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4年8月15日 星期四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向靖国神社供奉祭祀费

新华社东京8月15日电(记者姜俏梅 胡晓格)今年8月15日是日本战败79周年的日子。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当天通过代理人以“自民党总裁”身份,向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供奉了“玉串料”(祭祀费)。

当天上午,日本防卫大臣木原稔、经济再生担当大臣新藤义孝和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参拜了靖国神社。此外,日本前环境大臣小泉进次郎、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小林鹰之以及“大家一起参拜靖国神社”跨党派国会议员联盟成员当天也参拜了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位于东京千代田区,供奉有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14名二战甲级战犯。长期以来,日本部分政客坚持参拜靖国神社,遭到日本国内爱好和平人士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也导致日本与中韩等亚洲国家关系紧张。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发言人15日表示,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精神工具和象征,供奉有罪行滔天的14名二战甲级战犯。日方有关消极动向再次反映出日本政府对待自身侵略历史的错误态度,伤害包括中国在内亚洲受害国人民感情,违背日方在历史问题上作出的表态和承诺。中方严肃敦促日方切实正视反省侵略历史和战争罪责,在靖国神社等历史问题上谨言慎行,真正同军国主义划清界限,不要进一步失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韩国外交部15日在官网以发言人名义就日本政界高层人士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或参拜靖国神社深表失望和遗憾,督促日本领导人正视历史,用实际行动表现出对历史的谦虚反思和真诚反省,并再次强调这是发展面向未来的韩日关系的重要基础。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815/c1002-40299614.html

2024年8月14日 星期三

“让不再战的和平潮流继续下去”

  近日,日本学者松野诚也、奈须重雄向中国浙江省义乌市档案馆、侵华日军细菌战史实(义乌)陈列馆捐赠大量细菌战史料,并寄语“日中友好,日中不再战”。义乌是遭受侵华日军细菌战侵害的地区之一,这些史料对印证侵华日军细菌战具有重要意义。

  松野诚也是日本明治学院大学国际和平研究所研究员。此次,他捐赠了自己收藏的3册《陆军军医学校防疫研究报告第二部》原件,以及他在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发现的侵华日军731部队职员表等。他对本报记者说:“这些史料在日中两国都极为少见。前者是日军细菌战部队相关人员为了共享细菌战、细菌武器、防疫和防疫供水相关信息而制作的内部资料。收藏和展示这些史料,对日中两国人民都有重要意义。”

  “日本陆军军医学校防疫研究室曾是日军细菌战部队的核心机构。我此次捐赠的3册原件,均由‘荣第1644部队’制作。”松野诚也说,“荣第1644部队”与731部队一起在中国实施细菌战,但目前相关的日军资料几乎都没有确认此事。3册原件标题均写有“细菌战”字样,可以明确“荣第1644部队”是细菌战部队,而且其中两册是被视为“秘”级的资料,其中1册还有731部队首任部队长石井四郎的名字。

  捐赠这些史料时,松野诚也在给侵华日军细菌战史实(义乌)陈列馆的信中写道:“日中友好,日中不再战”。“我希望通过日中两国的民间交流,推动日中友好,让不再战的和平潮流继续下去。我也希望通过捐赠这些史料,唤起更多人的共鸣。”松野诚也在采访中向记者表达了对两国友好的殷殷期盼。据了解,松野诚也的研究在日本缺乏支持,开展相关工作十分不易。

  奈须重雄也长期致力于日本侵华战争史料研究。多年来,他向侵华日军细菌战史实(义乌)陈列馆捐赠了大量日本侵华战争史料。他向记者表示:“已经有很多日本民众不知道这一段历史了。我们必须为此做些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法,对中国人民发动了令人发指的细菌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方赞赏日本国内有识之士揭露和直面历史真相的勇气,有关历史资料再次表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细菌战的事实铁证如山,不容否认和抵赖。日方应正视并深刻反省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以史为鉴,消除遗毒,不要重蹈覆辙。

  (本报东京电)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15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815/c1002-40298908.html

