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5年1月3日 星期五

中国援巴基斯坦学校为孩子插上追梦翅膀(海外纪闻)

   在巴基斯坦瓜达尔的中巴瓜达尔地区法曲尔公立学校,当地学生在上课。
   艾哈迈德·卡迈勒摄(新华社发)

  在巴基斯坦西南部港口城市瓜达尔,红屋檐白墙壁的中巴瓜达尔地区法曲尔公立学校宛如一座童话园地,为当地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出一方乐园。

  法曲尔学校由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援建。校长帕尔雯·纳瓦兹介绍,当地孩子很高兴能在这所学校上学,每年招生时,很多家长慕名而来,学校也遵循着“一个孩子都不落下”的原则,只要有失学儿童,都尽可能接收入学。

  走进干净整洁的校园,读书声、嬉戏声声声入耳,孩童的活力、青春气息扑面而来。在八年级的课室里,戴着一条写有“文学比赛冠军”红绶带的女学生萨伊巴·阿斯加尔·阿里成功抢到了回答问题的机会,正在大声地在全班面前朗诵英语课文。萨伊巴告诉记者,她有7个姐妹,如果没有这所学校,她可能就没学上了。

  萨伊巴开心地说:“我很喜欢我的学校,学校建得好,各种教学设备齐全,老师也教得好,以前没这所学校的时候,很多孩子只能成天无聊地待在家。”

  帕尔雯说,瓜达尔地区的另一所学校离这里非常远,由于大部分父母支付不起送孩子上学的交通费,所以大部分孩子都要步行很远去上学,这也导致很多孩子辍学,“在中国的慷慨援助下,该地区的教育水平显著提高,这些孩子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里学习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前途的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中巴经济走廊通过这所学校直接惠及瓜达尔地区的学生和他们的家庭。”

  记者在学校现场感受到,学生们自信大方,纷纷积极踊跃地回答记者的提问。在七年级的课室里,同学们正在进行绘画练习,看见记者进来,大家都自豪地向记者展示他们的画作。

  正在授课的美术老师萨芭告诉记者,由于丈夫早已离世,她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在法曲尔学校当老师的收入让她得以养活全家老小,她的小孩也在这里读书。她非常感谢中国建造了一所这么好的学校,让她有工作,让她的孩子有学上。

  帕尔雯说,中方对学校和她给予了非常多支持,让她得以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据她介绍,学校的几名教师还曾获奖学金前往中国留学,这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萨伊巴告诉记者,她也想像老师们一样,长大后能去中国学习。她立志要当一名医生,服务本地居民。“谢谢中国给我们建了这所学校,让我有机会上学,帮助我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新华社巴基斯坦瓜达尔电 记者邓凯尹、邹淑华、张敬尧)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5/0104/c1002-40395157.html

世贸三十载,重温初心当其时

  202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迎来成立30周年。30年来,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开放、稳定和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为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注入了强劲动能。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重温建立世贸组织及其前身关贸总协定的初衷,对于促进自由贸易以及世界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自成立以来,世贸组织有力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与经济繁荣。然而,30年后的今天,多边贸易体制正面临多重挑战。受美国阻挠,世贸组织上诉机构于2019年12月停摆,世贸组织三大职能之一的争端解决机制难以正常运转;多边谈判进展缓慢,一些贸易规则无法适应国际贸易新形势,让世贸组织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受到质疑;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回潮,个别国家甚至企图在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之外另起炉灶。此外,一些国家将国内经济问题片面归咎于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企图用贸易保护主义来搞内病外治、转嫁矛盾,搞“小院高墙”“脱钩断链”,人为斩断各国企业之间的互利合作关系。从“关税战”到“去风险”,从“近岸外包”到“友岸外包”……层出不穷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措施让经济工具化、贸易武器化,严重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阻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2024年9月发布《2024世界贸易报告》,重申贸易对于减少贫困和共同繁荣的重要性,指出保护主义加剧可能会让缩小贫富差距的进程倒退30年。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表示,保护主义既不高效,也不划算,更多更好的贸易才能让更多民众和地区融入全球经济的主流。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安妮·克鲁格对当前保护主义抬头表示严重担忧。她撰文指出,如果全球贸易体系延续当前道路,全球经济将无法实现增长,世界将会更加贫穷、更加分裂。

