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3年3月22日 星期三

秦刚国务委员兼外长致庆祝阿盟成立78周年和阿盟驻华代表处成立30周年招待会的贺信

值此庆祝阿拉伯国家联盟成立78周年和阿盟驻华代表处成立30周年招待会召开之际,我谨向阿盟和友好的阿拉伯各国人民表示热烈祝贺。

阿盟是阿拉伯国家团结自强的象征,长期致力促进中东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多边主义、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阿盟驻华代表处成立30年来,为推动中阿集体合作和中阿合作论坛建设作出了不懈努力。

去年底,首届中阿峰会成功召开,习近平主席和阿拉伯各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铸就中阿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方愿与阿方一道努力,共同落实好峰会成果,弘扬“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中阿友好精神,朝着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迈出坚实步伐,共同开创中阿关系更美好的未来。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23/c1002-32649543.html

美联储上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

新华社华盛顿3月22日电(记者许缘)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2日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4.75%至5%之间,利率升至2007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

美联储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说,近期指标显示支出和生产温和增长,就业加速增长,但通货膨胀仍居高不下。为支持就业最大化和2%的长期通胀目标,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4.75%至5%之间。美联储将密切监测新信息并评估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预计“一些额外的政策收紧可能是适当的”。

美联储说,近期的事态发展可能导致家庭和企业信贷条件收紧,并对经济活动、就业和通胀造成压力。美联储尚不确定这些影响的程度。未来美联储仍将高度关注通胀风险,坚定致力于将通胀率恢复到2%的目标。如果出现可能阻碍目标实现的风险,美联储将准备适当调整货币政策立场。

美联储当天还发布最新一期经济前景预期,预计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分别增长0.4%和1.2%,较去年12月预测分别下调0.1和0.4个百分点。美联储预计今年美国失业率为4.5%,较此前预测下调0.1个百分点,明年失业率将升至4.6%。

物价方面,美联储预计今年通胀率升至3.3%,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通胀率为3.6%,远高于2%的通胀目标。预计明年通胀率将放缓至2.5%。

根据经济前景预期,绝大多数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成员认为,今年联邦基金利率可能高于5%。其中,10名成员预计年内利率将升到5%至5.25%之间。多数成员预计,美联储将在2024年降息。14名成员预计明年利率水平将低于4.75%。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23/c1002-32649455.html

中国—太平洋岛国菌草技术示范中心在斐济揭牌启用

  新华社苏瓦3月22日电  (记者张永兴)中国—太平洋岛国菌草技术示范中心揭牌启用仪式22日在斐济首都苏瓦举行,中斐政府官员、中国驻斐济大使周剑、太平洋岛国驻斐济使馆代表以及中资企业和华侨华人代表等应邀出席。

  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唐文弘在致辞中表示,菌草技术是中国将减贫脱贫经验应用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实践,目前已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正是基于中斐菌草技术合作的成功实践,中国—太平洋岛国菌草技术示范中心成功落地斐济。近年来,中国同太平洋岛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成为南南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中方愿以揭牌启用仪式为契机,坚持发展优先,聚焦重点合作领域,为斐济等太平洋岛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斐济政府代表、农业和水道部长拉亚卢在致辞中说,中国政府提供菌草技术支持,将助力斐济等太平洋岛国实现减贫脱贫目标、取得持续进步与发展。相信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将拥有广阔前景。

  当天,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还与斐济总理办公室签署关于加强发展合作、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谅解备忘录,以及中斐政府间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3日 17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23/c1002-32649440.html

一次世界瞩目的友谊、合作、和平之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谈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 2023年3月20日至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行程结束之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向随行记者介绍此访情况。