王毅同缅甸副总理兼外长丹穗举行会谈

  新华社内比都8月14日电(记者张东强 黎广滔)当地时间2024年8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内比都同缅甸副总理兼外长丹穗举行会谈。

  王毅说,70多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缅始终秉持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树立了大小国家平等相待、守望相助的典范。中方愿同缅方一道,继承弘扬胞波情谊,继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推动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王毅表示,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稳定因素的增强。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不久前胜利召开,明确中国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这将为中缅合作提供新契机、新动力。我们愿同缅方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落实好三大全球倡议,推动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稳步向前迈进。双方要保持高层交往,增进政治互信;积极稳妥推进经济走廊建设,确保油气管道安全顺利运营;加强安全合作,共同打击跨境犯罪活动;加快农业等领域合作,助力缅甸改善民生。以庆祝明年建交75周年为契机,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密切人文交流,巩固友好民意基础。

  丹穗表示,缅中关系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胞波情谊,明年两国将共同庆祝建交75周年。缅方高度重视对华关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三大全球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同中方密切各层级交往,加快经济走廊框架下大项目建设,深化农业、能源、旅游等领域合作,推动缅中命运共同体取得更多成果,造福缅甸人民。缅方将全力维护中国在缅项目人员的安全,切实维护缅中边境安全稳定,同中方共同打击跨国犯罪。

  双方就澜湄合作交换了意见,一致同意落实好第四次领导人会议重要共识,锚定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目标,推动澜湄合作取得更多丰硕成果,共同促进稳定发展和区域一体化。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815/c1002-40298874.html

缅甸领导人敏昂莱会见王毅

  新华社内比都8月14日电(记者张东强 黎广滔)8月14日,缅甸领导人敏昂莱在内比都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

  敏昂莱表示,缅甸高度重视对华关系,致力于发展缅中友好,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愿永远做中国可以信赖的友好邻邦。明年将迎来缅中建交75周年,双方可共同举办庆祝活动,弘扬传统友好,推动两国关系取得更大发展。感谢中方为推动缅北和谈发挥的建设性作用,期待中方继续支持缅维护国内稳定,实现政治和解。缅方也愿继续同中方合作,共同打击网赌电诈等跨国犯罪,绝不允许任何有损中国安全和利益的行为。

  王毅表示,中国对缅友好政策面向全体缅甸人民,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尊重缅甸政治传统和缅方根据本国国情选择的发展道路。中方坚定支持缅甸维护独立、主权、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坚定支持缅甸致力于国内和平稳定、实现经济发展,坚定支持缅方在宪法框架下推进新的“五点路线图”,早日实现政治和解、恢复民主转型进程,找到实现长治久安的道路。作为友好邻邦,中方反对缅甸生乱生战,反对域外势力干涉缅内政,反对任何企图离间中缅关系、抹黑污蔑中国的言行。

  王毅说,中方愿同缅方深化各领域合作,加快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和中缅经济走廊大项目,运营好中缅油气管道,助缅改善民生,推动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

  访缅期间,王毅同缅甸副总理兼外长丹穗举行会谈,并会见了缅甸前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815/c1002-40298873.html

王毅会见缅甸前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

  新华社内比都8月14日电(记者张东强 黎广滔)当地时间2024年8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内比都会见缅甸前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

  丹瑞请王毅转达对习近平主席的诚挚问候。丹瑞表示,很高兴看到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感谢中方长期以来在各方面给予缅甸无私的支持和帮助。中国是缅甸的胞波兄弟和友好邻邦,两国始终友好相待、和平相处,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希望中方继续提供宝贵支持,帮助缅甸防范外部干涉,维护国内稳定。

  王毅转达习近平主席对丹瑞的亲切问候。王毅说,你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长期致力于中缅友好事业,中方予以高度评价。中缅胞波情谊经历了国际风云考验,历久弥坚。中方始终将发展中缅关系放在周边外交重要位置,愿同缅方共同努力,推动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更多务实成果。我们将一如既往支持缅甸维护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支持缅甸在宪法框架下努力达成国内政治和解,顺利举行全国大选,重启民主转型进程。中方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对缅干涉渗透,坚决反对任何破坏缅甸稳定和发展的言行,将同缅甸秉持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的精神,做缅甸政府和人民可以信赖和依靠的真朋友、好朋友。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814/c1002-40298872.html