  以史为鉴。二战后,各国关税壁垒及贸易保护措施盛行,极大地阻碍了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正是本着通过关税减让等手段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发展的初衷,23个原始缔约方于1947年在瑞士日内瓦签订关税及贸易总协定。20世纪80年代,为遏制保护主义,推动建立更加开放、稳定的多边贸易体制,关贸总协定各缔约方启动历时8年的“乌拉圭回合”谈判,最终形成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从关贸总协定到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制一直是推动自由贸易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过去30年,贸易作为一种新的全球公共产品,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世贸组织负责任的成员,中国一贯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主张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致力于通过贸易促进全球发展,缩小南北差距。正如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李成钢所说,中国始终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维护者、世贸组织改革的主要参与方、全球发展议程的重要推动力。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关税总水平由15.3%大幅降至7.3%,贸易自由化和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全面参与世贸组织谈判,推动达成《贸易便利化协定》《信息技术协定》扩围协议,推动完成服务贸易国内规制谈判,所倡导的《促进发展的投资便利化协定》获广泛支持。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化遭遇逆风,开放合作的国际贸易环境遭受保护主义冲击,各国谋求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恶化。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不应忘却以贸易促进经济全球化、为全人类带来福祉的初心。自由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和各国合作共赢的必然要求,以其为核心的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符合世界各国共同利益。展望经济全球化的未来,国际社会应牢记以自由贸易促和平、谋发展的初心,继续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正如世贸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拉尔夫·奥萨所言,在建设一个更安全、更包容、更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这个问题上,贸易可以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据新华社电 记者陈斌杰)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5/0104/c1002-40395161.html

2025年1月2日 星期四

创新助发展 合作促共赢(央企走出去·乘“新”出海)

  尼日利亚拉各斯轻轨蓝线列车停靠在站台。
  本报记者 姜 宣摄

  拉各斯轻轨蓝线列车车厢内座无虚席。
  本报记者 姜 宣摄

  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布哈萨油田现场,东方宏华施工团队正在加紧作业。
  本报记者 张志文摄

  在750HP快速移运钻修一体钻机司钻房内,工程师正在调试系统。
  本报记者 张志文摄

  埃塞俄比亚巴哈达尔斜拉桥项目施工现场。
  余 炼摄

  阿贝河大桥远景。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尼日利亚拉各斯轻轨蓝线项目——

  “让更多人享受现代化轨道交通”

  本报记者 姜 宣

  下午4时,位于尼日利亚拉各斯商业中心的玛瑞纳车站人流涌动,轻轨列车车厢内座无虚席。“这里几乎全天如此。”拉各斯轻轨蓝线项目助理经理马维斯介绍,项目一期建成大幅改善了拉各斯交通状况,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方式。以往开车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现在乘坐轻轨18分钟就能到达。轻轨蓝线列车时刻表还能实时同步到手机软件,便于乘客查询。

  轻轨蓝线项目是尼日利亚第一条电气化轻轨,由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项目一期于2023年9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全长13公里,包含8.1公里高架桥,设有5个车站,设计时速80公里。该线路东起拉各斯玛瑞纳地区,西至人口密度最大的巴达格瑞东部地区,是尼日利亚覆盖人口最多、最繁忙的城市轻轨干线之一,日均乘客量近18万人次。

  作为非洲第一个跨海铁路系统,轻轨蓝线项目连接了维多利亚岛和拉各斯主岛,施工过程中需要面对潮汐波动、油轮频繁进出港、海底地质条件复杂等难题。中方项目团队为此加强施工方法攻关并优化施工技术方案,配合使用旋挖钻和西非最大孔径冲击钻,结合水下定向微爆破等技术完成钻孔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桩基孔径和数量,在保障施工效率的同时加强护岸稳定性。

  据了解,轻轨蓝线项目建设多项科技创新申请了专利,部分技术成果论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这些创新成果已逐步转化为具体的技术指南或标准,在尼日利亚同类工程中加以应用,为其他跨海高墩大跨度桥梁施工等提供参考。“在中国的帮助下,我们创造了历史,这是拉各斯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拉各斯州州长巴巴吉德·桑沃—奥卢在轻轨蓝线项目一期竣工典礼上表示,项目建设对拉各斯州交通生态系统改善具有重大意义。

  现在,轻轨蓝线已成为许多居民和游客的“打卡”线路。当地民众告诉记者,能在自己的国家乘坐世界先进水平的轻轨列车让他们感到自豪。看见记者在车厢内举着相机拍摄,一名尼日利亚小伙主动走入镜头,一边比划一边说:“你们看看我乘坐的轻轨列车,这里不是欧洲,也不是美国,是尼日利亚!”