  秦刚说,全国两会刚刚胜利结束,习近平主席就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拉开今年中国元首外交新帷幕。此访时机特殊、背景复杂、意涵丰富、成果丰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国内发展大局和外交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体现了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凛然风骨和促进世界和平的宏阔胸怀。国际舆论高度关注,普遍认为习近平主席此次俄罗斯之行是全球地缘政治中影响深远的大事,展现了中国作为“和平建设者”的国际形象,彰显了中国的大国作用和担当,将为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注入更多稳定性,有助于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一、坚持独立自主,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秦刚说,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同时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依然横行,冷战思维和集团政治沉渣泛起,两股潮流、两种道路的较量更加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作为世界主要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关系如何发展关乎全球战略稳定与安全,关乎未来世界格局演变。国际形势越是复杂,中俄加强沟通协作的必要性就越突出。

  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分别发表署名文章,不约而同将中俄战略协作称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中流砥柱”,访问期间两国元首又就相关重大问题进行长时间深度战略沟通。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历来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作出自己的判断。各国都有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权利,世界上不存在高人一等的国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国家治理模式,不存在由某个国家说了算的国际秩序,一个团结而非分裂、和平而非动荡的世界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中俄应该共同努力,引导和推动全球治理朝着符合国际社会期待的方向前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双方一致认为,各国应该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和睦相处,合作共赢,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双方将以宽广视野、长远眼光看待和把握中俄关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秦刚说,10年前,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0年来,这一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响应和支持。国际形势演变一再证明,各国唯有命运与共、团结协作,才有可能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根本不是个别国家渲染的所谓“民主对抗威权”,而是发展与遏制发展、公理与强权之间的斗争。面对甚嚣尘上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中俄巩固和加强战略协作更加弥足珍贵。中俄坚定不移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这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需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代表着时代进步和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具有超越双边关系范畴的世界意义。

  二、坚持睦邻互信,擘画中俄关系蓝图

  秦刚说,2013年,习近平主席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来到莫斯科。时隔10年,习近平主席再次将俄罗斯作为新任期出访首站,这绝非偶然,而是深思熟虑后作出的政治决断。中俄关系发展到今天,有其深刻的历史逻辑。中俄互为最大邻国,中俄关系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坚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不仅促进各自发展振兴,也努力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树立了新型大国关系典范。十年来,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保持密切联系,坚定相互支持。习近平主席在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当选连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后,普京总统都第一时间致电祝贺;中方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普京总统从未缺席。此访期间,习主席表示,俄罗斯明年将举行总统选举,在普京总统坚强领导下,俄罗斯发展振兴取得长足进展,我坚信,俄罗斯人民一定会给予普京总统坚定支持。两国元首之间的高度互信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供了战略引领和有力政治保障。

  访问期间,普京总统同习近平主席进行了长时间真挚友好、富有成果的会谈交流,俄罗斯联邦总理、副总理和几乎所有内阁成员悉数参加有关活动。俄方反复表示,习近平主席将俄罗斯作为连任后出访首站,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俄中关系的特殊性,对未来俄中关系发展具有历史意义。俄方期待同中国新一届政府密切协调合作,加强各领域、各层级交往,推动两国贸易、投资、能源、跨境交通等领域务实合作和人文交流取得新的更大发展。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俄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和《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对下阶段两国关系发展和各领域合作作出规划和部署,双方并签署了农业、林业、基础科学、市场监管、媒体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双方重申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继续相互支持,共同抵御外部势力干涉内政图谋。俄方表示,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坚定支持中方维护本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举措。

  秦刚说,中俄关系发展有着坚实的政治基础和强大的内生动力,有着历经岁月洗礼的清醒和从容。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把中俄关系巩固好、发展好,是中方基于自身根本利益和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的战略抉择,不会因一时一事而改变或动摇。历史证明,中俄关系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关键在于找到了国与国正确相处之道。中俄关系是光明坦荡的君子之交,与那些封闭排他、自私狭隘的集团政治形成鲜明对比。新形势下,中俄双方致力于推进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将造福两国人民,也将为人类发展进步做出新贡献。

