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老中铁路有限公司的工人在老挝万象南站装载货物。
万象南站是中老铁路老挝段主要货运站,靠近老挝与泰国边境。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物流转运配送区位优势,万象南站成为中老泰等国货物中转的“旱码头”。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417/c1002-32666020.html
4月15日,老中铁路有限公司的工人在老挝万象南站装载货物。
万象南站是中老铁路老挝段主要货运站,靠近老挝与泰国边境。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物流转运配送区位优势,万象南站成为中老泰等国货物中转的“旱码头”。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新华社莫斯科4月16日电(记者赵冰)当地时间4月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会见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
普京请李尚福转达对习近平主席的诚挚问候和美好祝福。他表示,习近平主席前不久访问俄罗斯,取得丰硕成果。我同习主席就新时代俄中关系发展作出规划部署,一致同意进一步加强两国战略协作,深化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务实合作。俄中军事合作在两国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希望两军加强联合演训、专业交流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两国战略互信。
李尚福转达习近平主席对普京总统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李尚福说,两国元首为中俄关系发展定向把舵,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中俄军事互信日益巩固,合作成果丰硕。中方愿同俄方一道,全面落实两国元首共识,进一步密切两军战略沟通,加强多边协调配合,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安全稳定作出新贡献。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巴哈区一处海滩旁的街道上,游客在骑行游览。 |
巴西旅游部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巴西共接待外国游客超过363万人次,约是2021年的5倍;外国游客在巴西的消费总金额同比增长68%。分析认为,巴西旅游业加快回暖,正成为拉动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巴西多地不久前举行的狂欢节活动是时隔3年首次恢复正常规模举办,为巴西旅游业带来重要提振作用。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城市均举行了大规模的巡游和桑巴舞表演活动。多个主要城市的游客人数超过疫情前水平,酒店客房平均入住率达到90%以上。数据显示,狂欢节吸引了国内外约4600万人次参加,带来约15亿美元的收入。另据统计,今年前两个月,巴西已接待外国游客150万人次。
巴西国际旅游促进局主席马塞洛·弗莱索表示,巴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旅游业大约贡献了巴西国内生产总值的8%。根据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的数据,巴西每11个就业岗位中就有1个是旅游业创造的,旅游业复苏正带动巴西就业形势不断改善。据巴西劳工部介绍,2月份巴西新增就业岗位超过24万个,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服务业成为正式就业人数增长最快的行业,共提供超过16万个就业岗位。
随着旅游业复苏,巴西酒店、航空等行业也获得大量资金投入。巴西国际旅游促进局近期发布的《2023年巴西酒店业全景》报告预测,巴西5个地区的93个城市将在今年兴建108家酒店,新增约1.8万个房间,预计将吸引约57亿雷亚尔(1元人民币约合0.71雷亚尔)的投资。
在不久前举办的美洲航线发展大会上,巴西国际旅游促进局宣布,将在未来两年内增加国际航线计划,目前巴西已开始与32家外国航空公司就开通新航线进行磋商。弗莱索表示,空中航线是制约巴西旅游业开发国际市场的瓶颈之一。“我们一直在与外国航空公司进行沟通,希望吸引更多的公司开通新航线,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机票,降低来巴西旅行的成本。”弗莱索说。
有巴西媒体指出,巴西旅游业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为狂欢节等旅游活动服务的演艺人员、木匠、焊工、雕塑家等从业者的工作和收入均受到影响。当前,旅游活动的全面复苏正为巴西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
巴西政府正推动旅游业重组,开拓行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巴西旅游部近期启动了名为“原生态巴西”的体验项目。项目将支持原生态社区的旅游建设,提高对原住民和本土文化的重视程度。据巴西旅游部介绍,新冠疫情让民众的旅行需求出现变化,人们更愿意回归大自然,乐于体验家庭式农业生产活动。因此,巴西旅游部将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这两个细分市场。