  项目当地员工约翰说:“我很荣幸能与项目共同成长。我们会继续努力建设好轻轨蓝线项目二期,让更多人享受现代化轨道交通。”

  

  阿联酋750HP快速移运钻修一体钻机——

  “为提高能源效率提供了解决方案”

  本报记者 张志文

  从阿联酋阿布扎比市区驱车在茫茫沙漠中行驶半个多小时,布哈萨油田一台标号为236的巨大油井钻机在重重沙丘中耸立。这台钻机是阿布扎比石油公司从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宏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宏华”)新采购的6套750HP快速移运钻修一体钻机之一。

  钻井平台上的司钻房内,工作人员正在驾驶台操作。“钻机搭配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能够在传感器的配合下全面收集钻井参数,协助操作人员对井下情况作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从而为人员和设备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调试工程师张继飞在钻机交付前曾负责系统调试,他告诉记者,该型号钻机不仅采用全电动驱动及混合动力技术,极大提高了性能,还配置了东方宏华最新研制的钻机储能系统和钻机多能源综合能量管理系统,为钻井作业节油10%到20%。此外,钻机配备的绞车、转盘、泥浆泵等设备均采用VFD变频传动,让钻机操作更加智能、便捷。

  井架的另一侧搭载着一座白色厢式储能设备间,其内部保持着27摄氏度的温度,与室外近50摄氏度的高温形成鲜明对比。东方宏华总装调试部部长何长江介绍,这里的储能设备就像一个巨大的充电宝,不仅支持交直流回馈,还集成了智能功率管理、孤岛供电模式及电池能量管理等多重功能。同时,钻机配备的多能源综合能量管理系统,凭借对多种能源数据的精确采集与深入综合分析,实现了各类能源的智能化统一调配,有效提升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除了智能、节能等特点,钻机还进一步完善了模块设计布局,使井架具备更高的移动速度。据测算,这台重达1000吨的庞然大物,可以拆分成井架模块、底座模块、动力模块和固控模块,在沙漠中以约50公里的时速拖挂移运,不仅能更好地满足中东地区油田作业需要,同时也能减少移运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减少能耗、绿色节能是阿布扎比能源行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油井钻机不断升级的方向。这6套中国生产的新型电动钻机,运用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系统,为提高能源效率提供了解决方案。”阿布扎比石油公司高级工程师穆罕默德·阿明表示,中国在钻机生产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曾多次前往中国参访相关企业。“中国钻机生产技术不断创新,中国工程团队在调试和交付方面专业负责,我们相信,同中国企业合作将发挥重要示范作用,为全球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埃塞俄比亚巴哈达尔斜拉桥项目——

  “切实提升了当地桥梁建设水平”

  本报记者 戴楷然

  在埃塞俄比亚西北部阿姆哈拉州,阿贝河(青尼罗河)自塔纳湖蜿蜒而下,由北向南流经巴哈达尔市。距湖口约3.5公里处,一座大桥横亘河上,往来车辆络绎不绝,不少游客前来拍照留念。这是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施工的埃塞俄比亚巴哈达尔斜拉桥项目主桥——阿贝河大桥。大桥于2024年5月正式通车,采用两塔三跨矮塔斜拉桥设计,全长380米,单幅桥宽24.7米。

  “从前因技术和资金等限制,阿贝河上桥梁稀少且分散,一些居民驱车过河要绕行1个多小时。我们首次进行现场勘查时,不少周边居民都反映了出行难问题。”斜拉桥项目经理陈力介绍,阿贝河大桥是该企业在海外承建的第一座斜拉桥,“我们深知这一项目承载的重要意义,希望通过引进中国桥梁建设的新技术、项目管理的新思路,为当地居民出行创造更便利条件。”

