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3年3月19日 星期日

元首外交|习主席即将开启2023年首次出访

新华社莫斯科3月19日电 “欢迎中国领导人!”莫斯科红场,俄罗斯青年脸庞上洋溢着春风般和煦的笑容。

早春3月,莫斯科冰雪渐消。在万物复苏的时节,俄罗斯即将再度迎来老朋友。

近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迎来晴天。这是远眺克里姆林宫一角。(亚历山大摄)

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这是一次备受瞩目和期待的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不仅将为中俄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也将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贡献。

连日来,记者在莫斯科感受俄罗斯社会各界对习近平主席来访的热切期盼,见证中俄世代友好的温度和深度,触摸两国务实合作的蓬勃脉动。

树立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

“我们热切盼望着老朋友习主席再次访问莫斯科,”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加林娜·库利科娃语气郑重,“俄罗斯人民对习主席怀有崇高敬意。”

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加林娜·库利科娃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曹阳摄

这位耄耋老人是中俄友谊的见证者、亲历者,2019年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获颁中国“友谊勋章”。

在库利科娃看来,习近平主席再次当选国家主席后选择俄罗斯作为首访国家,充分表明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

3月17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上,青少年在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这将是习近平主席自担任国家主席以来第九次访问俄罗斯,也是时隔三年多后再次到访莫斯科。2013年首访俄罗斯,习近平主席曾这样阐释中俄关系的世界意义:“一个高水平、强有力的中俄关系,不仅符合中俄双方利益,也是维护国际战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

以十年为跨度观察,更能理解这句话的分量和意义。

十年间,中俄最高领导人会面40次。元首外交定向领航,中俄关系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始终健康稳定高水平发展。两国政治互信持续深化、务实合作稳步推进、世代友好的理念深入人心。

十年间,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保持密切往来,擘画引领中俄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成功走出了一条大国战略互信、邻里友好合作的相处之道,树立了国际关系的新范式。

3月17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内,正在为迎接中国贵宾而精心筹备。新华社记者申宏摄

此次访俄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同普京总统就双边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促进两国战略协作与务实合作,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重要大国,中俄关系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出双边范畴。双方将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基础上,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构建多极世界格局,完善全球治理,为世界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描绘互利共赢的画卷

走进莫斯科米丘林大街地铁站,朱红立柱、祥云纹饰映入眼帘,典雅古朴的“中国风”,与现代化的地铁设施和涌动的人流美妙融合。中企参建的莫斯科地铁,不仅让民众出行更为便捷,也成为中俄友谊的新地标。

3月17日,乘客走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地铁米丘林大街站内。(亚历山大摄)

漫步街头,穿梭的车流中有不少中国品牌汽车;莫斯科西北部,中企投建的格林伍德国际贸易中心高楼林立,吸引来自十多个国家的300余家企业入驻,搭建起经贸合作桥梁……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正是中俄务实合作不断深化的见证。

2022年岁末,习近平主席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互致新年贺电时说,我愿同普京总统保持密切交往,引领双方深化全面战略协作和各领域务实合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得益于元首外交的引领和推动,中俄务实合作领域成果喜人,亮点纷呈。202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1902.72亿美元,同比增长29.3%。中俄经贸合作再创历史新高,显示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

两国扎实推进能源、互联互通等领域战略性合作,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中俄地方合作实现深度对接和更广覆盖,双方还积极打造5G、跨境电商、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绿色低碳等新的增长点。

俄罗斯外贸银行行长安德烈·科斯京说,过去十年间,俄中关系在各领域都保持积极发展态势。“相信习近平主席的访问将有助于加强俄中各领域联系,为扩大两国合作注入强大新动力。”

谈到中俄务实合作给百姓生活带来的福祉,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与管理学院院长亚历山大·博布罗夫打开了话匣子:“俄罗斯市场上的中国产品琳琅满目,中国制造在俄罗斯随处可见。”

