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5年2月11日 星期二

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看戏剧演出、观艺术展览、品特色小吃……日前,来自冰岛、保加利亚、卢森堡等11个国家的25名驻华使节及外交官来到河北廊坊,到访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廊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廊坊国际年货节,近距离感受春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台上,雾气氤氲、光影交错,演员曼妙起舞、美不胜收;台下,观众目光专注,脸上满是惊叹与欣赏……在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有还无”剧场内,水深3厘米的舞台上,一层层水帘倾泻而下。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碰撞出的火花,让《红楼梦》的故事更加鲜活易懂。“演员在水面上进行了精彩表演,这与我们看过的表演完全不同。”冰岛驻华大使易卜雷忍不住赞叹,“这是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与心灵盛宴,我从未体验过如此富有魅力的东方文化演绎方式。”

  在廊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廊坊益田小梅花艺术团带来了中国戏曲表演——《梨园芳华》。舞台上,小演员们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唱腔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回婉转,将中国经典戏曲故事娓娓道来。“这些小演员们太了不起了,他们的每个动作、每个眼神都韵味十足。”挪威驻华大使戴伟恩说,“他们用精湛的表演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薪火相传。”

  廊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以“丝绸之路”为主题,是集艺术展览、演出、教育、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平台,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和多元文化元素。参观过程中,驻华使节们不时与工作人员交流探讨,沉浸式感受艺术跨越国界的魅力。

  眼下,廊坊国际年货节正在廊坊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46个国家的众多企业参展,近2000种产品展销……琳琅满目的商品让驻华使节们眼前一亮。舞龙、舞狮、东沽港中幡、信安高跷、评剧等表演更是让驻华使节们目不暇接。“中国始终自信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罗马尼亚驻华公使弗洛里安说,以春节为例,中国保留了多种多样的传统习俗,每一项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着迷。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2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5/0212/c1002-40416765.html

春潮涌动“千岛之国”(大使随笔)

  一串串红灯笼高高挂起,一副副春联贴上门楣……乙巳蛇年春节,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街头张灯结彩,浓浓的节日气息扑面而来。在泗水、棉兰等主要城市,舞龙舞狮的锣鼓声此起彼伏。在旅游胜地巴厘岛,游客们抵达机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随处可见的春节主题装饰。很多印尼朋友会用中文送上春节祝福,字正腔圆地道一声“恭喜发财”。

  在印尼,春节是华侨华人与当地人共庆的盛事。中印尼友谊源远流长,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佳话,春节文化也漂洋过海融入“千岛之国”。2002年,印尼政府正式将春节定为全国性的法定节假日,体现了印尼多元包容的文化和印尼社会对春节的尊重和认同。春节期间,印尼洋溢着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许多印尼人除夕当天举行家庭聚会,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朋友、同事之间会串门送祝福、赠礼物。企业和学校自发举办活动介绍春节文化,组织大家写“福”字、制作灯笼。中国春节文化同当地文化交汇融合,形成许多富有特色的习俗,不同族裔、不同宗教信仰的民众共同参与文化表演、逛庙会,展示琳琅满目的美食和手工艺品。春节文化已在印尼落地生根,开出绚丽的花朵。

  今年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中国驻印尼使领馆以“温暖迎春·共庆中国年”为主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同印尼民众一起欢度节日。在中国驻印尼大使馆举办的新春招待会上,印尼政要和各界友人欢聚一堂,共同品尝中国传统烹饪技艺带来的“欢乐春节·行走的年夜饭”。在雅万高铁哈利姆车站,大使馆和印尼中国商会总会共同举办春节“快闪”送祝福活动,让乘客体验到“中国速度”,也感受到“中国温度”。中资企业和华侨华人代表获赠“新春暖心包”,在印尼教师和留学生到大使馆吃团圆饭,感受祖国的关怀与温暖。

  春节不仅是团圆的时刻,也是展望未来的时刻;不仅是中印尼人民文化联结的纽带,也是两国交流交融的写照。近年来,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强劲发展,各领域务实合作硕果累累,两国友好再攀高峰。2024年,印尼总统普拉博沃两次访华,两国元首就构建具有地区和全球影响力的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开辟了政治、经济、人文、海上、安全“五大支柱”合作新格局,为两国关系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