  阿贝河大桥是埃塞俄比亚目前技术难度最高、主跨径最大的斜拉桥。项目团队利用结构仿真软件对斜拉桥的桥梁结构进行分析,迅速、准确地完成结构层面设计,并借助数字化手段予以优化,得到项目外方监理认可,为后续施工打下良好基础。考虑到项目地处湿地保护区和野生动物栖息地,项目团队调整匝道位置以保护蓝花楹等树木,还通过架设桥梁等方式为野生动物预留穿行通道。

  陈力介绍,由于斜拉桥主墩墩身施工工艺复杂,项目团队在施工阶段将墩身分两段浇筑,以降低施工难度、保障施工进度。项目团队还自主研发了斜拉桥有索节段与无索节段模板切换工艺,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这些创新举措得到项目外方总监穆罕默德·塞尔达尔·图格鲁尔高度评价:“中方团队将新技术、新方法带到这里,切实提升了当地桥梁建设水平。”当地员工耶内洪·莱热塞于2020年加入斜拉桥项目,如今已成长为一名管理人员。他表示,希望能把斜拉桥项目的建设和管理经验运用到更多项目中,为埃塞俄比亚建设更多现代化桥梁。

  “阿贝河大桥通车后,过河只需要10多分钟,我们出行更便利了。”当地出租车司机所罗门说,项目团队在沿河区域还精心规划并建设了公共绿地、公园和马拉松训练跑道等,他经常带家人来河边休闲放松,“这座大桥不仅是连接阿贝河两岸的便捷桥,更是连接埃塞俄比亚与中国的友谊桥!”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03日 17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5/0103/c1002-40394481.html

2025年1月1日 星期三

“未来”当选“中日韩精神——2025年度汉字”

  本报首尔1月1日电 (记者莽九晨)由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发起的“中日韩精神——2025年度汉字”评选结果1月1日揭晓,“未来”以最高票当选。

  本次投票活动于2024年11月1日至30日举行,三国共有超过1.5万名网民参与投票,比2023年增加52%。在6个参选词语中,“未来”获得最多票,“友好”和“理解”分列第二、第三。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李熙燮表示,“未来”反映了中日韩民众对未来建立更紧密联系的乐观和决心。其意义不仅体现在时间维度上,更象征着创新、合作和共同成长。面对当前诸多挑战,三国在打造共同未来方面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此次投票是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第三次举办年度汉字评选活动,旨在以汉字这一文化纽带,促进三国间互动和文化交流。2023和2024年活动评选出的年度汉字分别为“和合”和“交流”。

  2011年,中日韩三国政府为深化合作,在首尔成立常设国际组织——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处自设立以来,积极为三国机制化合作提供支持,在经贸、文化、青年、媒体、灾害管理等领域主办众多合作项目,成为三国深化合作的主要平台之一。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02日 17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5/0102/c1002-40393766.html

多国领导人发表新年贺词呼吁和平与发展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2025年来临之际,多国领导人发表新年贺词,呼吁民众团结应对挑战,共同创造和平与发展的未来。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表示,作为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将致力于以公平公正方式推动地区发展。他强调,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要求东盟重新定位角色与前进方向。马来西亚将以“包容与可持续”为主题,团结地区力量,共同推动地区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韩国代总统崔相穆说,韩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局势”,政府将尽全力稳定国政运行。他说,政府将与国会、朝野政党等展开深度沟通,为眼前诸多难题寻求解决方案。政府会尽力在国防、外交、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维护稳定,让民众安心。政府还将与主要国家进行密切沟通,维护韩国国家利益。

  日本首相石破茂说,日本正面临严重的人口减少问题,导致经济活力逐步下降。日本将启动“地方创生2.0”,纠正资源过于向东京集中的问题,将富有吸引力的地方与大城市连接起来,打造一个能实现多样化国民幸福的日本。此外,日本将推进向“由加薪与投资引领的增长型经济”转型,并致力于构建能带来安心感的社会保障制度。