“习主席对俄罗斯的每一次访问都是一件大事,他的每一次来访都意味着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博布罗夫说。

夯实世代友好的基础

在俄罗斯莫斯科动物园,大熊猫“丁丁”和“如意”是深受当地民众喜爱的动物明星。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共同出席莫斯科动物园熊猫馆开馆仪式,为山水相连的两国牵起一条人文交流的新纽带。

“大熊猫是中国和平与友谊的象征,也是我们两国彼此信任和情谊的象征。”莫斯科动物园园长斯韦特兰娜·阿库洛娃告诉记者。

在俄罗斯莫斯科动物园,大熊猫“丁丁”在玩耍。新华社记者曹阳摄

一同观看中俄青少年冰球比赛,一同前往“海洋”全俄儿童中心看望师生,共赴“冬奥之约”“新春之会”……一个个元首外交的温暖瞬间,拉近两国民众的心灵距离,续写中俄友好的时代新篇。双方还共同商定举办“青年友好交流年”“媒体交流年”“地方合作交流年”“科技创新年”“体育交流年”,为推动中俄人文交流打开更多机遇之窗。

2015年访俄期间,习近平主席专程会见俄罗斯援华专家和亲属代表,向这些“中俄两国和平的使者”“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致以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还回顾了包括武汉长江大桥总设计师康斯坦丁·西林在内俄罗斯专家的感人事迹。

西林女儿叶莲娜·西林娜当时就在现场,激动得热泪盈眶。“习主席在这样繁忙的访问中还隆重地接见我们,让我感到很温暖。”她告诉记者,“中俄友谊源远流长,未来也将一路向前。”

3月9日,援华专家西林之女叶莲娜 (左一)和家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一起翻看老照片。新华社记者曹阳摄

“武汉长江大桥是我父亲最疼爱的‘孩子’,也是西林家族和中国朋友的友谊之桥。”这位76岁的老人说。家人在西林的墓碑上刻印上他一生最珍视的大桥,也接力传承着西林生前的美好愿望——后代学习汉语,继承友好事业。

叶莲娜的女儿叶卡捷琳娜在地理专业之外专门辅修中文,并多次来华进修,能讲一口流利普通话。叶卡捷琳娜的女儿娜斯佳从小就向妈妈学习中文,要将“中文梦”延续下去……一座大桥,见证四代传承的中国情缘。

3月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小朋友们在中国文化体验活动上学习使用毛笔。新华社记者曹阳摄

2019年,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接受了普京总统母校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名誉博士学位称号。习近平主席强调,青年是人类进步的希望,也是中俄友好的未来。

“我们每一位师生都深感荣幸。”该校东方系常务副主任阿列克谢·罗季奥诺夫说,3年多前见到中国领导人的一幕至今历历在目。“习主席对年轻一代的寄语非常重要,两国关系的未来在他们手中。”他说,盼望更多俄罗斯青年学习汉语,阅读更多中国书籍,投身对华交流合作。

中俄友好人士期待着,这次友谊之旅进一步加深中俄两国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夯实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政治基础和民意基础。

俄罗斯有句谚语:“大船必能远航。”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俄友谊这艘大船必将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END-

总策划:吕岩松

总监制:袁炳忠

策划:倪四义 范伟国

监制:冯俊扬 郭建业 丁得启 魏建华

统筹:谢鹏 闫珺岩 韩墨 刘恺

执笔:韩梁 孙浩

文字记者:刘恺 耿鹏宇 陈汀 华迪 黄河 陈畅 赵冰 郝薇薇 杨依军 缪晓娟 黎藜 王晨笛

视频记者:李姝莛 刘春晖 殷家捷 鲁金博 孟菁 陈嫱 赵嫣 朱瑞卿 张远

摄影记者:刘卫兵 申宏 曹阳

编辑:张代蕾 鲁豫 马骁 王丰丰

剪辑:吴昊

新华社国际部、音视频部联合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20/c1002-32647060.html

