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娛樂城鉅城娛樂城

2023年6月21日 星期三

外交部美大司司长杨涛向中外媒体介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情况

2023年6月19日晚,外交部美大司司长杨涛就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向中外媒体吹风并答问。

杨涛表示,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同拜登总统在巴厘岛成功会晤,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为中美关系指明了方向。美方表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希尽早访华,跟进会晤后续工作。中方对此表示欢迎。但今年初以来,中美关系先是遭遇无人飞艇事件的冲击,接着又受到蔡英文“过境”窜美的影响,加上美方不断采取损害中方利益的错误言行。这些导致中美关系严重偏离两国元首确定的轨道,严重干扰双方对话合作的议程,严重损害来之不易的双边关系改善势头。

一段时间以来,美方反复表示希望向前看,实现翻篇,回到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共识的轨道,也多次提出布林肯国务卿仍希望尽快访华。国际社会也普遍希望中美缓和紧张。中美关系处于困难局面,不符合两国人民利益和国际社会期待。应美方要求,中美近期进行了一系列接触沟通。中方在沟通中阐明了原则立场和重大关切,要求美方为高层互动营造氛围、排除干扰、创造条件。最终,经双方商定,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于6月18日至19日访华。

杨涛表示,布林肯访华期间,习近平主席于6月19日礼节性会见,高屋建瓴阐明对稳定发展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提出战略性、指导性意见。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时着重指出,第一,世界需要总体稳定的中美关系,中美两国能否正确相处事关人类前途命运。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第二,中国尊重美国的利益,不会去挑战和取代美国。同样,美国也要尊重中国,不要损害中国的正当权益。任何一方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对方,更不能剥夺对方正当发展权利。第三,希望美方采取理性务实态度,同中方相向而行,坚持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达成的共识,把有关积极表态落实到行动上,让中美关系稳下来、好起来。

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会见,就中美关系、台湾问题、科技打压等涉及中方核心关切的重大问题表明立场。6月18日,秦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会谈,就中美关系、台湾问题、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等广泛议题进行沟通。有关会见会谈是坦诚、深入、建设性的。

一是讲清了当前中美关系困局的症结所在。当前中美关系处在建交以来最低谷,这种状况不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国际社会共同期待。导致中美关系陷入低谷的根源在于,美方抱持错误的对华认知,制定错误的对华政策。

二是指出了中美关系历经波折,美方有必要深刻反思。美方应秉持客观理性的对华认知,与中方相向而行,维护好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冷静、专业、理性处理意外偶发事件,共同管控分歧,避免战略意外。应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主席和拜登总统巴厘岛会晤共识,推动中美关系止跌企稳,重回正轨。

三是提出了稳定中美关系的方向和路径。中国对美政策始终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致力于构建稳定、可预期、建设性的中美关系。中美双方要以对人民、对历史、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扭转中美关系螺旋式下滑,推动重回健康稳定轨道,共同找到中美在新时期的正确相处之道。当务之急是把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共识真正落到实处,根本遵循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这也应该是双方共同坚持的精神、共同守住的底线、共同追求的目标。

四是阐释了中国发展振兴的历史逻辑和必然趋势,介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内涵,敦促美方不要拿国强必霸的模板来镜像中国,不要用西方传统大国走过的轨迹来误判中国。

五是重申了中方在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上的底线红线。中方在台湾、民主人权、道路制度、科技打压等问题上阐明严正立场,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最重大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风险。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明确反对“台独”。要求美方停止炒作“中国威胁论”,取消对华非法单边制裁,放弃对中国科技发展打压,不得肆意干涉中国的内政。

杨涛介绍了双方达成的积极共识和成果。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双方同意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时确定的共识,回到会晤确定的议程。双方同意按照两国元首共识保持高层交往,布林肯国务卿邀请秦刚国务委员访美,秦刚国务委员表示愿在双方方便时访美。双方同意继续推进中美关系指导原则磋商。双方愿继续推进中美联合工作组磋商,解决中美关系中的具体问题。双方同意鼓励扩大两国人文和教育交流,均致力于增加中美之间的客运航班,欢迎更多对方国家学生、学者、工商界人士互访,愿为此提供支持和便利。

