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王毅分别会见土库曼斯坦副总理兼外长梅列多夫、吉尔吉斯斯坦外长库鲁巴耶夫

  新华社成都11月30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30日在成都分别会见来华出席中国—中亚外长第五次会晤的土库曼斯坦副总理兼外长梅列多夫、吉尔吉斯斯坦外长库鲁巴耶夫。

  会见梅列多夫时,王毅说,去年,两国元首共同宣布将中土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双边关系朝着建设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中方愿同土方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规模,进口更多土方非资源类商品,鼓励更多中资企业赴土投资兴业。

  梅列多夫说,土方坚持对华永久友好,愿同中方密切高层往来,充分发挥土中合作委员会作用,推进天然气贸易这一旗舰项目互利合作。

  会见库鲁巴耶夫时,王毅说,今年,两国元首成功会晤,为双边关系作出新部署。两国务实合作捷报频传,充分说明双方合作潜力巨大。我们要持续深化战略互信,拓展互利合作,传承世代友好,推动中吉新时代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库鲁巴耶夫说,吉方期待同中方筹备好下阶段高层往来,建立高级别战略对话机制,扩大经贸、投资、海关、口岸等各领域合作。

  《 人民日报 》(2024年12月01日 第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201/c1002-40372586.html

“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带来广阔机遇”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不断开拓进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人民报》总编辑万赛·塔汶炎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我访问过北京、上海等中国大城市,也曾到老中边境云南省的乡村参观考察,中国各地的发展变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万赛看来,中国拥有现代化的交通设施、便捷的消费支付方式、领先的科学技术等,取得这些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以及中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奋力拼搏。

  在万赛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老挝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万赛说:“这本书是我们了解中国、学习中国的途径之一,是老挝领导人精进治国理政方法的一把钥匙。我们始终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今年8月,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万赛受邀出席并赴四川多地参观访问。在成都访问成都国际铁路港、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到德阳参观三星堆博物馆、绵竹年画村,到广元感受昭化古城的深厚历史……“四川就是一个缩影,让我看到中国各地绿色发展和诗意栖居的美好生活画卷。”万赛说。

  “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带来广阔机遇,作为近邻的老挝尤其感受深刻,老中互利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福祉。”万赛以老中铁路为例说,“老中铁路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老中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成果。老挝人民为老中铁路开通而自豪。”如今,火车已成为老挝人民和游客最便捷、最安全的出行方式之一。

  万赛表示,自己曾从老挝首都万象乘坐老中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到云南省昆明市。他与记者分享了自己在火车上的见闻:从老挝启程的老中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座无虚席,大量大米、玉米、木薯等老挝主要农产品也源源不断“搭乘”货运列车奔向中国。“老中铁路有助于改善沿线老挝人民生活水平,推动老挝旅游业发展,为老挝乃至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重要动力。”万赛说。

  “当前,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地区冲突不断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这些挑战对区域和国际发展造成影响,而中国正在世界和平和发展领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万赛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对深化发展合作、完善安全治理、促进文明互鉴意义重大,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万赛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参与其中的国家无论大小,都以平等的姿态携手合作。在这一倡议框架下,通过打造高效、安全的水陆空运输体系,共建国家提升了互联互通水平,促进了投资贸易便利化,加强了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政治互信。“老挝乐见中国的发展,期待中国在促进地区和全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万赛说。

  (本报万象电)

  《 人民日报 》(2024年12月01日 第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201/c1002-40372585.html

为全球农村公路和减贫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和音)

  中国在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农村公路发展道路的同时,积极交流分享农村公路发展经验,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农村公路建设

  

  11月29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公路发展》白皮书,介绍新时代中国农村公路发展成就和理念,分享中国推动农村公路发展的实践经验。中国在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农村公路发展道路的同时,积极交流分享农村公路发展经验,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农村公路建设,为世界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家门口的幸福,起于阡陌交通。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出行的需求。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农村公路进入崭新发展阶段,实现由“通”到“畅”再到“好”的转变。10年来,中国新改建农村公路250余万公里。截至2023年底,农村公路总里程增长到460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84.6%,形成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带动了农村地区整体面貌发生巨变。联合国发展系统驻华协调员常启德表示:“在中国,我看到了非常多‘四好农村路’的优秀案例,也看到了中国交通系统的韧性。”

