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3年11月2日 星期四

国际锐评|这起事故戳穿了日方关于核污染水的两个谎言

不顾国内外强烈反对,日本东京电力公司2日启动了福岛核污染水第三次排海作业。这次排放预计持续到本月20日,排放量约为7800吨。东电公司声称,排放的核污染水“所含放射性物质氚的浓度符合预期”。然而,一周前,这家声名狼藉的企业发生了一起放射性废液溅射污染事故,2名工作人员被紧急送医。这自证了日方所谓核污染水“安全”的说辞绝不可信,核污染水处置过程中的风险不容低估。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10月25日,东电公司5名工作人员在处理核污染水的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管道时,接触到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液。在被送医的2人中,1人全身受到污染,1人双臂及下半身受到污染。经过长达几小时的去污处理,他们身体表面辐射量仍未降到安全标准值以下。而对于事故中喷溅的废液总量,东电先是说100毫升左右,之后又推算在数升左右,高出了几十倍。这种前后矛盾的表现,验证了日本《朝日新闻》的评价,日本民众对东电的不信任比其核污染水储存罐还深。

自从12年前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以来,东电公司发生的各类事故以及迟报、瞒报的丑闻太多了。远的不说,据日媒报道,今年6月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储罐的围堤积水中,被检出活度高于正常值的放射性物质,但东电压了一段时间才对外宣称,用于输送核污染水的软管上有龟裂,导致核污染水发生外泄。这起最新的溅射事故不过是给东电的黑历史又添了一笔。它再次戳穿了日方精心编织的两大谎言:技术处理过的核污染水是“安全”的;核污染水的处置过程是“安全”、“可靠”的。

多项研究表明,福岛核污染水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除氚元素之外,很多核素尚无有效处理技术。为了给排污入海“正名”,日本政府和东电方面近年来大力宣传称,经过ALPS处理的核污染水安全性达标。不少日本高官甚至睁眼说瞎话,说什么核污染水“可以喝”。东电还不断运用公关手段,组织利益攸关方、当地居民等到福岛第一核电站进行“视察游”。

但事实怎样呢?日方今年3月发布的数据显示,经过ALPS处理后的核污染水,约有70%未达到排放标准,需要重新净化。据报道,这次喷溅事故发生后,东电检查了2名工作人员佩戴的剂量计,确认事故发生后他们在贝塔(β)射线中暴露的最大剂量为6.6毫西弗(mSv),高于5毫西弗的警示红线。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福岛核污染水具有较强辐射性,处理过程存在重大风险。

此外,东电对于喷溅废液总量的说法前后矛盾,让外界再次对它安全运营管理能力打上一个大大问号。据日媒报道,这次入院的2名工作人员在作业时,并未被要求在防护服外穿着防水外套。人们不禁质疑:东电公司对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如此麻痹大意,又如何确保向大海倾倒的成千上万吨核污染水的安全性呢?

在溅射事故发生后,福岛渔业官员说,他们对东电失去信任。福岛县危机管理部负责人铃木彰表示,“更令人担忧的是,(日本政府)各部委和机构之间也缺乏协调沟通” 。这道出了东电黑料不断却“大而不倒”的深层原因,即东电和日本政府存在特殊关系。据媒体报道,不少日本高官退休后就挂靠在东电公司当顾问,而核电业人士也会进入政府的政策咨询小组。这道“旋转门”决定了日本监管机构对东电的斑斑劣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今,日本启动排污入海已经有两个多月。最新事故的发生说明,建立长期有效的国际监测安排势在必行。如果日方真的对“安全性”有信心,就应该以负责任方式处置核污染水,支持建立各利益攸关方充分参与的长期监测机制,包括其他国家独立实施的第三方监测。海洋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全世界不应该为日方的自私自利埋单。

(国际锐评评论员)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微信公众号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1102/c1002-40109121.html

王毅同约旦副首相兼外交与侨务大臣萨法迪通电话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 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同约旦副首相兼外交与侨务大臣萨法迪通电话。