杨涛回答了记者提问。

关于台湾问题,杨涛表示,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美国在一个中国问题上作出过明确承诺,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些承诺清清楚楚体现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之中,也意味着美方承认台海真正的现状,那就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美方叫“一中政策”。美国的“一中政策”本来是干干净净的,只用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作定语,但后来定语越来越多,先后加上了“与台湾关系法”、“对台六项保证”。不论是“与台湾关系法”,还是“对台六项保证”,都是美方单方面炮制出来的,不是中美双方共识,中方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对、不予承认。美国现在还有一个动向,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同“一中政策”相关联,作为“一中政策”的核心内容。这不是对美方对华承诺的重申和坚持,而是篡改。

关于涉疆、涉藏、涉港问题,杨涛表示,涉疆、涉藏、涉港问题不是什么人权、宗教、民族问题,而是涉及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的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关系中国核心利益,不容外部干涉。

关于民主和人权,杨涛表示,民主和人权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我们对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中国的人权事业进步充满信心,同时主张各国都有权走符合本国国情的民主、人权道路。各国对民主和人权有不同的实践,可以相互交流借鉴、共同提高,但不能对别国指手画脚,甚至借民主和人权干涉中国内政。

关于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杨涛表示,习近平主席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初衷,就是最大程度凝聚国际团结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公约数。中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是当前国际秩序的创立者和维护者,也是受益者,我们为什么要改变现有国际秩序?有些人总是在说“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那是基于什么规则?如果是《联合国宪章》,中方没有问题,如果只是少数国家制定的规则,和许多国家一样,中方难以苟同。

关于“去风险”,杨涛表示,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什么是风险?风险来自哪?中国向世界注入的是稳定性、确定性和正能量,怎么就成了风险?不管怎么包装,美方的“去风险”仍是“脱钩断链”,本质上是“去中国化”,最终是去机遇、去合作、去稳定、去发展,不仅解决不了美国自身的问题,还会反噬自身,拖累世界。中美应该从人类福祉出发,共同引领全球合作,应对全球风险。

关于沟通,杨涛表示,中方从来不排斥沟通。关键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沟通?能不能达到效果?沟通首先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沟通也要有效果,不能为了沟通而沟通,不能只寻求解决自身关切,而忽视对方关切,不能只是说归说、做归做。中方愿本着相互尊重精神,开展建设性沟通对话,美方也要展现诚意,拿出行动。稳定中美关系,需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

关于中美两军关系,杨涛表示,当前中美两军关系面临困难的原因,美方非常清楚,包括对中方的单边制裁。美方应首先移除两军交流合作的障碍。

关于所谓美国在华企业待遇问题,杨涛表示,美国在华有7万多家企业。据美中贸委会统计,近90%是盈利的,大多数想继续留在中国发展。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将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但同时,不管是中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在中国经营都要依法经营。

关于南海问题,杨涛表示,美国不是南海争议当事国。中方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主张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南海的航行飞越自由从来就不存在任何问题,倒是美国军舰军机打着“自由航行”的幌子,在中国周边示强挑衅,推高了海空安全风险。如果美方真的关心南海稳定,希望避免意外,就应当停止对中国抵近侦察。

关于乌克兰危机,杨涛表示,中国的立场十分明确,也一以贯之,那就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个应该”,“四个共同”和“三点思考”。这些是中方在处理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基本遵循,核心思想就是劝和促谈、政治解决。中方支持一切有利于停火止战和劝和促谈的努力,将继续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以自己的方式劝和促谈,不会做拉偏架、火上浇油的事情,更不会趁机谋利。任何国家都不能强迫中方选边站队,更不得歪曲抹黑中方立场,对中国企业和个人的非法单边制裁也要停止。如果真要选,中方选择站在和平、劝和促谈、政治解决一边。一些国家要求中国不要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到底是谁在向冲突方提供武器,全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我们敦促有关国家停止拱火浇油,停止抹黑诬蔑中国。

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电视台及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联合早报》、《海峡时报》等媒体参加。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622/c1002-40019303.html

2023年6月20日 星期二

约旦河西岸枪击事件致4名以色列人死亡

  新华社耶路撒冷6月20日电(记者王卓伦 张天朗)以色列国防军和急救组织20日发表声明说,约旦河西岸一处犹太人定居点附近当天发生枪击事件,造成4名以色列人死亡,另有4人受伤。

