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4年11月11日 星期一

日本新一届石破茂内阁成立

新华社东京11月11日电(记者陈泽安 李子越)日本新任首相、自民党总裁石破茂11日晚成立新内阁。

当天上午,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刚组建一个多月的石破茂内阁全体辞职。下午,石破茂经国会众参两院首相指名选举当选日本第103任首相,随即组建新内阁。当晚,在日本皇宫举行了首相任命仪式和内阁大臣认证仪式后,新内阁正式成立。

曾担任过外务副大臣的铃木馨祐和担任过农林水产大臣的江藤拓分别替换了在众议院选举中落选的法务大臣牧原秀树和农林水产大臣小里泰弘。此外,齐藤铁夫因成为公明党新党首而不再出任阁僚,来自该党的中野洋昌接替他出任国土交通大臣。其余内阁成员不变。

由于自民、公明两党组建的执政联盟在10月27日的众议院选举中遭遇惨败,未能获得过半数议席,新一届石破茂内阁成为少数派内阁。

石破茂9月27日当选自民党新任总裁,10月1日当选首相,10月9日宣布解散众议院、提前大选,创下战后首相当选后解散众议院的最快纪录。在10月27日举行的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党自2012年重新上台后首次失去在众议院的单独过半数席位,甚至与执政伙伴公明党加在一起也未能超过半数。日本宪法规定,众议院选举后30天内必须召集特别国会,进行首相指名选举。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112/c1002-40358963.html

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

共赴“进博之约” 共享中国机遇(和音)

  共赴“进博之约”,各方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诚意,更加坚定了投资中国、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更加深刻认识到互利共赢的价值

  

  11月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落下帷幕。6天时间内,15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近3500家参展企业,数十万名专业观众,在进博会交易商品和服务、交流文化和理念,进一步增加了对中国市场机遇的认知、对开放合作理念的认同。

  “进博会是支持国际贸易发展、合作和新型全球伙伴关系的平台”“进博会促进贸易增长的背后,是全世界人民的共赢”“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充满活力并且展现出光明前景”……通过参加第七届进博会,各国人士充分认识到,开放是进博会的核心理念,进博会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助力各国在开放合作中实现共赢。

  共赴“进博之约”,各方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诚意。作为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后举办的重大经济外交活动,第七届进博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和行动。7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国家展,129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商参加企业展,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一系列数据标注本届进博会的开放程度。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表示,中国举办进博会,以开放的精神让全球企业相互连接、建立伙伴关系,共同构建更加繁荣、互联的全球经济。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发布的《世界开放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开放指数为0.7596,在各经济体中的排名继续提升。这充分说明,越是面对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中国越是坚持开放、扩大开放、提升开放。

  共赴“进博之约”,各方更加坚定了投资中国、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作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进博会是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的生动注脚。从首次设立新材料专区,升级打造创新孵化专区,举办首发经济和促进消费相关分论坛等活动,到持续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前沿技术首选地、创新服务首推地,展示450多项代表性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再到举办“投资中国”自贸试验区专场推介、外资企业圆桌会等活动,中国继续与各方分享巨大市场潜力、蓬勃创新活力、强劲发展红利。本届进博会上,多家跨国企业宣布在华继续投资计划,以实际行动对中国市场和发展前景投下“信任票”。参展的跨国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深切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强劲脉搏”“中国是大市场,也是最具活力的市场”“我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将继续与中国共创未来”。

  共赴“进博之约”,各方更加深刻认识到互利共赢的价值。进博会“朋友圈”持续扩容,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本届进博会为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37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120多个免费展位,食品和农产品展区进一步扩大非洲产品专区面积,举办“全球南方的可持续发展与中非合作”分论坛……中国以实际行动为发展中国家打开新的机遇之门,让更多发展中国家参与到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来。从贝宁菠萝、埃塞俄比亚咖啡等上届进博会“明星产品”,到马拉维花生、莫桑比克夏威夷果等最新准入的产品,都搭上进博会快车,加速汇入全球市场。一位首次参展的坦桑尼亚腰果加工出口商把参加进博会看作“梦想和希望之旅”,他充满期待地说:“打开中国市场,我们的生意大有希望。”

  迎五洲客,计天下利。中国正在通过推进高水平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将进一步开放超大规模市场,携手各方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增进人类福祉贡献更大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11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111/c1002-40358043.html

2024年11月9日 星期六

【国际锐评】外企为何在进博会扎堆“首发首秀”?