  王毅表示,中方强烈谴责对加沙地带难民营的袭击。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民众的生命同等重要,对此不应奉行任何双重标准,人道灾难不应再继续下去。

  王毅强调,中方赞赏约旦长期以来积极推动巴以和谈并代表阿拉伯国家提出关于巴以冲突的联大决议草案。中方支持阿拉伯国家停火止战、维护和平的重要主张。作为安理会本月轮值主席国,中方愿同各方密切沟通协调,全力推动安理会凝聚共识,促使局势尽快降温。首先要争取实现停火,确保人道主义救援通道畅通。同时尽快召开更具权威性的国际和会,就重启和落实“两国方案”达成新的共识,并制定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

  萨法迪表示,感谢中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秉持公道正义,支持联大紧急特别会议通过决议。和平是唯一选择,约旦谴责一切伤害平民的行为,呼吁尽快停火止战,向加沙运送人道救援物资。愿同中方一道,推动落实“两国方案”,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1102/c1002-40109119.html

2023年11月1日 星期三

首届人工智能安全峰会在英国召开

  新华社英国布莱奇利园11月1日电(记者郭爽 许凤)首届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1日在英国布莱奇利园召开。美国、英国、欧盟、中国、印度等多方代表将在两天会期内,就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风险与机遇展开讨论。

  根据官方议程安排,英国艾伦·图灵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众多机构,英国“深层思维”公司、美国谷歌公司、中国腾讯公司、阿里巴巴公司等知名企业,以及扬·莱坎(中文名杨立昆)、约舒亚·本乔、杰弗里·欣顿等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专家将出席峰会,重点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时讨论该技术带来的变革性机遇。

  中国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率团参会并在峰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近期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方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安全、治理三方面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治理中国方案。

  布莱奇利园位于英国首都伦敦以北约80公里处,为二战期间英国的密码破译中心,后来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1102/c1002-40108335.html

中方派代表出席人工智能安全峰会

  新华社英国布莱奇利园11月1日电 中国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出席1日至2日在英国举行的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并在1日举行的开幕式全体会议上发言。与会期间,代表团参与人工智能安全等问题讨论,积极宣介中方提出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并将与相关国家开展双边会谈。

  中方指出,此次峰会为各国提供了人工智能安全与国际治理议题的重要对话平台与交流合作机会。人工智能治理攸关全人类命运,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发展人工智能,应当积极倡导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加强技术风险管控,并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鼓励各方协同共治,增强发展中国家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不断弥合智能鸿沟和治理能力差距。

  中方认为,在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多元挑战的背景下,各国应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的原则,通过对话与合作凝聚共识,构建开放、公正、有效的治理机制,共同促进全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发展。

  中方表示,愿与各方一道就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加强沟通交流,为推动形成普遍参与的国际机制和具有广泛共识的治理框架积极贡献智慧,切实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更好造福人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1102/c1002-40108137.html

王毅同阿曼外交大臣巴德尔通电话

  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 1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阿曼外交大臣巴德尔通电话,重点就巴以冲突交换意见。

  巴德尔表示,高度赞赏中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秉持的公正和建设性立场。中方始终呼吁冲突各方保持克制,推动停火止战,投票支持阿拉伯国家提出的联大决议,充分体现了公平正义,显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和国际领导力。加沙正面临严重人道危机,未来几周可能有更多巴勒斯坦人失去生命,迫切需要安理会发挥作用,凝聚共识,实现停火,避免更严重人道危机。期待中方作为本月安理会轮值主席发挥重要作用。阿方与中方立场高度一致,认为对话是解决问题的唯一路径,希望尽快重启中东和平进程。

  王毅表示,当前加沙局势日趋恶化,民众伤亡数字不断上升,任何有良知、负责任的国家都不能允许这样的惨剧继续下去。日前联大紧急特别会议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呼吁立即实现人道休战,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呼声。中方支持尽快召开更具权威、更大范围、更有实效的国际和会,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回到“两国方案”轨道。