  三、坚持劝和促谈,彰显大国责任担当

  秦刚说,此访正值乌克兰危机延宕升级,外溢效应持续显现,大多数国家忧心忡忡,呼吁缓和紧张局势,主张停火止战的和平、理性声音不断积聚。前不久,在中国推动和支持下,沙特和伊朗在北京成功对话,决定化干戈为玉帛,恢复两国外交关系。国际社会对此高度评价,称沙伊北京对话充分表明,中国是一个公平公正、值得信任的负责任大国,期待中国为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发挥更大作用。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中方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中方近期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蕴含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个共同”、“四个应该”、“三点思考”等核心思想,吸纳了各方合理关切,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认同。乌克兰方面也积极评价中方推动停火止战的努力,表示重视中乌友好关系,希同中方保持沟通。

  此访期间,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就乌克兰危机进行了坦诚、深入的交流。习近平主席指出,历史上看,冲突最后都需要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越是困难重重,越要为和平留下空间;越是矛盾尖锐,越不能放弃对话努力。只要各方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平等、理性、务实对话协商,就一定能找到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合理途径。俄方高度评价中方秉持客观、公正和平衡立场,表示俄方认真研究了中方立场文件,对和谈持开放态度,欢迎中方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两国元首会谈后签署联合声明再次强调,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必须得到遵守,国际法必须得到尊重。俄方重申致力于尽快重启和谈,欢迎中方愿为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积极作用。

  秦刚表示,中国既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危机的当事方,而是政治解决危机的倡导者、劝和促谈的推动者。个别国家出于地缘政治私利,处心积虑阻挠和谈努力,甚至炮制各种谣言谬论,攻击抹黑中国。但公道自在人心。谁在递刀拱火,谁在劝和促谈,世人有目共睹。中方的主张旗帜鲜明、一以贯之,在和平与战争之间,选择和平;在对话和制裁之间,选择对话;在降温和拱火之间,选择降温。中国没有政治私利,不搞地缘操弄,真心诚意致力于劝和促谈,推动停火止战,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解决国际热点问题上的体现,符合包括俄乌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人民的利益和期待。

  秦刚最后说,习近平主席此访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乱云飞渡仍从容。在国际社会迷茫焦虑的关键当口,习近平主席再次洞察大势、举旗定向、砥柱中流,以中国外交政策的确定性为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注入宝贵的稳定性,展现了世界级大国领袖非凡的战略定力、政治智慧和魄力担当。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随着国内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中外交往有序恢复,中国外交已经按下“加速键”,吹响“集结号”,今年元首外交将好戏连台、精彩纷呈。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精髓要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担当作为,应变局、开新局,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积极服务国内高质量发展,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22/c1002-32649364.html

2023年3月21日 星期二

叙利亚外交部:解除对叙制裁是改善叙受灾民众人道主义状况的最低需求

当地时间3月20日,叙利亚外交部发表声明,谴责在布鲁塞尔举办的所谓“为土叙边境地震受灾者募捐会议”并未同受地震影响的国家政府,也就是叙利亚政府进行沟通协调,也未邀请叙利亚政府参与相关活动,这表明会议的举办方仍然将人道主义援助政治化,并继续对叙利亚人民施加非法、非人道、非道德的强制措施。

叙利亚外交部声明表示,美国在叙非法驻军仍然在盗窃叙利亚的石油资源,将其走私出境,完全无视叙利亚地震灾区避难所、救护车、医疗交通系统对能源的迫切需求。

叙利亚外交部声明表示,改善叙利亚受灾民众人道主义状况的最低需求就是无条件解除对叙非法单边制裁,支持叙利亚政府实现经济复苏和重建。(总台记者 倪紫慧)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22/c1002-32649066.html

中国冰雪运动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3年1月23日,游客在“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体验冰壶运动。
  新华社记者 任 超摄

  2022年1月,在吉林北大湖滑雪度假区,滑手正在挑选滑雪装备。
  法国卢西诺集团供图

  北京冬奥会期间,保障人员协助运动员在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进行索道测试。
  奥地利多贝玛亚集团供图

