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4年11月2日 星期六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道之行)

  “习近平主席真诚、谦逊、热情、富有远见,我从习近平主席身上看到了一个大国领导人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特肖梅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始终强调中国与埃塞俄比亚相互支持、携手共进,致力于以团结合作精神推进中非互利共赢,这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1976年,高中毕业的穆拉图赴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中文,随后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就读并获得学士学位。1985年至1991年,他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继续深造,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留学期间,穆拉图与中国的老师和同学们结下深厚友谊,也见证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穆拉图说:“我至今依然怀念在中国留学的那段时光。中国已是我的‘第二故乡’。”

  2013年10月,穆拉图当选埃塞俄比亚总统。2014年7月,中国成为穆拉图就任总统后出访的首个国家。“选择中国作为首个出访国家,是因为我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在中国的学习经历拓宽了我的视野,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段时光在我生命中十分重要。”穆拉图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通过推动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从那时起,我便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服务,进一步推动埃塞俄比亚与中国的友好合作。”穆拉图说。

  2014年穆拉图访华期间,习近平主席同他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时间虽然过去了10年,但我对那次会谈仍记忆犹新。”穆拉图说,“习近平主席称我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长期以来为推动两国友好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并表示两国关系是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典范。这让我十分感动。”

  “会谈时,习近平主席总是面带笑容,那些真诚的话语令人至今难忘。当我表达自己的看法时,习近平主席非常认真地倾听,谦和而真诚。我从习近平主席的眼中看到了一位大国领导人的坚毅和自信。”穆拉图说,“那次会谈后,我又在多个场合与习近平主席见面,他的远见卓识让我由衷钦佩。”

  穆拉图时常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部著作帮助他更深刻地认识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和具体政策,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正因如此,中国成功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使数亿人摆脱贫困,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主席2013年出访非洲时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郑重宣告中非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为新时代发展中非友好和中非合作提供重要遵循。今年9月举行的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明确了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的六大主张,发出中非共谋发展的时代强音,彰显了“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坚定信心。

  穆拉图表示,真诚友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是非中关系的本质特征。中国在处理与非洲国家的关系以及地区和国际事务时从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开展经贸和投资活动也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埃塞俄比亚政府和人民感谢习近平主席,永远不会忘记中国给予埃塞俄比亚的积极帮助。”穆拉图说。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穆拉图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给非洲国家带来的改变深有感触。他表示,埃塞俄比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方,中企承建的亚吉铁路等基础设施和发展项目有效满足了埃塞俄比亚就业、物流和国际贸易需求。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助于增强非洲互联互通,促进非洲国家间的贸易投资合作,“中国在非洲实施了许多铁路、港口、机场和高速公路项目,这些都是促进非洲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通过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经济社会面貌大为改观。我们期待不断深化同中国的合作,进一步促进东非乃至整个非洲大陆经济快速增长。”

  穆拉图表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助于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稳定、发展的共同愿望,彰显了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所作的贡献。”穆拉图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契合国际社会共谋发展、共筑安全、共兴文明的普遍诉求,“全球发展倡议有助于推动各国共同发展繁荣,全球安全倡议有助于促进人类共同安全,全球文明倡议有助于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国际社会应该共同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三大全球倡议,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为人类社会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03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103/c1002-40352687.html

2024年11月1日 星期五

中国对斯洛伐克等9国试行免签政策

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 记者从外交部领事司获悉,为进一步促进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对斯洛伐克、挪威、芬兰、丹麦、冰岛、安道尔、摩纳哥、列支敦士登、韩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2024年11月8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上述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不超过15天,可免签入境。不符合免签条件人员仍需在入境前办妥来华签证。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102/c1002-40352381.html

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冈中美好友谊的见证”

  从冈比亚首都班珠尔出发,向西南方向驱车行驶约18公里,便抵达比几娄国家公园,中方援建的冈比亚国际会议中心就坐落在这里。作为两国复交以来实施的首个重大基础设施合作项目,国际会议中心于2020年正式交付冈比亚政府。

  国际会议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包括主会议场、主题会议室、新闻发布中心、双边会议室、办公区和宴会厅等。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大西洋的海浪。今年9月,来华参加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冈比亚总统巴罗表示,冈中两国有着深厚友谊。中方援建的国际会议中心成为冈比亚首都的新地标,中方合作的项目帮助冈比亚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