  以色列国防军说,袭击发生在约旦河西岸北部埃利犹太人定居点附近的一个加油站。两名巴勒斯坦袭击者先向加油站一家餐馆的顾客开枪,随后将目标对准加油站的人。一名袭击者被以军当场开枪打死。

  以色列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说,另外一名袭击者驾车逃离,在巴勒斯坦城镇图巴斯附近被以军开枪打死。

  以色列急救组织“红色大卫盾”说,4名伤者均已送医救治,其中1人伤势严重。

  据巴勒斯坦官方电视台20日报道,被打死的两名枪手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成员。哈马斯随后发表声明确认。

  以色列国防军19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杰宁展开突袭行动,搜捕两名涉嫌参与袭击以色列目标的人员,后与当地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发生持续数小时的激烈交火。巴勒斯坦卫生部官员说,以军袭击导致至少5人死亡,超过90人受伤。以军方面有8人受伤。

  今年以来,巴以紧张局势加剧。以军与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等地的巴勒斯坦人发生冲突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参与记者:柳伟建)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621/c1002-40018441.html

中国代表在人权理事会阐述中方在人权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新华社日内瓦6月20日电 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陈旭20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3届会议发言,阐述中方在人权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陈旭表示,当前国际人权领域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本着相互尊重、公正客观的精神,推进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解决人权问题政治化、工具化倾向严重等问题,值得各方深思。

陈旭说,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走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今天的新疆、西藏和香港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权事业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值此《世界人权宣言》通过75周年之际,中国愿同各国及联合国人权高专办一起努力,以安全守护人权,以发展促进人权,以合作推进人权,为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健康发展注入正能量。

同日,陈旭代表“捍卫《联合国宪章》之友小组”作共同发言,强调反对以人权为工具干涉别国内政,反对在人权问题上搞双重标准。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621/c1002-40018332.html

全球发展倡议落实进展报告在北京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记者冯歆然、邵艺博)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举办一周年之际,由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编写的《全球发展倡议落实进展报告》20日在北京发布。报告全面梳理了全球发展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同各方合作伙伴一道推动倡议落实的主要举措和取得的进展,并就加强倡议合作、推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建议。

报告说,自中方2021年9月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以来,倡议的理念内涵不断丰富、落实机制不断健全、推进路径更加清晰、务实合作逐步落地。在2022年6月举行的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中方进一步提出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就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宣布一系列务实举措,为倡议推进指明方向,标志着倡议进入务实合作新阶段。

报告指出,一年多来,全球发展倡议有效凝聚了共促发展的国际共识,推动国际社会对全球发展“再聚焦”、对2030年议程“再承诺”,有力回应了全球性挑战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为推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加速器”。

根据这份报告,截至目前,2022年6月发布的《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成果清单》中的32项务实举措已有一半实施完成或取得早期成果。2022年9月“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部长级会议期间发布的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首批50个务实合作项目清单中,10多个已经实施完毕,剩余项目正积极推进,目前项目库务实合作项目总数已突破100个,近40个发展中国家正从中受益。过去一年,中国政府立项安排1000期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已提供2万个培训名额,基本覆盖全部“之友小组”国家。

报告表示,中方同联合国发展机构等开展一系列务实项目,有力支持了有关发展中国家落实2030年议程的努力。“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与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已成为中方支持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合作的两大重要资金平台。

报告指出,全球发展倡议的八大重点领域全面覆盖了2030年议程所有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近两年来,中方与各方合作伙伴一道,围绕八大重点领域打造合作平台、构建伙伴关系、加大资金支持、开展能力建设、实施民生项目,并通过发布《全球发展报告》等,持续与各方伙伴加强全球发展方面知识的交流和分享。

报告建议,继续坚持凝聚发展优先的共识,加快推进落实2030年议程;有效调动和配置资源,汇聚促进发展的最大合力;深化务实合作,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带来实实在在惠益;坚持以知识促发展,加强发展知识经验分享交流。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621/c1002-40018237.html

2023年6月19日 星期一

泰国选举委员会正式确认下议院选举结果

新华社曼谷6月19日电(记者宋宇 林昊)泰国选举委员会19日正式确认500名国会下议院当选议员名单。

泰国于5月14日举行国会下议院选举,改选全部500个议席。根据正式确认结果,远进党共拿下151席,成为下议院第一大党。为泰党、自豪泰党分别以141席和71席位列第二、第三位。总理巴育所在的泰国人团结建国党获36席。