  天冰集团的制造工厂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产品检验。
  意大利天冰集团供图

  2023年1月30日,游客在国家速滑馆内感受冰雪乐趣。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开启了全球冰雪运动新时代,推进了中国冰雪产业快速发展。一年来,中国冰雪装备制造、旅游休闲、服务培训等发展强劲,“冷冰雪”成为“热经济”,引起国际业界的关注。越来越多外国冰雪企业把目光投向中国,或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或计划扩展中国业务,用实际行动对中国冰雪经济投下信任票。

  

  奥地利索道运输方案提供商

  “努力把高质量产品和服务带到中国”

  本报记者  刘仲华

  “中国幅员辽阔、山地广阔,滑雪和旅游市场前景广、潜力大、机遇多。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后,中国冰雪经济将迎来进一步发展,我们对此深信不疑。”奥地利多贝玛亚集团三河多贝玛亚运送系统有限公司副总裁沃夫冈·多伊奇曼说。

  作为世界有名的索道运输方案提供商,奥地利多贝玛亚集团成立于1892年,目前已在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架设1.5万余条索道。随着中国索道建设需求不断增加,多贝玛亚于1995年在华成立全资子公司三河多贝玛亚运送系统有限公司,专门负责中国地区的索道销售、项目建设、售后服务等业务,全面开启布局中国市场。

  2018年4月,在奥地利总统和总理的共同见证下,多贝玛亚与北控集团签署合约,此后全程参与了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9条架空索道的建设和保障工作,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举办作出贡献。

  索道系统是赛事场馆群的运输“大动脉”,承担着运动员、工作人员、场馆器材的运送,直接影响比赛的正常举行和服务保障工作效率。多伊奇曼介绍,按照中方伙伴要求,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索道不仅保证了赛时的安全运营,还在提升乘坐舒适性方面下足功夫,所有吊厢内的座椅都配备了加热功能。“考虑到运动员比赛服相对单薄,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在乘坐索道过程中身体热量流失,尽可能保持最佳竞技状态。”

  2022年4月,在中国索道协会召开的冬奥索道服务保障总结大会上,三河多贝玛亚运送系统有限公司获得了“赛场索道优秀供应商”和“现场索道保障团队”荣誉奖牌。在多伊奇曼看来,这是对多贝玛亚设备和保障服务的最大的肯定与褒奖。“全球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举办,不仅为全世界奉献了一场场精彩赛事,也在中国点燃了空前的冰雪热情。”多伊奇曼自豪地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多贝玛亚在业内再次打响口碑,进一步提高了其在中国甚至全球的市场占有率。

  “从参与冬奥会索道设备建造以来,我们与中国伙伴的合作一直没有间断。”多伊奇曼介绍,得益于后冬奥时代中国冰雪产业持续升温,多贝玛亚在吉林省通化万峰滑雪场新建造了4条索道设备。此外,他们近几年还分别与黄山东海、安徽天柱山、泰山中天门及江西三清山汾水等景区签署索道建设合同。在海南省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建成的两条全新D-Line索道,是该款产品首次在中国投入使用。“中国旅游业和冰雪产业迎来了强劲复苏,随之而来的是更多市场机遇。我们将紧跟中国市场需求,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多伊奇曼表示。

  多伊奇曼2005年起在中国工作生活,他见证了中国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亲身参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让他对中国经济社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社会治安非常好,无论何时何地都让我能有很强的安全感。与此同时,中国张开双臂,积极欢迎外国企业和人员来华发展,这让我们对未来满怀憧憬,充满信心。”多伊奇曼表示,多贝玛亚将继续努力把高质量产品和服务带到中国,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

  

  意大利全球造雪设备供应商

  “我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了期待”