  当前,农村交通仍然是制约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加强与国际社会在交通领域的互利合作,让更多国家的贫困地区经济民生因路而兴,中国是行动派、实干家。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为发挥交通先行作用、促进共同发展注入强大动力。2018年,在中国的倡议和推动下,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农村贫困,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决议,强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加大减贫力度。中国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与其他国家交流分享发展经验,援建发展中国家农村公路基础设施,为全球农村公路和减贫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坚持以全人类福祉为目标,发挥大国作用,主动为全球交通合作搭建新平台、构建新机制,推动知识经验分享,以务实行动展现大国担当。中国着力推进“中国标准”与世界的“软联通”,自2012年以来累计发布73项公路工程行业外文版标准。中国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外文版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在全球数十个国家数百个项目中得到应用。中国举办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建立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主动为全球交通合作搭建新平台、构建新机制。中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培训,实施博茨瓦纳乡村公路设计与管理海外研修班、“一带一路”公路工程高级研修班、发展中国家公路建设技术人员培训班、公路网络规划研修班等28期培训班,培训相关领域人才800余名,积极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培育专业技术力量。

  中国积极支持并参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促进当地民生改善和可持续发展。中方支持的厄瓜多尔交通部灾后重建项目解决了沿线约150万居民的出行困难;中国援建的马达加斯加首都郊区公路连接该国重要鸡蛋产区,大大降低了鸡蛋在运输过程中的破损率,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鸡蛋路”……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中国共支持柬埔寨、塞尔维亚、卢旺达、纳米比亚、瓦努阿图、尼日尔等24个国家实施公路与桥梁建设整修。通过参与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中国帮助当地改善农村地区道路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方便当地民众出行,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

  修建一条农村公路,串联一路美景、带动一片产业、发展一地经济、造福一方百姓。中国将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加强与各国在农村公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农村公路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继续为全球农村公路和减贫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共同绘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

  《 人民日报 》(2024年12月01日 第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201/c1002-40372584.html

王毅分别会见土库曼斯坦副总理兼外长梅列多夫、吉尔吉斯斯坦外长库鲁巴耶夫

新华社成都11月30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30日在成都分别会见来华出席中国-中亚外长第五次会晤的土库曼斯坦副总理兼外长梅列多夫、吉尔吉斯斯坦外长库鲁巴耶夫。

会见梅列多夫时,王毅说,去年,两国元首共同宣布将中土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双边关系朝着建设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中方愿同土方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规模,进口更多土方非资源类商品,鼓励更多中资企业赴土投资兴业。

梅列多夫说,土方坚持对华永久友好,愿同中方密切高层往来,充分发挥土中合作委员会作用,推进天然气贸易这一旗舰项目互利合作。

会见库鲁巴耶夫时,王毅说,今年,两国元首成功会晤,为双边关系作出新部署。两国务实合作捷报频传,充分说明双方合作潜力巨大。我们要持续深化战略互信,拓展互利合作,传承世代友好,推动中吉新时代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库鲁巴耶夫说,吉方期待同中方筹备好下阶段高层往来,建立高级别战略对话机制,扩大经贸、投资、海关、口岸等各领域合作。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130/c1002-40372564.html

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中国治水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中国的治水成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相信未来中国能在全球水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应对全球水挑战贡献更多中国力量。”世界水理事会副主席埃里克·塔迪厄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世界水理事会是全球水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非政府国际组织之一,共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260家机构会员。中国水利部于2009年加入世界水理事会,目前中国已有37家水利机构成为会员,为第一大会员国。

  “中国积极支持并参与世界水理事会的各项工作,在凝聚全球水界共识、团结各方力量共同应对重大挑战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塔迪厄表示,期待世界水理事会与中国在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协调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近年来,中国治水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塔迪厄表示,中国实行了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尤其是明确划分了水资源管理不同级别的责任,这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爱水护水意识,从国家层面对公共和私营部门的水管理实现更强有力的协调,加快中国国家水网的构建。

  以“水促进共享繁荣”为主题的第十届世界水论坛今年5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办。论坛期间,中国水利机构牵头主办、协办了9场分会,并设立了面积为150平方米的中国馆,全面展示近年来中国在水旱灾害防治、国家水网建设、河湖生态修复、数字孪生水利以及水利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和实践经验。塔迪厄表示:“开展跨部门合作和实施综合监管政策,是中国治水取得成功的关键。”

  塔迪厄曾多次与中国相关部门交流治水经验。他称赞道,近年来,中国持续强化大江大河大湖流域治理管理,在黄河、长江、淮河、海河、珠江等七大流域相继设立管理机构,实施了一系列流域综合治理重大举措。“中国在流域治理管理方面的做法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国际流域治理的典范。”