巴西政府还推出多项措施,以不断改善游客的旅游体验。其中,推动国内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巴西旅游部近期的优先事项,包括为残障和行动不便人士提供无障碍出行服务等。此外,为增加游客的安全感,巴西政府还出台安全旅游计划,绘制专门的警察局地图以便游客能快速获得帮助,并完善相关预警机制。“我们将加大力度推广巴西旅游资源,吸引更多外国游客走进巴西。”巴西旅游部部长丹妮埃拉·卡内罗表示。
(本报巴西利亚4月16日电)
人民网雅加达4月15日电 (记者张杰)当时时间15日,印尼全国11个省22个城市28所学校的490名师生,相聚云端,共同参与印尼第二届“学中文·走进‘汉语桥’”线上活动。本次活动由“汉语桥”俱乐部(总站)主办,印尼雅加达华文教育协调机构和“汉语桥”俱乐部(雅加达站)联合承办,印尼巴淡世界大学、印尼弥勒学校联合会(FOSMI)、慈容学校(Maitreyawira School)协办,并得到东爪哇新光高中(SMA Nurul Jadid)和泗水小太阳三语学校等多个学校和单位的积极支持。
来自东爪哇泗水小太阳三语学校的黄雪钦同学在此次活动中分享了其参加东爪哇省、印尼全国总决赛和全球“汉语桥”大赛的经验及准备过程。黄雪钦在2022年获得“汉语桥”印尼赛区总决赛小学组冠军,并获得第二届“汉语桥”世界小学生中文秀一等奖。来自东爪哇新光高中非华裔参赛选手Mazkiyil Janan(彭莹春)也在活动中用一口流利的汉语,讲述参加2021年印尼全国“汉语桥”大赛并获得中学组第二名的经历。
两位优秀选手的辅导老师孙可豪和柯毛老师,从选手的选定、演讲稿准备、才艺的选定和排练、参赛服装等多个方面,对辅导“汉语桥”选手的过程进行精彩分享。参加线上活动的学生们通过提问与嘉宾交流。
中国驻印尼大使馆文化处参赞周斌参加了此次活动。他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中国和印尼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也是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元年”,两国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汉语桥俱乐部”的“学中文·走进‘汉语桥’”活动将鼓励更多的印尼学生参加“汉语桥”大赛。
人民网喀土穆4月16日电 (记者谢佳君)4月15日,苏丹政府军与其国内准军事力量“快速支援部队”在首都喀土穆等多地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截至发稿前,冲突仍在持续,已造成约50人死亡,超过400人受伤。
虽然尚处斋月,但冲突双方在当地时间15日上午9时许就开始了战斗。双方动用了包括装甲车、重机枪和火箭炮在内的重型武器相互攻击,政府军方面甚至出动了唯一一架可以正常飞行的喷气式战斗机,向“快速支援部队”总部大楼发射了空对地导弹。
受武装冲突影响,首都市区多处建筑被毁,道路交通瘫痪,特别是喀土穆国际机场航站楼受损严重,已无法正常使用。
冲突发生后,我驻苏丹使馆第一时间启动了领事保护紧急预案。据记者了解,目前在苏中国公民约700人,大部分已和所属企业、商会或使馆报备,情况良好。
近期,苏丹政府军和“快速支援部队”因军事体制改革未能达成协议,各自调兵进入首都喀土穆造成紧张局势。冲突发生后,联合国、非盟以及阿盟等国际组织均表示对苏丹局势深感不安,呼吁冲突双方立即停火,寻求政治解决方案。
中国网4月15日讯 (记者 唐佳蕾)4月13日,随着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成功开行,中老铁路首次实现单日客货运量双破“万”目标(发送人数超人1万人、货运发送量超过1万吨)。4月15日,记者走访了万象南站,实地考察了中老铁路货运情况。
据了解,今年以来,老中铁路有限公司在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组织指导下,借助开行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的契机,针对货运需求和改进服务建议采取措施解决货运组织中的痛点和堵点,并摸清货运季节性和周期性变化规律,抓住旱季黄金季节,大力组织木薯、矿石和季节性农产品等货源。
据统计,2023年1月1日至4月13日期间,中老铁路老挝段累计开行货物列车1130列,同比增长122%,货物发送量突破118万吨。其中由老挝发往中国的货物108万吨,同比增长376%,黄金大通道的运输潜能持续释放。
“中老铁路发送的货物品类也更加丰富,已从开通初期的100余种拓展到2000余种。”老中铁路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杜志刚介绍说,从中国发运到老挝的货物主要是机械设备、家用电器、蔬菜、鲜花、机械配件等,货物运输覆盖老挝、泰国、越南、缅甸等国;从老挝发运到中国的货物主要是金属矿石、木薯、薏米等,通达中国25个省区市。
老挝通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安全技术总监胡胜利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老铁路是一条友谊路、发展路,带给老挝的不仅是交通上的便利,还有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让老挝民众的生活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他举例说:“2021年以前木薯干片价格是700元人民币一吨,2021年年底中老铁路开通后木薯干片价格涨到了1200元人民币一吨,翻了近一倍。”
“今年老挝的木薯种苗是‘一苗难求’,还有大米、玉米、薏仁米等农作物价格都是倍涨。老挝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所以,中老铁路是让老挝人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胡胜利说。
中老铁路的开通运营为中老两国共同繁荣带来新机遇,为“一带一路”共商合作、共建项目、共享红利再添生动例证。
来源:中国网
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 热点问答:苏丹为何突发武装冲突
新华社记者
当地时间15日上午,苏丹首都喀土穆响起激烈枪声,间或可听见炮声。当前局势怎样?冲突缘何发生?未来走向如何?