述评:描绘人类文明进步的宏伟画卷

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 题:描绘人类文明进步的宏伟画卷

新华社记者郑汉根 赵卓昀 乔继红 何梦舒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文明画卷绵延铺展。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文明交流对话、互学互鉴,曾经谱写出最绚美灿烂的历史篇章。

饱含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怀、对人类文明前景的深邃思索,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不同文明更好地实现包容共存、交流互鉴,为世界文明百花园更加繁荣贡献中国智慧,在国际社会激起广泛回响、引发强烈共鸣。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的全球文明倡议,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契合各国人民心声,必将为促进不同文明美美与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巨大贡献。

应时而生的中国方案

“文明以止,人文也。”用文明的力量使人达到至善,是中国古人倡导的人文精神。全球文明倡议植根于这样的人文底蕴,为当今世界各种文明和谐相处、为人类文明健康发展指引正确方向。

今天,世界各国的相互交融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广泛、更深入。同时,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最强大的力量是齐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同舟共济,最光明的前景是合作共赢,但“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的杂音逆流不时泛起,阻碍着人类发展进步。

面对这样的世界,习近平主席多次发出呼吁,以对话代替冲突,以协商代替胁迫,以共赢代替零和。

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在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可以更好地弥合分歧,在国际关系中营造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良好氛围。“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这是新时代中国为人类文明未来发展描绘的美好图景。

全球文明倡议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后,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深度契合当今世界形势的需要。

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宣部副部长万赛·塔维延高度评价全球文明倡议顺应时代要求,有助于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俄中友好协会副主席、俄罗斯亚太地区研究中心主任谢尔盖·萨纳科耶夫说,这一新倡议将对推动建设多极世界、促进世界共同繁荣发挥积极作用。

在匈牙利萨佐德韦格研究所政治分析中心主任基塞伊·佐尔坦看来,当前,世界尤其需要包容与合作,全球文明倡议与“一带一路”等倡议一脉相承,其精髓在于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国家间的交流合作,“只有这样才能造福世界”。

穿越古今的文明情怀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与中华民族坚持文明互鉴的优秀传统一脉相承。

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数千年风雨依然充满活力,最重要的“法宝”之一,就是坚持以开放胸怀与世界上其他各种文明开展交流互鉴。

无论是古丝绸之路上中西方文明的相互吸纳,还是唐代高僧玄奘不畏千难万险西行取经,无论是中国四大发明助推欧洲文艺复兴,还是明末清初以来中国对西方经济科技等的学习借鉴,都表明漫长的中华文明史也是一部洋洋大观的文明互鉴史。

在全球文明倡议中,习近平主席对世界各国发出殷切呼吁:“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今日之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正在不断获得新的强大生命力。“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传统理念,化作“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先贤对“天下大同”的追求一脉相承;“以和为贵”的传统智慧,为中国处理对外关系、弥合国际争端提供了重要指引……正如英国著名学者马丁·雅克所说,如果不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性,就不可能了解现在的中国。

关注全人类共同福祉,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这是全球文明倡议的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西方凭借先发优势刻意塑造一种错误认知,即西方价值就是“普世价值”。然而,历史和现实证明,人类文明并不只有一种模式、一条道路,不同文明之间不仅要“各美其美”,也要“美美与共”。世界各国历史、文化、制度、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寄托着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

在西班牙共产党主席、欧洲左翼党副主席何塞·路易斯·森特利亚看来,全球文明倡议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指明了方向,“各国人民应基于自身社会文化现实选择自己的道路”。

和合共生的中国智慧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习近平主席这样生动描述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宝贵价值。

如何才能维护好这种多样性?习近平主席描绘出清晰路径: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从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到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再到举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新时代的中国始终致力于为不同文明平等对话提供平台,为推动世界各国文明充分交流互鉴搭建桥梁。