  2025年是中印尼建交75周年,也是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印尼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共同弘扬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正逢其时。春节期间,中国青年演唱《美丽的梭罗河》和印尼青年用甘美兰乐器演奏《茉莉花》的旋律,在我心中不时回响。相信中印尼关系的未来将如歌声和乐声一样美好。中印尼携手努力,必将为构建具有地区和全球影响力的命运共同体奏响动人乐章,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多福祉。

  (作者为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2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5/0212/c1002-40416764.html

“中国是一个温暖的国家”(外国游客感受“中国之美”)

  春节期间,外国游客在成都东门码头体验春节文化。
  宋豪新 唐斌治摄影报道

  春节期间,外国游客在成都东门码头体验春节文化。
  宋豪新 唐斌治摄影报道

  在海南三亚大东海景区,三亚飞鹭女子执法队队员为外国游客提供咨询服务。
  袁永东摄

  青岛机场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外国旅客。
  青岛机场集团供图

  “璀璨的烟花在夜空绽放,与幽蓝的海水相互映衬,美极了!”大年初二,广东汕头迎新春大型焰火晚会让来自土库曼斯坦的游客玫雅惊叹不已。玫雅告诉记者,她对汕头的道路不熟悉,但在各处游玩时总能得到帮助,“这里人民的友好、城市的整洁给人带来安全感,我开始喜欢上逛夜市了……”

  开放自信的中国,迎接远道而来的外国游客;热情质朴的中国人民,给予异国友人真诚的帮助。友好好客之风吹拂中华大地,让外国游客感受到融融暖意。

  “这趟旅行很精彩也很暖心”

  来自北马其顿的伊万诺夫夫妇最近来到河北,看望在衡水学院担任外教的女儿,和她一起过春节。“文化差异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这趟旅行很精彩也很暖心!”伊万诺夫说,他们一家参观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强木版年画展览,制作了蛇年生肖年画,感受到春节承载的深厚文化意义与广泛情感共鸣。

  “中国人民善良热情,令我感动。”伊万诺夫说,无论是景区工作人员的专业讲解,热心群众的主动帮忙,还是与同行游客的友好交流,都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人民待人真诚、乐于助人、热情好客。他感慨道:“中国是一个温暖的国家。”

  山东青岛是韩国游客来华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不少人利用春节假期来青岛感受年味儿。韩国游客韩在斗对中国美食情有独钟,到青岛后特意品尝了鲅鱼水饺、刀削面、海鲜等。“韩国到青岛距离很近,入境政策、航线设置等越来越便利,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来过青岛。”

  韩在斗告诉记者,此次美食探索之旅的成功,特别要感谢一位出租车司机。从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前往酒店的路上,出租车司机热心推荐了不少当地特色餐馆。“他还帮助我们办理了酒店入住手续,这是一段很棒的经历。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和亲切,会推荐更多朋友来这里游玩。”

  “一些人很热情地与我聊天,给我讲述汕头的历史故事,还邀请我一起喝功夫茶。”玫雅说,中国人勤奋努力,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这是一次让人难忘的旅行,与我以前对中国的认知很不一样。我正在考虑申请来中国学习中文,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

  “这里的风景令人陶醉,人民善良热情”

  “如果只在成都玩一天的话,您有什么推荐?”在川青铁路黄龙九寨至成都东站的C5754次列车上,来自柬埔寨的游客斯雷碧·蓬找到了列车员肖泽娟。“我建议你去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那里离市中心很近,有地铁和旅游直通车到达。记得买个带熊猫造型的帽子,拍照很可爱!”肖泽娟拿出翻译机,说到最后将头一偏,用双手在头上比了个耳朵状手势,两个年龄相仿的姑娘都笑了。

  说起拍照,斯雷碧翻出她在九寨沟拍摄的照片,兴奋地向肖泽娟展示起来。“九寨沟风景如诗如画,我非常喜欢。”斯雷碧说,她还遇到了几位结伴出行的重庆阿姨,她们身披彩色丝巾,在自然美景中尽情拍照,自信开朗、活力四射的样子让同行的人都感到了快乐。“阿姨们还指导我拍照动作,邀请我到重庆旅游。”