  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过去25年,俄罗斯发生许多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设立并完成许多远大目标,“成功应对最艰巨的挑战”。“尽管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但我们有理由为已取得的成就自豪。”普京没有直接提及乌克兰危机,但称赞俄罗斯军人“勇敢”,是“真正的英雄”。他还宣布,俄罗斯将2025年定为“祖国保卫者年”,以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说,乌克兰有能力实现公正和平,感谢乌人民过去一年“有尊严地经受住一切困难”。“在新一年的每一天,我们必须为一个足够强大的乌克兰而战。因为只有这样的乌克兰才能被尊重和倾听,不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谈判桌上。”泽连斯基表示,乌克兰加入欧盟的道路不可逆转,“有一天,乌克兰还将加入北约”。“我们知道和平不会作为礼物送给我们,但我们会尽一切努力阻止俄罗斯并结束战争。”

  “我们已经圆满完成2024年的工作。我们在年初制定的所有目标都已实现。”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强调了国家在2024年取得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他说,在阿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取得成功,这是阿塞拜疆国际威望不断提高的生动证明。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指出,“新乌兹别克斯坦”理念正逐步成为现实,乌兹别克斯坦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他宣布2025年为环境保护与绿色经济年,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平衡,并为企业创造更多发展机会。

  法国总统马克龙说,国际局势动荡不安,“欧洲自身安全与防务不能再由别国代理,没有安全就没有繁荣,法国将凭借外交和军事力量有所作为”。马克龙呼吁,在科学、思想、技术、工业、农业、能源、生态等领域实现“欧洲觉醒”。马克龙还表示,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成功举办是法国国民难忘的记忆。他呼吁国民在新的一年更加团结。

  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希望新的一年给全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他说,全球范围内的诸多冲突和挑战使新年这个日子蒙上阴影,成千上万平民受害者陷入持续不断的战争中,实现和平的紧迫性前所未有。

  波兰总统杜达说,在当下的动荡时代,和平与自由并非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每天去争取。乌克兰危机“必须以公正的和平结束,确保未来不会爆发另一场可能更大的冲突”。

  埃及总统塞西表示,祝愿2025年国家繁荣进步,“希望我们所有的愿望和抱负都能实现。我们将继续携手努力,为和平与稳定的未来而努力”。

  乍得总统穆罕默德·代比表示,乐见第一批驻扎在乍得的法国部队撤离,其他法国部队将陆续撤出,直至2025年1月31日全部撤出。“在外交领域,我们努力加强与兄弟友好国家以及伙伴机构的关系”。

  加蓬过渡总统恩圭马总结了过渡政府在推动包容性全国对话、改革国家机构和启动多项基础设施项目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他说,加蓬将以“自由透明的选举”结束过渡时期,如期举行总统选举,希望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积极参与选民登记。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5/0102/c1002-40393696.html

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

2025,开启人文交流新篇章(环球热点)

  2024年12月18日,第三届上合组织国家职工技能大赛在青岛市开幕。图为来自埃及的易卜拉欣·穆西·赫尔米·穆西(前右)与穆斯塔法·霍斯尼·穆斯塔法·梅特瓦利(前左)在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项目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摄

  2024年4月15日,2024年“汉语桥”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青年学生春令营开营仪式在新疆师范大学举行。来自8个上合组织国家的近500名青年学生参加了此次春令营。图为参加春令营的来华青年学生在新疆师范大学学生(左)的指导下学习茶艺。
  新华社记者 王 菲摄

  加强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是上合组织的温暖底色。成立20多年来,上合组织的人文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2024年7月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中国正式接任上合组织2024年至2025年轮值主席国。过去几个月来,上合组织人文交流活动越发精彩纷呈。新的一年,上合组织框架内,来自不同民族、拥有不同文化的人们必将在进一步的交流中越走越近。

  

  更多交流活动

  上合组织人文交流之树越来越枝繁叶茂。

  近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家协调员一行21人参访浙江杭州,探访西湖、西泠印社、中国丝绸博物馆、阿里巴巴集团、菜鸟集团等,体会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澎湃动能。

  “这些作品承载着生活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民众的文化和价值观。”参观“上海合作组织国际美术双年展”时,上合组织副秘书长索海尔·汗说,这是属于上合组织成员国艺术家的艺术之廊。在西泠印社,巴基斯坦上合组织国家协调员巴特发现了一枚巴基斯坦文字印章。“可以看到,相通的文化紧密联系着各成员国,不间断的人文合作将各国人民团结在一起。”

