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合作共赢 交流互鉴 呼唤和平

11月27日至28日,第三届中国—阿拉伯国家青年政治家论坛在广东省珠海市举办。来自21个阿拉伯国家的政党、政府、智库、媒体、高校及企业代表和中方各界代表约200人聚集一堂,共商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

今年是中阿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目前,有20个阿拉伯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或战略伙伴关系,共建“一带一路”在22个阿拉伯国家实现了“全覆盖”。

阿联酋趋势研究与咨询中心政治伊斯兰研究处处长哈马德·侯萨尼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发展典范,其中的青年教育和文化项目有利于增进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互相了解,为阿拉伯青年提供获得技能和知识的机会。中国和阿联酋的合作不局限于经济合作,还体现在技术、能源、基础设施、文化等战略项目上。阿中应继续搭建文化合作的桥梁,为青年的发展赋能。

埃及大会党副主席艾哈迈德·伊萨姆说,寻找世界各国的共同点、契合点,是构建未来特别是加强不同文明交融互鉴的重要前提。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目的是实现世界各国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合作推进各国现代化的进程。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有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相信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各国发展。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晓宇说,中阿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众多阿拉伯国家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为中阿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了中阿文化与人文交流,并推动中阿创新合作持续深化,为全球提供了包容互鉴、平等互利的新型合作模式的实践样板,同时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典范。

中国和埃及、摩洛哥等阿拉伯国家都是文明古国。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将中阿文明紧密相连。1200多年前,阿拉伯航海家奥贝德从阿曼出发,航行近万公里抵达广州。中阿友谊深厚,人文交流不断深入,中阿文明互鉴成为与会嘉宾热议的话题。

巴林战略、国际和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员穆娜·拉希丝说,粮食问题、气候变化等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一个国家无论怎么发展,都无法独自面对挑战,必须加强合作。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尊重文化多样性、倡导和平,无疑会对当今和未来世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全球文明倡议可以成为各国人民增进理解、消除负面刻板印象的桥梁。

利比亚民主党政策委员会委员阿里·阿布齐德说,全球文明倡议得到了阿拉伯国家青年群体的积极响应,其承载的价值观包括尊重他人、尊重文明多样性、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认同,与阿拉伯世界的价值观是一致的。他希望通过各类论坛、活动,加强阿拉伯国家同中国的思想交流,学习中国在制造业、科技等领域的经验。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加沙地带人道主义状况引发全球高度关注。中方呼吁全面有效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尽快停火止战,缓和地区局势,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实现巴勒斯坦人民建国权、生存权、回归权。与会阿拉伯国家代表普遍赞赏中方持有的公平公正立场。

约旦阿拉伯中国之友作家和新闻媒体人士国际联盟成员穆罕默德·哈伦说,巴勒斯坦人民和中东人民与中国的情谊十分深厚,在约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普通民众能感受到中国对巴勒斯坦事业的坚定支持。阿拉伯国家十分赞赏中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

黎巴嫩未来阵线青年委员会领导成员哈迪·沙里夫说,和平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此时召开的论坛为人们描绘出一幅安全、稳定、繁荣、和平与公正的世界图景。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强调加强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对正在经历紧张局势的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人民来说,意义尤为重大。希望中阿继续巩固发展关系,深化友谊,加强互学互鉴,推动地区繁荣。

论坛期间,与会代表通过了《第三届中国—阿拉伯国家青年政治家论坛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宣言》,表示将积极落实中阿领导人达成的成果共识,做中阿传统友谊的继承者、中阿合作共赢的推动者、中阿文明交流的倡导者,为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新华社广州11月29日电 记者洪泽华、夏晨)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1月30日 第 02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130/c1002-40372208.html

王毅同尼泊尔外长阿祖会谈

  新华社成都11月29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29日在成都同尼泊尔外长阿祖举行会谈。

  王毅说,2019年,习近平主席对尼泊尔成功进行历史性国事访问。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合作全方位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积极进展,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建设迈向深入。我们愿同尼方一道,携手开辟中尼关系发展新前景。

  阿祖说,尼泊尔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决不允许任何势力利用尼领土从事损害中国利益的活动。尼方高度赞赏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积极参与全球发展倡议。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129/c1002-40372201.html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中国可持续设计实践在德国引起共鸣

  由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和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可持续设计”世界巡展欧洲首站活动日前在德国柏林举行,展出来自中国10个省份的26个优秀项目及81件展品,涵盖乡村振兴、再生材料、生态共创、可持续教育等多个主题,展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当下中国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

