉缅内政,反对任何企图离间中缅关系、抹黑污蔑中国的言行。

  王毅说,中方愿同缅方深化各领域合作,加快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和中缅经济走廊大项目,运营好中缅油气管道,助缅改善民生,推动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

  访缅期间,王毅同缅甸副总理兼外长丹穗举行会谈,并会见了缅甸前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815/c1002-40298873.html

王毅会见缅甸前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

  新华社内比都8月14日电(记者张东强 黎广滔)当地时间2024年8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内比都会见缅甸前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

  丹瑞请王毅转达对习近平主席的诚挚问候。丹瑞表示,很高兴看到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感谢中方长期以来在各方面给予缅甸无私的支持和帮助。中国是缅甸的胞波兄弟和友好邻邦,两国始终友好相待、和平相处,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希望中方继续提供宝贵支持,帮助缅甸防范外部干涉,维护国内稳定。

  王毅转达习近平主席对丹瑞的亲切问候。王毅说,你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长期致力于中缅友好事业,中方予以高度评价。中缅胞波情谊经历了国际风云考验,历久弥坚。中方始终将发展中缅关系放在周边外交重要位置,愿同缅方共同努力,推动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更多务实成果。我们将一如既往支持缅甸维护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支持缅甸在宪法框架下努力达成国内政治和解,顺利举行全国大选,重启民主转型进程。中方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对缅干涉渗透,坚决反对任何破坏缅甸稳定和发展的言行,将同缅甸秉持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的精神,做缅甸政府和人民可以信赖和依靠的真朋友、好朋友。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814/c1002-40298872.html

2024年8月13日 星期二

增产增收 造福民众(中非合作·民心相通)

  乌干达农民与中国农业专家在稻田里交流。

  中国农业育种专家龙文靖(右)指导乌干达技术员开展高粱新品种开发工作。

  中国援埃塞俄比亚农业专家正在为当地学员授课。

  中国农业专家正在指导乌干达农民收割稻谷。

  在卢旺达东方省卡永扎区西卡村,村民们高兴地饮用井水。
  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黄培昭摄

  中国专家在卢旺达当地村庄打井作业。
  中地公司中东部非洲分公司供图

  尼罗河全长约6670公里,流经卢旺达、乌干达、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试种水稻、援建水井、推动技术合作……近年来,中国与尼罗河流域国家积极开展农业合作,用新品种、新设施、新技术助力各国提高农业产能,为尼罗河流域国家发展注入新活力,给各国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试种水稻——

  “让布塔莱贾地区成为乌干达的‘鱼米之乡’”

  阳光照耀下,整片稻田像是金黄色的海洋,稻穗沉甸甸地垂下,仿佛在向罗伯特致意。罗伯特是乌干达中部布塔莱贾地区的水稻种植户,他试种的中国水稻品种最近迎来了丰收。“我种了20多年水稻,这么高产还是第一次,感谢中国农业技术专家的指导。”罗伯特说。

  有“高原水乡”之称的乌干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70%以上的人口以农业为生。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陆续派出农业专家到布塔莱贾地区,帮助当地建设灌溉系统、引进新的水稻品种并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培训。2012年以来,中国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南南合作框架下向乌干达派遣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积极与当地农民分享新技术,助力提升当地农业产能。目前,项目已执行至第三期,中国共派出近60名农业专家帮助乌干达发展农业生产,为当地农民开拓了脱贫增收新路径。

  中国专家的到来,让罗伯特等当地农户非常高兴,在他们看来,中国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推动了当地水稻生产再上新台阶。在中国专家指导下,罗伯特目前已经掌握了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的全过程集成技术。

  2023年,由第二期合作项目筛选的节水抗旱水稻新品种WDR—73在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喜获丰收,并在布塔莱贾地区等水稻产区成功推广种植,帮助约5000户农户受益。今年,中国专家正继续开展水稻新品种WDR—57的相关研究。中国援乌干达农业专家组组长张小强于2022年底就与其他中国农业专家抵达乌干达,展开第三期合作项目的执行工作。

  “第三期合作项目主要借助中乌友谊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两大平台,更大范围推广中国技术,助力当地农业发展。”张小强表示,在与乌干达的农业合作中,有机农业是重要内容之一。项目不仅引进中国节水抗旱杂交水稻新品种,还推广中国的稻田养鱼技术。“稻鱼共生既能保证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又可以促进产业生态的有机发展。”