从希腊雅典到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从法国尼斯到埃及卢克索,促进人文交流常常是习近平主席出访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世界各地,他与外方领导人和各界人士共同探讨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话题、共话人文合作亮点,为促进世界文化交融贡献中国智慧。

“文明对话是实现世界和平的唯一途径。不同文明只有在和谐共生、互相交流的环境中,才能够创造新的文明。”希腊前总统帕夫洛普洛斯说。“世界文明丰富多样,相互理解是各国和平、和谐相处的前提。”俄罗斯功勋艺术活动家、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高级研究员伊琳娜·扎哈罗娃认为。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这是《诗经》中对人们期待结交好友的诗意表达。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中,促进人文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始终是重要内容。

不久前成立的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就是中外人文交流成果的生动范例。2019年习近平主席对希腊国事访问期间,同希腊领导人共同倡导文明交流互鉴。访后,双方积极落实领导人共识,筹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今年2月,该中心成立仪式在雅典大学举行。

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指导委员会主席斯泰利奥斯·维尔维达基斯高度认同习近平主席倡导的文明理念,认为推动两国文明持续对话,有助于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

埃及艾因沙姆斯大学中文系教授纳赛尔·阿卜杜勒-阿勒十分赞同习近平主席在全球文明倡议中关于“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论述。“当今世界尤其需要合作与对话。中国提出的新倡议有助于和平理念的传播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和平共处,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胸怀天下的价值追求

2022年2月20日晚,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中英文“天下一家”字样造型的烟花在天空绚丽绽放。

“天下一家”的情怀,体现在中国处理国际事务的方方面面,体现在中国为造福世界贡献的每一个方案中。

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是中国为完善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新的重要贡献,体现了中国维护世界持久和平发展、促进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坚定追求。伊朗伊斯兰联合党总书记阿萨杜拉·巴达姆齐安说,习近平主席发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既注重发扬文明多样性,也能使世界各国文明在共同追求中走到一起。

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后,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体现出中国对构建一个持久和平繁荣世界的整体思考,表明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者。与世界上一些势力热衷冲突对抗的思维相比,中国提出的倡议和方案体现出一种全新的文明理念。

在希腊前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看来,寻求在和谐中为实现共同目标而携手努力的观念,早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之中。

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到全球文明倡议,多年来,中国不断为促进世界和平繁荣贡献智慧与方案,始终将促进世界各国团结合作、不同文明交流融合作为最根本的追求。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倡导所有国家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同时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表示,尼方支持中国在每一项促进文明发展和相互借鉴的倡议中所付出的努力。

面对人类未来,是对抗还是合作,是分裂还是融合?面对人类文明前景,是选择进步还是倒退?中国给出了清晰答案。

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包括全球文明倡议在内的中国方案,契合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团结合作的心声、顺应共同发展的世界潮流,必将为增益人类福祉不断作出新的重要贡献,必将在全球赢得日益广泛而深入的共鸣。(参与记者:陈浩、胡加齐、华迪、刘恺、姚兵)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20/c1002-32647058.html

“熊猫友好交流之夜”活动在东京举行 中日友人共话两国友好使者

人民网东京3月19日电 (孙璐、叶习民、滕雪)17日,由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主办、人民网日本株式会社协办的“熊猫友好交流之夜”在东京新大谷酒店举办,驻日本使馆临时代办杨宇发表致辞。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日中友协副会长、东京都日中友协会长宇都宫德一郎,东京都动物园协会理事长今村保雄、东京上野动物园园长福田丰、日本熊猫保护协会会长土居利光,著名作家海老名香叶子,松山芭蕾舞团总代表清水哲太郎、团长森下洋子,落语艺术家林家三平、知名艺人小岛琉璃子及各界日本友人和青年代表230余人出席了当天的交流活动。