  夕阳下,国际会议中心建筑外墙与海面波光相互辉映,美轮美奂。当地居民马立克告诉记者:“每次经过这里,我们总忍不住驻足欣赏。这座建筑恢弘大气,是我们国家的骄傲,也成为冈中美好友谊的见证。”

  冈比亚主流媒体《观点报》在报道中表示:“国际会议中心这座耀眼的建筑,如同大西洋边缘上的宝石,闪烁着现代与传统的光芒。”作为落实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的具体举措,国际会议中心完美融合了冈比亚建筑风格和中国建筑技术,展示了新时期中国同包括冈比亚在内的非洲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坚定决心。巴罗表示,国际会议中心极大促进了冈比亚当地经济发展,期待同中方继续加强在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农业技术和投资贸易等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

  据国际会议中心承建方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支持组组长张庆介绍,自启用以来,国际会议中心已成为冈比亚举办国际会议、商务活动和文化活动的首选场所,每年约有500场会议在这里举办。

  “作为地标性建筑,国际会议中心造型优雅灵动,成为民众和游客的打卡胜地。”中国驻冈比亚大使刘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国际会议中心已经过千余场会议活动的检验,助推冈比亚会展经济发展,同时带动相关旅游、贸易和投资,为冈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动力。

  (本报班珠尔电)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01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101/c1002-40351598.html

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见证·中国机遇)

  北京奔驰生产车间内景。

  在福建奔驰工厂,工人正在作业。

  组装完毕的奔驰轻型商务车准备下线。

  北京奔驰屋顶光伏全景。
  以上图片均为奔驰提供

  1款全球首发、7款中国首发及车展首秀、8款中国上市的全品牌21款车型……在今年举办的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德国汽车企业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以下简称“奔驰”)的展位备受关注。

  “中国是全球最富活力的市场之一,也是奔驰全球战略的重要支柱,奔驰在中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我们一直致力于在中国长期投入,深度参与并助力中国汽车产业的升级。”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见证、参与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

  位于北京望京的奔驰大楼,窗明几净。

  “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陪同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参加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宣布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在华新增投资……”康林松告诉记者,今年他已经4次到访中国,“毫无疑问,中国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作为拥有138年历史的车企,奔驰2001年在中国开启本土化发展,当年,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京正式成立。2003年,奔驰与北汽集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5年,奔驰开始在华实施本土化研发,行政级轿车E级车率先在中国完成本土化并投入量产。

  “我们见证、参与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奔驰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在销售、生产层面,也包括研发、供应链伙伴、科技合作等方面。”康林松介绍,从2014年至2023年,奔驰携手合作伙伴在中国投资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走进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奔驰”)顺义工厂总装车间,生产线上的两条机械臂正在忙碌。机械臂上配备有摄像头,相当于一个“人工智能视觉检测机器人”。它能够对汽车底盘细节进行全方位拍照和质量检测,效率比人工高出一倍多。车身车间近1200台机器人各司其职,自动化率超过98%。不同机器人采集到的数据,都通过工厂的“神经网络”上传到云端,帮助工作人员作出判断和决策。

  凭借这一数字化生产体系,北京奔驰已成为奔驰全球乘用车生产网络中最大的生产基地,只要45秒就有1辆新车下线。全球销售的每两辆奔驰E级车中,就有1辆在这里生产。

  “2005年成立之初,北京奔驰的规划年产量仅为2.5万辆。”在华工作12年的奔驰集团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表示,今年3月,第500万辆中国国产奔驰汽车顺利下线。“累计产量从400万辆增加到500万辆,北京奔驰仅仅用了20个月。”唐仕凯说。

  “北京奔驰现在已成为同时拥有前驱车、后驱车、电动车三大车型平台,以及发动机与动力电池工厂的合资企业,并实现了发动机核心零部件与整机的出口,是奔驰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康林松表示,中国拥有完备的汽车产业链、领先的合作伙伴和优质的人才资源,以及创新支持政策措施。奔驰持续看好中国市场。“这为企业在华发展提供了保障,得益于中国良好的营商环境,奔驰在华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康林松说。