  斯雷碧说,“中国之行是充满惊喜与收获的美丽旅程”,中国高铁的便捷让她在短暂的出游时间里欣赏到了美景,结识了热心好人。“回到柬埔寨后,我会和亲人朋友分享这次中国之行。这里的风景令人陶醉,人民善良热情,我相信他们来了也会爱上这里。”

  土耳其小伙李阳的“朋友圈”里,满是不久前游历中国多地的照片,以及“快乐”“开心”等字眼。今年初,2025携程集团旅游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湖北武汉召开,在土耳其经营旅行社的李阳受邀参加。

  “来中国不仅是为了参会,也是为了奔赴一场‘8年之约’。”李阳告诉记者,8年前,他在埃及旅游时认识了来自中国武汉的医生华姐,二人相约有机会再次同游。这次得知李阳到了武汉,华姐主动提出当“导游”,带他深度体验“大江大湖大武汉”的魅力。“华姐带着我逛了很多景点,品尝了很多特色美食,给我介绍了新的朋友,这一切都让我十分感动和开心!”李阳说,中国不仅风景优美,美食众多,还有热情好客的人民,“我去过中国很多城市,也认识了很多朋友。中国朋友开放自信、乐于分享,愿意接纳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不好意思,我们刚刚在这里吃饭,请问你看到过一个黑色钱包吗?”在海南三亚大东海景区附近一家餐厅,俄罗斯游客伊娃掏出手机翻译询问。“替你保管着呢!”店主王晓忠一眼认出了伊娃,他说:“总有游客吃了饭把随身物品落下,我们都收得好好的。放心吧!”

  “非常感谢,你们真是太善良了!”伊娃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她告诉记者,这是她和父母第一次来三亚度假。“这里不仅天气温暖,人们也总是带着暖意。”在三亚半个月的时间里,伊娃一家去了很多景点,还租了电动自行车在城市游览。“体验本地生活比在沙滩晒太阳更有趣。在三亚,俄中双语招牌随处可见,服务人员总是热心提供咨询……”伊娃说,中国民众言谈自信,懂得享受生活,“此次中国之旅让我拥有了众多美好的记忆”。

  “我希望更多外国人来中国,了解这个美丽的国家”

  帕诺斯·帕德罗尼迪斯来自希腊,在中国朋友小陈的带领下,最近与20余名亲友来中国旅游。“如果不是与小陈结识,我们可能不会来到中国。这趟旅行本就因中国朋友的热情友善而起。”帕德罗尼迪斯说,在中国旅行期间,不少民众主动讲解中国文化,对中文发音尚且生疏的他表现出充足的耐心和包容。

  “中国人民的热情和真诚让我想到了希腊传统待客之道,也打破了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他说,中国人尊老爱幼、家庭观念深厚,和希腊人有很多相似之处,“这让我再次坚信,希中两国需要持续的文化交流,这对两国关系发展十分重要。”

  匈牙利罗兰大学硕士研究生杨卡·肯尼兹前不久到浙江旅游,在丽水龙泉市溪口村遇到一位村民,受邀去其家里喝茶。来到对方家中,杨卡才知道房主是一位书法爱好者。得知她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房主立即挥毫泼墨,写下了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看到这句话,我感到特别温暖,我感觉我们就是老朋友。这是我在中国最珍贵的回忆。”杨卡动情地说,她大学时就学习中国文化课程,但都停留在理论层面。这次在中国,她亲眼见识了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与中国民众进行了深入交流,“对我而言,中国充满了惊喜。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能得到善意的帮助。我希望更多外国人来中国,了解这个美丽的国家。”

  “旅游交往和文化交流,是消除偏见和刻板印象、增进互信、加深友谊的重要方式。”李阳认为,这些年,土中人民交流更加频繁。随着中国不断推出便利外国人来华政策举措,中国旅游市场潜力无限。“我希望推荐更多土耳其民众来中国旅行,让旅游成为人民沟通交流的桥梁。”李阳说,最近他正在联络一家中国旅行社,准备从土耳其组织一个20多人的旅行团到北京、上海、西安等地旅游。他还计划今年春天带着新婚妻子和家人再来武汉,到武汉大学赏樱花、去东湖吹吹风,再去武汉周边转一转,来一场荆楚文化深度游。

  (本报记者龚鸣、李纵、邵玉姿、王沛、王明峰、范昊天、曹文轩、李安琪、禹丽敏)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2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5/0212/c1002-40416763.html