杨宇表示,上个月大熊猫“香香”和几位伙伴回国受到了日本各界的关注和祝福,令我们再次领略了“熊猫热”的强劲能量。中国历来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大熊猫正是中国生态建设的缩影。2021年设立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是中国首个以单一物种命名的国家公园,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大熊猫已由濒危降为易危,野外监测年遇见数由135只上升到178只。在中共二十大和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中国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致力于坚定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这些举措不仅惠及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也将为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生存繁衍带来福音。

驻日本使馆临时代办杨宇发表致辞。图片来源:人民网视频截图

杨宇指出,大熊猫是中日友好的使者。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大熊猫带着中国人民的热情问候和良好祝愿初次踏上日本的土地。在日本生活的大熊猫一度多达13只,在海外各国中位居第一,这充分体现出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去年适逢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两国领导人就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中日各界举办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在日本发行的50周年纪念邮票图案就是大熊猫。今年,我们迎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中日关系面临改善发展新机遇,期待两国各界更多朋友加入到友好交流中来,为促进中日和平共处、共同发展贡献力量。

杨宇谈到,大熊猫是世界和平的象征。从上世纪50年代起,大熊猫将中国同各国友好合作的诚挚愿望播撒到了全球各地。提到大熊猫,大家联想到的是“可爱”“友善”“团圆”等词语,脑海中浮现的是世界各国团结友爱的美好图景。作为大熊猫的家乡,中国始终秉持“和合共生”的东方智慧,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维护区域和世界和平繁荣稳定。我们愿同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一道,努力把赖以生存的地球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和平家园。

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发表致辞。图片来源:人民网视频截图

小池百合子致辞表示,迄今为止先后共有13只大熊猫在上野动物园生活,每一只都受到民众的喜爱。东京今后会继续照顾好每一只寄居的大熊猫,为它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良生活环境。小池衷心期待“香香”早日成为好母亲,给“香香”送上了祝福。

东京上野动物园园长福田丰发表致辞。图片来源:人民网视频截图

福田丰致辞时指出,多年来两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合作长足发展,感谢中方在大熊猫、东方白鹳、朱鹮等珍稀动物保护方面对日方给予的大力支持,今后希望通过动物保护研究合作促进两国关系实现进一步发展。

日本熊猫保护协会会长土居利光发表致辞。图片来源:人民网视频截图

土居利光不无感慨地谈到,大熊猫的举手投足像孩子一般天真无邪,惹人爱怜。大熊猫的家乡四川也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圣地,希望更多人通过大熊猫感受中国的魅力。他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还表示,“香香”们回到中国,虽然令许多人感到寂寞,但希望“香香”们能够在中国快乐地生活,健康地繁衍后代,也希望熊猫能够定期地来到日本,让更多的日本人了解中国。

日中友协副会长、东京都日中友协会长宇都宫德一郎致祝酒辞。图片来源:人民网视频截图

宇都宫德一郎致祝酒辞时表示,今年是《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希望双方以此为契机,增进友好交流,深化相互理解,传承世代友好。

11年来风雨无阻,除了新冠疫情闭园期间外,几乎每天都去上野动物园拍摄熊猫的摄影家高氏贵博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通过拍摄熊猫,增进了对中国的理解,结识了众多友人,希望能够再去中国拍摄熊猫。

会场上播放了反映中日大熊猫保护研究合作的视频短片《感谢相遇!期待重逢!》,日本熊猫摄影师高氏贵博向来宾介绍亲自拍摄的熊猫图片,中日两国演员联袂带来的熊猫、玉兔吉祥物脱口秀赢得阵阵掌声。中日友人回顾“香香”的成长,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现场气氛友好热烈。

与会嘉宾纷纷在留言墙上为回国的大熊猫家族送上祝福话语。图片来源:人民网视频截图

活动开始前,与会嘉宾纷纷在入口处的“熊猫友好交流之夜”留言墙上为回国的大熊猫家族送上祝福话语,并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中国旅游推介展。