  “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市场持续保持增长,奔驰是主要的参与者之一,这也是我们看好中国市场、重视中国市场的原因。”唐仕凯表示。2023年奔驰乘用车在中国市场销量占其全球总销量超过1/3,纯电动车型销量增长超过一倍。中国作为奔驰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在自动驾驶、汽车软件、智能互联等领域的市场需求正在快速升级迭代。

  “以‘中国速度’提升本土创新,引领全球创新”

  来到上海市浦东新区轲桥路,走进今年4月刚刚启用的奔驰上海研发中心全新大楼,电动出行、智能互联、自动驾驶等领域的软硬件开发和全环境模拟正在这里火热进行。

  2021年,奔驰中国研发技术中心在北京投入使用;2022年奔驰上海研发中心成立;2023年奔驰(上海)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成立;2024年,奔驰上海研发中心全新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

  过去5年,奔驰在华研发投入总计达105亿元人民币,本土研发团队超2000人。“我们在中国建成了德国以外覆盖领域最全面的研发团队,其中中国数字化研发团队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团队。”唐仕凯表示。

  得益于中国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人才储备及优良的研发环境,奔驰在华研发进展迅速。仅用一年时间,奔驰中国研发团队主导开发的L2+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就在中国各地的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上实现了点到点的领航辅助驾驶,提升了奔驰在全球智能驾驶领域的能力。未来,奔驰与合作伙伴共同定制的全新插混电池将用于奔驰在全球范围销售的插混车型。“目前,中国研发团队正主导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功能的开发,通过与全球多地研发中心紧密协作,把在中国取得的研发成果更多贡献给全球市场。”唐仕凯说。

  “中国有着丰富的优秀人才资源、快速发展的科技企业,赋予了我们在这里发展人才与创新生态系统的机会。”唐仕凯说,“中国研发团队在越来越多的全球研发项目上发挥着引领作用。”

  近年来,奔驰积极把握产业转型机遇,不断扩大与中国本土伙伴在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合作。奔驰与中国科技企业思必驰合作的语音交互软件,融入了定制化设计技术,已用于全球产品的开发。目前,奔驰正与腾讯、火山引擎等中国科技公司在云计算、大模型、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开展探索与合作,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好用、更便捷、更个性化的数字化体验。

  清华大学与奔驰的合作已逾10年,双方合作成立的“清华大学—梅赛德斯奔驰可持续交通联合研究院”(以下简称“联合研究院”)在交通智慧化、能源绿色化、应用本土化、车辆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展开合作。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表示,双方在项目研发、人才培养、本科生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与奔驰的合作已成为校企合作的典范之一。融合奔驰的研发能力与清华大学的科研创新实力,研究院将探索国际化教育教学的新模式,为推动可持续交通领域的发展作出贡献。”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联合研究院院长李萌表示,与奔驰的产学研合作让高校的研究成果能够更好地与丰富的产业需求相结合。

  “中国不仅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也在推动全球汽车行业加快创新转型。以‘中国速度’提升本土创新,引领全球创新,彰显了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也体现了奔驰致力于与中国合作伙伴携手加快本土化进程的决心。”唐仕凯表示。

  “携手中国伙伴共享长期发展机遇”

  非生产时间关闭不必要的设备,每天可节电约3.26万千瓦时、减少天然气消耗约6080立方米;通过生产日历智能控制空气处理机组开关,精细化管理机组运行时间,每天节电超1.6万千瓦时……据介绍,北京奔驰是北京首批申购绿电的企业之一。同时,通过不断扩大光伏发电规模,北京奔驰已拥有奔驰全球生产网络中规模最大的光伏项目之一。

  在北京奔驰,零碳科技实验室大楼、屋顶光伏、熔盐储热、二氧化碳热泵等环保技术和设施得以应用。康林松表示,奔驰的目标是在2039年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净碳中和,这与中国推进“双碳”目标的愿景一致。“让我们感到高兴的是,在中国各地,我们的绿色举措都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支持。”康林松说。

  今年9月,奔驰宣布,计划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在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业务分别投资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和4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丰富中国“智造”产品阵容。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15年位居世界首位。“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最富活力的市场之一,特别是在创新速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转型方面,中国正引领全球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康林松表示,“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这是我们自然而然的选择。”

  “近年来,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这有力增强了市场信心。中国在经济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开放的市场能给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好处。”康林松表示,中国是汽车工业大国,开放的市场为包括奔驰在内的全球车企提供了深度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