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国际论坛·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2025年是“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年”。相信在中国务实有效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将不断深化可持续发展合作,汇聚更加强劲的发展合力,持续增进各国人民福祉,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成立20多年来,上海合作组织始终健康稳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朋友圈”越来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强,已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关键力量之一。在“上海精神”指引下,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不断巩固睦邻友好和政治互信,共同守护地区安全,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成功探索出一条新型区域组织合作与发展道路。

  当今世界动荡不安,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快速变化,各类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个别国家执迷于零和博弈和冷战思维,挑动地缘博弈和阵营对抗,实施非法单边制裁,高筑保护主义壁垒,致使全球和平发展面临障碍,南北鸿沟不断扩大,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在此形势下,国际社会特别是地区国家期待上海合作组织作为全球事务中的重要建设性力量,展现更大责任担当。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坚持独立自主、团结协作、共同发展,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将为世界带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作为上海合作组织创始成员国,中国为促进各成员国共同振兴、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行稳致远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合作理念,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完善全球治理,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正吸引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国家加入。

  务实合作为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提供重要动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1年多以来,不断展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活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大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积极参与者,各方互利合作取得丰硕成果。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推进,中国正进一步加强与各国发展战略对接。这将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创造更多发展机遇,让合作成果惠及更多民众。

  实现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共同追求。2025年是“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作为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中国正积极同各方围绕减贫、发展筹资、工业化等领域开展一系列合作与行动。相信在中国务实有效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将不断深化可持续发展合作,汇聚更加强劲的发展合力,持续增进各国人民福祉,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上海合作组织是俄中双方共同致力于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有益平台。自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俄中两国密切协调配合,共同推动组织不断发展壮大。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俄中两国应继续深化战略协作,深入开展各领域合作和各层级交往,强化欧亚经济联盟和共建“一带一路”对接,并同其他成员国一道高质量推进务实合作,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取得更大发展,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

  中国担任轮值主席国期间,将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举办100多项会议和活动。期待中国携手其他成员国继续秉持“上海精神”,汇聚新共识、推出新举措、取得新成果,完善上海合作组织机制建设,加快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所长)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2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5/0212/c1002-40416762.html

2025年2月10日 星期一

“现代化的中国开放、包容”(外国游客感受“中国之美”)

  在大足石刻风景区,外国游客正在听取讲解。
  重庆大足区委宣传部供图

  外国游客在上海豫园游览。
  王 初摄

  外国游客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国际服务中心,为便捷的入境服务“点赞”。
    李 玎摄

  外国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游玩。
  本报记者 郭晓龙摄

  春节期间,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商业等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供图

  贴春联、写“福”字、逛灯会、品美食……今年春节假期,来中国旅游、体验春节文化的外国游客络绎不绝。相关部门表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员预计达185万人次,较去年春节假期增长9.5%;携程平台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203%。

  过去一年多来,中国过境免签政策不断升级、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入境游服务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将中国作为旅行目的地,欣赏秀丽的自然风光,体验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优化过境免签政策

  让外国游客“方便来”

  上海东方明珠城市广场,许多外国游客争相与以“蛇来运转”为主题的巨型毛绒蛇气模合影留念。“中国春节文化很有特色,上海街头有着浓浓的年味。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过春节,印象很深刻。”意大利游客缇娜说。

  得益于过境免签政策,从巴黎途经上海转机的法国游客多姆宁·戈里耶和朋友们计划利用转机停留时间游览上海。戈里耶表示:“春节期间,在上海能看到很多喜庆元素,我们很高兴能参加节庆活动。”

  今年春节,外国游客“China Travel”(“中国游”)持续升温。“中国游”的火爆离不开中国持续推出的一系列灵活、便利的外国人来华政策。据统计,目前中国已同26个国家达成全面免签,先后对38个国家单方面免签,对54个国家实行过境免签,同157个国家和地区缔结了互免签证协定。去年12月,中国宣布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10天),同时新增21个口岸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并进一步扩大停留活动区域。

  韩国旅行作家高承希经常到访中国,去年12月她借助免签政策到广州旅行。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到中国太方便了,手续简单了很多。”