  本报记者  谢亚宏

  走进新疆阿勒泰和那拉提地区的滑雪场,蓝天白云下,银装素裹间,身穿五颜六色滑雪服的游客们在雪道上驰骋,体验着冬日里的速度与激情。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后的首个滑雪季,意大利天冰集团亚洲区域销售经理迈克尔·迈尔开启了自己的中国行。“这里优良的滑雪条件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让人印象深刻,中国冰雪产业在这个冬季再添活力!”看着滑雪场里熙熙攘攘的人群,他难掩激动之情。

  天冰集团是全球造雪设备行业领军企业,总部位于意大利北部城市博尔扎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生产造雪设备,目前相关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约60%。天冰从2012年开始布局中国市场,于2014年开设中国分公司,2017年在张家口投资建厂,随后又先后中标成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所有雪上项目场馆的造雪系统及设备供应商。

  “一开始我们只向中国出口小型造雪设备,体量并不大。然而,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庞大市场潜力深深吸引着我们。”对于天冰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迈尔充满感慨,“我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了期待,随着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冰雪设施大量涌现,天冰也迎来了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作为主要造雪设备供应商,天冰为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等雪上项目场馆提供了近400台造雪设备。山脊之上,轻薄的雪花由机器喷涌而出,为雪道铺上一层厚厚的“白毯”。迈尔从筹备阶段就与北京冬奥组委展开密切合作。对于赛事组织,他不吝赞美之词:“北京冬奥会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体育盛会,为运动员们出色发挥搭建了完美舞台。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们参与历届冬奥会中最顺利的一届。”

  迈尔注意到,中国提出并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居民冰雪运动参与率达24.56%,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了解并对冬季运动产生兴趣,这让迈尔对于天冰在中国的发展抱有坚定信心。他认为,除了众多冰雪爱好者外,中国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冰雪体育赛事“落户”,优秀运动员也在不断涌现,中国冰雪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还记得第一次访问中国,我就对这个东方国度一见钟情,别致的风光、美味的食物都让人流连忘返。”迈尔坦言,时隔3年再次到中国出差,见到新老朋友,见证中国新变化,真的感到很高兴。特别是了解到中国西部和南部地区冬季运动发展潜力,结合天冰造雪设备可以在零度以上作业的特点,他对天冰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更加信心满满。

  在结束对新疆的走访后,迈尔还计划前往四川开展调研。“中国是天冰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他表示,如今中国各大滑雪场呈现一片热闹景象,在中国的同事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与各地的客户联络商讨设备购置与保养问题等。“我们看好中国市场,更对在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迈尔说,相信这个滑雪季结束后,天冰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将迎来新高潮,他们将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

  

  法国冰雪运动装备生产商

  “中国冰雪市场将催生更多创新产品”

  本报记者  刘玲玲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对于所有冰雪运动品牌而言,都是进入中国市场的绝佳契机。伴随着中国与日俱增的冰雪运动热潮,卢西诺在中国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法国著名雪上运动装备品牌卢西诺集团相关负责人西莫内·蓬皮利奥如是说。

  卢西诺集团创立于1907年,拥有包括滑雪服、滑雪板、雪杖等装备在内的完整滑雪产品线,是全球最知名的滑雪装备生产商之一。蓬皮利奥介绍,卢西诺15年前便与中国结缘,开始在华销售滑雪设备产品。2019年,卢西诺先后在上海、北京正式开设专营门店,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

  “之所以决定加快在华业务布局,是因为我们明显感受到中国冰雪运动的迅速兴起。中国滑雪场数量增长之快、冰雪产业发展空间之大都让我们印象深刻。”蓬皮利奥坦言,随着北京冬奥会周期正式开启,几乎所有冰雪企业都在谈论中国市场。他表示,除在中国开设实体门店外,卢西诺还注重在各滑雪场进行产品展示,在各电商平台进行产品销售,取得了效益和影响力的双丰收。