  德国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德国对华投资创历史新高,达73亿欧元。奔驰集团监事会主席薄睦乐表示,欧中、德中双方有着长期良好合作的传统。中国的产业优势和发展速度不仅为奔驰在中国市场的拓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也为其全球运营带来了重大机遇,“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世界。”薄睦乐说。

  康林松表示:“奔驰将继续秉持‘在华发展,与华共进’的初心,携手中国伙伴共享长期发展机遇。”

  版式设计:汪哲平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31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031/c1002-40350715.html

中国经济活力将持续对外释放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 (记者马卓言)外交部发言人林剑30日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活力与韧性集中显现。随着一揽子政策协同发力,中国经济的活力将持续对外释放。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近期,中国政府密集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支持扩大内需和提振投资消费,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认为,中方出台的措施有助于提升信心和需求。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舒曼表示,一揽子增量政策对增强市场信心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经济保持增长,对全球市场意义重大。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林剑说,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活力与韧性集中显现。前三季度中国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贸易量实现增长,进出口总额创下新高,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再次说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近期中国政府多部门积极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激发消费和投资热情,提振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信心。”林剑说,高盛集团、摩根大通、瑞士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纷纷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在近期面向百余家瑞士企业的调查中,企业决策者们普遍表示对在华业务充满信心,近半数受访者将中国列为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

  林剑表示,中国经济“稳”和“进”的积极态势也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稳定性。通过推进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开放,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更加强劲有力;随着一揽子政策协同发力,中国经济的活力将持续对外释放。

  “我们将继续以实际行动回应国际社会‘看好中国’的期待和各国企业‘做多中国’的热情,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新机遇。”林剑说。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031/c1002-40350666.html

2024年10月29日 星期二

“中国讲坛”在马达加斯加举办

  据新华社塔那那利佛电 (记者凌馨)以“中国式现代化与中非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为主题、由中国非洲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讲坛”日前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举行,来自中马两国的智库、高校、政府部门代表约80人出席。

  其间,中方学者以“中国式现代化及对发展中经济体的影响”和“中非高质量‘一带一路’合作中的法律保障”等为题,同与会者分享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经验,并深入探讨了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非如何进一步深化合作,引发两国人士广泛共鸣。马达加斯加外交部办公厅主任海里祖·拉库图马拉拉在活动上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非中双方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高质量合作的推动力。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30日 15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030/c1002-40349898.html

法国电商市场不断扩大

  法国电子商务与远程销售联合会不久前发布的《2023年法国电商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法国电商行业交易额达1599亿欧元,同比增长10.5%,其中服务交易额增长势头强劲,增幅高达19.3%。

  法国目前是欧洲第二大电商市场,电商占零售贸易总额的10%,且规模还在持续增长中。据统计,2023年法国电商市场的活跃电商平台数量同比增长10%,达到15.2万个。其中,65%的电商平台开拓了国际市场业务,在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德国、英国等国拥有用户,七成的网站预计未来两年内其国际市场交易额将会增加。

  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法国消费者习惯于网络购物。这份年度报告表明,法国消费者对电子商务整体持积极态度。2023年约3940万法国人通过互联网购物,同比增加50万人,人均下单60次。约93%的消费者对网上购物感到满意。调查显示,在2023年至少进行过一次网购的15岁以上消费者占比为70.1%,这些消费者2023年全年平均网购下单次数达60次;每周至少进行一次网购的法国人占到11%;超过八成消费者在购物前会借助互联网进行研究,近九成受访者认为电商为日常生活带来了较大的便利。

  法国电子商务与远程销售联合会分析,一段时间以来,法国通胀水平维持在高位,民众选择网购往往更容易买到低价商品,电商由此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在支付方式方面,银行卡依然是法国网购消费者的首选,电子钱包等新型数字支付方式也在逐步普及。作为应对民众购买力下降和通胀的解决方案,许多法国电商平台推介的延期或分期付款也越来越受欢迎。报告显示,42%的网购民众已经使用过分期付款,而28%则选择过延期付款。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更多零售商加快数字化转型,开设线上下单、远程配送等业务,法国电商市场的交易额将继续增长,发展前景广阔。

  (本报巴黎10月29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30日 15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030/c1002-40349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