泰国选举委员会秘书长沙永在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议院须在15天内召开会议,投票选出下议院议长。

根据泰国宪法,下议院议长出任国会主席,上议院议长出任国会副主席。新一届国会成立后,国会主席将召集上下两院全部750名议员就各政党推举的总理候选人进行表决,获得上下议院全部议席半数以上的候选人当选总理。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620/c1002-40017538.html

秦刚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通电话

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 6月19日晚,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通电话。

秦刚表示,中德是重要合作伙伴,中德关系非常紧密。李强总理正在德国进行正式访问,明天将与朔尔茨总理共同主持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将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的发展对德国是机遇而不是挑战,更不是威胁,中德之间要合作而不是对抗。中方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愿同德方秉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交流互鉴、合作共赢原则,推动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携手支持经济全球化,反对“脱钩断链”,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确定性和建设性。

秦刚就两国外交领域合作成果同贝尔伯克对表,表示两国外交部将继续发挥双边关系总协调作用,深化各层级交流对话,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上沟通协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贝尔伯克表示,德方愿同中方共同努力,推动李强总理此访和政府磋商取得积极成果。德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愿同中方密切各层级交往互访,深入沟通,增进了解,加强在经贸、应对气候变化、绿色发展、人文等领域合作。

双方还就乌克兰危机交换了看法,同意继续保持沟通。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620/c1002-40017381.html

2023年6月18日 星期日

沙特外相7年来首访伊朗两国进一步和解

  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 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费萨尔·本·法尔汉·阿勒沙特17日到访伊朗首都德黑兰。国际媒体将此访评述为2016年沙伊交恶之后沙特最高外交官首次访问伊朗,标志着两国进一步和解。

  邀请莱希访问沙特

  伊朗外交部长侯赛因·阿米尔-阿卜杜拉希扬和总统赛义德·易卜拉欣·莱希17日在德黑兰先后与费萨尔会晤。按照法新社的说法,费萨尔还是2006年以来首名到访伊朗的沙特外交大臣。

  这是6月6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拍摄的伊朗驻沙特阿拉伯大使馆。新华社记者王海洲摄

  费萨尔与阿米尔-阿卜杜拉希扬当天共同会见媒体记者。费萨尔在记者会上说,沙特国王萨勒曼和王储穆罕默德正式邀请莱希在不久后访问沙特。

  在中国斡旋下,沙特与伊朗4月6日恢复自2016年中断的外交关系。本月6日,伊朗重开驻沙特使领馆。费萨尔说,沙特驻伊朗外交使团也将很快恢复运转。

  法新社报道,沙特驻伊朗大使馆推迟开放缘于使馆建筑在2016年发生的示威中受损,修缮过程复杂。据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报道,沙特驻伊朗外交官已经在德黑兰一家酒店租下一整层,以便在使馆重开前处理外交事务。

  6月6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伊朗副外长比格德利(前)、沙特副外交大臣优素福(中)等出席伊朗驻沙特阿拉伯大使馆复馆仪式。新华社记者王海洲摄

  安全不等于军事化

  塔斯尼姆通讯社报道,沙伊外长17日首次公开了两国全面恢复关系的方案,双方将深化合作,确保地区安全。

  阿米尔-阿卜杜拉希扬说,双方“重点关注经济、贸易和投资事务方面的可持续合作”,打算成立经济合作委员会以及专门处理边境事务、打击毒品贩运和环境保护的委员会,出台推动两国私营企业活动的计划。

  谈及地区安全,阿米尔-阿卜杜拉希扬强调伊方认为安全是涉及政治、经贸关系、社会文化的综合概念,绝不等同于军事化。他说,“地区安全只能依靠域内国家确保”,而非外部干涉。

  费萨尔说:“我们的关系建立在充分和相互尊重独立、主权和不干涉内政的明确基础之上。”他还强调了沙伊两国在海上航行安全方面合作的重要性。

  莱希在伊朗总统府发布的声明中说,伊朗与其他伊斯兰国家发展关系“没有障碍”,强调“区域问题和麻烦可以通过合作和对话解决”,而不是让外部势力干涉。(包雪琳)



source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3/0619/c1002-40016730.html