  展览现场,众多可持续设计改造案例吸引观众驻足观看。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仙都石宕8号石窟项目,建筑师徐甜甜与当地合作,以“最小干预”原则将废弃采石场转化为可供人们阅读、交流的公共文化空间;在四川成都西村创意产业园,由建筑师刘家琨设计的西村·贝森大院成为网红打卡地,屋顶跑道可供居民散步、骑车、举办音乐会等活动;位于上海长宁区的“闲下来合作社”,则将闲置的地下空间改造为公共客厅,丰富社区生活……

  德国伊达思建筑论坛负责人克里斯蒂表示:“缙云石宕的转化创新为德国的露天矿址和地下矿洞改造带来有益借鉴。活化利用在地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可持续设计理念在中国多地都有生动展现。”

  明黄、茜红、竹绿、枣褐……在云南白族扎染技艺展区,50余种取自植物的美丽颜色吸引了许多观众,经由扎染技艺制成的日常用品也美得质朴隽永。“春天用密蒙花,夏天用马蓝,秋天用核桃皮,冬天用柿漆,我们在恢复古法技艺,也在实践绿色生产生活。”云南白族扎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翰敏说,“这一古老的技艺包含着中华民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这种智慧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本次展览还向观众介绍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比如,艺术家与当地孩子们共创设计的云南维西塔城驻地计划,与数百名山区留守儿童合作共创公共艺术装置的“花火计划”等。

  “通过这次展览,我们呼吁可持续设计从日常生活与周边社区出发。中德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非常活跃,此次邀请的项目也考虑到中德两国设计师未来合作的可能性。”此次展览策展人崔峤说。

  “这一展览富有启发性,许多项目并没有采用旧有的解决思路。展览涵盖社会、文化、技术等问题,鼓励人们思考未来方向,并积极参与对未来的塑造。这样的视角和实践在关于可持续性的讨论中至关重要。”德国国家设计奖评审、德国品牌应用科技大学教授安斯加·埃登斯表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德国设计师拓宽创作视野,“融合东西方美学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创新,这在全球化时代尤为重要”。

  (本报柏林电)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29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129/c1002-40371421.html

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

希望美方继续为促进两国人文交流创造更多便利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 (记者邵艺博)就美国国务院网站日前将赴华旅行提醒由三级降为二级并取消关于“错误拘押”风险的标注,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8日说,此举有利于两国人员正常往来,希望美方继续为促进两国人文交流创造更多便利。

毛宁在当日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注意到美方做出的这一调整,认为此举有利于两国人员正常往来。“我们历来反对人为制造‘寒蝉效应’。希望美方继续为促进两国人文交流创造更多便利。”她说。

三名被美方错误羁押的中国公民平安回到祖国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 (记者邵艺博)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8日表示,经过中国政府不懈努力,三名被美方错误羁押的中国公民平安回到祖国。这再次表明,任何时候中国都不会放弃自己的同胞,祖国永远是他们的坚强后盾。

毛宁是在当日例行记者会上作出上述表态的。

毛宁强调,中方一贯坚决反对美方对中国公民出于政治目的进行打压迫害,将一如既往采取必要措施,坚定维护中国公民的正当合法权益。

毛宁表示,这次还有一名在美潜逃多年的逃犯被遣返回国,说明天网恢恢,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永远成为“避罪天堂”。中国政府将继续开展追逃追赃,有逃必追、一追到底。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1月29日 第 02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129/c1002-40371407.html

王毅会见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大臣、人民党中央外委会主席布拉索昆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28日在北京会见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大臣、人民党中央外委会主席布拉索昆。

王毅表示,中柬友谊历经国际风云考验,历久弥坚。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中柬铁杆友谊进入新阶段。中方愿同柬方密切高层交往,推进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以中柬高水平战略协作应对风险挑战,捍卫两国正当权益,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布拉索昆表示,柬方坚定奉行对华友好政策,愿同中方增进政治互信,推进务实合作,加强外交协调,推动柬中友好不断迈上新台阶。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128/c1002-40371401.html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何立峰会见日本关西经济界访华团时指出 中国正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鼓励日资企业深化务实合作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27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关西经济界访华团。

  何立峰表示,中国正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日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交融,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希望日本关西经济界持续把握中国发展机遇,深化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日本关西经济界访华团团长松本正义和共同团长鸟井信吾高度赞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表示愿为两国互利合作贡献更多成果。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28日 02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128/c1002-40370546.html

为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政治解决增添动力

  11月26日,联合国举行“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电。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表示,习近平主席连续12年向纪念大会致贺电,多次就推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提出中方倡议主张,体现了对巴勒斯坦问题的高度重视。中方为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政治解决增添动力,为实现地区持久和平而努力,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

  “每一步行动都展现出大国担当”

  习近平主席指出,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关乎国际公平正义。当务之急是全面有效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尽快停火止战,缓和地区局势。根本出路是把“两国方案”落到实处,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政治解决,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实现巴勒斯坦人民建国权、生存权、回归权。