  德国卡赫公司展台上,观众们纷纷体验全球首发的可折叠式手持清洗机;美国波士顿科学公司带来新一代血管内超声系统;蔡司公司推出首款国产高端手术显微镜……正在上海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国际锐评》评论员现场感受到全球前沿科技的鲜活魅力。一大批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的创新产品集中亮相,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向“新”力。

  作为全球共享创新合作的重要平台,前六届进博会已展出近2500项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不少展商在中国开出新门店、新工厂、新研发中心,培育出发展新动能。本届进博会首次设立了新材料专区,400多项全球首发、亚洲首展、中国首秀在此亮相,展示新质生产力,让科技创新的“进博效能”辐射全球。以波士顿科学带来的新一代血管内超声系统AVVIGO+ MAH为例,它应用人工智能实现自动病变评估,相当于给了医生“第三只眼”,可以更好地“看到”血管病变情况,从而制定更精准的手术方案。如果早日落地应用,势必会造福广大病患。

  七年来,进博会不仅越办越好,“新”意也越来越足,成为公认的全球新品首发地、前沿技术首选地和创新服务首推地。它的吸引力来自何处?

  从平台本身定位看,进博会是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它为世界新品、精品进入中国搭建了“首秀场”,为众多新产品、新技术实现商业化落地提供了“直通车”。卡赫大中华区总裁唐晓东向《国际锐评》表示,作为七届“全勤生”,公司每年都会选择进博会作为新品全球首发的第一站,“卡赫是依托进博赋能不断发展壮大的进口品牌,通过短短6天参会体验,获得的回报是长期的、持久的”。

  从消费端看,有着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中国大市场为全球新产品、新技术提供了上佳的试验场和投放地。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执行总裁郭柄汛说,他们希望通过进博会平台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参与中国大市场的发展。该机构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尽管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但新加坡企业在华业务保持稳定,对中国市场的兴趣依然浓厚。

  从创新环境来看,中国人一直热爱创新创造,特别是十几年来,中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外企提供了创新的沃土。近年来,不少外企选择将研发中心落户中国,并借助进博会等平台持续推进本土化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波士顿科学大中华区总裁张珺对《国际锐评》说,在本次进博会前夕,公司设在上海临港的中国区首个生产基地正式开业,实现了“展商变投资商”的身份升级。资生堂中国总裁兼CEO梅津利信谈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业务上,更在于创新,“洞悉中国的创新趋势就意味着把握未来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全球经济版图里形成新的吸引力。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发布的最新年度报告,中国在专利、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等领域的知识产权申请量均为世界第一。该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默克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何慕麒说,这些意味着中国创新发展动能强大,“蕴含着极大的新机遇”。蔡司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马库斯·韦伯说,中国市场已成为蔡司集团在全球的第一大市场,未来他们将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包括继续扩大研发和创新能力,推动全产业链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一件件进博新品,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见证了开放与创新的“双向奔赴”。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作出部署,继续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欧莱雅集团董事长、法中委员会联席主席安巩对《国际锐评》说,他相信接下来“中国会不断实现现代化,并引领世界的发展”。可以预见,在年年如约而至的进博会上,外企收获的不仅是订单、市场、创意,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无限机遇。

  (国际锐评评论员)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110/c1002-40357719.html

第20届中美电影节和电视节在洛杉矶开幕

  新华社洛杉矶11月8日电(记者黄恒)第20届中美电影节和中美电视节8日在美国洛杉矶拉开帷幕,中美影视界人士、政府官员、各界代表等700余人参加开幕式暨“金天使奖”颁奖典礼。

  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作为世界前两大电影市场,中美影视合作卓有成效、前景广阔。中国不仅积极引进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优质电影,而且正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在文化、电信、互联网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为各国优秀文化产品提供巨大市场机遇。

  谢锋强调,中美只要正确认识彼此,就能找到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正确相处之道。“人民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中美关系的根基由两国人民浇筑,中美关系的未来也将由两国人民创造。”

  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郭少春在开幕式上致辞说,中美影视合作是中美互利共赢合作的生动写照,中美影视交流拥有广阔前景,希望两国影视机构和从业人员多交流互动,创造更多合作机会,实现更多成功合作。

  洛杉矶县县政委员凯瑟琳·巴杰在视频致辞中说,中美电影节举办20年来,为增进两国民间交流发挥了重要和积极作用,也推动了洛杉矶本地和谐社会建设。“每一年,我都欣喜地看到,借助两国人民对文化创意的共通感受,中美电影节跨越了不同语言和文化间的隔阂,让人们坐在一起,共同享受艺术的多样性之美。”

  本届中美电影节和中美电视节参评影视作品超过500部。《解密》和《永不消逝的电波》获年度最佳影片奖,《繁花》获年度最佳电视剧奖,《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死侍与金刚狼》等获评年度最受中国观众欢迎的美国电影。

  在本届中美电影节和中美电视节举办期间,中美两国相关企业和机构还将举办论坛和展映等活动,中美影视界代表将分享经验,畅谈合作。洛杉矶县政府宣布11月为中美电影节和电视节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110/c1002-40357710.html

2024年11月8日 星期五

中马友谊大桥纪念公园揭幕

  图为中马友谊大桥纪念公园揭幕现场。
  严清海摄

  本报北京电 (记者康朴)近日,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纪念公园正式开园。纪念公园位于大桥桥头拱门附近,园内设立大桥建设历程展示墙,一张张图片展现了大桥建设采用的前沿技术和建设者的奋斗历程。中马友谊大桥建设纪念碑屹立园中,铭刻着中马双方共建大桥的相关信息。