日本友人参观中国旅游信息推介展览。图片来源:人民网视频截图

活动期间,日本友人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中国驻东京旅游办事处举办的中国旅游信息推介展览,通过熊猫,了解到关于中国的更多信息。

据悉,当天的活动中,包括日本共同通信社、时事通信社、《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东京新闻》、NHK电视台、日本电视台、朝日电视台、TBS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中国驻日媒体和华文媒体等在内的20余家媒体到场进行了采访。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9/c1002-32647008.html

2023年3月18日 星期六

通讯:“谈起大熊猫,大家有说不完的话”——“熊猫友好交流之夜”活动在东京举行

  新华社东京3月18日电 通讯:“谈起大熊猫,大家有说不完的话”——“熊猫友好交流之夜”活动在东京举行

  新华社记者郭丹 杨光

  一张张可爱的大熊猫照片,一个个憨萌的大熊猫玩偶,一枚枚戴在胸前的大熊猫胸针……17日晚,日本东京新大谷饭店里人头攒动,氛围温暖而热烈。

  当天,由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主办的“熊猫友好交流之夜”活动在此举行。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上野动物园园长福田丰、日本熊猫保护协会会长土居利光、大熊猫摄影师高氏贵博等嘉宾,以及230余名喜爱大熊猫并活跃在中日友好交流一线的人士聚集一堂,共叙对大熊猫的喜爱和中日友好交流往事。

  “小时候和家人一起排长队看大熊猫的情景至今难忘”“当年日本还举办了与大熊猫相关的作文比赛,我参加了比赛还获了奖”……交流会正式开始前,现场播放的一部关于中日大熊猫保护研究合作等内容的纪录片勾起与会者回忆。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临时代办杨宇在交流会上发表致辞时表示,大熊猫不仅是中日友好使者,也是世界和平的象征。“我们愿同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一道,努力把赖以生存的地球建设成名副其实的和平家园。”

  2017年9月,小池百合子在东京召开记者会,公布上野动物园当年6月出生的雌性大熊猫幼崽名字为“香香”。这个美丽又朗朗上口的名字让“香香”更受欢迎,成为上野动物园当之无愧的大明星。今年2月,在日本生活了5年的“香香”回到中国。

  福田丰向参加“熊猫友好交流之夜”活动的大熊猫迷们介绍了“香香”在中国一切安好的近况。小池百合子则说:“期待‘香香’在中国健康成长,成为了不起的母亲。”

  活动上,与会者围着高氏贵博拍摄的大熊猫照片热烈交流。这位摄影师告诉记者,他已办好护照,准备和大熊猫迷们组团去中国看“香香”。即将前往中国留学的日本艺人小岛琉璃子说:“我能感受到大家对大熊猫浓浓的爱,希望能尽早去中国看大熊猫,也希望能向日本民众更多地介绍真实的中国。”上野观光联盟名誉会长二木忠男表示:“希望‘香香’在中国尽快找到‘帅哥’,早日带着宝宝再回上野动物园看看。”

  东京大学特任研究员荒木达雄戴着大熊猫口罩、大熊猫领带,拿着大熊猫玩偶来到会场。“通过大熊猫,我更好地向大家介绍中国文化,让大家感受中国魅力。”

  从大熊猫到中日友好交流往事,与会者谈得热烈而愉快。长期活跃在中日友好交流一线的日本东洋学园大学教授朱建荣说:“谈起大熊猫,大家有说不完的话。中日友好需要更多这样的交流活动。”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9/c1002-32646962.html

泰国举办“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新机遇”研讨会

人民网曼谷3月17日电 (记者刘慧)当地时间3月17日下午,“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新机遇”泰国专场研讨会在占塔拉卡什皇家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太总站主办,来自泰国政府、智库及主流媒体等的100多名嘉宾参加研讨会。与会嘉宾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中泰两国共建命运共同体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泰国高等教育与科研创新部副部长达努在会上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正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现代化模式的优势。中国共产党带领14亿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泰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见证者、受益者。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为泰国和东盟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与中国的深度合作,中国式现代化将为包括泰国在内的东盟国家带来重要机遇。