  塔迪厄对中国的河长湖长制也格外关注。“中国全面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建立了河长湖长制。中国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推动解决了一批河湖管理保护难题,河湖状况逐步好转。”塔迪厄说,“建立河长湖长制,有利于更好地整合治理资源,明确责任划分,持续改善河湖面貌。”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就是“为所有人提供水和环境卫生并对其进行可持续管理”。根据联合国数据,目前仍有22亿人生活在没有安全饮用水管理的环境中。塔迪厄认为,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在全球水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更加重要。“中国是应对全球水挑战的重要参与者,期待中国为世界贡献新的中国方案,助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本报雅加达电)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30日 03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130/c1002-40372226.html

合作共赢 交流互鉴 呼唤和平

11月27日至28日,第三届中国—阿拉伯国家青年政治家论坛在广东省珠海市举办。来自21个阿拉伯国家的政党、政府、智库、媒体、高校及企业代表和中方各界代表约200人聚集一堂,共商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

今年是中阿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目前,有20个阿拉伯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或战略伙伴关系,共建“一带一路”在22个阿拉伯国家实现了“全覆盖”。

阿联酋趋势研究与咨询中心政治伊斯兰研究处处长哈马德·侯萨尼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发展典范,其中的青年教育和文化项目有利于增进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互相了解,为阿拉伯青年提供获得技能和知识的机会。中国和阿联酋的合作不局限于经济合作,还体现在技术、能源、基础设施、文化等战略项目上。阿中应继续搭建文化合作的桥梁,为青年的发展赋能。

埃及大会党副主席艾哈迈德·伊萨姆说,寻找世界各国的共同点、契合点,是构建未来特别是加强不同文明交融互鉴的重要前提。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目的是实现世界各国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合作推进各国现代化的进程。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有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相信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各国发展。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晓宇说,中阿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众多阿拉伯国家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为中阿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了中阿文化与人文交流,并推动中阿创新合作持续深化,为全球提供了包容互鉴、平等互利的新型合作模式的实践样板,同时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典范。

中国和埃及、摩洛哥等阿拉伯国家都是文明古国。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将中阿文明紧密相连。1200多年前,阿拉伯航海家奥贝德从阿曼出发,航行近万公里抵达广州。中阿友谊深厚,人文交流不断深入,中阿文明互鉴成为与会嘉宾热议的话题。

巴林战略、国际和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员穆娜·拉希丝说,粮食问题、气候变化等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一个国家无论怎么发展,都无法独自面对挑战,必须加强合作。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尊重文化多样性、倡导和平,无疑会对当今和未来世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全球文明倡议可以成为各国人民增进理解、消除负面刻板印象的桥梁。

利比亚民主党政策委员会委员阿里·阿布齐德说,全球文明倡议得到了阿拉伯国家青年群体的积极响应,其承载的价值观包括尊重他人、尊重文明多样性、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认同,与阿拉伯世界的价值观是一致的。他希望通过各类论坛、活动,加强阿拉伯国家同中国的思想交流,学习中国在制造业、科技等领域的经验。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加沙地带人道主义状况引发全球高度关注。中方呼吁全面有效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尽快停火止战,缓和地区局势,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实现巴勒斯坦人民建国权、生存权、回归权。与会阿拉伯国家代表普遍赞赏中方持有的公平公正立场。

约旦阿拉伯中国之友作家和新闻媒体人士国际联盟成员穆罕默德·哈伦说,巴勒斯坦人民和中东人民与中国的情谊十分深厚,在约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普通民众能感受到中国对巴勒斯坦事业的坚定支持。阿拉伯国家十分赞赏中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

黎巴嫩未来阵线青年委员会领导成员哈迪·沙里夫说,和平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此时召开的论坛为人们描绘出一幅安全、稳定、繁荣、和平与公正的世界图景。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强调加强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对正在经历紧张局势的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人民来说,意义尤为重大。希望中阿继续巩固发展关系,深化友谊,加强互学互鉴,推动地区繁荣。

论坛期间,与会代表通过了《第三届中国—阿拉伯国家青年政治家论坛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宣言》,表示将积极落实中阿领导人达成的成果共识,做中阿传统友谊的继承者、中阿合作共赢的推动者、中阿文明交流的倡导者,为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新华社广州11月29日电 记者洪泽华、夏晨)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1月30日 第 02 版)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130/c1002-40372208.html

王毅同尼泊尔外长阿祖会谈

  新华社成都11月29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29日在成都同尼泊尔外长阿祖举行会谈。

  王毅说,2019年,习近平主席对尼泊尔成功进行历史性国事访问。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合作全方位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积极进展,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建设迈向深入。我们愿同尼方一道,携手开辟中尼关系发展新前景。

  阿祖说,尼泊尔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决不允许任何势力利用尼领土从事损害中国利益的活动。尼方高度赞赏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积极参与全球发展倡议。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129/c1002-40372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