  蓬皮利奥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卢西诺进一步提升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打下了坚实基础。卢西诺不仅在赛场上作为主要比赛装备和服装支持品牌帮助运动选手们书写冰雪传奇,还在赛场外通过与中国专业协会及滑雪业界人士合作举办一系列丰富活动,向普通民众进一步推广冬季运动。“我们希望通过丰富互动与中国消费者建立更紧密联系,让更多滑雪爱好者了解并喜欢我们的产品。”他说。

  在蓬皮利奥看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极大提升了人们对冰雪运动的热情,“我们看到,这场体育盛事留下大量宝贵遗产,为中国民众参与冰雪运动提供了绝佳条件,也为后奥运时代冰雪运动在中国的深度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即将结束的这个雪季里,北京延庆、张家口崇礼等地的滑雪场人山人海、分外热闹就是最好的印证。”如今,卢西诺在中国一些滑雪场设立了专门的雪场店和品牌体验中心,为雪友们提供雪具租赁服务。蓬皮利奥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进一步了解滑雪,并在安全、愉快的氛围中享受运动的乐趣。”

  蓬皮利奥在中国工作生活已有4年,亲眼见证了中国冰雪产业的升级发展。“中国冰雪市场增长迅速,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对于推动中国乃至全球冰雪产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蓬皮利奥认为,对于世界各国的冰雪品牌而言,中国无疑是一个充满无限机遇、生机勃勃的市场。“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冰雪市场活力、竞争力和专业度持续上升,将催生更多创新产品,甚至吸引越来越多外国游客来此体验冰雪的乐趣。”他坚定地说。

  谈及未来,蓬皮利奥表示将继续乘着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东风,深耕中国市场,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与选择。“我们开始瞄准年轻人市场,通过灵活使用社交媒体与他们互动,介绍滑雪装备的同时也教授滑雪技巧,因为他们代表着中国冰雪市场的未来。”蓬皮利奥表示,中国冰雪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对卢西诺来说是一个重要机遇,“我们会继续努力,以更快发展对中国冰雪消费者形成新的吸引力。”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2日 17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22/c1002-32648914.html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会见记者

当地时间3月21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会见记者。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新华社莫斯科3月21日电(记者韩墨 赵冰)当地时间3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

习近平指出,这是我时隔3年多再次来到莫斯科,也是我连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和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10年来,我同普京总统建立了密切关系,保持战略沟通,推动两国战略协作取得丰硕成果。

刚才,我同普京总统举行了坦诚友好、富有成果的会谈,就双边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许多新的重要共识。我们签署并发表《中俄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对下阶段两国关系发展和各领域合作作出规划和部署。

习近平强调,我同普京总统一道回顾了10年来两国关系发展的成果,一致认为,两国关系远远超出双边范畴,对世界格局和人类前途命运至关重要。双方本着睦邻友好、合作共赢原则推进各领域交往合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双方将以宽广视野、长远眼光看待和把握中俄关系,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指出,去年以来,中俄全方位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基本盘稳、互补性强、韧性十足的特点持续显现。同10年前相比,中俄双边贸易额增长116%,不仅有效夯实了两国关系的物质基础,也为两国各自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我同普京总统达成共识,双方要加强统筹设计和顶层规划,扩大能源、资源、机电产品贸易,增强双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拓展信息技术、数字经济、农业、服务贸易等领域合作,推进传统贸易和新兴领域合作互为补充、同步发展,进一步畅通跨境物流运输。

我们一致认为,双方要继续夯实人文交流的基石。推动两国友好省州、友城扩大对口交流,办好中俄体育交流年,为促进两国人员往来创造便利条件。

双方指出,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两国将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加强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二十国集团等国际多边框架内合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促进疫后经济复苏,壮大构建多极世界格局、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性力量,在维护全球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作出更多贡献,合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强调,上个月,中方发表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方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身立场,始终坚定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站在历史正确一边。

我期待继续通过各种方式同普京总统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引领中俄关系行稳致远。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22/c1002-32648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