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伦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强调互利共赢、和平发展,这与西方式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以零和思维驱动的现代化存在根本性差异,中国式现代化是实干的现代化。十年来,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惠及沿线发展中国家,这些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实践。

泰中记者协会会长普瓦纳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展现了中国智慧。相信中国式现代化将为世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并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符合世界发展趋势,泰国媒体有责任客观真实报道中国式现代化。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8/c1002-32646795.html

新华时评:成熟坚韧的中俄关系

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 题:成熟坚韧的中俄关系

新华社记者杨德洪

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俄深化睦邻友好合作,两国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成熟坚韧、稳如泰山,树立了新型大国关系的新范式。中俄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不仅有利于双方,也将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

中俄关系的成熟坚韧靠的是顶层设计和战略引领。元首交往是中俄关系的指南针和定盘星。在中俄两国元首亲自擘画、战略引领下,中俄关系走出了一条大国战略互信、邻里友好的相处之道,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促进世界发展与进步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多年来,通过互访、在重要多边场合举行双边会晤、视频会晤、通话、互致信函等方式,两国元首频繁互动,深入交流治国理政经验,共同规划推进双边关系发展和各领域务实合作。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表示,在两国元首引领下,中俄关系焕发勃勃生机,不断彰显出强大的内生动力。

中俄关系的成熟坚韧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基础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大国交往是搞封闭排他的集团政治,还是坦坦荡荡的君子之交? 中俄给出了答案,中俄关系既不对世界上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也不受任何第三方的干扰和挑拨,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这样的选择符合两国各自和共同利益,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符合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时代潮流。俄罗斯驻华大使莫尔古洛夫说,任何对我们不怀好意、想要离间我们友谊的人,都不会得逞。

中俄关系的成熟坚韧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面对个别国家重拾冷战思维,制造“民主对抗威权”的伪命题,中俄同各国一道,坚定不移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坚定不移反对霸权、抵制新冷战。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中密切协调配合,坚定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两国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加大相互支持,在上海合作组织、亚信、金砖国家等多边框架内协调合作,维护本地区安全利益,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共同利益。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杨勉教授表示,无论从国际社会还是双边关系的角度来看,中俄保持稳定的友好关系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长远发展。

中俄关系的成熟坚韧在持续深化的交流合作中得到体现。两国经贸、投资、能源、科技、人文、地方等各领域合作全面深入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造福欧亚大陆人民。202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创历史新高,中国连续13年稳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建交74年来,两国人民携手前行,共创未来,共享发展成果,双方友好的社会民意基础更加稳固。“国家年”“旅游年”“媒体交流年”“地方合作交流年”“科技创新年”“体育交流年”等系列主题年活动让中俄友谊历久弥新。

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必将在更高水平上不断前行。成熟坚韧的中俄关系将有力促进欧亚大陆的团结发展繁荣,汇聚共同维护国际关系准则、加强互利合作的力量,为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注入强大正能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9/c1002-32646863.html

厄瓜多尔西南沿海发生6.5级地震

新华社基多3月18日电(记者席玥 朱婉君)厄瓜多尔西南部瓜亚斯省沿海地区18日发生6.5级地震,首都基多、主要城市瓜亚基尔及多个省份均有震感。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

据厄瓜多尔地球物理研究所消息,此次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18日12时12分(北京时间19日1时12分),震中位于瓜亚斯省巴劳市以西约29公里处,震源深度44公里。随后,震中附近又发生多次轻微余震。厄瓜多尔相关部门已排除地震引发海啸的可能性。

另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信息网消息,此次地震的震级为6.8级,震源深度66公里。

厄瓜多尔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与火山灾害频发。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319/c1002-32646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