  哈尔滨冰雪旅游火爆“出圈”,不仅吸引大量国内游客,也深受外国游客青睐。来自泰国的塔纳波早就想体验冰雪活动,在得知中国过境免签政策优化升级后,立即购买了直达哈尔滨的机票。“我和很多东南亚的游客一同乘坐旅游包机从泰国曼谷素万那普国际机场起飞,6个多小时便抵达哈尔滨。”塔纳波说,“现在来中国非常方便,下个冰雪季我还要带着家人朋友来‘冰城’,过足‘冰雪瘾’。”

  位于西班牙奥维耶多的一所中文学校的校长苏珊娜去年组织该校15名学生来中国旅行。“我们一直在学习中文、做中国美食,但很多学生从未到访过中国。”苏珊娜表示,“免签政策提供了开放交流的机会,让我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我们觉得很开心。”

  实施入境便利举措

  让外国游客“放心来”

  遇到意大利游客弗朗西斯科一家时,他们正在上海豫园的小吃摊前买小笼包。小笼包摊位前,中英文的商品介绍清晰醒目。掏出现金,弗朗西斯科买了一笼小笼包和一串冰糖葫芦。弗朗西斯科一家是第一次来中国,得益于过境免签政策,在转机去泰国的途中,他们选择在上海停留一天。“感觉非常方便,我们下飞机就在机场兑换了现金,听说移动支付更方便,下次我们也试试。”弗朗西斯科说。

  从金融支付到住宿交通,从景区预约到网络通信,外国人在中国旅行的便利程度正快速提升,带动“中国游”蓬勃发展。在上海新天地,泰国游客张丽正带着孩子吃下午茶。这是他们第二次来中国。“这次我学会了用乘车码乘坐地铁,还会预约打车了。”张丽展示着手机里的软件——支付宝、滴滴出行等。“现在来中国旅行很方便,以后我还想和家人去中国更多的地方。”张丽说。

  一部手机畅游中国正成为不少外国游客的新时尚。“我最近在浙江杭州旅行,游览西湖、逛小河直街、坐水上巴士、看演出,还打卡了西湖边的杭州名小吃,全程都用支付宝支付,非常方便!”美国游客保罗说。

  一些热门旅游景区还加强了外语导游人才队伍建设。“萨瓦迪卡(你好)!”刚从哈尔滨下飞机,塔纳波便听到了亲切的母语问候,“来之前担心语言不通造成障碍,现在一下放松了”。迎接塔纳波一行的,是当地专门从广西借调来的泰语导游。“半年前我们还派出了4名优秀导游赴曼谷学习泰语,这个月又借调了一批泰语导游,为的就是让游客有一个更加方便、舒适的旅程。”哈尔滨观光国旅总经理郭春光说。

  比利时人阿里安不久前去中国旅行,在中国期间他乘坐了高铁。“中国的高铁实在是快捷又方便!”令他最为惊喜的是,还可以在高铁上点外卖。“在中国,生活的便利化程度简直超乎想象,以前担心的支付问题也解决得很好。我还用比利时信用卡顺利买到了地铁票。这样的旅行便利条件,让我有勇气去探索中国的更多地方,深入了解更多民俗风情和文化。”

  丰富入境旅游体验

  让外国游客“想再来”

  “自从免签政策实施以来,我们已经组织了多期比利时游客赴华旅游团,报名相当火热。中国各地普遍实施了便利来华人员措施,我们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更丰富了。”比利时拂晓旅行社负责人文森特·欧门表示,2025年,他们还将组织更多赴华旅游团,探索发现更多“中国之美”。

  2024年,中国各口岸免签入境外国人2011.5万人次,同比上升112.3%。中国旅游研究院去年年底发布的《中国入境旅游发展趋势与展望》显示,中国入境人数和旅游花费稳步增长的同时,外国游客满意度也在稳步提高。携程平台的机票预订数据也显示,2024年入境外国旅客中,每4人中就有1位不止一次来过中国。中国正不断推出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丰富外国游客的旅游体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回头客”。

  第一次来中国的泰国游客琳拉很早以前就在网络上被重庆独特的地理环境,尤其是李子坝轻轨站轻轨列车穿楼的“奇景”所吸引,把重庆作为入境中国的第一站。除了城市景观,她还将自然与人文景观路线也纳入自己5天在华游览行程中。“没想到重庆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也如此令人震撼,大足石刻是整趟旅程令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景点。”琳拉说。