2024年8月13日 星期二

增产增收 造福民众(中非合作·民心相通)

  乌干达农民与中国农业专家在稻田里交流。

  中国农业育种专家龙文靖(右)指导乌干达技术员开展高粱新品种开发工作。

  中国援埃塞俄比亚农业专家正在为当地学员授课。

  中国农业专家正在指导乌干达农民收割稻谷。

  在卢旺达东方省卡永扎区西卡村,村民们高兴地饮用井水。
  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黄培昭摄

  中国专家在卢旺达当地村庄打井作业。
  中地公司中东部非洲分公司供图

  尼罗河全长约6670公里,流经卢旺达、乌干达、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试种水稻、援建水井、推动技术合作……近年来,中国与尼罗河流域国家积极开展农业合作,用新品种、新设施、新技术助力各国提高农业产能,为尼罗河流域国家发展注入新活力,给各国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试种水稻——

  “让布塔莱贾地区成为乌干达的‘鱼米之乡’”

  阳光照耀下,整片稻田像是金黄色的海洋,稻穗沉甸甸地垂下,仿佛在向罗伯特致意。罗伯特是乌干达中部布塔莱贾地区的水稻种植户,他试种的中国水稻品种最近迎来了丰收。“我种了20多年水稻,这么高产还是第一次,感谢中国农业技术专家的指导。”罗伯特说。

  有“高原水乡”之称的乌干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70%以上的人口以农业为生。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陆续派出农业专家到布塔莱贾地区,帮助当地建设灌溉系统、引进新的水稻品种并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培训。2012年以来,中国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南南合作框架下向乌干达派遣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积极与当地农民分享新技术,助力提升当地农业产能。目前,项目已执行至第三期,中国共派出近60名农业专家帮助乌干达发展农业生产,为当地农民开拓了脱贫增收新路径。

  中国专家的到来,让罗伯特等当地农户非常高兴,在他们看来,中国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推动了当地水稻生产再上新台阶。在中国专家指导下,罗伯特目前已经掌握了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的全过程集成技术。

  2023年,由第二期合作项目筛选的节水抗旱水稻新品种WDR—73在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喜获丰收,并在布塔莱贾地区等水稻产区成功推广种植,帮助约5000户农户受益。今年,中国专家正继续开展水稻新品种WDR—57的相关研究。中国援乌干达农业专家组组长张小强于2022年底就与其他中国农业专家抵达乌干达,展开第三期合作项目的执行工作。

  “第三期合作项目主要借助中乌友谊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两大平台,更大范围推广中国技术,助力当地农业发展。”张小强表示,在与乌干达的农业合作中,有机农业是重要内容之一。项目不仅引进中国节水抗旱杂交水稻新品种,还推广中国的稻田养鱼技术。“稻鱼共生既能保证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又可以促进产业生态的有机发展。”

  随着水稻产量的上升,当地农户的收入和生活质量也不断提升。“中国为我们带来了宝贵的农业发展资源,让布塔莱贾地区成为乌干达的‘鱼米之乡’。”罗伯特表示,他期待有机会去中国学习更多杂交水稻种植等农业知识和技术,进一步提高当地农业生产能力,“希望水稻收成越来越好,让我们的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援建水井——

  “现在大家喝水既方便又干净”

  由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驱车东行大约两个小时,记者来到该国东方省卡永扎区西卡村。在村里的“愿景小学”里,老师和学生们正在井边打水。拧开阀门,清澈的地下水就源源不断地从水龙头中涌出。

  这是中国援助卢旺达200口井项目的其中一口,项目由中国地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地公司”)中东部非洲分公司承建。“中国援建的水井解决了用水难题,现在大家喝水既方便又干净!”西卡村村民巴拉欣尤扎说。

  卢旺达被誉为“千丘之国”,许多地区水资源极为短缺。近年来,中国与卢旺达大力推动农业合作,中国企业承揽多个农田水利灌溉项目,在帮助卢旺达将荒坡变为良田的同时,还积极解决当地用水短缺问题。中国援助卢旺达200口井项目为卢旺达东方省和南方省的11个地区援建了170口手压井、20口监测井以及10口太阳能潜水泵井,还向卢方提供水质检测和人员培训等技术服务支持。