  随着水稻产量的上升,当地农户的收入和生活质量也不断提升。“中国为我们带来了宝贵的农业发展资源,让布塔莱贾地区成为乌干达的‘鱼米之乡’。”罗伯特表示,他期待有机会去中国学习更多杂交水稻种植等农业知识和技术,进一步提高当地农业生产能力,“希望水稻收成越来越好,让我们的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援建水井——

  “现在大家喝水既方便又干净”

  由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驱车东行大约两个小时,记者来到该国东方省卡永扎区西卡村。在村里的“愿景小学”里,老师和学生们正在井边打水。拧开阀门,清澈的地下水就源源不断地从水龙头中涌出。

  这是中国援助卢旺达200口井项目的其中一口,项目由中国地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地公司”)中东部非洲分公司承建。“中国援建的水井解决了用水难题,现在大家喝水既方便又干净!”西卡村村民巴拉欣尤扎说。

  卢旺达被誉为“千丘之国”,许多地区水资源极为短缺。近年来,中国与卢旺达大力推动农业合作,中国企业承揽多个农田水利灌溉项目,在帮助卢旺达将荒坡变为良田的同时,还积极解决当地用水短缺问题。中国援助卢旺达200口井项目为卢旺达东方省和南方省的11个地区援建了170口手压井、20口监测井以及10口太阳能潜水泵井,还向卢方提供水质检测和人员培训等技术服务支持。

  西卡村四面环山,交通不便,此前没有自来水供给,饮用水安全也得不到保障。“从前村民们在河沟、湖渠、沼泽中取水饮用。如果想喝上干净的饮用水,就得长途跋涉去其他地方取水。”巴拉欣尤扎表示,中国援建的水井交付使用两年多来,满足了当地10余万村民的用水需求。中国企业还安装了氯化系统对井水进行消毒,解决了饮用水安全问题。

  卢旺达国家水务局农村供水服务部门负责人乌姆格瓦那扎表示,中国援建的水井为解决用水短缺问题提供了可持续方案。“通过增加监测井和太阳能潜水泵井,卢方还能对当地水质、水位进行长期动态监控,为当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积累经验。”中地公司中东部非洲分公司总经理朱兴辉表示,中国援助卢旺达200口井项目已于去年底完成维保期并最终交验,现阶段各类型水井使用状况良好,极大地改善了卢旺达的用水条件,赢得了当地民众的广泛赞誉。

  卢旺达《新时代报》报道指出,中国援助卢旺达200口井项目是卢中友好的重要标志。卡永扎区负责社会事务的副区长让·达马瑟纳表示,新建的水井将对当地民众的健康和幸福产生积极影响,“我们都为这个水利工程的建成感到高兴。卢旺达和中国的合作将为卢旺达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技术合作——

  “不断推进两国农业人才交流与培养”

  在埃塞俄比亚奥罗米亚州霍雷塔职业教育学院的农业试验田里,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的玉米尤其引人注目。霍雷塔职业教育学院院长穆努革塔指着结实的玉米棒说:“看,这就是中国农业专家带领我们培育出来的。这种来自中国的新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病虫害强等明显优势。”

  穆努革塔介绍,通过中国援助埃塞俄比亚农业职教项目,中国专家把在中国国内新育成的6个玉米品种引进当地,经双方专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试种成功。目前,埃塞俄比亚农业部正在推进大面积示范和推广种植等工作。

  “中国选育推广的优良玉米品种,能为埃塞俄比亚农业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做好种植实验的意义重大。”霍雷塔职业教育学院植物系主任赛伯卡表示,在中国专家指导下,他带领学生在灌溉、施肥、除草、病虫防治等方面进行了严格把控,今年6月试种玉米迎来丰收。“我们现场架锅烧水,煮熟的玉米黄澄澄的,香气扑鼻,口感格外香甜!大家边品尝玉米边交流感受,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