  马尔代夫基础设施部长穆特塔利布表示,大桥是马迄今最大的建设项目,建设公园旨在让马民众更好了解大桥是在中国政府援助下建成的,使中马友谊深入人心。

  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中马友谊大桥跨海连接马尔代夫首都马累、机场岛和胡鲁马累岛,于2018年通车,极大改善了当地交通环境,有力促进当地发展。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109/c1002-40357339.html

“没什么能比丰收更让人快乐了”(海外纪闻)

  中非赛赛农业合作项目稻田丰收。
  中铁二十局供图

  空中无人机喷洒农药,田间大型收割机开足马力驰骋……在莫桑比克加扎省首府赛赛市,中莫两国产能合作重点项目——中非赛赛农业合作项目迎来又一季收割。

  中非赛赛农业合作项目集水稻种植、仓储、加工、销售于一体,是中国企业在非洲运营规模最大的水稻种植基地。项目生产的大米适应当地口味和需求,受到莫桑比克民众普遍欢迎。

  “如今稻田道路纵横交错、沟渠首尾相连,2017年我们刚来时,项目所在地是一片荒草丛生的‘烂泥地’”。中铁二十局中非赛赛农业合作项目负责人胡计高说。

  割草平地、清理沟渠、维修泵站……经过大半年的开垦,2017年11月,首批被修整一新的田地交付。次年4月,项目迎来自管理以来的首次丰收。

  项目采用“公司+小农户”的经营模式——中国企业负责土地开垦、沟渠清理、围堰修建等农田开发工作,再为当地种植户提供资金、生产资料、农机和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最后依照合同收购稻谷。

  “没什么能比丰收更让人快乐了!”当地种植户何塞说,“我承包的水稻种植面积有4公顷。庄稼丰收后,中方会帮助我们进行仓储、加工和销售,自己不用再愁销路了。”

  项目经营模式降低了当地种植户的种植成本和风险,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从第一年只有30多户签约,到如今参与种植的农户超过1000多户、水稻种植总面积达4.5万亩,当地农业生产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过去,我们不懂育苗、缺少农机设备,只能靠天吃饭,勉强维持生计。自从中非赛赛农业合作项目在家门口落地,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种植户本尼说。作为首批农业技术培训班学员,本尼先后参加过数十场由中铁二十局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

  缺乏先进种植技术时,每亩地只能收获约100公斤粮食。“我们采用水稻旱直播、水直播、人工插秧和机械插秧等多种模式,相互结合,总结出了简单实用且本地人易掌握的水稻种植技术。”胡计高介绍,在中国专家指导下,如今所有当地种植户都能独立操作机械,掌握科学种植方法,亩产量提升至550公斤以上。

  同时,项目从中国引进了先进的全套处理设备。种植的水稻经自动化设备清理、脱壳、碾米、过筛、选色后,口感好、品质高,在当地消费者中赢得良好口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中铁二十局负责中非赛赛农业合作项目以来,已产出大米近8.59万吨,大多数合作种植户实现脱贫,上万居民因此而吃上饱饭。前不久,项目在2024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获评“第五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

  “中国的现代化、机械化技术改变了加扎省传统农业模式,为本地民众带来福祉。希望中企能继续帮助我们,惠及更多农户。”加扎省省长玛格丽特说。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109/c1002-40357338.html

中国驻美大使:中美应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新华社华盛顿11月8日电(记者颜亮)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7日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既是中美关系一路走来的深刻经验总结,也是两国新时期的正确相处之道。

  谢锋当天在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纪念中美建交45周年晚宴上发表视频致辞时表示,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站在历史正确一边,作出顺应时代大势和民心所向的正确抉择,共同推动中美关系沿着稳定、健康、可持续的道路前行。

  谢锋表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不存在一模一样的两个国家。中国不可能变成另一个美国,差异本应成为交流互鉴的动力,而不是排斥对抗的借口。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而非挑战,宽广的地球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双方应该尊重彼此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尊重各自发展权利,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谢锋指出,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核大国,中美和平共处是责任,也是必须。把中国视为最主要战略竞争对手、最严重地缘政治挑战和步步紧逼的威胁,完全不符合事实,只会导致“自我实现的预言”。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必须言行一致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任何挑战都挡不住中国前进的步伐,任何围堵遏制打压都只会撞上南墙,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坚定意志和强大能力。

  谢锋认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合作可以办成很多大事好事,应该把合作清单拉得越来越长。打关税战、贸易战、科技战、产业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保护的是落后,失去的是未来。中国欢迎更多美企赴华投资兴业,也期待中美在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全球性挑战上加强对话合作,既造福两国,又惠及世界。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纪念中美建交45周年晚宴7日在上海举办,有关地方政府、两国工商界代表等约400人参加。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108/c1002-40357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