  携程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面向国际航班中转旅客推出了“免费北京半日游”项目。报名成功的国际中转旅客将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发,参观长城和北京中轴线两大热门旅游景点。意大利游客太库参加完八达岭长城半日游后,意犹未尽。“现在中国的过境免签政策非常便利,我特意改签了离程机票,想再多花些时间了解北京这座美丽的城市。”太库说,希望以后自己和家人还能再来北京、再来中国。

  “免签政策和各种入境便利化措施让人们可以更容易发现中国文化的丰富性。”比利时天堂动物园董事长、创始人董博说,“现代化的中国开放、包容,有助于增进中外民众的了解与友谊。”

  (本报记者姜波、崔寅、王崟欣、刘军国、郭晓龙、王欣悦、莽九晨、牛瑞飞、颜欢)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1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5/0211/c1002-40416085.html

中方主张开源人工智能技术 实现各国共享智能红利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记者邵艺博、朱超)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10日表示,中方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发展,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能力建设,主张开源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人工智能服务的可及性,实现各国共享智能红利。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日前,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性能优越、免费商用的开源大模型,且训练成本相较同类产品更低,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郭嘉昆说,当前,人工智能新技术不断突破、新业态持续涌现、新应用加快拓展,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郭嘉昆表示,中国积极拥抱智能变革,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重视人工智能安全,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中方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发展,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能力建设,主张开源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人工智能服务的可及性,实现各国共享智能红利。“同时,我们反对以意识形态划线,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的做法。”

  郭嘉昆说,中方愿同各方加强人工智能交流合作,坚持以共商促共享,携手打造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发展环境,共同在人工智能的广阔天地里深度求索。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5/0211/c1002-40416061.html

2025年2月9日 星期日

新华时评丨春节盛景:中国“叙事”与世界共鸣

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 题:春节盛景:中国“叙事”与世界共鸣

新华社记者谢彬彬

在这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蛇年春节,8天假期内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3亿人次,国内出游超5亿人次,1436.6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春节档上映新片总票房破百亿元……透过春节的窗口,世界全景式观察今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这一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的重要传统节日中解码“何以中国”。

春运被外媒称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年度人员迁徙”。2025年春运40天里,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到90亿人次。保障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折射出如今中国交通系统日益发达、运力不断提升,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不断增强。“复兴号”高铁飞驰原野,C919大飞机翱翔蓝天,新能源汽车驶上“快充”路……越来越多国产交通工具助力春运,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力量。多家外媒注意到了今年春晚节目中的智能机器人扭东北大秧歌。法国《费加罗报》网站刊文指出,这场机器人完美惊艳的演出,展现了中国的科技雄心和进步。

春节带来大量人口流动,也带动消费市场活力涌动,一幅幅红火的消费图景,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澎湃动力。欧洲《现代外交》杂志网站报道称,全球的企业都意识到春节所蕴含的巨大商机,很多国际知名品牌专门推出营销活动,发布春节主题的限量版商品、制作与春节相关的广告等。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节日期间,食品、年俗商品、绿色智能家电、手机、平板等商品热销,重点监测零售企业家电、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聚餐、旅行、观影、看剧等服务消费需求集中释放,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6.2%。冰雪游、文博游等热度不减,春节假期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亿元,同比增长7.0%。春节档电影票房创历史新高,观影人次刷新历史纪录,爆款影片热度持续走高。路透社报道说,中国电影行业在这个春节档迎来了丰收,这一成绩“令人鼓舞”。俄新社刊文指出,今年春节假期消费支出的增长表明,中国经济不仅在数量上,还在质量上有新的提高。

春节申遗成功,进一步扩大了春节的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多人从春节的热闹场景中,找寻到春节传承的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承载的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等全人类共同价值。巴基斯坦智库全球丝绸之路研究联盟创始主席阿万认为,春节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人们在欢迎春天和新一轮自然周期的到来中,懂得尊重规律、善待万物的重要性,并积极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乙巳蛇年春节所展现的红火兴旺,让世界看到今日中国的满满活力和勃勃生机,更从春节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中看到了中国的光明未来。春节,是一个新起点,也预示着新希望。新的一年,中国将以蛇行千里的劲头,凝神聚力搞好自身发展,在憧憬祝福中携手各国书写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5/0210/c1002-40415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