  在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青岛被赋予“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新角色。2024年7月,“2024—2025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活动在青岛启动。此外,作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青岛重点打造上合组织框架内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文旅品牌——“上合之夏”系列活动。2024“上合之夏”活动季聚焦跨文化对话、旅游业发展、青年交流、媒体合作、历史和文化遗产等领域,开展20余类近百场特色活动。

  “近几个月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青岛等均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西北大学中亚研究院院长卢山冰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上合组织人文交流合作呈现出元首外交引领、高访带动、高端机制示范、双边多边结合的特点:成员国元首在人文交流合作上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人文交流机制建设更加牢固,组织协调作用更加显著;各成员国对本国与他国开展人文交流合作更加重视;成员国之间双边和多边人文交流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更多情感共鸣

  上合组织发展最牢固的基础在于文明互鉴,最深厚的力量在于民心相通。

  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发起的“丝绸与丝路:从杭州到撒马尔罕”系列展览正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立博物馆展出,今年已是展览在撒马尔罕展出的第三年。乌兹别克斯坦上合组织国家协调员乌拜杜拉耶夫感慨道,撒马尔罕是中国唐朝时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承载了无数文化交汇的故事。“我很高兴看到借助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两国人民正在产生更多情感共鸣。”

  人文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支柱之一。2002年通过的《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将文化领域合作列入本组织宗旨与目标。20多年来,在成员国共同努力下,上合组织文化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取得丰硕成果。

  “20多年来,上合组织在人文交流合作上,形成了诸多合作机制,举行了一系列开创性活动,在更大范围内推动民心相通和互利合作。其中,教育领域交流合作成果突出、科技领域交流合作密切、文化领域交流合作异彩纷呈、卫生领域交流合作全面发展。”卢山冰说,成果的取得源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首先,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是成员国之间开展人文交流合作的基础,完全契合成员国的意愿和诉求;其二,成员国高层包括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有力推动和地方政府的积极配合起到重要作用;其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也为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人文交流合作结硕果提供助力。”

  “人文交流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相互理解、信任和持久关系方面已经发挥并将继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巴基斯坦观察家报》网站文章指出,这种交流的成功源于共同的文化历史、地区传统,源于一个由贸易合作、共同经验、文化协同联系在一起的群体的共同愿景。

  更加美好前景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上合组织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覆盖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文明交流与互鉴是上合组织行稳致远的必然选择。

  “人文交流是上合组织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中国提出的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契合上合组织成员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奠定了成员国进一步合作的思想理念基础。人文交流合作实践筑牢了上合组织合作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有力推动该组织在安全、经贸、人文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有效合作。”卢山冰说。

  中国是上合组织创始成员国,始终把上合组织作为外交优先方向。中方担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将在政治、安全、经济、人文等领域主办100多场会议和活动,致力于主办一届友好、团结、成果丰硕的上合组织峰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上合力量”。

  卢山冰指出,目前,上合组织人文交流合作呈现三个趋势:一是与共建“一带一路”“五通”中的民心相通紧密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是紧密融入和有效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三是“上海精神”被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民众接受。“2025年,中国将充分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等民间机构作用,继续办好传统医学论坛、民间友好论坛、青年交流营、青年发展论坛等品牌活动,在‘2024—2025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青岛举办各类活动,并积极落实未来5年向上合组织国家提供1000个青年赴华交流名额,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人民相知相亲。”卢山冰说。

  《巴基斯坦观察家报》网站文章指出,上合组织通过在文化交流、学术研究和旅游领域的合作,为建立一个不仅由经济协议维系的地区共同体奠定了基础。这个地区共同体拥有共同价值观、共同目标以及共同的和平与繁荣愿景。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5/0101/c1002-40393451.html

中国国产客机首次飞抵文莱

  据新华社斯里巴加湾市2024年12月31日电(记者李萌)12月31日,一架中国国产C909支线客机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起飞,经过3个多小时飞行后抵达文莱国际机场,这是中国国产客机首次成功飞抵文莱,也是广州直飞文莱航线的首航。

  飞机抵达文莱后,当地举行了隆重仪式庆祝广州直飞文莱航线首航成功。中国驻文莱大使肖建国在致辞中表示,今天开通广州到文莱直航,标志着中文共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迈出新步伐,标志着中国制造的C909客机首次落地文莱。

  据介绍,文莱已与中国广西、浙江等多地开通航线。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5/0101/c1002-40393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