  “农业试验田的玉米有了新收成!”这一消息吸引当地多家媒体前来报道。赛伯卡激动地表示:“两国农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让示范种植取得了成功。中国的玉米品种非常适宜本地高海拔地区种植,我十分期待之后的大面积示范和推广种植效果。相信中国的农作物品种和种植技术将进一步提高埃塞俄比亚的农业产能,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为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中国援助埃塞俄比亚农业职教项目总负责人彭大军表示,项目实施20多年来,中国已累计派遣524人次农业专家赴埃塞俄比亚教学,培训当地教师、学生、农技人员近10万人次。“项目为当地培养了大量农业技术人才,如今,许多学员都在埃塞俄比亚农业领域任职。未来,我们将继续把中国农业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引入埃塞俄比亚,不断推进两国农业人才交流与培养。”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14日 17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814/c1002-40298240.html

2024年8月12日 星期一

“和平团结—2024”联合演习举行联合实兵演练

  据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8月12日电 (记者华洪立、杨丹谱)“和平团结—2024”联合演习陆上方向演练11日举行全流程、全要素实兵实弹综合演练,中国和坦桑尼亚两军官兵密切协同、一体作战,演练达到预期效果。演练结束后举行联合演习结束仪式。

  “和平团结—2024”联合演习,区分陆上和海上两个方向展开,旨在提升联合反恐行动能力,深化军事互信和务实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13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813/c1002-40297499.html

中共代表团出席卢旺达总统卡加梅就职典礼

  新华社基加利8月12日电 8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应邀率中共代表团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出席卢总统卡加梅就职典礼,其间同卡加梅总统交流,同卢旺达爱国阵线总书记加萨马格拉会见,就中卢关系交换意见,并宣介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双方表示,将继续以两国元首重要共识为引领,密切党际交往,加强政治对话,巩固战略互信,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加强合作。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812/c1002-40297454.html

2024年8月11日 星期日

探寻历史文脉 感知文化魅力(外国友人镜头里的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浙江绍兴
  浙江绍兴避塘。
  浙江绍兴文理学院俄罗斯籍教师 安东·洛吉诺夫摄
  “绍兴丰富的文化底蕴在现代化进程中保留并传承至今。日前,我参观了浙东运河博物馆,通过文物、沙盘、展板及视频资料等载体,深入了解了绍兴城市发展与浙东运河的历史渊源,近距离感受这里守护的历史文化记忆。参观后,我第一时间把所闻所感分享给学生们,希望未来能向更多国家的朋友介绍中国城市的魅力。”

  江西景德镇
  江西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御窑博物馆。
  加拿大籍画家 雷菲力摄
  “30多年前,我随旅行团第一次来到景德镇,见到了‘千年瓷都’并被其深深吸引,之后迁居于此。开放与包容是历史赋予景德镇的城市特性,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巧妙地在发展与保护中找到平衡、将艺术与生活拉近,让陶瓷生命迸发新色彩。有感于此,我尝试着把西方水彩画、中国水墨画与青花瓷板画相融合,对绘画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天津
  天津意大利风情街梁启超纪念馆。
  日本籍文化遗产保护专家 青木信夫摄
  “天津是一座具有独特韵味的城市,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又有现代的城市气息。2006年起,我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工作,参与组建天津大学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天津让我感受到中国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实践,以及推动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相关合作的努力。未来我将继续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力量。”

  江苏苏州
  江苏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西交利物浦大学冰岛籍留学生 艾丽斯·斯特凡斯多蒂尔摄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江苏苏州古城保护的示范工程,先后实施了街道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古建老宅保护利用工程等,将城市的历史文脉很好地保留下来。穿行在老街小巷中,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历史。在这里,城市肌理记录岁月悠长,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

  新疆吐鲁番
  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遗址。
  法旅集团董事长 纪尧姆·于贝尔·德·弗雷斯摄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吐鲁番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荟萃,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交河故城完整保留中国古代城市风貌,吐鲁番葡萄沟风景令人陶醉,坎儿井体现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当地政府将传统历史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大力发展旅游业,彰显了吐鲁番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在这里,各民族人民都非常热情,各式美食更令人难忘!”

  河南开封
  河南开封鼓楼夜市。
  河南大学卢旺达籍留学生 福 来摄
  “河南开封夜市文化闻名于世,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鼓楼夜市。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繁华景象让人梦回千年、流连忘返。在这里,我通过美景美食感知文化韵味,感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以历史为根,以文化为魂,以城市为载体,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共有14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城市样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城市的文脉延续与发展变化,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走入其中,用镜头记录下经济与人文交相辉映、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诗意景象。

  (本报记者刘军国、朱磊、武少民、王伟健、李亚楠、方敏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12日 17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812/c1002-40296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