  “习近平主席多次就推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提出中方倡议主张,体现了对巴勒斯坦问题的高度重视。”巴勒斯坦人民斗争阵线政治局委员、对华关系书记穆罕默德·阿卢什表示,中方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政治解决的立场明确,一以贯之,始终为这一正义事业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一贯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是最早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之一。”英国国际关系专家基思·贝内特表示,中国对于巴勒斯坦的支持并不是空洞、象征性的外交姿态,而是作出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努力。

  “习近平主席连续12年向联合国‘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致贺电,这一坚持既是对国际公平正义的支持,也是对多边主义和联合国权威的有力捍卫,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和支持。”埃及贝尼苏韦夫大学政治学教授纳迪娅说,中国坚定支持落实“两国方案”,为推动中东持久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中方为推动停火止战、保护平民安全奔走斡旋。从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到发布立场文件,再到积极参与国际协调,每一步行动都展现出大国担当。”

  “为缓和紧张局势带来了更多希望”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始终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支持巴勒斯坦各派加强团结,落实《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实现内部和解。中国坚定支持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支持召开更大规模、更具权威、更有实效的国际和会。

  “中国在推动中东局势缓和、解决巴以冲突问题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伊拉克国民议会议员、议会外事委员会成员穆萨纳·阿明表示,今年4月,应中方邀请,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和伊斯兰抵抗组织代表赴北京磋商,就推进巴内部和解深入坦诚对话,取得积极进展。今年7月,巴勒斯坦14个派别高级别代表在北京举行和解对话,并签署了《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北京宣言》),为饱受苦难的巴勒斯坦人民带来了宝贵希望。“相信在中国的外交努力下,国际社会各方将进一步凝聚共识,为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注入动力。”

  “《北京宣言》的签署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凝聚了统一的政治力量,中国的支持为缓和紧张局势带来了更多希望。”巴勒斯坦《耶路撒冷报》总编辑易卜拉欣·梅尔赫姆表示,中国始终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支持巴勒斯坦各派加强团结。“中国在处理巴勒斯坦问题上值得信赖。”

  “中国对巴勒斯坦问题的立场一贯明确坚定,始终站在公平正义一边。”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和平与外交研究所主任穆罕默德·阿西夫·努尔表示,中方多次就推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提出倡议主张,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

  “从推动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到提出走出当前冲突困境的‘三步走’倡议,中国始终致力于通过对话与合作化解冲突,避免陷入暴力循环。”印度尼西亚总统大学国际关系学副教授哈里安托·阿里奥迪古诺表示,中国在推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过程中,展现了独特的东方智慧——以和平为目标,以对话为手段,以公正为基础。这种做法以尊重主权、平等对待为核心,强调合作共赢。中国的和平努力既服务于中东地区的稳定,也为实现全球范围的和平稳定贡献了智慧。

  “中国一直是中东和平发展的推动者”

  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国将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推动平息战火、停止杀戮,支持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继续向加沙人民提供人道援助,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回到“两国方案”的正确轨道,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

  阿卢什表示,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中方积极劝和促谈,推动停火止战,向加沙地带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发布《中国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中方提出推动实现持久和平的“三步走”倡议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贡献智慧。

  “中国一直是中东和平发展的推动者。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解决中东地区面临的挑战提供了路径。”沙特阿拉伯政治学者阿提·穆巴拉克表示,正是得益于中国的斡旋努力,沙特和伊朗于去年3月实现历史性和解。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中国始终站在公平正义一边,站在国际法的一边,得到广大阿拉伯国家的高度认可。“中国伙伴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将为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带来新的希望。”

  “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习近平主席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美好世界指明了方向。”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中央委员、阿中友好协会主席伊斯梅尔·德贝什说,中国正努力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中方支持沙伊相向而行,近期沙特和伊朗在各个层面展开的良好互动,不断巩固了和解势头,也为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作出重要贡献,这是相关国家通过协商对话解决矛盾、和平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

  叙利亚《祖国报》专栏作家、国际问题专家穆罕默德·奥马里表示,面对复杂局势,中国始终支持对话而非对抗、协商而非冲突,在中东和平进程中扮演了调解者的角色,与某些国家加剧地区矛盾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期待中方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全力推动地区局势尽快降温,推动巴勒斯坦问题重回“两国方案”正确轨道,为早日全面、公正、持久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作出积极贡献。

  (本报北京、迪拜、开罗、伦敦、雅加达、伊斯兰堡、阿尔及尔、大马士革11月27日电 记者周輖、管克江、张志文、黄培昭、邢雪、曹师韵、程是颉、郝瑞敏、薛丹)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28日 02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128/c1002-40370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