  王毅强调,巴勒斯坦问题根源在于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益未能得到恢复和保障,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是落实“两国方案”。中方从今天起出任本月安理会轮值主席,我们将与各方尤其是阿拉伯国家加强协调,主持公道,凝聚共识,为实现冲突降级、保护平民、缓解人道局势、恢复和平进程作出不懈努力。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1101/c1002-40108136.html

2023年10月31日 星期二

增添发展动力 促进互利共赢(共建“一带一路”·第一现场)

  工作人员在巴基斯坦默蒂亚里—拉合尔(默拉)直流输电项目拉合尔换流站中控室工作。
  艾哈迈德·卡迈勒摄(新华社发)

  卡洛特水电站是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电投资项目。图为中巴技术人员在监测水电站运行情况。
  本报记者 牟宗琮摄

  在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带动下,被誉为“中巴友谊路”的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升级改造项目2020年竣工并通车,并入巴基斯坦南北交通大动脉。
  本报巴基斯坦分社 萨义德·迈赫迪摄

  巴基斯坦隆平南亚种子研发中心暨巴基斯坦育种站的水稻项目试验田。
  龙 飞摄

  中巴经济走廊是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先行先试项目。自2013年启动以来,中巴两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走廊建设,形成了一批早期收获,为巴基斯坦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本报记者深入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实地采访,记录下一个个互利共赢的合作故事。

  一条地铁线——

  “新时代中巴友谊路”

  巴基斯坦东部城市拉合尔,橙线轨道交通项目(以下简称“橙线项目”)德拉古杰兰车站。安检、购票、通过闸机,步入宽敞明亮的站台,列车到站时间显示屏、自动玻璃屏蔽门等设施一应俱全——这是一座设施先进、现代化气息浓厚的车站。

  拥有千万人口的拉合尔不仅是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也是该国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随着人口快速增长,拉合尔的交通拥堵状况愈发严重。街道上两轮摩托车、三轮出租车、大篷车与公交车众多,道路嘈杂、拥挤是常态。

  2020年10月,由中国企业承建的橙线项目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巴基斯坦进入“地铁时代”。这是巴基斯坦第一条地铁线,也是该国目前唯一的轨道交通线,全长27公里,设有26座车站。开通运营3年多来,橙线项目累计运送乘客近1亿人次,列车准点率达到99%以上。

  车站内,一列橙红色的列车驶入,乘客有序上下。进入车厢,顿觉清凉。拉合尔大学三年级学生阿施法克告诉记者,她以前从住所到学校需要换乘公交车和三轮出租车,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现在乘坐地铁只需半小时,“每节车厢都有空调,还有女士专用车厢,搭乘体验安全、舒适。”当地医生夏巴兹·阿哈迈德每天也乘坐橙线地铁上下班,“从我家到医院一共6站地,全程大约25分钟,出行既环保又便捷。”

  “橙线项目完全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和中国装备,有效提高了拉合尔的交通便利性。”橙线项目经理胡塞姆·索海尔表示,伴随地铁开通,26个站点周边的地产开发和商业发展也驶入快车道。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该项目还为当地增加了就业。据索海尔介绍,项目建设过程中提供了7000多个就业岗位,创造了大量服务性岗位。地铁开通后,约1300个专业性运营维护岗位都聘请了本地员工。如今,他们已成为巴基斯坦现代轨道交通的第一批专业人才。

  橙线项目车辆班长阿斯兰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他曾在中国燕山大学学习中文,是中国企业为橙线项目培训的首批40名巴基斯坦列车司机之一。“在中国师傅的帮助下,目前橙线项目共有100多名司机,基本实现了本地化培训和运营。”阿斯兰骄傲地说。

  气势恢宏的高架桥伸向远方的轨道,橙线轨道交通项目从拉合尔穿城而过,仿若一条长长的纽带,承载着中巴两国人民深厚的友谊,被誉为“新时代中巴友谊路”。拉合尔市所在的旁遮普省公共交通局运营总经理奥赛尔·沙阿说:“橙线项目给民众出行带来便利,成为巴中两国务实合作的典范,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一片试验田——