4月15日,苏丹首都喀土穆冒出浓烟。新华社发(穆罕默德·海德尔 摄)
当前局势怎样
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当天发表声明说,已控制总统府、武装部队领导人住地和喀土穆国际机场。苏丹武装部队对这一说法立即予以否认,但承认快速支援部队试图对军方发动多点攻击,并表示空军战机已对快速支援部队目标实施了打击。
有目击者告诉新华社记者,枪炮声来自喀土穆的苏丹快速支援部队总部附近,苏丹武装部队已向那里派出装甲部队。此外,双方当天还在位于北方州的麦罗维空军基地激烈交火。
喀土穆市尼罗河大道附近也传来阵阵枪炮声,那里离新华社喀土穆分社不远。新华社记者看到,当天下午分社附近街头几无行人,苏丹武装部队出动的战机从分社上空呼啸而过。
中国驻苏丹大使馆在公众号上发布紧急安全提示说,15日上午喀土穆多地突发武装冲突,安全风险急剧上升。中国驻苏丹使馆紧急提醒在苏中国公民和中资机构保持高度警惕,严格避免外出,加强安全防范,远离临街房间或窗户,防止被流弹误伤,保护好自身生命财产安全。如遇突发紧急情况,及时报警并向使馆报告。
冲突缘何发生
快速支援部队是苏丹武装部队的组成部分,领导人是苏丹主权委员会副主席穆罕默德·哈姆丹·达加洛,这支部队今年3月起部署至喀土穆、麦罗维等地。
当地媒体和观察人士普遍认为,穆罕默德·哈姆丹·达加洛同苏丹主权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布尔汉之间政见不和,此次冲突起因可能是快速支援部队方面对即将被并入陆军以及部分人事安排不满。
自独立以来,苏丹始终难以摆脱由乱到治、由治到乱的怪圈。2019年,苏丹军方推翻巴希尔政权,苏丹政局陷入不稳定状态,多次发生小规模冲突和动乱。
苏丹的社会结构建立在部落纽带和族群血缘关系之上,这种社会结构对武装部队和政党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得武装部队和政党内部矛盾较难调和,很容易让社会陷入动乱。此外,苏丹国力不强,难以有效抵挡外部各种势力,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干扰。苏丹的动乱,其背后大多有外部势力搅动。
冲突走向如何
参考苏丹独立后历次大小动乱,对分析此次冲突未来走向或许具有借鉴意义。过去,苏丹发生动乱后,若规模较小,一般可通过谈判解决;若是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动乱,平息难度就较大。
回顾过去,苏丹每次动乱,无论规模大小,最终都能被平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苏丹民众希望稳定、向往和平的愿望非常强烈,任何能够带来和平稳定的解决方式,都能得到苏丹民众的拥护。也正是这个原因,让很多苏丹民众相信,本次冲突也能平息。
此次冲突受到地区国家高度关注。作为苏丹的邻国,埃及外交部在事发后很快发表声明,对苏丹持续发生的冲突表示严重关切,呼吁苏丹各方保持克制,敦促苏丹各方保护平民生命安全。埃及航空公司也表示,立即暂停开罗至喀土穆间航班72小时。(参与记者:邵杰、王丙飞、姚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