  西卡村四面环山,交通不便,此前没有自来水供给,饮用水安全也得不到保障。“从前村民们在河沟、湖渠、沼泽中取水饮用。如果想喝上干净的饮用水,就得长途跋涉去其他地方取水。”巴拉欣尤扎表示,中国援建的水井交付使用两年多来,满足了当地10余万村民的用水需求。中国企业还安装了氯化系统对井水进行消毒,解决了饮用水安全问题。

  卢旺达国家水务局农村供水服务部门负责人乌姆格瓦那扎表示,中国援建的水井为解决用水短缺问题提供了可持续方案。“通过增加监测井和太阳能潜水泵井,卢方还能对当地水质、水位进行长期动态监控,为当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积累经验。”中地公司中东部非洲分公司总经理朱兴辉表示,中国援助卢旺达200口井项目已于去年底完成维保期并最终交验,现阶段各类型水井使用状况良好,极大地改善了卢旺达的用水条件,赢得了当地民众的广泛赞誉。

  卢旺达《新时代报》报道指出,中国援助卢旺达200口井项目是卢中友好的重要标志。卡永扎区负责社会事务的副区长让·达马瑟纳表示,新建的水井将对当地民众的健康和幸福产生积极影响,“我们都为这个水利工程的建成感到高兴。卢旺达和中国的合作将为卢旺达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技术合作——

  “不断推进两国农业人才交流与培养”

  在埃塞俄比亚奥罗米亚州霍雷塔职业教育学院的农业试验田里,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的玉米尤其引人注目。霍雷塔职业教育学院院长穆努革塔指着结实的玉米棒说:“看,这就是中国农业专家带领我们培育出来的。这种来自中国的新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病虫害强等明显优势。”

  穆努革塔介绍,通过中国援助埃塞俄比亚农业职教项目,中国专家把在中国国内新育成的6个玉米品种引进当地,经双方专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试种成功。目前,埃塞俄比亚农业部正在推进大面积示范和推广种植等工作。

  “中国选育推广的优良玉米品种,能为埃塞俄比亚农业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做好种植实验的意义重大。”霍雷塔职业教育学院植物系主任赛伯卡表示,在中国专家指导下,他带领学生在灌溉、施肥、除草、病虫防治等方面进行了严格把控,今年6月试种玉米迎来丰收。“我们现场架锅烧水,煮熟的玉米黄澄澄的,香气扑鼻,口感格外香甜!大家边品尝玉米边交流感受,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

  “农业试验田的玉米有了新收成!”这一消息吸引当地多家媒体前来报道。赛伯卡激动地表示:“两国农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让示范种植取得了成功。中国的玉米品种非常适宜本地高海拔地区种植,我十分期待之后的大面积示范和推广种植效果。相信中国的农作物品种和种植技术将进一步提高埃塞俄比亚的农业产能,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为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中国援助埃塞俄比亚农业职教项目总负责人彭大军表示,项目实施20多年来,中国已累计派遣524人次农业专家赴埃塞俄比亚教学,培训当地教师、学生、农技人员近10万人次。“项目为当地培养了大量农业技术人才,如今,许多学员都在埃塞俄比亚农业领域任职。未来,我们将继续把中国农业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引入埃塞俄比亚,不断推进两国农业人才交流与培养。”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14日 17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814/c1002-40298240.html

2024年8月12日 星期一

“和平团结—2024”联合演习举行联合实兵演练

  据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8月12日电 (记者华洪立、杨丹谱)“和平团结—2024”联合演习陆上方向演练11日举行全流程、全要素实兵实弹综合演练,中国和坦桑尼亚两军官兵密切协同、一体作战,演练达到预期效果。演练结束后举行联合演习结束仪式。

  “和平团结—2024”联合演习,区分陆上和海上两个方向展开,旨在提升联合反恐行动能力,深化军事互信和务实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13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0813/c1002-40297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