  “毫无保留地传授农业技术”

  时值正午,骄阳似火。在拉合尔西南郊的一处杂交水稻试验田里,来自中国湖南的农业专家龙春久正在同当地农民和技术员一起进行杂交水稻选种试验。头戴草帽,裤脚挽至膝盖,龙春久在泥泞的水田里弯腰插秧,汗水从他黝黑的面庞上淌下。

  “这里夏季漫长,天气炎热,给我们下田做杂交水稻的选育工作带来很大挑战。但气温偏高、温差小、光照时间长易于水稻生长,是巴基斯坦水稻种植的优势。”龙春久说,中国专家坚持研发先行、结合本地特点的原则,反复筛选试验,目标是研发出适合当地种植的耐高温、抗倒伏、耐盐碱、产量高的好品种。田间,一簇簇聚拢的秧苗旁插着标志杆,杆头不同颜色的标识注明了新培育的杂交水稻品种信息。

  龙春久所在的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隆平高科”)在1999年成立伊始就与巴基斯坦方面建立了联系,从最初的杂交水稻试验、推广、本地化制种到现在的品种研发,巴基斯坦本地业务不断发展。2016年底,隆平高科正式在巴基斯坦注册成立了隆平南亚种子研发中心暨巴基斯坦育种站(简称“研发中心”)。作为研发中心负责人,龙春久多年来扎根当地,在水稻选育、人才培养、与当地公司合作等方面逐步打开了局面。

  “以前,巴基斯坦本地的水稻种植方式较为粗放,种子随意播撒,缺乏科学流程,产量不高。”龙春久说,目前,研发中心成功选育出13个杂交水稻品种,这些优质高产品种受到当地农户的普遍欢迎。正在插秧的一位当地农户告诉本报记者,使用了研发中心的杂交水稻种子后,每公顷产量达到9到10吨,产量比以前翻了一番,“以前种植水稻只够一家人勉强糊口,现在可以把富余的稻米出售,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巴基斯坦《国民报》报道称,研发中心选育的杂交水稻品种在巴基斯坦的种植面积已超过80万公顷,不仅帮助很多当地农民走上了致富路,也增加了巴基斯坦农业出口外汇收入。

  在为巴基斯坦带来先进农业科技、帮助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研发中心还积极培养专业人才,累计为当地培养了约500名农业技术人才。巴基斯坦知名农业学府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研究生瓦加斯每天跟着龙春久在试验田里摸爬滚打,他说:“龙教授毫无保留地传授农业技术,让我们切身体会到巴中两国民众的深情厚谊。中国专家在农田里播撒的不仅是优良的水稻品种,更是兄弟般的友好情谊。”

  研发中心的巴方合作伙伴、巴基斯坦嘎德农业研究与服务公司研发总监阿卜杜勒·拉希德认为,近年来,巴中两国高度重视农业领域合作,在包括杂交水稻在内的粮食和经济作物领域开展技术合作,培育出一批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作物品种,为本地农户增产增收提供了重要助力。与此同时,两国技术人员在田间地头的交流,也为当地培养出越来越多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人才,为巴基斯坦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座水电站——

  “照亮了数百万个巴基斯坦家庭”

  在卡洛特水电站厂房内的一面墙上,并排悬挂着中巴两国国旗,国旗下方一行英文写着:巴中友谊万岁。偌大的厂房内,四台水轮发电机组正在运行,发出隆隆响声。

  由中国三峡集团为主投资方投资建设的卡洛特水电站位于旁遮普省卡洛特地区,总装机容量72万千瓦,年均发电量32亿千瓦时,可满足当地500万人口用电需求。今年6月29日,卡洛特水电站实现安全运行一周年,累计发电量36.4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5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98万吨。

  卡洛特水电站不仅为巴基斯坦提供了清洁能源,也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自2015年开工以来,卡洛特项目建设峰值期直接提供近5000个就业岗位。2019年10月起,三峡集团—巴基斯坦奖学金计划开始实施,通过“2+2”的合作办学模式,当地学生在巴基斯坦大学学习两年后,前往中国高校完成后两年的学业。目前,已有18名当地大学生入选该计划并完成学业,其中10名进入卡洛特水电站工作。

  24岁的萨妮娅·阿巴西就是其中一员。“如果没有中国企业,我很难顺利完成学业,更不可能拥有这么好的工作机会。”阿巴西来自偏远山村,卡洛特水电站改变了她和家人的生活,“共建‘一带一路’为巴基斯坦带来了水电项目,用清洁电能照亮了数百万个巴基斯坦家庭,也照亮了我的人生之路。”

  为改善卡洛特水电站附近居民的生活条件,中国企业与当地政府深入合作,在当地建设了小学、医院、公路等设施。穆罕默德·迈赫尔班家住水电站附近的坎纳德村。他说,以前,孩子们上学走山路单程需要一个小时,由于路远难走,很多孩子会推迟入学甚至辍学。“后来,中国企业帮我们修了路,扩建了学校,添置了新的桌椅设施。如今,学校里的学生越来越多。水电站建好后,村里不再限电了,孩子们再也不用摸黑写作业了!” 迈赫尔班说。

  10年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等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以其可感可触的丰硕成果,成为中巴友谊的新标杆。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巴经济走廊累计为巴创造23.6万个就业岗位,帮助巴新增510公里高速公路、8000兆瓦电力和886公里国家核心输电网。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巴基斯坦民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巴基斯坦全球战略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人类命运共同体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哈立德·阿克拉姆认为,在巴中企广泛开展社会责任项目,道路、学校、饮水工程、医院等民生项目惠及百姓,“这些成果给巴基斯坦民众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深化了巴中两国友谊。”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01日 17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1101/c1002-40107452.html

中国代表:中国不为加沙局面“背锅”

  新华社联合国10月31日电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10月30日在安理会巴以局势紧急公开会上回击美国代表在发言中对中国的无理指责,指出中国不为当前的加沙局面“背锅”。

  张军当天在其他国家代表发言后再次发言说,美国代表在发言中指责中国否决美国提出的决议草案,这是他当天听到的最没有道理的话。美国是想让中国对当前在加沙地带出现的局面负责,“这个锅中国背不起”。

  张军说,美国代表应该非常清楚,中东局势是如何发展到了今天,在这中间美国到底都做了什么。是美国先后否决了几十项安理会关于中东和巴以问题的决议草案,导致安理会在中东和巴以问题上难以发挥应有的、负责任的、建设性的作用,导致安理会在推动落实“两国方案”上难以有效地作为。

  张军指出,美国代表也应该清楚,中国及其他一些国家为什么投票反对美国上周提出的决议草案。美国在否决了巴西提出的决议草案之后,匆匆提出了自己的决议草案,但是这项决议草案完全忽视全世界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关于停火止战的强烈呼声,完全混淆是非,试图将巴以问题引入另一种叙事轨道。更危险的是,这种行为将给局势进一步升级“大开绿灯”。

  张军说,对这样的草案,中国完全有理由投反对票,中方的投票立场基于事实,基于法律,基于良知,基于正义,也基于来自全世界特别是广大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呼声。联大在随后通过的决议中就停火止战、保护平民、避免人道主义危机发出了十分清晰明确的信号。联大决议的通过得到了联合国绝大多数会员国的坚决有力支持,也证明中方的投票立场完全是正确的。

  张军敦促美方真正采取负责任的态度,同其他安理会成员一道,聚焦当前加沙局势所面临的最紧迫的停火、保护平民、提供人道主义准入、避免更大的人道灾难等问题,凝聚共识,推动安理会尽早采取有意义、负责任的行动。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1101/c1002-40107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